学术投稿

健康体检人群甲状腺结节检出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郝芳;张强;赵云红;赵敏;许春慧;徐学斌

关键词:甲状腺结节, 健康体检, 彩色B超
摘要:目的:了解健康人群甲状腺结节发生率及影响因素,为预防处理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3年6月来我院体检中心进行甲状腺彩超检查的3279例健康体检人员为对象,通过卡方检验比较不同性别、年龄和职业人群甲状腺结节检出率的不同,分析甲状腺结节疾病的可能影响因素。结果:3279例受检者中,检出甲状腺结节903例,总检出率27.54%,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男性(30.05% VS 23.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检出率有明显差异,不同年龄组检出率在同一性别、同一职业人群中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职业的男性检出率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健康体检人群中甲状腺结节检出率较高,检出率与性别年龄关系密切,地域、职业与检出率有一定相关性,应在健康体检中普及甲状腺彩超检查项目。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525例产后出血病因分析及救治体会

    目的:分析产后出血的病因及救治措施。方法:选择2006年6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525例产后出血患者,分析产后出血的不同病因并制定相应的救治措施。结果:引起产后出血的病因分析结果显示,525例患者中,宫缩乏力315例,占60.0%;胎盘粘连和残留109例,占20.8%;软产道损伤85例(其中阴道壁损伤46例,宫颈裂伤39例),占16.2%;剖宫产子宫切口撕裂16例,占3.0%。采取的救治措施包括:对于宫缩乏力的患者主要采取促进宫缩的保守治疗;对于胎盘粘连的患者实施胎盘剥脱术,对于胎盘残留的患者进行宫底按摩,严重者实施清宫术;对于软产道损伤和剖宫产子宫切口撕裂的患者实施缝合术;对于严重的难治性出血患者在经上述救治措施治疗无效后行子宫动脉结扎术或子宫次全切除术。结论:造成产后出血的主要病因是宫缩乏力,其次为胎盘粘连和残留。应针对产后出血的不同病因采取不同的救治措施。

    作者:邵景萍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急性胰腺炎非手术治疗的护理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非手术治疗的护理效果。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6月我院消化内科保守治疗的急性胰腺炎患者60例实施护理,护理内容包括:心理护理、基础护理、病情观察、营养支持护理、对症护理、并发症预见性护理、健康教育。结果:经治疗护理60例患者对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好58例(96.67%);合并恐惧、焦虑不良心理反应5例(8.33%);未发生口腔溃疡、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及深静脉血栓等护理并发症,住院15~35d ,平均(17.76±4.04)d ,患者对护理满意59例(98.33%);无护理纠纷发生。结论:对急性胰腺炎非手术治疗实施有效护理,能够提高依从性,减少恐惧、焦虑等不良心理反应,降低护理并发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陶蓉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分析

    目的:比较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和健康对照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 )水平。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技术分别测定健康对照组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组血浆中Hcy水平。结果:冠心病患者中各临床病情分型组和脑血管病患者组血浆 H cy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结论:H cy水平随着心脑血管疾病程度加重而增加,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一个危险因素。

    作者:黄胜兴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临床骨科实施循证个体化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在临床骨科实施循证个体化的效果。方法:以2011年3月-2013年6月在我院骨科住院患者50例和10名年轻医护人员为研究对象,实施前瞻性自身对照方法对循证个体化治疗在临床骨科中的效果进行观察。结果:实施循证个性化治疗后,患者获得的治疗方案是佳的,住院平均费用显著下降;医护人员对病情认识明显提高,自我学习能力加强,专业知识水平得到迅速提升。结论:临床骨科实施循证个体化治疗可有效地减少患者费用支出,为患者提供佳的治疗方案,对于改善医患关系、提高临床诊疗水平起到较显著的作用。

    作者:温志刚;梁志繁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利多卡因用于脑外伤术后人工气道吸痰的观察

    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病情危重,术前均处于不同程度的昏迷状态。开颅术后短时间内患者意识常常不能恢复,保留气管导管或进行气管切开,是保障患者术后安全的重要措施。人工气道内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是人工气道护理的重要操作之一[1],其刺激大,容易诱发呛咳、屏气、心率增快、血压升高、颅内压升高,甚至导致严重心律失常或心跳骤停。我科在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采用经人工气道注射利多卡因表面麻醉后行吸痰术,有效抑制吸痰过程中不良反应,现报道如下。

    作者:薛樱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血清水平检测在冠心病患者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检测血清cTnI(心肌钙蛋白)和hs-CRP(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在冠心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58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时期58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中cTnI和hs-CR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cTnI阳性率为53.45%(31/58)明显低于hs-CRP阳性率为79.31%(46/58),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清中cTnI和hs-CRP有助于及时诊断冠心病,降低冠心病患者的病死率。

    作者:胡友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血清铁蛋白、叶酸检测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铁蛋白(Serum ferritin ,SF)、叶酸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诊断及预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放免法测定97例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后铁蛋白、叶酸的水平,分别观察对照组、治疗前、治疗后缓解组、部分缓解组及未缓解组血清铁蛋白、叶酸结果,进行组间比较。观察并比较不同铁蛋白水平下疾病的缓解率。结果:所观察的97例患者病程的各阶段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铁蛋白增高、叶酸减低。尤以治疗前及治疗后未缓解组明显;治疗后完全缓解组SF、叶酸均有明显变化,与治疗前均值相比(P<0.01),但仍未恢复正常水平;经治疗后部分缓解组SF、叶酸与正常对照组及治疗前均值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治疗前SF小于600ng/ml的患者常规化疗缓解率明显高于大于600ng/ml的患者(P<0.01)。结论:血清铁蛋白及叶酸可作为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学的指标,其测定不仅有助于诊断与预后的判断,还能够初步进行疗效评价,指导化疗方案的选择及调整。

    作者:张秀娟;于文征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三种吸氧方式在气管切开患者中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吸氧方式对气管切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5例气管切开患者根据气管切开吸氧的前后顺序随机分为三组,比较普通导管吸氧、人工鼻吸氧和气管切开专用微雾面罩吸氧三种不同方法的吸氧效果、痰液性质、痰阻情况、肺部感染率、抗生素应用时间及多重耐药菌的发生率。结果:人工鼻组在吸氧效果、痰液黏稠、痰阻等方面较普通组显著减少,而气管切开专用微雾面罩的应用可以减少抗生素的应用时间、交叉感染及多重耐药菌的发生率。结论:人工鼻吸氧能减少气管切开并发症的发生率,而气管切开罩可以减少抗生素的应用时间、肺部感染及多重耐药菌的发生率。

    作者:黄建梅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K i-67、E2 F-1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Ki-67、E2F-1在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 ,EC )组织中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选取2008年4月-2013年8月本院妇科EC手术切除子宫标本12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64例及EC 120例中Ki-67、E2F-1的表达并比较。结果:EC组织中Ki-67、E2F-1表达定位于细胞核,其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5.00%(102/120)和58.33%(70/120),均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0%、12.5%(8/64)(P<0.05);两者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及病理分期有关(P<0.05);在EC组织中Ki-67、E2F-1表达无明显相关性。结论:Ki-67、E2F-1在EC呈高表达,并与EC的发生、发展和转移联系密切。

    作者:杜豆;彭军;李智信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活血化淤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疗效观察

    目的:通过应用活血化淤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治疗,探讨其作用机制,为寻求COPD新的治疗方法提供新思路。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盲法原则,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常规西药治疗联合活血化淤汤药治疗,对照组30例常规西药治疗,疗程均为14d;1年后随访。观察2组患者住院时间、治疗前、后2组患者肺功能的变化情况及1年内2组患者再入院次数,评价活血化淤法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的患者住院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肺功能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中相应指标改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内治疗组患者的再入院次数明显比对照组的再入院次数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化淤法联合常规西药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可以有效缩短住院时间,更有效地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少患者再入院次数,是中西医结合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的一条新思路。

    作者:宋轶群;刘梅;刘毅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黄芪建中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胃溃疡的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黄芪建中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慢性胃溃疡诊断标准的9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治疗组45例,采用黄芪建中汤联合西药治疗;对照组45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总体疗效、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慢性胃溃疡总有效率达95.56%,较单纯西药组疗效好,且毒副作用小,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作者:孙舜领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玻璃酸钠关节内注射配合口服非甾体消炎药治疗早期髌骨软骨软化症的46例报告

    目的:探讨玻璃酸钠关节内注射配合口服非甾体消炎药治疗早期髌骨软骨软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近2年通过膝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配合口服非甾体消炎药治疗早期髌骨软骨软化症46例病人(55个膝),1次/周,2ml/次,连续给药5周,注射1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有3例(3个膝)出现副作用,其余43例,注射5次后,52个膝中,优11膝,占21.2%,良30膝,占57.7%,可8膝,占15.4%,差3膝,占5.8%。结论:玻璃酸钠配合口服非甾体消炎药治疗早期髌骨软骨软化症能迅速改善症状,有利于软骨修复,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作者:韩秀月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肺癌血清蛋白质双向电泳图谱的建立

    目的:建立肺癌血清蛋白质双向凝胶电泳(2-DE)图谱。方法:对肺癌血清蛋白质2-DE的IPG胶条选择、上样量、聚焦参数、样品缓冲液、沉淀处理等各方面进行调整、优化。结果:获得了稳定的肺癌血清蛋白质2-DE图谱。结论:已建立的肺癌血清蛋白质2-DE图谱,可以为进一步开展肺癌的血清蛋白质组学研究奠定基础。

    作者:李雪华;刘燕青;谷彦军;刘静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尘肺患者呼吸功能及全身营养状态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通过对不同严重程度尘肺病患者呼吸功能及全身营养状态改变的观察,对尘肺病患者呼吸功能、全身营养状态及疾病严重程度进行相关性研究。方法:将180例不同严重程度的尘肺病患者随机按病情严重不同分为3组,每组60例,观察3组呼吸功能(肺功能:MVV%、FEV1%、FVC%、FEV1/FVC%、DLco%)、6MWT、mMRC评分,全身营养状态指标监测(ALB、皮褶厚度、臂围、BMI、前白蛋白)等指标的不同,并应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以明确尘肺病严重程度不同与呼吸功能及全身营养状态的相关性。结果:三组年龄、性别、原发疾病等基线资料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多因素Logistci回归分析表明:MVV%、FEV1/FVC%、PaO2(mmHg)、mMRC评分是呼吸功能显著相关危险因素(P<0.05);BMI、前白蛋白、臂围是全身营养呼吸功能显著相关危险因素(P<0.05)。结论:尘肺病严重程度与呼吸功能减退及全身营养状态恶化呈明显相关性,针对性改善呼吸功能及全身营养状态可能能使不同严重程度的尘肺病患者获益。

    作者:刘春云;肖新发;陈谦;袁项英;蔡步东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胃、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胃、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2月-2012年11月收治的78例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回顾分析患者治疗方法,总结治疗效果。结果:本组中有48例患者通过对症药物治疗,总有效率为95.8%,30例患者通过单纯修补术手术治疗,总有效率为96.7%。可见,对症处理,通过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均可取得显著疗效。48例药物治疗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6.3%,30例手术治疗并发症发生率为6.7%,通过对症处理,均康复。1年随访,78例患者中,有4例复发,占5.1%。结论:在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时,需正确诊断病因,采取针对性治疗,避免溃疡复发,提高患者康复效果。

    作者:简知清;付秀梅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健康体检人群甲状腺结节检出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健康人群甲状腺结节发生率及影响因素,为预防处理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3年6月来我院体检中心进行甲状腺彩超检查的3279例健康体检人员为对象,通过卡方检验比较不同性别、年龄和职业人群甲状腺结节检出率的不同,分析甲状腺结节疾病的可能影响因素。结果:3279例受检者中,检出甲状腺结节903例,总检出率27.54%,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男性(30.05% VS 23.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检出率有明显差异,不同年龄组检出率在同一性别、同一职业人群中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职业的男性检出率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健康体检人群中甲状腺结节检出率较高,检出率与性别年龄关系密切,地域、职业与检出率有一定相关性,应在健康体检中普及甲状腺彩超检查项目。

    作者:郝芳;张强;赵云红;赵敏;许春慧;徐学斌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34例中药注射剂致过敏性休克病例分析

    目的:对中药注射剂引起的过敏性休克进行统计分析,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类统计,对淮安市2004年1月-2013年12月共34例中药注射剂引起过敏性休克的病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绝大部分病例发生在用药5~20min内,达61.76%。男女比例相同,45岁以上年龄段病例数多,占79.41%。主要累积损害呼吸系统、心脏及循环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及全身等。引起34例过敏性休克的注射剂涉及15个品种,其中以丹参注射液、参麦注射液引起过敏性休克的例数为多,绝大部分病例经治疗后好转或治愈。结论:由于过敏性休克临床表现存在不可预知性,在合理用药的同时,提高防范意识,做好急救措施。

    作者:陈海云;甘戈;罗士香;贾云云;何苗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留置针贴膜致小儿皮肤感染2例的护理

    目的:分析贴膜致小儿皮肤感染的原因及护理改进方法。方法:对因留置针贴膜致局部皮肤有小红丘疹、破损、皮下有脓疱、渗液的2例患儿,拔出留置针后严格消毒,四环素软膏涂抹,给予家长心理支持,加强护理等措施。结果:1例治疗5d后皮肤痊愈,1例治疗3d后痊愈。其原因为患儿皮肤娇嫩,且2例患儿均在手背部置留置针,两患儿都有吸吮手的不良习惯。再者,贴膜不透气,贴膜下胶性粘合剂滑动堵塞,引起毛囊堵塞排汗障碍,从而发生皮肤灼热、发红、瘙痒等局部反应。结论: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保持局部皮肤干燥、防水,加强病区巡视,可以减少因留置针致皮肤感染的几率。

    作者:郑克花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雾化吸入爱全乐联合大剂量氨溴索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目的:探讨爱全乐和盐酸氨溴索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109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51例和观察组5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爱全乐雾化吸入,大剂量盐酸氨溴索静脉点滴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持续正压通气时间明显缩短、并发症发生明显减少,观察组总有效率(96.55%)明显高于对照组(60.7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5或 P<0.01)。结论:雾化吸入爱全乐联合大剂量氨溴索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徐丽;时庆康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克林霉素联合氨曲南治疗盆腔炎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对比不同给药方案对盆腔炎性疾病(PID )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42例PID患者依据用药方式差异予以分组,其中72例采用克林霉素联合氨曲南治疗设为观察组,其余70例采用左氧氟沙星联合甲硝唑治疗设为对照组,对比两组近、远期疗效与副反应。结果:两组1个疗程后第2天与第6周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8.61%与88.57%、97.22%与85.71%,组间差异均具显著性( P<0.05);两组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4.17%、14.29%,观察组明显不及对照组高( P<0.05)。结论:克林霉素联合氨曲南,可有效杀灭因多种病菌导致的PID ,近远期疗效俱佳且无明显副反应,该种治疗方案深具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古凯英 刊期: 2014年第11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