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

刘飞;陈文彬;崔书平

关键词: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 上尿路结石
摘要:目的:探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 ,M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我院泌尿外科2008年1月-2013年8月间收治的经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患者520例。其中男318例,女202例,年龄23~65岁,结石大小100~1480mm2。结果:M PCNL术后总结石清除率91.6%,行ESWL辅助治疗后结石清除率为93.3%,手术时间30.0~240.0min ,住院时间7~30d。结论: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创伤小、结石清除率高,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安全、可靠的方法。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不同程度慢性宫颈炎应用LEEP治疗临床对比分析

    目的:观察针对不同程度的慢性宫颈炎患者应用LEEP治疗方法后的效果。方法:从进入我院2011-2013年就诊的慢性宫颈炎患者中随机选取105例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其中按病情程度可以分为轻度、中度、重度糜烂患者,另外从病理分单纯型、颗粒型、乳头型糜烂患者。结果:对慢性宫颈炎患者应用LEEP治疗的首次治愈率达到99.12%,有效率达到100.00%,在出血量统计上和术后结痂脱落方面各病情病理阶段患者都有差异。结论:对不同病情程度和不同病理的患者应用LEEP治疗后复发几率小,治疗安全,但容易发生宫颈狭窄问题。

    作者:郝仕娟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活血化淤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疗效观察

    目的:通过应用活血化淤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治疗,探讨其作用机制,为寻求COPD新的治疗方法提供新思路。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盲法原则,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常规西药治疗联合活血化淤汤药治疗,对照组30例常规西药治疗,疗程均为14d;1年后随访。观察2组患者住院时间、治疗前、后2组患者肺功能的变化情况及1年内2组患者再入院次数,评价活血化淤法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的患者住院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肺功能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中相应指标改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内治疗组患者的再入院次数明显比对照组的再入院次数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化淤法联合常规西药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可以有效缩短住院时间,更有效地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少患者再入院次数,是中西医结合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的一条新思路。

    作者:宋轶群;刘梅;刘毅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临床骨科实施循证个体化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在临床骨科实施循证个体化的效果。方法:以2011年3月-2013年6月在我院骨科住院患者50例和10名年轻医护人员为研究对象,实施前瞻性自身对照方法对循证个体化治疗在临床骨科中的效果进行观察。结果:实施循证个性化治疗后,患者获得的治疗方案是佳的,住院平均费用显著下降;医护人员对病情认识明显提高,自我学习能力加强,专业知识水平得到迅速提升。结论:临床骨科实施循证个体化治疗可有效地减少患者费用支出,为患者提供佳的治疗方案,对于改善医患关系、提高临床诊疗水平起到较显著的作用。

    作者:温志刚;梁志繁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包皮整形术与传统包皮环切术的美容效果比较

    目的:设计一种更符合生理功能、并发症更少、外形美观的包皮整形术,且比较术后美容效果。方法:设计一种全新概念的V型包皮整形术,将冠状沟作为标志,用记号笔于冠状沟外侧相当于龟头1/3处作为外板切缘线,与冠状沟近平行,距冠状沟0.3cm左右作内板标记线,内外标记线于系带处交汇,不切除系带处皮肤,沿浅筋膜层剥离皮肤,用4-0可吸收线作边距1.0mm间断缝合。结果:V型包皮整形术组152例,术中出血量(12±5)ml ,手术时间(30±5)min ,包皮水肿5例,切口感染2例,术后血肿2例,不佳外观1例;明显优于传统包皮环切术。结论:V型包皮整形术与传统包皮环切术后比较明显占优,术后皮肤活动性良好,接近正常生理状态,外形更加美观。

    作者:梁勋利;汪栋宇;莫伟明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技术原理及在脑血管疾病实验研究中应用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技术已经是形态学、分子细胞学、药理学等学科研究手段的新工具。近年在治疗脑血管的药物实验研究中应用广泛。本文首先阐述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基本原理,然后总结概括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在脑血管疾病实验研究中形态学变化及对细胞内C a2+影响。

    作者:俞丽华;王键;吕磊;胡建鹏;陈业农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社区高血压患者的随访干预效果评价

    目的: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的随访干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选取本社区范围内149例确诊的高血压患者作为调查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干预,比较干预前后患者的血压、血糖、血脂的控制情况以及高血压知识知晓情况、规范服药率、控制率。结果:本组149例高血压患者经社区随访干预后血压、血糖及血脂水平均较干预前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社区随访干预后患者的各项高血压知识知晓率均显著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患者的规范服药率和血压控制率分别为95.3%和63.1%,均显著高于干预前的46.3%和3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的随访干预效果较好,在我国高血压防治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胡浓青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的产科处理临床分析

    目的:本文主要就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患者的产科处理情况展开分析讨论,以此来为此类患者的临床处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月-2013年4月所收治的101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A、B两组,A组51例患者为自然临产,B组50例患者为宫缩素引产,对其分娩结果进行比较。结果:A、B两组患者的分娩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具有可比性,但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顺产率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Ρ<0.05;B组患者的胎儿窘迫发生率与A组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Ρ<0.05。结论:在对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患者进行产科处理时,尽量选用阴道分娩,此类分娩方式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且对母婴均有一定的好处,因此,在对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患者进行处理时,可以对阴道自然分娩方式进行大力推广并普及使用。

    作者:苏华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辨证分型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52例临床观察

    功能性消化不良(FD )是一种非器质性消化不良,也称之为非溃疡性消化不良,消化不良是在无消化系统器质性损伤的情况下发生的,是以上腹部不适、餐后饱胀、嗳气、恶心、腹胀、烧心等为主要症状的一组症候群,在社区较为常见[1]。祖国医学一般将其归入“胃脘痛”、“痞满”、“嘈杂”等范畴。由于引起该病的病因较为复杂,临床多采用辨证分型进行治疗。近年来,笔者对临床收治的52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进行辨证治疗,收到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曾静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雾化吸入爱全乐联合大剂量氨溴索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目的:探讨爱全乐和盐酸氨溴索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109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51例和观察组5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爱全乐雾化吸入,大剂量盐酸氨溴索静脉点滴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持续正压通气时间明显缩短、并发症发生明显减少,观察组总有效率(96.55%)明显高于对照组(60.7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5或 P<0.01)。结论:雾化吸入爱全乐联合大剂量氨溴索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徐丽;时庆康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异位妊娠应用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的临床体会

    目的:探究异位妊娠应用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的临床效果,比较其与单独使用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方法:选取异位妊娠患者10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单纯应用甲氨蝶呤肌注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同时给予米非司酮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疗效情况。结果:试验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平均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1周后,试验组患者的平均血β-HCG水平和平均包块大小显著低于或小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较好,建议临床广泛使用甲氨蝶呤肌注联合米非司酮口服的方法治疗异位妊娠。

    作者:李燕梅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腹腔镜治疗早期宫颈癌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早期宫颈癌患者经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10例早期宫颈癌患者并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5例,对照组行广泛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实验组行腹腔镜支持下广泛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观察两组术后相关临床指标和并发症情况,并作统计学对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低、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以及住院天数更短,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早期宫颈癌患者而言,腹腔镜手术治疗效果确切,手术时间更短,创伤较小,出血量和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有效缩短了住院时间,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从而提升了患者满意度,临床应予以推广使用。

    作者:叶旭彬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妈富隆治疗围绝期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围绝经期功血)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108例围绝经期功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4例,治疗组给予妈富隆口服,对照组给予米非司酮治疗。并且在治疗前、后分别通过彩超测量子宫内膜厚度,同时化验黄体生成素(L H )、雌二醇(E2)、卵泡雌激素(FS H )和孕酮(P )浓度。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6,P<0.05)。且治疗组的性激素浓度下降程度和子宫内膜变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妈富隆治疗围绝经期功血疗效确切,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卓华丽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三种吸氧方式在气管切开患者中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吸氧方式对气管切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5例气管切开患者根据气管切开吸氧的前后顺序随机分为三组,比较普通导管吸氧、人工鼻吸氧和气管切开专用微雾面罩吸氧三种不同方法的吸氧效果、痰液性质、痰阻情况、肺部感染率、抗生素应用时间及多重耐药菌的发生率。结果:人工鼻组在吸氧效果、痰液黏稠、痰阻等方面较普通组显著减少,而气管切开专用微雾面罩的应用可以减少抗生素的应用时间、交叉感染及多重耐药菌的发生率。结论:人工鼻吸氧能减少气管切开并发症的发生率,而气管切开罩可以减少抗生素的应用时间、肺部感染及多重耐药菌的发生率。

    作者:黄建梅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腹腔镜手术治疗老年胆道结石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老年胆道结石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1月于本院实施腹腔镜手术治疗的40例老年胆道结石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进行针对性围术期护理,分析其对患者手术成功率及康复效果的影响。结果:40例患者的住院时间为1~3周,平均为15d ,并发症发生率为12.5%,其中2例为抽搐,1例腹泻,1例腹部渗血,1例血循环障碍。结论: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老年胆道结石患者针对性围期护理,可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李月婵;谢敏仪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胃、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胃、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2月-2012年11月收治的78例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回顾分析患者治疗方法,总结治疗效果。结果:本组中有48例患者通过对症药物治疗,总有效率为95.8%,30例患者通过单纯修补术手术治疗,总有效率为96.7%。可见,对症处理,通过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均可取得显著疗效。48例药物治疗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6.3%,30例手术治疗并发症发生率为6.7%,通过对症处理,均康复。1年随访,78例患者中,有4例复发,占5.1%。结论:在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时,需正确诊断病因,采取针对性治疗,避免溃疡复发,提高患者康复效果。

    作者:简知清;付秀梅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异位妊娠诊断和鉴别对超声的应用分析

    目的:对超声在异位妊娠的诊断和鉴别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3月-2012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异位妊娠患者45例,对其超声声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病理检查结果结合在一起对显像进行对比。结果:超声确诊有42例,诊断符合率为93.3%,诊断误诊漏诊有3例,误诊漏诊率为6.7%,其中2例破裂型患者误诊为黄体破裂,1例流产型患者误诊为盆腔炎性包块。结论:超声在异位妊娠诊断和鉴别中准确率较高,具有重要的推广意义,但是为了避免误诊和漏诊现象,在临床实践中还应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具体分析。

    作者:杨娟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玻璃酸钠关节内注射配合口服非甾体消炎药治疗早期髌骨软骨软化症的46例报告

    目的:探讨玻璃酸钠关节内注射配合口服非甾体消炎药治疗早期髌骨软骨软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近2年通过膝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配合口服非甾体消炎药治疗早期髌骨软骨软化症46例病人(55个膝),1次/周,2ml/次,连续给药5周,注射1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有3例(3个膝)出现副作用,其余43例,注射5次后,52个膝中,优11膝,占21.2%,良30膝,占57.7%,可8膝,占15.4%,差3膝,占5.8%。结论:玻璃酸钠配合口服非甾体消炎药治疗早期髌骨软骨软化症能迅速改善症状,有利于软骨修复,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作者:韩秀月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525例产后出血病因分析及救治体会

    目的:分析产后出血的病因及救治措施。方法:选择2006年6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525例产后出血患者,分析产后出血的不同病因并制定相应的救治措施。结果:引起产后出血的病因分析结果显示,525例患者中,宫缩乏力315例,占60.0%;胎盘粘连和残留109例,占20.8%;软产道损伤85例(其中阴道壁损伤46例,宫颈裂伤39例),占16.2%;剖宫产子宫切口撕裂16例,占3.0%。采取的救治措施包括:对于宫缩乏力的患者主要采取促进宫缩的保守治疗;对于胎盘粘连的患者实施胎盘剥脱术,对于胎盘残留的患者进行宫底按摩,严重者实施清宫术;对于软产道损伤和剖宫产子宫切口撕裂的患者实施缝合术;对于严重的难治性出血患者在经上述救治措施治疗无效后行子宫动脉结扎术或子宫次全切除术。结论:造成产后出血的主要病因是宫缩乏力,其次为胎盘粘连和残留。应针对产后出血的不同病因采取不同的救治措施。

    作者:邵景萍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血清铁蛋白、叶酸检测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铁蛋白(Serum ferritin ,SF)、叶酸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诊断及预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放免法测定97例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后铁蛋白、叶酸的水平,分别观察对照组、治疗前、治疗后缓解组、部分缓解组及未缓解组血清铁蛋白、叶酸结果,进行组间比较。观察并比较不同铁蛋白水平下疾病的缓解率。结果:所观察的97例患者病程的各阶段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铁蛋白增高、叶酸减低。尤以治疗前及治疗后未缓解组明显;治疗后完全缓解组SF、叶酸均有明显变化,与治疗前均值相比(P<0.01),但仍未恢复正常水平;经治疗后部分缓解组SF、叶酸与正常对照组及治疗前均值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治疗前SF小于600ng/ml的患者常规化疗缓解率明显高于大于600ng/ml的患者(P<0.01)。结论:血清铁蛋白及叶酸可作为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学的指标,其测定不仅有助于诊断与预后的判断,还能够初步进行疗效评价,指导化疗方案的选择及调整。

    作者:张秀娟;于文征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药物流产600例临床效果观察与分析

    药物流产是非手术药物措施终止妇女早孕的方法。作为避孕失败后的补救措施,药物流产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现回顾600例在我院门诊经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期妊娠的临床资料,总结如下。

    作者:褚梅青 刊期: 2014年第11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