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并弥漫性腹膜炎的临床分析

杜汉朋;何永忠;吴铭键

关键词:阑尾炎, 腹腔镜, 弥漫性腹膜炎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并弥漫性腹膜炎与传统开腹手术的优势。方法:选取我院自2007年1月-2013年8月收治的急性阑尾炎并弥漫性腹膜炎的病例,按手术方式分组,其中腹腔镜手术组(L A组)50例,开腹手术组(O A组)50例。通过回顾性分析,对比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腹腔残余感染(盆腔脓肿、肠间脓肿、膈下脓肿)发生率及手术切口感染率。结果:腹腔镜手术组(L A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开腹手术组(O A组),术后腹腔残余感染发生率及手术切口感染率明显低于开腹手术组(O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对急性阑尾炎并弥漫性腹膜炎的治疗是安全、有效的,且优于传统开腹手术。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探究脑梗死后使用阿托伐他汀对抑郁症状的影响

    目的:探究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后抑郁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400例脑梗死患者的资料并分组,随访3个月,分析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 )评分。结果:强化、标准降脂组治疗前、后 HAMD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3个月后,女性组HAMD评分高于男性(P<0.05),但组间阿托伐他汀剂量、血脂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不影响脑梗死后抑郁症状,女性脑梗死后抑郁情况与阿托伐他汀剂量及血脂水平无关。

    作者:卓贤进;林丹珊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综合护理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6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的临床治疗和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配合早期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两组患儿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的预后有效率、新生儿行为神经发育(NBN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预后,预防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叶丽英;陈晓茜;陈木全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 ,M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我院泌尿外科2008年1月-2013年8月间收治的经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患者520例。其中男318例,女202例,年龄23~65岁,结石大小100~1480mm2。结果:M PCNL术后总结石清除率91.6%,行ESWL辅助治疗后结石清除率为93.3%,手术时间30.0~240.0min ,住院时间7~30d。结论: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创伤小、结石清除率高,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安全、可靠的方法。

    作者:刘飞;陈文彬;崔书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技术原理及在脑血管疾病实验研究中应用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技术已经是形态学、分子细胞学、药理学等学科研究手段的新工具。近年在治疗脑血管的药物实验研究中应用广泛。本文首先阐述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基本原理,然后总结概括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在脑血管疾病实验研究中形态学变化及对细胞内C a2+影响。

    作者:俞丽华;王键;吕磊;胡建鹏;陈业农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血清铁蛋白、叶酸检测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铁蛋白(Serum ferritin ,SF)、叶酸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诊断及预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放免法测定97例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后铁蛋白、叶酸的水平,分别观察对照组、治疗前、治疗后缓解组、部分缓解组及未缓解组血清铁蛋白、叶酸结果,进行组间比较。观察并比较不同铁蛋白水平下疾病的缓解率。结果:所观察的97例患者病程的各阶段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铁蛋白增高、叶酸减低。尤以治疗前及治疗后未缓解组明显;治疗后完全缓解组SF、叶酸均有明显变化,与治疗前均值相比(P<0.01),但仍未恢复正常水平;经治疗后部分缓解组SF、叶酸与正常对照组及治疗前均值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治疗前SF小于600ng/ml的患者常规化疗缓解率明显高于大于600ng/ml的患者(P<0.01)。结论:血清铁蛋白及叶酸可作为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学的指标,其测定不仅有助于诊断与预后的判断,还能够初步进行疗效评价,指导化疗方案的选择及调整。

    作者:张秀娟;于文征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探讨无保护会阴接生技术在自然分娩中的效果

    目的:探讨在自然分娩过程中采取无保护会阴接生技术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在我院分娩的单胎足月初产妇,无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者20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采用无保护会阴接生技术接生,而对照组则采用传统的保护会阴方法,对比两组的会阴侧切率及新生儿窒息率、会阴裂伤程度。结果:观察组的会阴侧切率及新生儿窒息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保护会阴接生技术接生的产妇会阴完整率明显高于传统的保护会阴组,两组产妇会阴完整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自然分娩过程中采取无保护会阴接生技术,可降低会阴侧切率及新生儿窒息率,提高会阴完整率,减少了母婴损伤,促进自然分娩。

    作者:丁玲玲;胡金英;吴慧;谭艳芬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分析

    目的:比较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和健康对照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 )水平。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技术分别测定健康对照组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组血浆中Hcy水平。结果:冠心病患者中各临床病情分型组和脑血管病患者组血浆 H cy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结论:H cy水平随着心脑血管疾病程度加重而增加,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一个危险因素。

    作者:黄胜兴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92例新生儿气胸的病因及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究新生儿气胸的病因及危险因素。方法:对2004年6月-2013年6月,笔者所工作医院收治的92例新生儿气胸患者及同时期未发现气胸的新生儿中随机选择700例进行临床回顾分析,对孕妇怀孕期间情况、患儿出生特征及出生后治疗情况等进行分析,研究其与气胸发生与防治的关系。结果:出生第1天发生症状的有64例,占发病患者的69.57%;出生后2~3d发病的有27例,占29.35%;出生后大于3d发病的有1例,占1.09%。在气胸患者中,大量肺压缩的34例(>50%),单侧气胸58例(左侧19例,右侧39例),双侧气胸35例,气胸合并纵隔气肿12例。结论:新生儿气胸常常发生在早期新生儿中,其中胎龄、剖宫产、产时窒息复苏、肺炎、湿肺、机械性通气等因素与气胸发生的关系密切。故在早期新生儿护理中,要重点观察有上述症状的新生儿,尽可能降低新生儿气胸的发生。

    作者:张柱林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L EEP 治疗89例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宫颈电热圈环形切除术(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3年7月收治的89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EEP治疗的45例作为观察组,采用冷刀锥切治疗的44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及康复情况,以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术中不良反应作为治疗情况的观察项目,以术后排液及出血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及术后不良反应作为康复情况的观察项目。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12.0±3.4)ml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6.5±4.8)m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均无不良反应发生;观察组术后创面愈合时间为(6.9±1.4)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9.2±2.1)d ,且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2%,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EEP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安全、有效的方法,可以作为临床首选的治疗方案之一。

    作者:方廖红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提高急诊抢救室封闭式无陪伴病人及家属满意度的做法和体会

    目的:探讨提高急诊抢救室封闭式无陪伴病人及家属满意度的方法。方法:通过提高服务意识、合理排班、加强病人及家属沟通等方法来改善病人及家属满意度。结果:改进措施实施后病人及家属的满意度由90%大幅度提高到99%,使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提升。结论:提高急诊抢救室封闭式无陪伴病人及家属的满意度,能得到病人及家属的认可,体现了急诊科“窗口单位”的职业形象。

    作者:刘青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34例中药注射剂致过敏性休克病例分析

    目的:对中药注射剂引起的过敏性休克进行统计分析,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类统计,对淮安市2004年1月-2013年12月共34例中药注射剂引起过敏性休克的病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绝大部分病例发生在用药5~20min内,达61.76%。男女比例相同,45岁以上年龄段病例数多,占79.41%。主要累积损害呼吸系统、心脏及循环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及全身等。引起34例过敏性休克的注射剂涉及15个品种,其中以丹参注射液、参麦注射液引起过敏性休克的例数为多,绝大部分病例经治疗后好转或治愈。结论:由于过敏性休克临床表现存在不可预知性,在合理用药的同时,提高防范意识,做好急救措施。

    作者:陈海云;甘戈;罗士香;贾云云;何苗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胃下垂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胃下垂(Gastroptosis )多是由于膈肌悬吊力不足,腹内脏器支持韧带功能减退、松弛,腹内压下降,胃张力低下,腹肌松弛,使胃的位置降低,十二指肠球部向左偏移,形成无张力型胃,站立时胃的下缘达盆腔,胃小弯弧线低点低于髂嵴连线水平者。“胃下垂”属于中医学的“胃缓”、“胃下”范畴,与体形或体质等因素有关,多发生在瘦长型、久病体弱、长期卧床少动者,常伴有其他内脏下垂。主要的临床表现有腹胀、嗳气、恶心、呕吐、食欲减退、便秘等。本病发病率高,严重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现代医学治疗本病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常采用手术胃大部切除等方法,由于副作用大,很难被患者接受。近年来,以中药配合针灸、推拿治疗胃下垂,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且大量的临床报道表明,中医药治疗疗效肯定,副作用较少,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现就近几年中医对本病的研究概况综述如下。

    作者:何海波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解析锁定钢板在青少年胫骨远端三平面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对应用锁定钢板技术对患有胫骨远端三平面骨折的青少年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2例患有胫骨远端三平面骨折的青少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均为31例。采用常规切开复位内固定技术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技术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胫骨远端三平面骨折病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手术治疗操作总时间、术后接受住院恢复治疗时间、胫骨功能复常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围术期并发症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应用锁定钢板技术对患有胫骨远端三平面骨折的青少年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方萃强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妈富隆治疗围绝期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围绝经期功血)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108例围绝经期功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4例,治疗组给予妈富隆口服,对照组给予米非司酮治疗。并且在治疗前、后分别通过彩超测量子宫内膜厚度,同时化验黄体生成素(L H )、雌二醇(E2)、卵泡雌激素(FS H )和孕酮(P )浓度。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6,P<0.05)。且治疗组的性激素浓度下降程度和子宫内膜变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妈富隆治疗围绝经期功血疗效确切,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卓华丽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比较负压封闭引流和常规引流在骨科创伤感染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比较分析VSD负压封闭引流和常规引流在骨科创伤感染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8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主要采用常规引流技术治疗,观察组患者主要采用VSD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患者为62.5%,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效果、感染控制率也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VSD负压封闭引流在骨科创伤感染患者中应用价值明显优于常规引流治疗技术,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郭键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腹腔镜手术治疗老年胆道结石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老年胆道结石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1月于本院实施腹腔镜手术治疗的40例老年胆道结石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进行针对性围术期护理,分析其对患者手术成功率及康复效果的影响。结果:40例患者的住院时间为1~3周,平均为15d ,并发症发生率为12.5%,其中2例为抽搐,1例腹泻,1例腹部渗血,1例血循环障碍。结论: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老年胆道结石患者针对性围期护理,可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李月婵;谢敏仪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李佩文教授从冲任及肾肝脾论治妇科肿瘤经验

    中药对妇科肿瘤的治疗有重要作用。冲任损伤、肾肝脾功能失调是妇科肿瘤发生的重要机理。总结老师从冲任及肾肝脾论治妇科肿瘤的经验。

    作者:李仁杰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腹腔镜治疗早期宫颈癌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早期宫颈癌患者经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10例早期宫颈癌患者并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5例,对照组行广泛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实验组行腹腔镜支持下广泛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观察两组术后相关临床指标和并发症情况,并作统计学对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低、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以及住院天数更短,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早期宫颈癌患者而言,腹腔镜手术治疗效果确切,手术时间更短,创伤较小,出血量和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有效缩短了住院时间,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从而提升了患者满意度,临床应予以推广使用。

    作者:叶旭彬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联合电离子治疗宫颈尖锐湿疣45例临床分析

    目的:比较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ALA-PDT )联合电离子治疗与重组人干扰素凝胶联合电离子治疗宫颈尖锐湿疣(CA)的疗效。方法:选择90例宫颈C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采用ALA-PDT联合电离子治疗,对照组采用重组人干扰素凝胶联合电离子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愈率和复发率。采用χ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后随访3个月,治疗组治愈率(97.78%)明显高于对照组(73.33%)( P<0.01),复发率(2.22%)明显低于对照组(26.67%)( P<0.01)。结论:A L A-PD T 联合电离子治疗宫颈C A比重组人干扰素凝胶联合电离子治疗宫颈CA治愈率高,复发率明显减少,无明显不良反应,减轻了患者多次复发的痛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赵卫红;郑宝勇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妊娠晚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孕妇妊娠晚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对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间入院诊治的乙肝表面抗原、乙肝e抗原均为阳性的孕妇160例,根据数字随机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其中实验组在妊娠28周开始每间隔4周肌肉注射一次乙肝免疫球蛋白(200IU ),共注射3次;对照组妊娠晚期不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在胎儿娩出后手挤脐静脉血进行乙肝表面抗原测定,观察妊娠晚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对婴儿免疫效果的影响。结果:新生儿感染情况中,实验组 HBsAg 与 HBeAb 均阴性69例,占86.25%,对照组为57例,占71.25%;仅 HBsAg阳性实验组10例,占12.50%,对照组18例,占22.50%;HBsAg与HBeAb均阳性实验组1例,占1.25%,对照组5例,占6.25%;实验组宫内感染率为12.50%,对照组为27.50%;两组差异显著( P<0.05)。感染风险比较中,实验组孕妇极低风险组22例,新生儿感染率为9.09%,对照组孕妇极低风险组23例,新生儿感染率13.04%,两组无显著差异( P>0.05);实验组孕妇低风险组26例,新生儿感染率15.38%,对照组孕妇低风险组23例,新生儿感染率为21.74%,两组无显著差异( P>0.05);实验组孕妇高风险组32例,新生儿感染率为15.63%,对照组孕妇高风险组34例,新生儿感染率为44.12%,两组差异显著( P<0.05)。结论:妊娠晚期肌注 HBIG可有效降低宫内感染率;对于孕期 HBV-DNA极低风险或低风险的孕妇,妊娠晚期注射 HBIG对阻断母婴传播无明显效果;而HBV-DNA高风险孕妇妊娠晚期注射 HBIG可有效减少新生儿 HBsAg阳性率。

    作者:高争;谭乐静;王晓红 刊期: 2014年第11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