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庆刚
目的:探讨LEEP术联合药物治疗宫颈疾病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对在我院诊治的129例使用了LEEP术联合阴道上药(云南白药粉+甲硝唑粉按1∶1量配比于术后阴道上药)治疗的患者回顾性分析其手术时间、出血量、疗效及并发症。结果:手术平均需10min ,出血量平均为15ml。2个月后复查创面,手术成功率100%,并发症发生率极低。结论:LEEP术时间短、痛苦小、操作安全、效果可靠、费用不高,患者易接受,且可以提供病理标本,帮助早期发现宫颈癌,有较好的临床运用价值。
作者:丁玲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评估电凝术联合经皮间断环形缝扎术治疗下肢慢性静脉性溃疡的疗效。方法:对下肢慢性静脉性溃疡的63例患者分别施以电凝、经皮间断环形缝扎术及电凝与缝扎术相结合。结果:术后均随访3~6个月,58例溃疡愈合,1例无明显改善,1例出现淋巴漏后抗感染自行愈合,3例感染。结论:电凝术对于轻度溃疡有较好疗效,电凝与缝扎相结合对轻中度溃疡有较好疗效,对于严重溃疡缝扎术仍是不能替代的治疗方法。
作者:尚立新;王仲超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分析采用无头加压空心螺钉治疗第5跖骨基底部撕脱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30例第5跖骨基底部撕脱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所有患者无头加压空心螺钉治疗,观察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患者术后患肢保护性负重时间平均为(24.5±1.2)d,完全负重时间为(56.8±1.4)d ,X线片检查提示术后骨性愈合时间为(65.6±5.5)d。术后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 )中前足评分标准对足部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估,优良率达到90.0%。结论:采用无头加压空心螺钉治疗第5跖骨基底部撕脱性骨折的临床疗效确切,操作较简便,固定质量较好,且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曾云峰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学特点及其在医学上的应用。方法:肝脏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较严重,患者一般须严格服用免疫抑制剂。本实验以肝脏移植为例,研究M SC的免疫学特点。首先分离纯化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普通造血干细胞,并建立两组大鼠肝脏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的模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间充质干细胞培养的肝脏组织移植,对照组接受普通干细胞培养的肝脏组织移植。两组模型均给以半剂量的免疫抑制剂,观察实验组的M SC能否减轻其免疫反应,并与未加入M SC的对照组作对比。结果:实验组仍无明显免疫排斥反应,术后1周饮食及精神状况良好,生存质量与正常健康大鼠无明显差异。表明增强机体的免疫耐受,减弱免疫排斥反应。对照组除总胆红素含量外,其他各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偏高。实验组存活率高达91.7%,而对照组仅33.3%。结论:间充质干细胞具有低免疫原性,并可诱导机体免疫耐受能力,临床上可在器官移植等疾病上推广应用。
作者:汪兰;曾志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分析老年患者手术拔管期应用艾司洛尔后对患者心率及血压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2月-2014年2月在我院择期行颅脑手术的100例老年患者(ASAⅠ级或Ⅱ级)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术毕前10min给予艾司洛尔静脉滴注)和对照组(术毕前10min给予硝酸甘油静脉滴注),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在用药前、拔管前3min、拔管期间、拔管后5min各时点的心率(HR)、收缩压(DBP)、舒张压(SBP)的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在拔管前、后,HP、DBP、SBP等指标变化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在拔管前、后,HP、DBP、SBP等指标变化并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患者手术拔管期间应用艾司洛尔药物可有效降低心血管不良反应,对患者心率、血压的影响较小,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作者:陈健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为了提高阴式三角型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护理舒适度。方法:将2012年6月-2013年5月收治的97例随机分为研究组49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均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除采取常规护理的同时增加舒适护理。结果:研究组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发生并发症几率明显比对照组低,统计学比较其结果具有显著差别(P<0.05)。研究组患者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舒适护理对于阴式三角型子宫切除术的患者具有良好效果,可提升患者满意度、促进患者快速康复、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伏丽娟;李家秋;余红君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空芯加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 TileCl型骨盆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2年1月来我院救治的35例TileCl型骨盆骨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7例在C臂导引下经皮穿刺骶髂关节螺钉内固定治疗,治疗组18例用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固定或骶髂螺钉,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疼痛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疼痛程度、术后功能恢复和复位满意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ileCl型骨盆骨折采用C臂导引下经皮穿刺骶髂关节螺钉内固定治疗效果显著,有效保证预后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韩芳民 刊期: 2014年第17期
儿童是一个特殊的患者群体,尤其婴幼儿,各个系统发育尚不健全,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以及排泄方面与成人有一定的差异,与用药相关的无论是不良反应还是药源性疾病均比较常见,因此儿科用药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1]。为了解我院儿科门诊患者药物使用情况,为今后儿科用药工作提供一定的临床参考,笔者对我院2013年儿科门诊患者用药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梁丽娟;任莉莉;巫桂兵 刊期: 2014年第17期
郑某某,男,63岁,2013年12月10日就诊。10余年来时觉皮肤瘙痒,曾诊断为老年皮肤瘙痒症,长期外用皮质类固醇软膏治疗。3个月前腹股沟、阴囊部出现红斑、丘疹、潮湿,日夜瘙痒。初诊医生诊断为阴囊湿疹,外用皮质类固醇软膏治疗2个月余未愈。查体:股内侧红色斑片,阴囊潮红,局部皮肤增厚,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诊断为阴囊湿疹,湿热下注型。予以龙胆泻肝汤加减内服:龙胆草、栀子、黄芩、柴胡、生地、车前子、泽泻各10g ,羌活、防风各6g ,土茯苓20g ,丹皮、赤芍各10g ,5剂,外用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2次/d。给药5d后,皮疹消退,白天阴囊部瘙痒已不明显,夜间仍剧烈瘙痒。根据瘙痒的时间特点,诊断为疥疮,予以用10%硫磺软膏全身外涂,2次/d ,共3d。用药后瘙痒好转,于1周后复用药3d ,痊愈。
作者:林靓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分析社会因素剖宫产发生的各种原因,寻找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的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5年来社会因素剖宫产孕妇的临床资料。结果:5年间,社会因素剖宫产率占剖宫产的33.5%,社会因素剖宫产率上升的主要原因是产妇害怕产痛、高龄初产及珍贵儿。结论:社会因素剖宫产是复杂的社会问题,受孕妇和医生的主观意愿影响,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率需要孕妇、家庭、社会、医务人员共同努力。
作者:卓华丽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研究护理风险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3年1-6月间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患者160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在护理过程中加强风险管理,对照组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管理的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显著提高,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减少了患者风险事件的发生。
作者:蒙春丹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12月收治的60例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采用相同的治疗措施,对照组采取为常规护理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措施,针对两组患者治疗疗效进行详细记录与分析。结果:经过针对性的治疗与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与运动能力均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观察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康复护理措施可以显著提升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生存质量,促进患者的康复,该种护理措施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和使用。
作者:孙美雪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了解婴幼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常见病毒的感染发生率及探讨病毒感染与性别的关系。方法:在婴幼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病例中随机抽取男性和女性患儿各1000例,取其鼻咽深部的刷检物进行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结果:2000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婴幼儿中七项呼吸道病毒检出率为27.45%(549/2000),其中以(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为主,其次分别为(副流感病毒1型)PIV-1、(副流感病毒3型)PIV-3、(腺病毒)ADV、(甲型流感病毒)IFV-A、(副流感病毒2型)PIV-2、(乙型流感病毒)IFV-B。其中 PIV-3男性与女性感染率比较(χ2=4.465,P<0.0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引起婴幼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七项病毒中,以RSV为主。并且除PIV-3外,其他六种病毒感染均无性别差异。
作者:张碧清;李小梅;邵英;范楚平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乳房肿瘤患者术后采取不同包扎护理方法的效果。方法:选择门诊乳房肿瘤患者482例,其中207例术后采用常规纱布绷带包扎,275例采用3M自粘弹力绷带包扎,比较两组的包扎效果。结果:采用常规纱布绷带包扎患者术后血肿发生率8.7%,术后换药次数(3.5±1.2)次,愈合时间(9.5±3.5)d。自粘弹力绷带包扎患者术后血肿发生率1.5%,术后换药次数(2.3±0.8)次,愈合时间(7.2±1.3)d。两组比较采用自粘弹力绷带包扎明显优于常规纱布绷带包扎。结论:采用3M自粘弹力绷带包扎可减少血肿发生,缩短愈合时间及换药次数,是一种较好的乳房肿瘤术后包扎护理方法。
作者:蔡海燕 刊期: 2014年第17期
子宫内膜息肉是常见的一种妇科疾病,通常无明显临床症状,只在查体时发现,有时可表现为阴道异常流血或不孕。子宫内膜息肉大多数为良性病变,但有时可发生癌前病变甚至癌变。笔者对2009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158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丁美玲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功能血清学检验的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10月于我院就诊的糖尿病患者共20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观察组患者为糖尿病肾病患者,对照组患者均为非糖尿病肾病患者,同时,选定50例健康者作为比对组,对三组分别进行Scr、mALB以及BUN测定,观察三组之间的测定结果,分析比较检验的意义。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Scr、mALB以及BUN测定结果均比对照组患者要高很多,且明显高于比对组,三组之间比较具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与比对组比较各项检测结果无明显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微量白蛋白以及血清可以作为确诊的重要指标,对于糖尿病患者早期相关监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临床重视。
作者:严洁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临床治疗决策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胃肠道肿瘤术后早期行肠内营养支持患者(EN组)和36例行肠外营养支持(PN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论:EN组患者术后血红蛋白、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的下降速度均明显小于PN组(P<0.01或 P<0.05),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总费用亦明显低于PN组(均 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共出现并发症21例次,EN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PN组(P<0.05)。结论: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效果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可促进患者免疫功能及肠道功能的恢复,减少手术并发症及医疗费用。
作者:宋振鹏;丁明胜;黄金叶 刊期: 2014年第17期
主动脉杂交手术(Hybridprocedure)是一种将外科与影像、介入治疗等方法的优势完美的结合,以小的痛苦达到成功的治疗为目的的手术方法。主动脉杂交手术是近年来才兴起的一种手术方法,还处于发展阶段,按照传统外科与腔内技术实施的时期可将杂交手术分为分期杂交术和一站式杂交术,而分期杂交手术的等待时期蕴含着更多不确定风险,一站式杂交手术可在某种程度上降低这种风险。现将1例在急诊入手术室行杂交手术患者的术后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周华;孙静群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观察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0年10月-2012年10月诊治的肱骨近端骨折30例病人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人均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以观察其疗效。结果:30例肱骨近端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为4~6个月,随访12个月,术后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30例病人,其中达解剖复位26例,达功能复位4例。参照Constant-M urley肩关节评分系统,优22例(73.3%),良5例(16.7%),可3例(10.0%),优良率达90.0%。结论: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疗效确切,固定牢靠,并发症少,预后良好。
作者:丁建伟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糖耐量异常是糖尿病前期的一种状态,随着年龄的增长,发展为糖尿病的可能性增加,高血压病和糖尿病的共同发病基础与胰岛素抵抗有关。吡格列酮为噻唑烷二酮类抗糖尿病药物,属胰岛素增敏剂,可减少外周组织和肝脏的胰岛素抵抗,增加依赖胰岛素的葡萄糖代谢并减少肝糖原的输出。吡格列酮还具有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保护血管内皮细胞,降压,抑制炎性细胞的产生,降低血脂,抗氧化,抑制动脉血管硬化等作用。
作者:车成健;赵庆海 刊期: 2014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