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健
目的:探讨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学特点及其在医学上的应用。方法:肝脏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较严重,患者一般须严格服用免疫抑制剂。本实验以肝脏移植为例,研究M SC的免疫学特点。首先分离纯化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普通造血干细胞,并建立两组大鼠肝脏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的模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间充质干细胞培养的肝脏组织移植,对照组接受普通干细胞培养的肝脏组织移植。两组模型均给以半剂量的免疫抑制剂,观察实验组的M SC能否减轻其免疫反应,并与未加入M SC的对照组作对比。结果:实验组仍无明显免疫排斥反应,术后1周饮食及精神状况良好,生存质量与正常健康大鼠无明显差异。表明增强机体的免疫耐受,减弱免疫排斥反应。对照组除总胆红素含量外,其他各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偏高。实验组存活率高达91.7%,而对照组仅33.3%。结论:间充质干细胞具有低免疫原性,并可诱导机体免疫耐受能力,临床上可在器官移植等疾病上推广应用。
作者:汪兰;曾志 刊期: 2014年第17期
子宫内膜息肉是常见的一种妇科疾病,通常无明显临床症状,只在查体时发现,有时可表现为阴道异常流血或不孕。子宫内膜息肉大多数为良性病变,但有时可发生癌前病变甚至癌变。笔者对2009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158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丁美玲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降纤酶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总结治疗体会。方法:分别对采用降纤酶联合奥扎格雷钠和血塞通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各150例病历资料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1个疗程后将两组在总有效率、MES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FIB、PT、CT 实验室指标等方面进行比较,P<0.05存在显著差异,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降纤酶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使用方便、安全有效的特点,能显著改善临床症状、降低死残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贾燕华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囊式宫颈扩张器用于足月妊娠引产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将有引产指征的209例足月单胎妊娠孕妇随机分为2组,A组(103例)使用一次性囊式扩张器加催产素,B组(106例)单纯使用催产素引产,观察2组引产成功率、用药到临产时间、第一产程时间、总产程时间、剖宫产率、产褥感染率、产后出血量和对新生儿的影响。结果:两组引产成功率、用药至临产时间、总产程时间、剖宫产率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产褥感染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与单纯使用催产素相比,囊式扩张器引产成功率高,总产程时间短且安全,方法简单,对母婴无不良影响,在足月妊娠宫颈评分低的孕妇中有很好的促宫颈成熟及引产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孙长虹;陈淑华;王永芳;李文飞;于蕾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CRP和WBC联合检测诊断儿童急性感染性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11月-2013年12月我院接诊的100例急性感染儿童作为感染组,选择60例同期于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儿童作为对照组,对以上儿童末梢血进行CRP以及WBC水平的检测。结果:感染组儿童的CRP和WBC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与WBC 联合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单项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P和WBC为儿童急性感染敏感的指标,进行二者联合检测有助于及时准确地诊断儿童急性感染,适合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章海军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根据宁厦市人民医院分部儿科门诊2013年1-12月的传染性疾病病例,研究儿科传染性疾病的种类分布及发展趋势,总结控制儿科传染病的手段与措施。方法:整理归类462例临床病例,根据各种传染疾病种类进行分析。结果:肠道传染疾病及呼吸道传染疾病仍是儿科传染性疾病的重点。各种新型传染疾病发病率有所增加。结论:开展免疫计划,增加免疫计划疫苗的种类可以有效减少儿科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开展宣传教育,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加强对室内通风、用具消毒均是预防传染性疾病的有效措施。
作者:虞晓燕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通过临床药师对1例AECOPD合并药源性糖尿病患者的药学监护,探讨药师在临床治疗中发挥的作用。方法:笔者通过全程参与1例AECOPD合并药源性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探讨患者的抗感染治疗和药源性糖尿病的治疗合理性以及不足之处,为临床药师如何做好对特殊患者的治疗监护和用药教育提供参考。结果:临床药师为患者实施药学服务可以让患者了解到自身糖尿病的发生原因,消除怀疑和恐惧心理,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提高药物治疗效果。结论:临床药师参与临床药物治疗,可使用药更规范合理。
作者:李先瑞;蒋俊杰;王法财;聂松柳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临床治疗决策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胃肠道肿瘤术后早期行肠内营养支持患者(EN组)和36例行肠外营养支持(PN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论:EN组患者术后血红蛋白、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的下降速度均明显小于PN组(P<0.01或 P<0.05),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总费用亦明显低于PN组(均 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共出现并发症21例次,EN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PN组(P<0.05)。结论: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效果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可促进患者免疫功能及肠道功能的恢复,减少手术并发症及医疗费用。
作者:宋振鹏;丁明胜;黄金叶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应用焦虑量表评价右美托咪定注射液用于有创机械通气患者镇静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重症医学科接受有创机械通气患者90例,分为传统方法组和右美托咪定组各45例,分别全程采用传统镇静方案及应用药物右美托咪定镇静方案,所有入组患者在脱离人工气道、转出ICU和出院时3次应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探讨镇静药物对于有创机械通气患者的抗焦虑效果。结果:右美托咪定组患者3次 HAMA评分均优于传统方法组(P<0.05),副反应发生率较低,显示其抗焦虑效应优于传统镇静药物。结论:右美托咪定具有起效快、对呼吸循环功能影响小、抗焦虑效应强等优点,是有创机械通气患者较为理想的镇静药物。
作者:李金来;李振;党莉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社区规范化管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及相关临床指标的控制情况、糖尿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生活方式、服药依从性等方面的影响。方法:收集近1年来小白楼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社区规范化管理及非规范化管理的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的相关信息,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规范化管理前、后相关资料的变化情况,并对规范管理组及非规范管理组相关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规范管理组血糖及相关临床指标的控制情况、糖尿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生活方式、服药依从性等方面较管理前明显改善,且显著优于非规范管理组。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社区规范化管理,可促使病情稳定,减少和延缓糖尿病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杨慧 刊期: 2014年第17期
急性药物毒物中毒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病情急危重症,死亡率位居我国全部疾病死因的第5位[1]。目前认为早期内科处理(彻底洗胃、导泻、解毒剂使用、补液、机械通气及控制感染)的同时进行血液净化疗法,能及时清除体内药物或毒物,有效缓解多器官功能损害,有助于提高抢救成功率[2,3]。近几年,我院急诊科对早期净化及净化方法的正确选择探讨研究进展迅速,现做简要综述如下。
作者:王婉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保留灌肠联合抗生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2月-2013年12月8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口服柳氮磺吡啶1.0g qid+诺氟沙星2粒tid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给予氢化泼尼松20mg+生理盐水100ml每晚睡前保留灌肠,两组疗程均4周。观察两组疗效、临床活动指数和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00%( P<0.05)。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活动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 IgA、IgM、IgG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保留灌肠联合抗生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优于单纯抗生素治疗。
作者:张莉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分析输尿管硬镜与钬激光碎石术联合治疗输尿管结石的方式与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无手术禁忌证的输尿管结石患者共60例,依照入院顺序随机、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输尿管硬镜联合气压弹道碎石治疗,治疗组予以输尿管硬镜下钬激光碎石治疗。结果:治疗组手术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上段结石排净率83.3%,明显高于对照组,中段及下段结石排净率与对照组相近( P>0.05)。对照组术后检查发现1例黏膜套状撕脱脓毒血症,3例输尿管假道,1例输尿管穿孔,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6.7%;治疗组未发现术后并发症,术后并发症防控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输尿管硬镜联合钬激光治疗输尿管结石用时短、恢复快、上段结石排净率高、并发症率低,疗效确切,值得应用。
作者:徐玉芳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针对我院乳腺肿块实施彩超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3年8月期间收治的患有乳腺肿块的患者41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彩超诊断乳腺肿块的效果。结果:41例患有乳腺肿块的患者共发现58个肿块,其中良性乳腺肿块占84.48%(49个),恶性肿块占15.52%(9个)。良性肿块形态规则的占77.55%,恶性肿块形态规则的占22.22%,良性内部回声均匀的占63.27%,而恶性内部回声均匀的占33.33%。两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即 P<0.05。恶性肿块的血流信号检测率为88.89%,而良性肿块为24.49%,两者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即 P<0.05。结论:乳腺肿块通过实施彩超进行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丽平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乳腺结节增生的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乳腺结节增生患者76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两组,手术治疗的38例设为观察组,药物保守治疗的39例设为对照组,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痊愈者26例,有效者10例,失败者2例,总有效率为94.7%;对照组治疗后痊愈者19例,有效者12例,失败者7例,总有效率为81.6%。两组乳腺结节增生患者在不同治疗后的疗效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药物保守治疗方法相比,手术治疗方法能明显降低乳腺结节增生复发率,具有满意的临床效果。
作者:刘兵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分析吻合静脉重建回流在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中的应用。方法:在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移植手术中改良应用静脉吻合重建回流的方式,将包含在皮瓣内的指侧方静脉与手指远端伤口的静脉断端端端吻合重建皮瓣的回流。结果:36例36指皮瓣全部成活,无回流障碍,皮瓣质地良好,无需二期整形。结论: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移植手术改良应用静脉吻合重建回流的术式具备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孙中建;王智慧;徐鹏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老年肺结核患者治疗效果及影响治疗的因素分析,为结核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6月-2013年6月期间60岁以上的患者960例为研究对象,分别搜集治疗成功的和不成功患者的基本特征和诊疗情况,对可能影响治疗结局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960例患者中治愈720例,治愈率达到75%。经单因素分析显示,住址、职业、文化程度、有无合并症等与治疗结局有关;经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农村人口、文化程度低、缺乏督导、治疗依从性和对抗结核药物耐药等因素可使涂阳肺结核患者的治疗不成功风险显著增高。结论:老年肺结核的治疗需要及时参加,提高治疗的依从性,有效的定期随访、合理的搭配用药以及有效的督导,有助于提高老年肺结核患者的治愈率。
作者:李冰;郭娟荪;黄辉红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估算社区狂犬病暴露人群数量,调查其伤口处理情况,同时调查辖区居民对狂犬病知识的知晓情况,为今后全区的狂犬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捕获-再捕获方法(C M R法)估算狂犬病社区暴露人数,并运用问卷调查暴露后的处理情况及群众预防狂犬病知晓情况。结果:12月份估计暴露人数为165人(158~172),尚有33.9%~45.8%的暴露人群未能被监测系统发现;狂犬病暴露后有101人(71.1%)去监测点医院处理,暴露人群的疫苗接种率为72.5%;有86.5%的居民了解狂犬病的病死率,有72.5%的居民了解被咬伤后的正确处理方法,高学历的居民对狂犬病相关问题的知晓率高于低学历的居民。结论:应加强居民对狂犬病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以提高狂犬病暴露后的规范处置和疫苗接种率。
作者:陈兵;马智超;吴泰顺;周小涛;黄振宇;朱奕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不同的治疗方法对乳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并筛选出佳的治疗方法。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就诊的240例乳腺增生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西药组、中药组、中西药组、中西药结合加乳腺病治疗仪治疗组(以下简称“综合组”)4组,每组均为60例,对各组患者进行3个月的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各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各组治疗的总有效率分别为西药组66.7%、中药组58.3%、中西药组83.3%、综合组98.3%。4组总体疗效比较χ2检验 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西药组和中药组疗效比较 P=0.3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西药组和中西药组疗效比较 P=0.035,中西药组和综合组疗效比较 P=0.0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治疗方法在乳腺增生症的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明显不同,运用中西药结合加乳腺治疗仪的方法治疗效果显著,治愈率较高,治疗后患者恢复较快,应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积极的推广应用。
作者:韩晓婷;姜鹏;王萍萍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腺样体肥大儿童中慢性鼻-鼻窦炎的C T表现。方法:从本院2010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腺样体肥大儿童患者中随机选择100例进行研究,均行螺旋C T扫描,分析所有患者的C T表现。结果:经扫描,100例患者均表现出上颌窦或者筛窦黏膜有明显增厚现象,窦腔变窄,鼻甲较肥厚。其中,腺样体轻度肥大的有19例,中度肥大的有50例,重度肥大的有31例。有57例患者合并有中慢性鼻-鼻窦炎,经C T 扫描表现出上颌窦、筛窦黏膜增厚,窦腔变窄等慢性鼻窦炎表现以及鼻甲肥大和/或鼻中隔偏曲等。结论:使用多层螺旋CT扫描可以较为全面的显示出腺样体肥大患者的中慢性鼻-鼻窦炎病变情况。
作者:李亿华;欧阳晓明;尹俊;欧阳清春;谢勇刚;龙晓东 刊期: 2014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