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腺样体肥大儿童中慢性鼻-鼻窦炎 CT 表现

李亿华;欧阳晓明;尹俊;欧阳清春;谢勇刚;龙晓东

关键词:腺样体肥大, 儿童, 中慢性鼻-鼻窦炎, CT
摘要:目的:探讨腺样体肥大儿童中慢性鼻-鼻窦炎的C T表现。方法:从本院2010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腺样体肥大儿童患者中随机选择100例进行研究,均行螺旋C T扫描,分析所有患者的C T表现。结果:经扫描,100例患者均表现出上颌窦或者筛窦黏膜有明显增厚现象,窦腔变窄,鼻甲较肥厚。其中,腺样体轻度肥大的有19例,中度肥大的有50例,重度肥大的有31例。有57例患者合并有中慢性鼻-鼻窦炎,经C T 扫描表现出上颌窦、筛窦黏膜增厚,窦腔变窄等慢性鼻窦炎表现以及鼻甲肥大和/或鼻中隔偏曲等。结论:使用多层螺旋CT扫描可以较为全面的显示出腺样体肥大患者的中慢性鼻-鼻窦炎病变情况。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电凝术联合缝扎术治疗下肢慢性静脉性溃疡分析

    目的:评估电凝术联合经皮间断环形缝扎术治疗下肢慢性静脉性溃疡的疗效。方法:对下肢慢性静脉性溃疡的63例患者分别施以电凝、经皮间断环形缝扎术及电凝与缝扎术相结合。结果:术后均随访3~6个月,58例溃疡愈合,1例无明显改善,1例出现淋巴漏后抗感染自行愈合,3例感染。结论:电凝术对于轻度溃疡有较好疗效,电凝与缝扎相结合对轻中度溃疡有较好疗效,对于严重溃疡缝扎术仍是不能替代的治疗方法。

    作者:尚立新;王仲超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学特点及其应用

    目的:探讨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学特点及其在医学上的应用。方法:肝脏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较严重,患者一般须严格服用免疫抑制剂。本实验以肝脏移植为例,研究M SC的免疫学特点。首先分离纯化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普通造血干细胞,并建立两组大鼠肝脏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的模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间充质干细胞培养的肝脏组织移植,对照组接受普通干细胞培养的肝脏组织移植。两组模型均给以半剂量的免疫抑制剂,观察实验组的M SC能否减轻其免疫反应,并与未加入M SC的对照组作对比。结果:实验组仍无明显免疫排斥反应,术后1周饮食及精神状况良好,生存质量与正常健康大鼠无明显差异。表明增强机体的免疫耐受,减弱免疫排斥反应。对照组除总胆红素含量外,其他各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偏高。实验组存活率高达91.7%,而对照组仅33.3%。结论:间充质干细胞具有低免疫原性,并可诱导机体免疫耐受能力,临床上可在器官移植等疾病上推广应用。

    作者:汪兰;曾志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临床血浆输注的不合理现象及对策

    目的:探讨临床血浆输注的不合理现象及对策。方法:对我院312例患者的临床输注血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科室合理数占据到42.5%,非手术科室为35.3%,在血浆输注合理情况比较上,两组差异显著(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血浆不合理输注类型主要包括有输注无指征、补充血容量以及治疗低蛋白血症,分别为51.6%、15.7%和14.1%。结论:本院不合理用浆现象依然存在,临床医生在血浆输注方面依然存在误区,需要加强对临床血浆使用的管理和考核,进一步提高临床医师的输血水平,降低血浆的不合理使用率。

    作者:岑永芳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疥疮误诊为阴囊湿疹1例

    郑某某,男,63岁,2013年12月10日就诊。10余年来时觉皮肤瘙痒,曾诊断为老年皮肤瘙痒症,长期外用皮质类固醇软膏治疗。3个月前腹股沟、阴囊部出现红斑、丘疹、潮湿,日夜瘙痒。初诊医生诊断为阴囊湿疹,外用皮质类固醇软膏治疗2个月余未愈。查体:股内侧红色斑片,阴囊潮红,局部皮肤增厚,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诊断为阴囊湿疹,湿热下注型。予以龙胆泻肝汤加减内服:龙胆草、栀子、黄芩、柴胡、生地、车前子、泽泻各10g ,羌活、防风各6g ,土茯苓20g ,丹皮、赤芍各10g ,5剂,外用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2次/d。给药5d后,皮疹消退,白天阴囊部瘙痒已不明显,夜间仍剧烈瘙痒。根据瘙痒的时间特点,诊断为疥疮,予以用10%硫磺软膏全身外涂,2次/d ,共3d。用药后瘙痒好转,于1周后复用药3d ,痊愈。

    作者:林靓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子宫内膜息肉158例临床分析

    子宫内膜息肉是常见的一种妇科疾病,通常无明显临床症状,只在查体时发现,有时可表现为阴道异常流血或不孕。子宫内膜息肉大多数为良性病变,但有时可发生癌前病变甚至癌变。笔者对2009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158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丁美玲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自粘弹力绷带在乳房肿瘤术后的应用

    目的:探讨乳房肿瘤患者术后采取不同包扎护理方法的效果。方法:选择门诊乳房肿瘤患者482例,其中207例术后采用常规纱布绷带包扎,275例采用3M自粘弹力绷带包扎,比较两组的包扎效果。结果:采用常规纱布绷带包扎患者术后血肿发生率8.7%,术后换药次数(3.5±1.2)次,愈合时间(9.5±3.5)d。自粘弹力绷带包扎患者术后血肿发生率1.5%,术后换药次数(2.3±0.8)次,愈合时间(7.2±1.3)d。两组比较采用自粘弹力绷带包扎明显优于常规纱布绷带包扎。结论:采用3M自粘弹力绷带包扎可减少血肿发生,缩短愈合时间及换药次数,是一种较好的乳房肿瘤术后包扎护理方法。

    作者:蔡海燕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 CT 影像表现和体征相关性分析

    目的:主要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 T影像表现与病人体征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2012年11月我院收治的11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的临床资料。主要对照C T 影像与体征症状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在Chmorl结节、矢状面髓核、经骨情况方面,CT影像表现与病人体征症状的严重程度无明显相关性,统计学比较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在髓核密度、髓核情况、额状位突出、水平面突出、压迫神经根、硬囊膜形式的表现方面,与体征症状存在较显著的比较意义(P<0.05)。结论:CT影像的某些指标与病人症状严重程度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综合二者能够较好地评估临床症状的发展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信息。

    作者:谢学胡;陈强;黄雪华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足月妊娠、疤痕子宫、妊娠合并子宫肌瘤致子宫扭转1例及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晚期子宫扭转的相关因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例高龄初产妇妊娠晚期子宫扭转的临床资料,对其发生扭转的原因进行总结。结果:足月妊娠,行剖宫手术,扩大子宫腹部切口娩出胎儿,术后5d痊愈出院。其妊娠晚期子宫扭转可与巨大粘连带有关。结论:妊娠晚期子宫扭转的原因多种多样,巨大粘连带是其中罕见的原因之一,其处理因为妊娠晚期子宫复位困难,故并不急于复位。

    作者:刘英光;孙卫英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探讨壳聚糖宫颈抗菌膜治疗持续性宫颈炎的疗效

    目的:探讨壳聚糖宫颈抗菌膜治疗持续性宫颈炎的疗效。方法:将80例持续性宫颈炎患者随机分配为两组,每组40例。采用壳聚糖宫颈抗菌膜治疗的40例作为观察组;采用干扰素α-2b凝胶治疗的40例作为对照组。实时记录两组患者的情况并进行分析,观察疗效总结经验。结果:观察组的治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壳聚糖宫颈抗菌膜治疗持续性宫颈炎的疗效更好,治愈率更高,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作者:张燕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肠内外营养支持的临床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临床治疗决策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胃肠道肿瘤术后早期行肠内营养支持患者(EN组)和36例行肠外营养支持(PN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论:EN组患者术后血红蛋白、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的下降速度均明显小于PN组(P<0.01或 P<0.05),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总费用亦明显低于PN组(均 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共出现并发症21例次,EN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PN组(P<0.05)。结论: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效果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可促进患者免疫功能及肠道功能的恢复,减少手术并发症及医疗费用。

    作者:宋振鹏;丁明胜;黄金叶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米氮平与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对比分析

    目的:对比米氮平与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90例抑郁症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米氮平与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不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米氮平起效快,不良反应轻。结论:米氮平治疗抑郁症效果显著,与氟西汀相差无几,但是起效快,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谢耀春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首发症状不典型的Hunt综合征1例

    临床上尤其是基层医疗单位碰到的带状疱疹患者大部分的发病部位在腰部,而以耳部带状疱疹为主要表现的Hunt综合征则较少见,但近几年随着全球环境气候的变化,以及现代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本病的发病正在呈上升的趋势。Hunt综合征特征性临床表现是耳部疼痛、耳部带状疱疹、同侧周围性面瘫,疱疹是主要诊断依据[1]。但是少数患者发病时首发症状不典型,缺乏特征性,疱疹延迟出现或者疱疹异位,部分医务人员尤其是基层医生对该病缺乏全面了解,临床上易误诊、漏诊。现笔者就2013年9月我门诊部遇到的1例首发症状不典型的 Hunt综合征的诊疗做以分析并报告如下。

    作者:邢攸军;余德广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临床效果

    目的: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12月收治的60例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采用相同的治疗措施,对照组采取为常规护理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措施,针对两组患者治疗疗效进行详细记录与分析。结果:经过针对性的治疗与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与运动能力均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观察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康复护理措施可以显著提升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生存质量,促进患者的康复,该种护理措施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和使用。

    作者:孙美雪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深圳市宝安区社区居民狂犬病暴露及狂犬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调查

    目的:估算社区狂犬病暴露人群数量,调查其伤口处理情况,同时调查辖区居民对狂犬病知识的知晓情况,为今后全区的狂犬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捕获-再捕获方法(C M R法)估算狂犬病社区暴露人数,并运用问卷调查暴露后的处理情况及群众预防狂犬病知晓情况。结果:12月份估计暴露人数为165人(158~172),尚有33.9%~45.8%的暴露人群未能被监测系统发现;狂犬病暴露后有101人(71.1%)去监测点医院处理,暴露人群的疫苗接种率为72.5%;有86.5%的居民了解狂犬病的病死率,有72.5%的居民了解被咬伤后的正确处理方法,高学历的居民对狂犬病相关问题的知晓率高于低学历的居民。结论:应加强居民对狂犬病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以提高狂犬病暴露后的规范处置和疫苗接种率。

    作者:陈兵;马智超;吴泰顺;周小涛;黄振宇;朱奕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艾司洛尔对老年患者手术拔管期心率血压的影响

    目的:探讨分析老年患者手术拔管期应用艾司洛尔后对患者心率及血压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2月-2014年2月在我院择期行颅脑手术的100例老年患者(ASAⅠ级或Ⅱ级)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术毕前10min给予艾司洛尔静脉滴注)和对照组(术毕前10min给予硝酸甘油静脉滴注),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在用药前、拔管前3min、拔管期间、拔管后5min各时点的心率(HR)、收缩压(DBP)、舒张压(SBP)的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在拔管前、后,HP、DBP、SBP等指标变化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在拔管前、后,HP、DBP、SBP等指标变化并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患者手术拔管期间应用艾司洛尔药物可有效降低心血管不良反应,对患者心率、血压的影响较小,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作者:陈健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浅析医用X线机的故障及论证

    我国现代医学的发展过程中,对科学信息技术的不断应用和研究,出现的医用X线机的类型不断的增多。而且,这些医用的X线机都具有较高的数字化程度。医用X线机的大量应用,在使用的过程中,逐渐出现了一些故障。并且,医用X线机的故障程度也越来越复杂化和多样化。针对这种现象,医院应该对医用X线机出现故障的原因进行准确的判断,实施有效的维修。

    作者:李庆刚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无创DNA产前检测在筛查胎儿非整倍体染色体病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社会模式和观念的改变,女性在社会上拥有事业的发展和经济独立的能力,因此,女性婚育年龄有上升的趋势,妇女生育年龄的上升除增加妊娠并发症的风险外,也提高了出生缺陷的风险,以21-三体综合征为例,怀有染色体异常胎儿的风险随孕妇年龄的增长而提高,数据显示,在20~24岁之间,患病率为1/1400,~35岁为1/350,~40岁为1/100,~45岁或以上为1/25[1]。传统结合血清学和超声影像学检查的无创联合筛查虽然敏感性高但假阳性也较高,不少筛查阳性孕妇实际上进行了不必要的有创性诊断检查,因而为孕妇带来心理负担和操作相关的流产风险。因此,临床上需要一种无创而可靠的产前检查方法。本文将以新近研究和应用的无创DN A产前检测方法进行综述。

    作者:郭伟诚;林惠玲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婴幼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呼吸道病毒抗原检测分析

    目的:了解婴幼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常见病毒的感染发生率及探讨病毒感染与性别的关系。方法:在婴幼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病例中随机抽取男性和女性患儿各1000例,取其鼻咽深部的刷检物进行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结果:2000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婴幼儿中七项呼吸道病毒检出率为27.45%(549/2000),其中以(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为主,其次分别为(副流感病毒1型)PIV-1、(副流感病毒3型)PIV-3、(腺病毒)ADV、(甲型流感病毒)IFV-A、(副流感病毒2型)PIV-2、(乙型流感病毒)IFV-B。其中 PIV-3男性与女性感染率比较(χ2=4.465,P<0.0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引起婴幼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七项病毒中,以RSV为主。并且除PIV-3外,其他六种病毒感染均无性别差异。

    作者:张碧清;李小梅;邵英;范楚平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药综合治疗研究近况

    介绍了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病因病机,从中药内服、中药灌肠、针刺、艾灸、推拿、电磁波谱照射等方面概述了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治疗近况,并从目前不足之处提出研究展望。

    作者:丁怀莹;邵岩;周冰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0年10月-2012年10月诊治的肱骨近端骨折30例病人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人均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以观察其疗效。结果:30例肱骨近端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为4~6个月,随访12个月,术后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30例病人,其中达解剖复位26例,达功能复位4例。参照Constant-M urley肩关节评分系统,优22例(73.3%),良5例(16.7%),可3例(10.0%),优良率达90.0%。结论: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疗效确切,固定牢靠,并发症少,预后良好。

    作者:丁建伟 刊期: 2014年第17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