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建;王智慧;徐鹏
目的:了解两纲完成情况,提出相关的整改措施。方法:对我州10年内的各项指标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两纲的实施提高了我州妇女儿童的健康水平,降低了孕产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结论:两纲的实施有利于我州妇幼卫生工作稳步发展。
作者:赵有芳;何蓉英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降纤酶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总结治疗体会。方法:分别对采用降纤酶联合奥扎格雷钠和血塞通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各150例病历资料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1个疗程后将两组在总有效率、MES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FIB、PT、CT 实验室指标等方面进行比较,P<0.05存在显著差异,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降纤酶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使用方便、安全有效的特点,能显著改善临床症状、降低死残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贾燕华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分析社会因素剖宫产发生的各种原因,寻找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的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5年来社会因素剖宫产孕妇的临床资料。结果:5年间,社会因素剖宫产率占剖宫产的33.5%,社会因素剖宫产率上升的主要原因是产妇害怕产痛、高龄初产及珍贵儿。结论:社会因素剖宫产是复杂的社会问题,受孕妇和医生的主观意愿影响,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率需要孕妇、家庭、社会、医务人员共同努力。
作者:卓华丽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静脉营养支持治疗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治疗作用。方法:对64例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均给予抗感染、祛痰、解痉、吸氧、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复方氨基酸250ml/d、脂肪乳剂250ml/d ,治疗14d ,对治疗前、后患者的症状、体征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7.5%,对照组总有效率78.1%,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静脉营养支持治疗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作用安全有效。
作者:汪莉;郑晓芸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根据宁厦市人民医院分部儿科门诊2013年1-12月的传染性疾病病例,研究儿科传染性疾病的种类分布及发展趋势,总结控制儿科传染病的手段与措施。方法:整理归类462例临床病例,根据各种传染疾病种类进行分析。结果:肠道传染疾病及呼吸道传染疾病仍是儿科传染性疾病的重点。各种新型传染疾病发病率有所增加。结论:开展免疫计划,增加免疫计划疫苗的种类可以有效减少儿科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开展宣传教育,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加强对室内通风、用具消毒均是预防传染性疾病的有效措施。
作者:虞晓燕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主要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 T影像表现与病人体征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2012年11月我院收治的11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的临床资料。主要对照C T 影像与体征症状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在Chmorl结节、矢状面髓核、经骨情况方面,CT影像表现与病人体征症状的严重程度无明显相关性,统计学比较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在髓核密度、髓核情况、额状位突出、水平面突出、压迫神经根、硬囊膜形式的表现方面,与体征症状存在较显著的比较意义(P<0.05)。结论:CT影像的某些指标与病人症状严重程度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综合二者能够较好地评估临床症状的发展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信息。
作者:谢学胡;陈强;黄雪华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对激素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3月-2013年4月在我院应用激素治疗的小儿毛细支气管炎80例,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均给予综合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甲泼尼龙治疗。分析及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儿喘息减轻的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但其喘息和肺部鸣音全部消失的时间却长于对照组;研究组的迁延人数为4例(10.0%),对照组1例(2.5%)。结论:对存有特殊指征或症状严重的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可采用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以快速缓解患儿的病情。
作者:袁芹琛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分析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动力髋螺钉(DHS)两种方法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将2011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9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成 PFNA组58例和DHS组38例,观察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愈合时间、Harris评分及优良率等。结果:PFNA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愈合时间和负重时间都短于DHS组(P>0.05),Harris评分和优良率均高于DHS组(P>0.05)。结论: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明显优于DHS ,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促进骨折愈合及患者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和患者承受的痛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梁卫中 刊期: 2014年第17期
中医舌诊是中医四诊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医教学中传授基本知识的重要内容,本人为北京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又担任师带徒传承老师,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后工作站合作导师,每周要有病房的教学查房。门诊要带教实习生、进修生等诸多青年中医师,面对众多的学员,深感中医教学中舌诊的重要,体会到讲解中医舌诊要比脉象更直接、更客观、更具体、更易于被青年医师接受。舌是人类脏器变化的晴阴表[1],可直接见到器官黏膜的变化,而且不易受到外界环境中变化的影响,在诊断中较能及时地反映身体内部的变化,在中医教学中具有重要实用价值。本文仅就个人在教学中的粗浅体会介绍如下,供同道指导。
作者:李佩文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观察地佐辛不同给药途径复合芬太尼用于剖宫产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 )的效果。方法:80例择期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的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术后均给予静脉自控镇痛。对照组在胎儿取出后,静脉注射生理盐水8ml ,接镇痛泵静脉镇痛(地佐辛10mg+芬太尼10μg/kg+昂丹司琼16mg);观察组在胎儿取出后,硬膜外腔注射地佐辛1.5mg(生理盐水稀释至8ml),接静脉镇痛泵(地佐辛8.5mg+芬太尼10μg/kg+昂丹司琼16mg)。观察术后首次按压给药时间,记录术后6h、12h、24h、48h VAS评分及24h镇痛药用量、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术后首次按压给药时间显著晚于对照组( P<0.05)。术后6h、12h 、24h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h镇痛药用量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眩晕、嗜睡等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佐辛硬膜外结合静脉给药复合芬太尼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优于单一静脉途径。
作者:朱宏 刊期: 2014年第17期
子宫内膜息肉是常见的一种妇科疾病,通常无明显临床症状,只在查体时发现,有时可表现为阴道异常流血或不孕。子宫内膜息肉大多数为良性病变,但有时可发生癌前病变甚至癌变。笔者对2009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158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丁美玲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分析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常见危险因素,以便采取有效措施预防脑梗死的复发。方法:将随机选取的全部急性脑梗死分为初发组与复发组,分别检查两组病人的血糖、血脂、C-反应蛋白、甲状腺功能(T3、T4、TSH)、颈动脉B超,尽量动员病人做头颅MRI及MRA、头颈部CTA ,记录病人的吸烟史、高血压病史,发病时的感染史,计算病人的平均年龄。结果:复发组的平均年龄大于初发组,烟龄长于初发组,复发组糖尿病发生率及患病时间均高于初发组,血糖水平控制良好率低于初发组,感染的发生率高于初发组;复发组 T T3、FT3与初发组比较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龄、高血压、糖尿病、血糖控制水平、吸烟、感染,特别甲状腺功能减低与脑梗死的复发有明显关系。
作者:张文华;牛玉秋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对比米氮平与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90例抑郁症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米氮平与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不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米氮平起效快,不良反应轻。结论:米氮平治疗抑郁症效果显著,与氟西汀相差无几,但是起效快,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谢耀春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乳房肿瘤患者术后采取不同包扎护理方法的效果。方法:选择门诊乳房肿瘤患者482例,其中207例术后采用常规纱布绷带包扎,275例采用3M自粘弹力绷带包扎,比较两组的包扎效果。结果:采用常规纱布绷带包扎患者术后血肿发生率8.7%,术后换药次数(3.5±1.2)次,愈合时间(9.5±3.5)d。自粘弹力绷带包扎患者术后血肿发生率1.5%,术后换药次数(2.3±0.8)次,愈合时间(7.2±1.3)d。两组比较采用自粘弹力绷带包扎明显优于常规纱布绷带包扎。结论:采用3M自粘弹力绷带包扎可减少血肿发生,缩短愈合时间及换药次数,是一种较好的乳房肿瘤术后包扎护理方法。
作者:蔡海燕 刊期: 2014年第17期
儿童是一个特殊的患者群体,尤其婴幼儿,各个系统发育尚不健全,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以及排泄方面与成人有一定的差异,与用药相关的无论是不良反应还是药源性疾病均比较常见,因此儿科用药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1]。为了解我院儿科门诊患者药物使用情况,为今后儿科用药工作提供一定的临床参考,笔者对我院2013年儿科门诊患者用药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梁丽娟;任莉莉;巫桂兵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干预对初产妇分娩的影响。方法:将170例待分娩的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5例,对照组采用产科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人性化的护理干预,密切观察两组产妇的产程和分娩方式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第一、第二产程和总产程明显短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三产程观察组略短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自然分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阴道助产及剖宫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干预在初产妇分娩过程中可缩短产程,提高自然分娩率,提高分娩质量。
作者:任继荣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空芯加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 TileCl型骨盆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2年1月来我院救治的35例TileCl型骨盆骨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7例在C臂导引下经皮穿刺骶髂关节螺钉内固定治疗,治疗组18例用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固定或骶髂螺钉,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疼痛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疼痛程度、术后功能恢复和复位满意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ileCl型骨盆骨折采用C臂导引下经皮穿刺骶髂关节螺钉内固定治疗效果显著,有效保证预后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韩芳民 刊期: 2014年第17期
近年来,随着社会模式和观念的改变,女性在社会上拥有事业的发展和经济独立的能力,因此,女性婚育年龄有上升的趋势,妇女生育年龄的上升除增加妊娠并发症的风险外,也提高了出生缺陷的风险,以21-三体综合征为例,怀有染色体异常胎儿的风险随孕妇年龄的增长而提高,数据显示,在20~24岁之间,患病率为1/1400,~35岁为1/350,~40岁为1/100,~45岁或以上为1/25[1]。传统结合血清学和超声影像学检查的无创联合筛查虽然敏感性高但假阳性也较高,不少筛查阳性孕妇实际上进行了不必要的有创性诊断检查,因而为孕妇带来心理负担和操作相关的流产风险。因此,临床上需要一种无创而可靠的产前检查方法。本文将以新近研究和应用的无创DN A产前检测方法进行综述。
作者:郭伟诚;林惠玲 刊期: 2014年第17期
我国现代医学的发展过程中,对科学信息技术的不断应用和研究,出现的医用X线机的类型不断的增多。而且,这些医用的X线机都具有较高的数字化程度。医用X线机的大量应用,在使用的过程中,逐渐出现了一些故障。并且,医用X线机的故障程度也越来越复杂化和多样化。针对这种现象,医院应该对医用X线机出现故障的原因进行准确的判断,实施有效的维修。
作者:李庆刚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社区规范化管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及相关临床指标的控制情况、糖尿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生活方式、服药依从性等方面的影响。方法:收集近1年来小白楼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社区规范化管理及非规范化管理的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的相关信息,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规范化管理前、后相关资料的变化情况,并对规范管理组及非规范管理组相关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规范管理组血糖及相关临床指标的控制情况、糖尿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生活方式、服药依从性等方面较管理前明显改善,且显著优于非规范管理组。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社区规范化管理,可促使病情稳定,减少和延缓糖尿病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杨慧 刊期: 2014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