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跃娟;陈燕
目的 探讨中医三联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2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112例),一组为中医三联疗法组,一组为常规治疗组.结果 中医三联疗法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患者(97.32%和73.21%),治疗后评分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且高于治疗前,改善率高于常规治疗组患者,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中医三联疗法可显著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刘尽礼;张礼辉;高腾;彭宏晶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 证明孙氏腹针疗法在提高椎动脉型颈椎病手法复位成功率中的作用并分析作用机理.方法 采用180例患者,分为6组,每组30例.①基础治疗组;②孙氏腹针组;③手法复位组;④夹脊电针组;⑤孙氏腹针加手法复位组;⑥夹脊电针加手法复位组.所有治疗1次/天,每周治疗5次,治疗周期为2周或(或<2周).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和推动脉型颈椎病功能评定量表(FS-CSA)检查各疗效.结果 1.各组对比(TCD)提示椎动脉血流动力明显改善(P<0.05), (FS-CSA)降低(P<0.05).2.孙氏腹针加手法复位组评分优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 孙氏腹针可明显改善颈背部项韧带、斜角肌的肌张力,使颈部的骨关节力学平衡关系趋向于正常,血管压力和弹性发生改变,颅内供血增加,使症状减轻,更重要的是给复位手法创造有利条件,使其复位成功率大大提高,使疗效进一步提高,对有些无效病例亦能提高疗效,使其有效或痊愈.
作者:刘波;许嘉犇;马冰宇;魏巍;孟勇;赵越 刊期: 2015年第16期
文章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三个方面对中药鉴定学教学改革进行了初步探索.认为,本课题研究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学生分析归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一定的帮助,为培养具有良好实践能力、适应性强的药学人才奠定了基础.
作者:李筱玲;邓寒霜;程敏;赵月梅 刊期: 2015年第16期
通过参与我院第9期“师带徒”传承活动,笔者师从邹燕勤教授,跟师抄方,待诊在旁.邹师为江苏省首批名中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从医60余年,撞治各种中医肾系疾病.众所周知,肾病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难治病,伴有大量蛋白尿、严重水肿和诸多并发症,传统西医治疗使用以糖皮质激素和(或)细胞毒药物为主,副作用大、并发症多且容易复发,笔者从辩证、治法等多方面分享邹师经验,展示邹师雄厚的中医功底和对该病的深刻认识,并附验案二则,与同道共同探讨中医治病奥秘.
作者:王跃娟;陈燕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基于“以学为本”理念的中药药剂学实验教学方法改革.方法 从传统实验教学理念、教师及学生三个方面,分析中药药剂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构建基于“以学为本”理念的中药药剂学实验教学模式.结果 成功构建基于“以学为本”理念的中药药剂学实验教学模式,细化该模式的内容、具体实施方案及实施意义,并将其应用于中药药剂学实验教学.结论 学生在自主设计制备方案、制备丹参片、肾复康胶囊、板蓝根颗粒的过程中,提高了综合能力;同时还能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适合于中药药剂学实验教学.
作者:王秀丽;白洁;刘永刚;马群;陶欧;刘元艳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 通过中老年不同年龄阶段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中医证素分析,探讨其发病规律.方法 筛查45岁以上具有血管性危险因素的患者,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进行中医临床症状调查,利用MMSE、MoCA、CDR评价认知功能,根据频数分析,保留出现率≥15%的四诊信息,提取公因子,分析其证候要素.结果 将392例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分为三个年龄段,45~59岁患者病位主要在肝,病性以血虚、阴虚为主;60~74岁患者病位主要在心,病性以血虚、气虚和血瘀为主;75岁以上患者主要病位在肾和脾胃,病性以阴虚、痰湿为主.结论 三个不同年龄阶段患者都以脏腑的气血亏虚为其病理基础,痰湿、血瘀是其主要病理因素.
作者:郭闫葵;宋锐;曹晓岚;张允岭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针灸结合康复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自2012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84例脑中风后遗症患者进行分析研究,随机分为2组,每组42例,观察组患者采用针灸结合康复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愈15例(35.72%),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0.48%,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患者的各项评分在治疗后都有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患者的各项评分改善情况都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针灸结合康复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肢体各项评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徐玉琴;刘梅英 刊期: 2015年第16期
以莆田学院医学院2007、2008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对照观察“卡片管理法”在心肺复苏术(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操作教学应用中的效果,结果显示研究组CPR操作考核的合格率为95%,对照组CPR操作考核的合格率为69%,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卡片管理法”能明显提高CPR操作合格率,提高临床教学效果,适合在临床三基教学中运推广应用.
作者:黄锋庆;陈建成;程芳芳;赖永福;林志海;郭建斌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 观察雷公藤多苷片加自拟方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寻常型银屑病患者8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试验组采用雷公藤多苷片加中药方剂,观察组单纯口服雷公藤多苷片.治疗3个月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剂盒检测两组患者外周血IFN-γ、IL-2和IL-17、VEGF水平,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试验组患者IFN-γ,IL-2、IL-17和VEGF的水平较观察组明显下降(P<0.05),试验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雷公藤合并本院自拟方剂对银屑病疗效较单一使用雷公藤效果更佳.
作者:张锋;卢丽华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为冠心病患者应用优质护理的实际效果,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冠心病患者39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39例患者分成观察组21例,对照组18例,分别给予优质护理、常规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TC水平为(4.32±0.31) mmol/L,TG水平为(1.36±0.52) mmol/L,LDL-C水平为(2.12±0.36)mmol/L,护理满意度为100.0%,以上数据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优质护理能提高冠心痛治疗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林会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扬宝元教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中医证型和中药用药规律,并进行多元性统计分析,总结其用药规律、用药特点、类方应用规律等.方法 对杨宝元教授专家门诊符合冠心病心绞痛诊断标准且疗效良好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传统研究与现代数据挖掘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探究.结果 ①证型分布频次以气虚血瘀证(42)和阳气虚衰证(38)为常见;②症状分布:全部患者都存在心悸怔忡、胸闷胸痛的症状;③药物使用频次:单味药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依次是炙甘草(178)、酸枣仁(142)等,理气药(6)和活血药(5)出现频率较高.④探索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探索性因子分析得出14个因子,聚类分析获得瓜蒌、薤白、半夏等10个聚类方.结论与讨论 杨宝元教授认为冠心痛虚实夹杂证为常见.阳气不足,瘀血阻滞是常见的治病因素;杨宝元教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用药特点:理气药和活血药使用频繁.
作者:任朝霞 刊期: 2015年第16期
为了明确艾滋病湿热证炎症基因的研究方向,分别对炎症基因、湿热内蕴证炎症基因和艾滋病炎症基因三方面做一综述,通过查阅文献,对白介素类因子(IL-4、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Toll样受体4(TLR4)、淋巴细胞粘附因子1 (SELL)、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PECAM1)、集落刺激因子类(CSF1、CSF3)等基因进行总结,为中医证候的转录组学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李建智;张海燕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 分析益气宁心汤在室性期前收缩(气血两虚夹瘀型)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门诊收治的80例室性期前收缩(气血两虚夹瘀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给予益气宁心汤治疗,对照组给予稳心颗粒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益气宁心汤在室性期前收缩(气血两虚夹瘀型)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赵东凯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 观察中医护理在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6月-2014年9月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收治的96例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随机等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辅以中医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结果 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1.67%,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5.00%,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三个月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提高,较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护理能有效提高功能性便秘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生活质量,临床上值得推广.
作者:李洁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 观察哮病不同中医证型与炎性因子的关系,为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指标.方法 选取符合支气管哮喘诊断标准和哮病中医辨证标准的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并设健康对照组,检测其血清及诱导痰中的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80L-8)、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水平,观察其差异性.结果 支气管哮喘不同分期、不同中医证型患者的血清及诱导痰中的CRP、IL-8和Eotaxin等炎性因子水平存在差异性.结论 可尝试将血清及诱导痰中的CRP、IL-8和Eotaxm作为支气管哮喘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依据,推进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化及统一化.
作者:程娜娜;丁明开;陈宪海 刊期: 2015年第16期
肛门瘙痒症是以肛门周围皮肤瘙瘁,经久不愈,且无局部原发皮损为特征的皮肤疾患,本文介绍姜春英教授以外治法之中药温浴法治疗肛门瘙瘁症的经验,具体包括病因病机、治法方药及医案举例.此法治疗肛门瘙痒症直达病所,疗效显著.
作者:葛畅;姜春英 刊期: 2015年第16期
鲜卑花属植物分布于西藏、四川、青海及云南.在我国有鲜卑花Sibiraea laexigata (L.) Maxim.和窄叶鲜卑花Sibiraeaan-gustata (Rehd.)Hand-Mazz.两种.柳茶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三萜类、单萜及其苷类、有机酸类、黄酮及其苷类、饱和脂肪醇类、多糖类及挥发油类等.柳茶药理作用有调节脂代谢、抗氧化、抗肝损伤、提高免疫力、抗肿瘤作用等.对柳茶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进行综述,为其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作者:闫志慧;朱仝飞;杨永建;李萍 刊期: 2015年第16期
《黄帝内经》的四时养生理论,是在天人相应整体观指导下,总结先秦诸子百家养生经验后提出的,它强调养生要顺应自然界的季节气候变化,与天地阴阳保持协调平衡,以使人体内外环境和谐统一.本文从法于阴阳、藏气法时、顺时调神、起居有常、动静有时、食养以时五方面出发,对《黄帝内经》之四时养生理论进行探析,进一步丰富中医养生理论的文化内涵,拓宽养生保健的应用外延.
作者:隋月皎;鞠宝兆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 应用复原挖掘的黄帝内经五音疗法治疗脑卒中患者,观察其对肌力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260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30例,对照组应用药物基础治疗+康复训练,治疗组应用药物基础治疗+康复训练+《黄帝内经》五音疗法治疗,分别统计两组治疗前、治疗后2周、4周及2月时的肌力评分总和(包括手肌力、上肢肌力、下肢肌力、步行能力),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组在治疗后2周、4周、2月时肌力评分总和大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小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2月时比较,治疗组愈显率(59.23%)大于对照组(40.00%),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黄帝内经五音疗法可促进脑卒中患者肌力康复,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作者:许继宗;张波;张喆;杨建宇;李彦知;杨金生;王雪茜;彭鑫;郑晓鹏 刊期: 2015年第16期
妊娠期过敏性鼻炎是发生在妊娠期的鼻部过敏性炎性疾病.对妊娠期过敏性鼻炎孕妇的治疗原则是:头3个月妊娠用药易引起胎儿畸形,好不要用药,避开过敏原.对妊娠期中后期过敏性鼻炎,能控制症状又有一定安全性的药物是:优选生理盐水鼻腔冲洗、吸入用色甘酸钠、吸入性布地奈德;可适当辅以中药治疗,选择抗炎抗过敏、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强,毒性相对小的中药辨证组方用于妊娠期过敏性鼻炎的治疗.
作者:吴敏曼;陈婷;熊巍 刊期: 2015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