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鲜卑花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闫志慧;朱仝飞;杨永建;李萍

关键词:柳茶,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综述
摘要:鲜卑花属植物分布于西藏、四川、青海及云南.在我国有鲜卑花Sibiraea laexigata (L.) Maxim.和窄叶鲜卑花Sibiraeaan-gustata (Rehd.)Hand-Mazz.两种.柳茶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三萜类、单萜及其苷类、有机酸类、黄酮及其苷类、饱和脂肪醇类、多糖类及挥发油类等.柳茶药理作用有调节脂代谢、抗氧化、抗肝损伤、提高免疫力、抗肿瘤作用等.对柳茶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进行综述,为其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妊娠期过敏性鼻炎的临床诊治进展

    妊娠期过敏性鼻炎是发生在妊娠期的鼻部过敏性炎性疾病.对妊娠期过敏性鼻炎孕妇的治疗原则是:头3个月妊娠用药易引起胎儿畸形,好不要用药,避开过敏原.对妊娠期中后期过敏性鼻炎,能控制症状又有一定安全性的药物是:优选生理盐水鼻腔冲洗、吸入用色甘酸钠、吸入性布地奈德;可适当辅以中药治疗,选择抗炎抗过敏、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强,毒性相对小的中药辨证组方用于妊娠期过敏性鼻炎的治疗.

    作者:吴敏曼;陈婷;熊巍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杨质秀教授治疗喘证经验

    喘证的主要特点是呼吸急促、张口抬肩、甚则不能平卧,为临床常见疾病,常伴有咳嗽、咯痰等症状,以病程长、难治愈为特点.喘证分为实喘与虚喘,实喘以喘息气粗,伴胸满气胀为主要特点;虚喘以气短,难以接续为主要表现.实喘以祛邪化痰止喘为主;虚喘则以扶正纳气平喘为主.因此治疗喘证时一定要辨别虚实,才能用药准确,从而得到良好的疗效.

    作者:张宝瑜;杨海燕;杨质秀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基层中医医院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应用调查

    目的 调查分析基层中医医院中医护理技术的临床应用状况及对策.方法 自设问卷对九江市市、县内11家中医医院450名护理人员进行调查分析,并现场走访调查.结果 各级中医医院护理人员对中医护理操作技术掌握的较好,但总体开展情况不够普及,在开展的项目中,排在前5位的主要是:艾条法、拔罐法、中药保留灌肠法、穴位按摩法、耳穴埋豆法,分别占总人数的81.1%、62.2%、58.7%、55.9%、54.9%,而中药泡洗法、中药药浴法、中药全结肠灌洗法等六项、药熨法、中药离子导入法、中药塌渍法临床少用,实施人数均不到10%.结论 医院护理人员缺编,护理人力资源不足,医院重视度不够等是中医护理操作技术临床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急需培养一批理论扎实、技术熟练的中医护理人才.

    作者:徐晓红;李娜;吴敏;王凌玲;汪端枝;周春梅;张晓菲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立足于制药工程专业特点的中药鉴定学教学改革

    文章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三个方面对中药鉴定学教学改革进行了初步探索.认为,本课题研究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学生分析归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一定的帮助,为培养具有良好实践能力、适应性强的药学人才奠定了基础.

    作者:李筱玲;邓寒霜;程敏;赵月梅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针灸结合康复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期42例

    目的 探讨针灸结合康复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自2012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84例脑中风后遗症患者进行分析研究,随机分为2组,每组42例,观察组患者采用针灸结合康复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愈15例(35.72%),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0.48%,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患者的各项评分在治疗后都有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患者的各项评分改善情况都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针灸结合康复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肢体各项评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徐玉琴;刘梅英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HIV/AIDS湿热内蕴证炎症基因的研究进展

    为了明确艾滋病湿热证炎症基因的研究方向,分别对炎症基因、湿热内蕴证炎症基因和艾滋病炎症基因三方面做一综述,通过查阅文献,对白介素类因子(IL-4、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Toll样受体4(TLR4)、淋巴细胞粘附因子1 (SELL)、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PECAM1)、集落刺激因子类(CSF1、CSF3)等基因进行总结,为中医证候的转录组学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李建智;张海燕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数字化背景下医院病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目的 分析数字化医院病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策略.方法 通过对笔者所在医院数字化病案管理的分析,探讨病案数字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结果 医院在实行病案数字化管理中,应结合自身实际,有序开展相关工作.结论 医院相关人员切实重视、加强管理、增强业务能力,高质量数字化医院病案的目标必将实现.

    作者:逄晶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小建中汤治疗焦虑症33例

    目的 探讨以小建中汤治疗焦虑症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66例焦虑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3例,治疗组应用以小建中汤治疗,对照组应用舒肝解郁胶囊治疗,疗程均为6周.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于治疗前及治疗6周末评定临床疗效,用药物副作用于治疗6周末评定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6周末,两组内治疗前后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97%,对照组为90.9%,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不良反应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小建中汤治疗轻中度焦虑疗效优于舒肝解郁胶囊,不良反应较舒肝解郁胶囊轻.

    作者:张玉莲;桑希生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滕义和教授因因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验案举隅

    介绍滕义和教授采用因因论治的方法,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新思路.与传统的中医辨证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方法不同,滕老认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多与外伤、饮酒及过量使用激素相关,治疗时采用朔本求源、审因论治的方法,结合发病因素,因因论治,疗效显著,通过对滕义和教授因因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验案进行分析,目的在于探讨滕老的临证思路和辩证方法,总结其治病规律,认识其学术思想,并推广到临床、教学、科研中去,以期为临床上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辨证论治提供参考.

    作者:张秀华;滕义和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益气宁心汤治疗气血两虚夹瘀型室性期前收缩的应用价值

    目的 分析益气宁心汤在室性期前收缩(气血两虚夹瘀型)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门诊收治的80例室性期前收缩(气血两虚夹瘀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给予益气宁心汤治疗,对照组给予稳心颗粒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益气宁心汤在室性期前收缩(气血两虚夹瘀型)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赵东凯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中西结合治疗外科腹部术后胃瘫的护理分析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外科腹部手术后胃瘫(PGS)的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 60例PGS患者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与护理,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与护理,对比两组的疗效.结果 两组均获得痊愈,痊愈率为100%.观察组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夹/拔胃管后无腹胀及呕吐症状时间及进食后无腹胀呕吐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结论 对PGS患者实施中西医联合治疗及护理能够促进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改善,改善临床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邱秀英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鸡内金不同提取方法的比较

    目的 本实验通过对几种常见的鸡内金提取方法进行研究,从而筛选出佳提取鸡内金中蛋白质含量的方法.方法 本实验通过2种常用方法的提取方法——热浸法、超声提取法对鸡内金中的蛋白质含量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 采用热浸法提取鸡内金中的蛋白质含量相对比较稳定准确.结论 5 g生品鸡内金,在温度85℃下,回流提取2h,此法为生品鸡内金药材佳提取方法.

    作者:金伶佳;贾天柱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糖尿病坏疽合并细菌感染中医辨证分型演变规律研究

    目的 探讨合并细菌感染的糖尿病湿性坏疽中医辨证演变规律,为中西医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随机观察2006年1月-2014年11月,本院中医外科收治的糖尿病湿性坏疽患者234例按照中医辨证分型理论,将234例糖尿病患者辨证分为3型,并对患者的标本进行细菌培养,随着中西医治疗进展,每3~7天辨证一次,观察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从感染到消失,中医辨证分型的变化特点.结果 90例气阴两虚型演变率为27.8%,气阴两虚型演变中,革兰阳性茵比革兰阴性茵更容易转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08例热毒湿盛型演变率为27.8%,经过气阴两虚型到气血两虚型发生二次演变共4例,演变率为3.7%.36例气血两虚型患者有7例发生了中医证型演变,演变率为19.4%,其中真菌感染的气血两虚型未发生演变,其他三种感染类型中,革兰阳性茵明显高于革兰阴性茵和混合感染,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湿性坏疽的中医辨证演变规律和细菌感染有一定的相关性,为临床中西医施治提供理论基础.

    作者:范洪;张金彪;王元松;王庆海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龙眼外果皮粗黄酮提取物对S180肉瘤的抑制作用研究

    目的 研究龙眼外果皮粗黄酮提取物对荷瘤小鼠的抗肿瘤作用.方法 以S180荷瘤小鼠为模型,观察龙眼外果皮粗黄酮提取物(100、200、300 mg· kg-1)组和龙眼外果皮粗黄酮提取物+CTX(20 mg· kg1)组的抑瘤率,计算龙眼外果皮粗黄酮提取物+CTX组小鼠的胸腺指数、脾脏指数、巨噬细胞的吞噬率和吞噬指数,并采用ELISA法检测龙眼外果皮粗黄酮提取物组小鼠血清TNF-0的含量.结果 不同剂量的龙眼外果皮粗黄酮提取物均可抑制S180肉瘤生长,抑瘤率分别为28.24%、44.91%、60.65%,且其对小鼠血清TNF-α含量影响不明显;CTX组抑瘤率为47.69%,龙眼外果皮粗黄酮提取物低、中、高剂量+CTX组抑瘤率分别为53.7%、65.74%、70.37%,龙眼外果皮粗黄酮提取物中、高剂量+CTX组与CTX组抑瘤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且龙眼外果皮粗黄酮提取物+CTX细,与CTX组比较,可不同程度地升高荷瘤小鼠的胸腺指数、脾指数、巨噬细胞的吞噬率和吞噬指数(P<0.05).结论 龙眼外果皮粗黄酮提取物可抑制S180肉瘤生长,具有抗肿瘤作用,且对化疗药物CTX具有增效减毒作用.

    作者:郭秋兰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浅谈“治未病”的理论特色

    “治未病”理论是中医学理论中具有影响深远的理论之一,代表着中医学的特色和精髓.中医历来倡导“治未病”理论,其内容主要包括健康未病态、前病未病态、潜病未病态和传变未病态四个方面,贯穿健康、疾病、康复、保健等方方面面.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不断发展及人们对医疗服务需求的不断变化,国家卫生工作的战略重点逐步向预防疾病的方向转移,例如:新兴的全科医学以及慢病管理医疗模式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学习中医“治未病”思想精髓能更好的满足人们的健康需求.

    作者:常天瀛;陈静;王银萍;王宏安;张守琳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雷公藤多甙片联合口服中药治疗寻常型银屑病43例

    目的 观察雷公藤多苷片加自拟方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寻常型银屑病患者8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试验组采用雷公藤多苷片加中药方剂,观察组单纯口服雷公藤多苷片.治疗3个月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剂盒检测两组患者外周血IFN-γ、IL-2和IL-17、VEGF水平,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试验组患者IFN-γ,IL-2、IL-17和VEGF的水平较观察组明显下降(P<0.05),试验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雷公藤合并本院自拟方剂对银屑病疗效较单一使用雷公藤效果更佳.

    作者:张锋;卢丽华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鲜卑花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鲜卑花属植物分布于西藏、四川、青海及云南.在我国有鲜卑花Sibiraea laexigata (L.) Maxim.和窄叶鲜卑花Sibiraeaan-gustata (Rehd.)Hand-Mazz.两种.柳茶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三萜类、单萜及其苷类、有机酸类、黄酮及其苷类、饱和脂肪醇类、多糖类及挥发油类等.柳茶药理作用有调节脂代谢、抗氧化、抗肝损伤、提高免疫力、抗肿瘤作用等.对柳茶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进行综述,为其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作者:闫志慧;朱仝飞;杨永建;李萍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就业为导向的中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研究与实践

    根据国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要求,结合现代中药产业发展需要,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药专业以专业调研报告为依据,基于主要就业岗位(群)职业能力分析,从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职业素质教育体系等方面,校企联合修订优化了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具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沈伟;何方正;张钦德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中老年不同年龄阶段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的中医证素分析

    目的 通过中老年不同年龄阶段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中医证素分析,探讨其发病规律.方法 筛查45岁以上具有血管性危险因素的患者,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进行中医临床症状调查,利用MMSE、MoCA、CDR评价认知功能,根据频数分析,保留出现率≥15%的四诊信息,提取公因子,分析其证候要素.结果 将392例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分为三个年龄段,45~59岁患者病位主要在肝,病性以血虚、阴虚为主;60~74岁患者病位主要在心,病性以血虚、气虚和血瘀为主;75岁以上患者主要病位在肾和脾胃,病性以阴虚、痰湿为主.结论 三个不同年龄阶段患者都以脏腑的气血亏虚为其病理基础,痰湿、血瘀是其主要病理因素.

    作者:郭闫葵;宋锐;曹晓岚;张允岭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丹参川芎嗪配合中药口服治疗糖尿病肾病34例

    目的 探讨丹参川芎嗪配合中药口服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68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34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丹参川芎嗪常规静滴,并配合中药口服.观察治疗前后两者的疗效变化,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临床症状、主要检测指标比较中,对照组、治疗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糖尿病肾病应用丹参川芎嗪配合中药口服治疗,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赵岱 刊期: 2015年第16期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