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西结合治疗外科腹部术后胃瘫的护理分析

邱秀英

关键词:胃瘫, 外科腹部手术, 中西医结合疗法, 护理, 痞证
摘要: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外科腹部手术后胃瘫(PGS)的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 60例PGS患者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与护理,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与护理,对比两组的疗效.结果 两组均获得痊愈,痊愈率为100%.观察组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夹/拔胃管后无腹胀及呕吐症状时间及进食后无腹胀呕吐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结论 对PGS患者实施中西医联合治疗及护理能够促进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改善,改善临床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鲜卑花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鲜卑花属植物分布于西藏、四川、青海及云南.在我国有鲜卑花Sibiraea laexigata (L.) Maxim.和窄叶鲜卑花Sibiraeaan-gustata (Rehd.)Hand-Mazz.两种.柳茶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三萜类、单萜及其苷类、有机酸类、黄酮及其苷类、饱和脂肪醇类、多糖类及挥发油类等.柳茶药理作用有调节脂代谢、抗氧化、抗肝损伤、提高免疫力、抗肿瘤作用等.对柳茶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进行综述,为其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作者:闫志慧;朱仝飞;杨永建;李萍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中医院校中医学专业新生的授课方式改革探讨

    中医学专业课晦涩难懂,传统的授课方式无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影响授课效果,通过调查问卷的方法,运用Excel频数、频率统计得出结论,新生期望在愉悦的课堂氛围下,一位知识渊博、有一定文化底蕴的老师通过“医案举例”的教学方法授课,不仅讲授理论知识还要传授临床经验.

    作者:苏联军;李杳瑶;谢雪姣;艾碧琛;易亚乔;肖碧跃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中医传染病学科建设存在问题的思考

    中医传染病学是传统中医与现代传染病的有机结合,为现代新发突发传染病的防治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根据目前中医传染病学的发展现状,结合所在学科的具体情况,对学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和探讨.

    作者:李青雅;郭会军;徐立然;李真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丹参川芎嗪配合中药口服治疗糖尿病肾病34例

    目的 探讨丹参川芎嗪配合中药口服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68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34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丹参川芎嗪常规静滴,并配合中药口服.观察治疗前后两者的疗效变化,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临床症状、主要检测指标比较中,对照组、治疗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糖尿病肾病应用丹参川芎嗪配合中药口服治疗,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赵岱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血栓通(冻干)治疗慢性缺血性脑血管病30例

    目的 观察注射用血栓通(冻干)治疗慢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方法 将60例中老年慢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和复查脑TCD确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注射用血栓通显著改善中老年慢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头晕头痛及颅内动脉血流速度、复通闭塞的颅内动脉(P<0.01);而对照组复通闭塞的颅内动脉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注射用血栓通(冻干)治疗中老年慢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显著.

    作者:袁琼华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邹燕勤教授治疗肾病综合征经验介绍及验案分析

    通过参与我院第9期“师带徒”传承活动,笔者师从邹燕勤教授,跟师抄方,待诊在旁.邹师为江苏省首批名中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从医60余年,撞治各种中医肾系疾病.众所周知,肾病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难治病,伴有大量蛋白尿、严重水肿和诸多并发症,传统西医治疗使用以糖皮质激素和(或)细胞毒药物为主,副作用大、并发症多且容易复发,笔者从辩证、治法等多方面分享邹师经验,展示邹师雄厚的中医功底和对该病的深刻认识,并附验案二则,与同道共同探讨中医治病奥秘.

    作者:王跃娟;陈燕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hyperthyroidism),简称甲亢,为近年来临床的常见病,发病率很高,是指由于甲状腺分泌的激素增多或者血液循环中甲状腺激素水平增高所导致的自主神经系统紊乱以及基础代谢率增高的内分泌临床综合征.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为高代谢症候群,包括多汗、心悸、多食、消瘦、怕热、易怒等.在我国本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多发病于中青年女性,且反复发病,日久难愈,而近年来,中医与西医在对甲亢的认识与治疗方面都有很大进展.

    作者:丁庆刚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针灸配合按摩治疗气虚血瘀型肩-手综合征60例

    目的 对比针灸配合穴位按摩与针灸治疗气虚血瘀型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120例符合肩-手综合征的诊断标准,中医辨病为中风中经络,辨证为气虚血瘀证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灸配合穴位按摩治疗组和针灸对照组,并进行2组患者上肢综合运动功能评分、上肢疼痛评定、肩关节活动度测定比较.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在上肢综合运动功能评分、上肢疼痛评定、肩关节活动度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 0.01),治疗组治疗后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2组患者中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灸配合穴位按摩治疗气虚血瘀型肩-手综合征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熊云;艾尼瓦尔·买明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2014年我院心血管内科活血化瘀类注射剂使用情况分析

    目的 调查江苏省徐州市第六人民医院2014年心血管内科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使用情况,为安全、有效、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调取2014年心血管内科全部住院病历,对使用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患者的用药品种、用法用量、疗程、辨证施治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总结.结果 共使用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9个品种,销售比例占全院该类药品销售总额的10.1%;存在问题为溶媒选用有不合理、给药次数未达说明书要求、未请中医科会诊按照辨证理论给药等情况.结论 该科在使用活血化瘀类注射剂方面存在未按药品说明书使用药物现象,未能依据中医理论辨证施治.

    作者:王桂梅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姜春英教授治疗肛门瘙痒症经验

    肛门瘙痒症是以肛门周围皮肤瘙瘁,经久不愈,且无局部原发皮损为特征的皮肤疾患,本文介绍姜春英教授以外治法之中药温浴法治疗肛门瘙瘁症的经验,具体包括病因病机、治法方药及医案举例.此法治疗肛门瘙痒症直达病所,疗效显著.

    作者:葛畅;姜春英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护理干预

    目的 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将72例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异位妊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分别采取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恢复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愈时间较对照组缩短,护理后SAS评分、SD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在中西医结合治疗异位妊娠期间采取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效果显著.

    作者:吴秋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基于“以学为本”理念的中药药剂学实验教学方法改革

    目的 探讨基于“以学为本”理念的中药药剂学实验教学方法改革.方法 从传统实验教学理念、教师及学生三个方面,分析中药药剂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构建基于“以学为本”理念的中药药剂学实验教学模式.结果 成功构建基于“以学为本”理念的中药药剂学实验教学模式,细化该模式的内容、具体实施方案及实施意义,并将其应用于中药药剂学实验教学.结论 学生在自主设计制备方案、制备丹参片、肾复康胶囊、板蓝根颗粒的过程中,提高了综合能力;同时还能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适合于中药药剂学实验教学.

    作者:王秀丽;白洁;刘永刚;马群;陶欧;刘元艳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康复新液联合熏洗促进高位复杂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疗效

    目的 观察康复新液联合中药熏洗对高位复杂性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符合高位复杂性肛瘘并行手术治疗的60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康复新液联合中药熏洗组)和观察组(中药熏洗组)各30例.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创面的疼痛、渗液、肉芽组织生长情况以及创面愈合时间.结果 治疗组与观察组创面疼痛、渗液情况在术后第7天无明显差异性,治疗组肉芽组织生长情况优于观察组,P<0.05;治疗组创面疼痛、渗液以及肉芽组织生长情况在术后第14天均明显优于观察组,P<0.05;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较观察组明显缩短.结论 运用康复新液联合中药熏洗能有效缓解高位复杂性肛瘘术后创面疼痛、渗液等症状,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在术后创面愈合方面具有疗程短、痛苦小的优点.

    作者:吴荣发;王坚;魏晓丹;李小玲;罗观洋;陈惠文;王美容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补肾泻心方治疗心肾不交型遗精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运用补肾泻心方治疗心肾不交型遗精的临床研究.方法 将符合心肾不交型遗精诊断标准的12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采用盐酸氯米帕明片,25 mg/次,1次/晚,口服;治疗组60例,采用补肾泻心方,水煎服,1剂/d,分早晚2次,饭后服用.2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结果 其总有效率对照组为66.67%,治疗组为90.00%,X2=9.624,P=-0.002,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均能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未发现治疗药物有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补肾泻心方治疗心肾不交型遗精的临床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建设;李培轮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鸡内金不同提取方法的比较

    目的 本实验通过对几种常见的鸡内金提取方法进行研究,从而筛选出佳提取鸡内金中蛋白质含量的方法.方法 本实验通过2种常用方法的提取方法——热浸法、超声提取法对鸡内金中的蛋白质含量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 采用热浸法提取鸡内金中的蛋白质含量相对比较稳定准确.结论 5 g生品鸡内金,在温度85℃下,回流提取2h,此法为生品鸡内金药材佳提取方法.

    作者:金伶佳;贾天柱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赵玉庸教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经验

    介绍赵玉庸教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经验.赵玉庸教授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肾病、科研、教学工作50余年,擅长治疗各种原发、继发性肾病,注重辨病辨证相结合,主张纯中药或中西医结合治疗.认为该病的发生以脾肾亏虚、肾络瘀阻为根本病机,治疗上以健脾益肾、化瘀通络为本,并结合患者个体情况具体灵活辩证施治.研发出“肾络通”组方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重用虫类药,临床上取得很好的疗效.

    作者:魏华娟;潘莉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从“毒损肾络”理论研究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

    糖尿病肾病是由于糖尿病迁延不愈,燥热化毒,毒损肾络而成.其发生和发展是由于持续高血糖引起体内多种蛋白质非酶糖基化及由此形成的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而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间接或直接损伤肾脏微血管,终导致糖尿病肾病,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与糖尿病肾病密切相关.依据毒损肾络理论,治疗以益肾通络解毒为法,解毒通络,扶正固本.

    作者:姜元吉;仉晓露;孙晓红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新时代背景下专科护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随着现代护理学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对护理人员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尤其是近几年来,在教学和临床上,整体护理观念的形成,使社会对护理人员的职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针对某专科学校护理学生的特点,以辅导员的视角,简要概括了专科护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发展现状,并从管理者转变观念、教师优化精品课程、辅导员抓好德育工作三个方面,全面探讨了培养专科护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方法,以便为护理专业的教育和教学提供依据.

    作者:杨丹;初钰华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哮病辨证分型与炎性因子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哮病不同中医证型与炎性因子的关系,为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指标.方法 选取符合支气管哮喘诊断标准和哮病中医辨证标准的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并设健康对照组,检测其血清及诱导痰中的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80L-8)、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水平,观察其差异性.结果 支气管哮喘不同分期、不同中医证型患者的血清及诱导痰中的CRP、IL-8和Eotaxin等炎性因子水平存在差异性.结论 可尝试将血清及诱导痰中的CRP、IL-8和Eotaxm作为支气管哮喘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依据,推进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化及统一化.

    作者:程娜娜;丁明开;陈宪海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中医全科医学外延之我见

    中医全科医学是以中医学为核心,结合全科医学的特点,融合其他学科的新研究成果而形成的一门具有独特价值观和方法论的综合性临床医学学科,它是以中医学为核心,移植现代全科医学的理念而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有自己的学科特色和发展方向.中医古代就扎根于基层,服务于社区和家庭,多采取各科兼通的医学教育,登堂入室的行医模式.需加大中医全科医学外延阐述和理解,以进一步建设中医全科学科需要和以满足社区基层卫生服务体系的需要.笔者从中医全科医学起源、哲学思想、服务理念、服务模式和适宜技术阐述其外延.

    作者:刘志勇;孟毅;薛军堂;贾刘云 刊期: 2015年第16期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