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基层中医医院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应用调查

徐晓红;李娜;吴敏;王凌玲;汪端枝;周春梅;张晓菲

关键词:中医护理操作技术, 临床应用, 现状, 对策, 基层中医院
摘要:目的 调查分析基层中医医院中医护理技术的临床应用状况及对策.方法 自设问卷对九江市市、县内11家中医医院450名护理人员进行调查分析,并现场走访调查.结果 各级中医医院护理人员对中医护理操作技术掌握的较好,但总体开展情况不够普及,在开展的项目中,排在前5位的主要是:艾条法、拔罐法、中药保留灌肠法、穴位按摩法、耳穴埋豆法,分别占总人数的81.1%、62.2%、58.7%、55.9%、54.9%,而中药泡洗法、中药药浴法、中药全结肠灌洗法等六项、药熨法、中药离子导入法、中药塌渍法临床少用,实施人数均不到10%.结论 医院护理人员缺编,护理人力资源不足,医院重视度不够等是中医护理操作技术临床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急需培养一批理论扎实、技术熟练的中医护理人才.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金韦消石饮治疗泌尿系结石30例

    目的 探讨金韦消石饮治疗泌尿系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60例在我院就诊的泌尿系结石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排石颗粒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药汤剂金韦消石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金韦消石饮治疗泌尿系结石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临床价值显著,可推广应用.

    作者:刘新文;胡自升;何佳勇;肖维菊;刘炳;贾江淼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近年来地黄的研究概况

    中药地黄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化学成分研究取得较大进展,对近几年来有关地黄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整理探讨,化学成分主要有环烯醚萜及其苷类、紫罗兰酮类、苯乙醇苷类、糖类等,主要成分梓醇、地黄多糖、地黄苷等具有不同药理作用,临床作用包括血液、免疫系统、降糖、抗炎和抗肿瘤等作用,地黄的相关研究成果进一步提高了其应用价值.

    作者:张西强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新时代背景下专科护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随着现代护理学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对护理人员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尤其是近几年来,在教学和临床上,整体护理观念的形成,使社会对护理人员的职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针对某专科学校护理学生的特点,以辅导员的视角,简要概括了专科护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发展现状,并从管理者转变观念、教师优化精品课程、辅导员抓好德育工作三个方面,全面探讨了培养专科护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方法,以便为护理专业的教育和教学提供依据.

    作者:杨丹;初钰华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孙光荣教授调气活血抑邪汤临证验案3则

    本人跟随导师孙光荣教授学习,体会了其运用调气活血抑邪汤治疗疾病的经验,本文举其医案3则以分享其经验.这3则医案分别是腰痛、失眠和咳嗽,病证不同,但都具有相似的病机,即是“气血失和”.因此,孙老运用调气活血抑邪汤加减,调整气血平衡,扶正祛邪,治疗都取得疗效.这体现了他“重气血、调气血、扶正祛邪”的临证思路.

    作者:陈瑞芳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日晡潮热再议

    日晡潮热是指下午3~5点发热明显,且热势较高,目前《中医诊断学》教材中多将日晡潮热称之为阳明潮热,见于阳明腑实证,笔者认为日晡潮热是指发热时间在日晡(即申时),阳明潮热是指病变部位在阳明胃肠,二者不能完全等同.且日晡潮热临床不仅见阳明腑实证,亦见它证,临床机理各异,不应以偏概全.

    作者:杨艳秋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黄帝内经》四时养生理论探析

    《黄帝内经》的四时养生理论,是在天人相应整体观指导下,总结先秦诸子百家养生经验后提出的,它强调养生要顺应自然界的季节气候变化,与天地阴阳保持协调平衡,以使人体内外环境和谐统一.本文从法于阴阳、藏气法时、顺时调神、起居有常、动静有时、食养以时五方面出发,对《黄帝内经》之四时养生理论进行探析,进一步丰富中医养生理论的文化内涵,拓宽养生保健的应用外延.

    作者:隋月皎;鞠宝兆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糖尿病坏疽合并细菌感染中医辨证分型演变规律研究

    目的 探讨合并细菌感染的糖尿病湿性坏疽中医辨证演变规律,为中西医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随机观察2006年1月-2014年11月,本院中医外科收治的糖尿病湿性坏疽患者234例按照中医辨证分型理论,将234例糖尿病患者辨证分为3型,并对患者的标本进行细菌培养,随着中西医治疗进展,每3~7天辨证一次,观察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从感染到消失,中医辨证分型的变化特点.结果 90例气阴两虚型演变率为27.8%,气阴两虚型演变中,革兰阳性茵比革兰阴性茵更容易转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08例热毒湿盛型演变率为27.8%,经过气阴两虚型到气血两虚型发生二次演变共4例,演变率为3.7%.36例气血两虚型患者有7例发生了中医证型演变,演变率为19.4%,其中真菌感染的气血两虚型未发生演变,其他三种感染类型中,革兰阳性茵明显高于革兰阴性茵和混合感染,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湿性坏疽的中医辨证演变规律和细菌感染有一定的相关性,为临床中西医施治提供理论基础.

    作者:范洪;张金彪;王元松;王庆海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益气宁心汤治疗气血两虚夹瘀型室性期前收缩的应用价值

    目的 分析益气宁心汤在室性期前收缩(气血两虚夹瘀型)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门诊收治的80例室性期前收缩(气血两虚夹瘀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给予益气宁心汤治疗,对照组给予稳心颗粒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益气宁心汤在室性期前收缩(气血两虚夹瘀型)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赵东凯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HIV/AIDS湿热内蕴证炎症基因的研究进展

    为了明确艾滋病湿热证炎症基因的研究方向,分别对炎症基因、湿热内蕴证炎症基因和艾滋病炎症基因三方面做一综述,通过查阅文献,对白介素类因子(IL-4、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Toll样受体4(TLR4)、淋巴细胞粘附因子1 (SELL)、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PECAM1)、集落刺激因子类(CSF1、CSF3)等基因进行总结,为中医证候的转录组学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李建智;张海燕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西医院校少数民族医学生《中医学》教学的思考

    新疆地处祖国的西北边陲,少数民族医学生在我校占相当大的比例,针对来自偏远地区的少数民族医科大学生的特点,就如何提高少数民族医学生的中医学教学质量,提出了几点建议;加强汉语教学;补习文化课;激发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少数民族医学生对中医文化的了解,提高中医学的思维模式;按照“病证结合”的模式进行教学;加强临床实践,提高中医诊治技能.从而激发少数民族医学生学习中医学的兴趣,以提高中医学教学质量.

    作者:何春辉;姚梓平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血栓通(冻干)治疗慢性缺血性脑血管病30例

    目的 观察注射用血栓通(冻干)治疗慢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方法 将60例中老年慢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和复查脑TCD确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注射用血栓通显著改善中老年慢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头晕头痛及颅内动脉血流速度、复通闭塞的颅内动脉(P<0.01);而对照组复通闭塞的颅内动脉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注射用血栓通(冻干)治疗中老年慢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显著.

    作者:袁琼华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中西结合治疗外科腹部术后胃瘫的护理分析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外科腹部手术后胃瘫(PGS)的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 60例PGS患者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与护理,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与护理,对比两组的疗效.结果 两组均获得痊愈,痊愈率为100%.观察组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夹/拔胃管后无腹胀及呕吐症状时间及进食后无腹胀呕吐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结论 对PGS患者实施中西医联合治疗及护理能够促进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改善,改善临床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邱秀英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小建中汤治疗焦虑症33例

    目的 探讨以小建中汤治疗焦虑症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66例焦虑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3例,治疗组应用以小建中汤治疗,对照组应用舒肝解郁胶囊治疗,疗程均为6周.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于治疗前及治疗6周末评定临床疗效,用药物副作用于治疗6周末评定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6周末,两组内治疗前后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97%,对照组为90.9%,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不良反应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小建中汤治疗轻中度焦虑疗效优于舒肝解郁胶囊,不良反应较舒肝解郁胶囊轻.

    作者:张玉莲;桑希生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中国穴位埋线疗法系列讲座(十六)穴位埋线治疗消化系统疾病——胃炎

    胃炎是指胃粘膜的炎症病变,有急性和慢性胃炎之分,慢性胃炎又多达7种.中医学称之为胃脘痛、伤食、胃痛、心痛等,多由饮食不节或感受寒、湿、署而阻于中焦,致脾胃功能失调所致,也因嗜食辛辣生冷、酗酒或忧思恼怒气机不畅等所致.埋线治疗主穴:中脘透上脘、脾俞透胃俞、内关、足三里、阳陵泉、太冲.重视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是慢性胃炎诊治中需要重视的问题.

    作者:杨才德;赵达;于灵芝;包金莲;张晓红;樊建林;周承蕊;朱立云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基层中医院药事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目的 笔者从2009-2014年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及江西省卫生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医院等级医院评审及中医医院管理年药事组评审专家,参加了全国、省内多家中医院的药事评审,通过评审深刻感受到基层中医院在药事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为了更好的把存在的问题披露出来,找到分析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对策,以使中医医院药事工作获得更好的发展思路,更好的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

    作者:周智敏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2014年我院心血管内科活血化瘀类注射剂使用情况分析

    目的 调查江苏省徐州市第六人民医院2014年心血管内科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使用情况,为安全、有效、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调取2014年心血管内科全部住院病历,对使用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患者的用药品种、用法用量、疗程、辨证施治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总结.结果 共使用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9个品种,销售比例占全院该类药品销售总额的10.1%;存在问题为溶媒选用有不合理、给药次数未达说明书要求、未请中医科会诊按照辨证理论给药等情况.结论 该科在使用活血化瘀类注射剂方面存在未按药品说明书使用药物现象,未能依据中医理论辨证施治.

    作者:王桂梅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邹燕勤教授治疗肾病综合征经验介绍及验案分析

    通过参与我院第9期“师带徒”传承活动,笔者师从邹燕勤教授,跟师抄方,待诊在旁.邹师为江苏省首批名中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从医60余年,撞治各种中医肾系疾病.众所周知,肾病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难治病,伴有大量蛋白尿、严重水肿和诸多并发症,传统西医治疗使用以糖皮质激素和(或)细胞毒药物为主,副作用大、并发症多且容易复发,笔者从辩证、治法等多方面分享邹师经验,展示邹师雄厚的中医功底和对该病的深刻认识,并附验案二则,与同道共同探讨中医治病奥秘.

    作者:王跃娟;陈燕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杨质秀教授治疗喘证经验

    喘证的主要特点是呼吸急促、张口抬肩、甚则不能平卧,为临床常见疾病,常伴有咳嗽、咯痰等症状,以病程长、难治愈为特点.喘证分为实喘与虚喘,实喘以喘息气粗,伴胸满气胀为主要特点;虚喘以气短,难以接续为主要表现.实喘以祛邪化痰止喘为主;虚喘则以扶正纳气平喘为主.因此治疗喘证时一定要辨别虚实,才能用药准确,从而得到良好的疗效.

    作者:张宝瑜;杨海燕;杨质秀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和宜膏外敷治疗混合痔术后50例

    目的 探讨和宜膏外用促进混合痔术后伤口愈合,改善疼痛、肛缘伤口水肿等术后并发症的疗效.方法 将100例Ⅲ度至Ⅳ度混合痔行PPH加外痔切除术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n=50)和对照组(n=50).治疗组使用和宜膏纱条敷创面;对照组使用凡士林油纱敷创面.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5),具有可比性.结果 治疗组术后创面愈合时间少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1);治疗组术后疼痛时间少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1);治疗组术后肛缘伤口水肿持续时间少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和宜膏外用促进混合痔术后伤口愈合,缓解疼痛及肛缘伤口水肿临床疗效显著,疗效优于凡士林油纱外用,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时永豪;陈强;覃秋玲;刘艺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癫痫患者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 在癫痫病人视频脑电监测过程中给予护理,保证监测质量及患者安全.方法 对2013年1月-2014年12月行视频脑电监测的68例癫痫和疑似癫痫病人进行监测前健康宣教及药物干预;做好各种诱发试验和癫痫发作时的抢救工作及护理安全措施.结果 57例癫痫病人的致痫灶波形得到完整记录,全部病人安全度过癫痫发作过程,无发生意外.结论 视频脑电监测是确定癫痫致痫灶的一种主要检查项目,应加强病人管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让患者安全顺利的完成检查.

    作者:叶巧瑜;陈捷晗 刊期: 2015年第16期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