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浅谈中药房实训对中医专业学生的意义及实行之法

林靓

关键词:中医, 人才培养, 中药房实训
摘要:识药、认药是中医师的基本功,但这却是现代中医教育的薄弱环节,中药房实训是改善这一现状的有效方法.本文阐述了中药房实训对中医专业学生的意义及实行之法.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血细胞形态学复检对血液系统疾病诊断分析

    血细胞形态学检查是血常规检查的重要内容.随着血细胞分析仪的普及,血细胞形态学的检查仍是血液系统疾病诊断直接、便捷筛查手段之一.应用高档血细胞分析仪绝不能完全替代显微镜观察.仪器分析异常细胞提示或临床上高度怀疑血液系统疾病的标本均应按照操作规程,认真进行显微镜的细胞形态学复核检查,确保血细胞形态学检验质量,加强与临床的联系和沟通,对可疑标本要结合临床资料,对防止血液病的漏检、漏诊和早期诊断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王颖;李戈燕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两种采血拔针按压法的疼痛比较分析

    目的:探讨两种采血拔针按压方式对疼痛的影响,以减轻患者疼痛.方法:采用自身对照法,将108例餐前、餐后采血患者分别采用先拔针后按压和先按压后拔针的按压方式,同一患者2次采血采取不同的两种按压方式进行对比观察,比较患者疼痛程度、满意率、选择按压的方式.结果:先拔针后按压的按压方式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先按压后拔针的按压方式(Z=8.254,P<0.01).先拔针后按压的满意率为98.15%,先按压后拔针的满意率为76.85%.(χ2=22.392,P<0.01).愿意选择先拔针后按压的按压方式为101例,选择先按压后拔针为7例.结论:采血采用先拔针后按压的按压方式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是患者更满意及愿意选择的按压方式.

    作者:陈远华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肝素锂抗凝血浆用于生化检验分析的可行性分析

    目的:讨论肝素锂抗凝血浆用于生化检验分析的可行性.方法:应用DXC800贝克曼生化分析仪对100例患者的血清和血浆分别进行两组20项生化检测,一组应用正常橙色生化管,一组应用肝素锂(绿色)抗凝管,对两组检测的生化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应用肝素锂抗凝血浆与正常生化管血清的生化检测结果比较,有一部分项目(TBIL、DBIL、ALT、AST等12个项目)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另一部分项目(GGT、TP、Glu等8个项目)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肝素锂抗凝血浆在20项的生化检测项目中大部分项目可以代替正常血清标本,但另外一部分生化项目的检测结果比较有很大的差异,因此,为了方便临床医生参考,好能建立抗凝血浆的参考范围.

    作者:蔡美莉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CT检查候检时间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

    目的:通过分析影响CT检查者候诊时间的因素及对策,减少病人不必要的等候时间,提高有效检查率及满意度.方法:回顾性的分析比较我院2009年后实施科学化管理模式,对优化候诊流程前、后的CT检查总人数、增长量、增长率及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CT增长率、满意度分别由2009年的5%、70%上升到2010年的19.3%、92%.结论:进行一系列适合病人需求的服务流程改革,对于减少CT候诊时间,提高满意度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陈石桂;易华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neuropathy heuropathy,DPN)的临床疗效.方法:65例DPN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鼠源性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组,B组为甲钴胺治疗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NCV)、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NCV)的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A组总有效率为81.82%,高于B组(59.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MNCV、SNCV较治疗前均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改善情况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确切,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一种较好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方向明;王玉容;叶文春;高莉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儿童保健融入早教内容对儿童发育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儿童保健融入早教内容对儿童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儿童保健门诊进行系统保健的儿童6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0例.观察组将早教内容融入每次体检中,对照组按照常规方法给予保健指导,比较两组MDI值和PDI值.结果:观察组儿童的MDI值和PDI值均优于对照组 (均P<0.05).结论:儿童融入早教内容可促进儿童全面发展,提高儿童的综合素质,值得借鉴.

    作者:陈淑琴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儿科临床用药及不良反应调查分析

    目的:通过了解我院儿科药物的应用状况,分析临床用药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及导致不良反应产生的相关因素,探讨保证临床用药合理性的对策,确保本院儿科临床用药合理性.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的研究方法,随机抽查本院自2010年5月-2011年6月间儿科住院病例60例,对临床病历资料进行统计并分类,对其中产生用药不良反应的病例进行统计分析.资料处理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16例患儿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占总病例的26.7%,药品不良反应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及附件损害(68.8%),静脉给药的比例高,静脉给药发生不良反应的比例高达63.3%.不合理用药主要表现为用药剂量过大、使用儿童慎用或禁用药物以及药物的配伍使用不合理.结论: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药物剂量使用过大、药物的配伍不合理以及不同给药途径均是药物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因此,应重视儿科临床合理用药,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黄伟雄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磷酸肌酸钠治疗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磷酸肌酸钠对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的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磷酸肌酸钠静脉滴注0.5g,1次/d,7d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后症状、体征、肌钙蛋白I(cTnI)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改变.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P<0.01).在改善CK-MB、cTnI方面,治疗组更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磷酸肌酸钠可显著提高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的临床疗效.

    作者:洪艳;姜赤秋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基层医院护理安全管理的实践与成效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护理安全管理的方法,以规避护理风险,确保护理安全.方法:加强护士安全知识培训,明确安全目标与责任,制定并完善<护理安全管理手册>,设立专项风险安全管理员,持续改进护理管理措施并建立监督和奖惩保障机制确保护理安全.结果: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医院护理综合质量提高,护理不良事件及护患纠纷发生率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加强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方法可以规避基层医院护理风险,确保护理安全,达到护理管理人性化、科学化、制度化、质量标准化.

    作者:孙乐英;赖静花;钟树玉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CT高压增强扫描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CT高压增强扫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60例螺旋CT增强扫描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54例效果满意,其余病例中有1例失败,3例血管渗漏注药终止,2例发生迟发型轻度过敏反应.结论:实施积极的护理干预可提高CT高压增强扫描的成功率.

    作者:朱小凤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根管螺纹钉联合光固化纳米树脂修复后牙残冠250例的护理

    目的:介绍根管螺纹钉联合光固化纳米树脂修复后牙残冠的临床护理.方法:对后牙残冠患者250例360颗患牙配合医生进行根管螺纹钉联合光固化纳米树脂修复,术后随访观察4~5年.结果:360颗患牙中,修复成功319颗,9颗因慢性牙周炎致残根松动,12颗因根面继发龋致修复体脱落,20颗残留牙冠缺损.结论:采用根管螺纹钉联合光固化纳米树脂修复后牙残冠,简单易行,患者经济负担小,不失为修复后牙残冠的一种可行方法.

    作者:蒋颖;方秀华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强化教学管理提高带教质量

    多年来笔者一直在探讨如何提高教学管理质量,如何对全院的临床教学进行组织、协调、指导、反馈等宏观及微观调控管理.现将笔者在临床教学工作中的一些经验和措施介绍如下.1 健全各级组织,做到组织落实

    作者:曹春华;韩秋凤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胬肉切除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护理体会

    翼状胬肉是眼科的常见病之一,是由于局部刺激使角膜缘干细胞缺失,导致角膜上皮与结膜上皮之间失去平衡而发生病变.首诊者多为原发性,治疗以手术为主.目前手术方法很多,常规术式有单纯切除、转位术等,但复发率均高,再次手术复发率更高.单纯切除易复发,复发率可高达30%~50%[1].

    作者:高慧娟;张峰伟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治疗

    目的:观察氟康唑、那他霉素眼液、贝复舒眼液及清创术、结膜瓣遮盖术多种方法联合运用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9例19眼根据临床分型采用单纯药物治疗、药物联合清创术或结膜瓣遮盖术.结果:治疗10~30d左右,19眼中5例角膜恢复透明,11例角膜形成局限性斑翳或白斑,3例无明显改善,其中2例转上级医院行角膜移植术,1例行眼球摘除.19眼中16眼(84.2%)的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氟康唑、那他霉素眼液、贝复舒眼液及清创术、结膜瓣遮盖术多种方法联合运用治疗真菌性角膜炎具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庄传洲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丙型病毒性肝炎检测在加强输血管理的作用

    目的:探讨输血后感染丙型肝炎病毒的现状以制定相应的防治策略.方法:对我院的输血患者进行前瞻性调查.结果:普通采血组的血液输注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可高达5.92%(20/338).无偿献血组的血液输注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可高达0.83%(8/960).结论:在尚无丙型肝炎疫苗的情况下,提倡无偿献血和加强对血源的筛查管理是控制输血后肝炎的有效和必要措施.

    作者:吕莉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改良塞丁格技术在PICC置管中的应用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能迅速稀释药物、解除药物对周围血管的损伤,保护患者上肢血管网,减轻因反复穿刺及静脉输入强刺激药物引起的疼痛,临床应用广泛[1].一般情况下,传统PICC置管过程中使用的穿刺针型号较大(成人14~16G),需要在静脉可视下穿刺.在血管显露的条件下,穿刺的成功率较高,对于血管条件不理想的患者成功率低.

    作者:李桂莲;刘春梅;田丽梅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妊娠合并艾森曼格综合征的处理

    妊娠合并心脏病是导致孕产妇和围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近20多年来,随着心内、心外科诊治水平的提高,风湿热的减少,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已跃居妊娠合并心脏病的首位[1].肺动脉高压是先天性心脏病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导致母婴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者:崔炜萍;陆秀敏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肝细胞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在我国发病率占恶性肿瘤的第二位,占世界总发病人数的40%~45%,手术是中小肝癌的传统治疗方法,由于受肝功能异常、多结节病变及分布广泛、患者意愿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目前肝癌的实际切除率<30%[1].随着现代医学科学的发展,自从1976年Goidstein首先用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肝癌获得成功后,TACE是目前治疗中晚期肝癌的有效方法.

    作者:党业天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研究生高血压前期与体重指数的相关性调查研究

    目的:了解研究生新生高血压前期与体重指数(BMI)、性别、类别等的相关性.方法:对833名研究生入学时的体检资料进行抽样调查,计算BMI等参数并进行分组比较及相关性分析.结果:BMI分级分布大部分处在正常范围内,但血压有随着BMI值增加而升高的趋势,两者呈正相关.结论:高血压患病率与肥胖密切相关,高校应针对研究生高血压的影响因素开展健康教育、制定合理的干预措施.

    作者:马巧焕;褚洪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两种麻醉方式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麻醉方式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将78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分为气管内插管全麻组和硬膜外复合静脉麻醉组,观察两组麻醉效果.结果:硬膜外复合静脉麻醉组麻醉前、气腹后5min、气腹后30min、放气后5min时各节点的BP、HR、SpO2 与全麻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硬膜外组术后完全苏醒时间(7.5±2.3)h明显短于全麻组(28.6±7.7)h(P<0.01).结论:硬膜外麻醉复合静脉阻滞,麻醉前后BP、HR、SpO2变化不大、术后完全苏醒时间短,能满足腹腔镜手术的要求,值得临床进一步探索.

    作者:马双成;李艳琴 刊期: 2012年第06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