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年龄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特点分析

赵渝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 老年人, 自发性, 临床特点
摘要:目的:探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在不同年龄患者中的临床特点.方法:76例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按照年龄段分组并将患者临床表现、并发症、误诊、漏诊以及预后等情况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老年组患者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意识障碍等典型的SAH症状均不如青壮组明显(P<0.05或0.01);总误诊率30.6%,明显高于青壮组(P<0.05);治疗总有效率77.8%,明显低于青壮组(P<0.05).结论:老年SAH临床症状表现缺乏特异性,容易误诊、漏诊,预后不如青壮年,临床诊治老年SAH要给予高度的重视,防止误诊、漏诊,降低死亡率.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乳腺肿块彩色超声检查与病理组织学的联系

    本文分析总结了52例乳腺肿块患者的彩色超声声像图特征以及各声像图特征的诊断价值,并应用病理组织学方法对手术切除的标本进行了处理观察,对乳腺肿块的声像图特征病理组织学进行了对照研究.结果表明:在乳腺肿块声像图诊断中,以边界回声特征为重要,它是良、恶性鉴别的关键.乳腺癌多表现为肿块前、侧缘有不规则强回声(恶性晕),这与癌组织浸润和周围纤维组织增生有关,CDFI显示肿块周围及实质内多数有血流信号;良性肿瘤多表现为边界光滑,侧缘回声减弱(侧方声影),这与良性肿瘤呈膨胀性生长,有完整包膜有关.肿块后方回声衰减程度与肿瘤内纤维组织含量以及肿瘤性质有关.乳腺肿块的分布依次为外上>内上>外下>内下象限.

    作者:耿建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玉屏风胶囊结合鼻用激素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玉屏风胶囊结合鼻用激素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选取16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73例和治疗组87例.对照组采用单一鼻用激素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玉屏风胶囊口服.结果:按文献标准评定疗效,玉屏风胶囊结合鼻用激素治疗变应性鼻炎总有效率95.4%,高于单用鼻用激素患者(71.2%).结论:玉屏风胶囊结合鼻用激素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比单用鼻用激素显著,患者容易接受,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陈萍;高海海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老年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

    目的:探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要点.方法:针对性的健康宣教,保护血管,减少损伤,做到积极预防,密切观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早期主动、被动地进行功能锻炼,坚持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2例病人经积极治疗及护理已康复出院.结论:有效的预防及护理措施能够降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促使病人顺利康复.

    作者:邹凤萍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小剂量红霉素防治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小剂量红霉素防治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入选111例极低出生体重儿,按住院号单双方法划分,治疗组(单号)58例,对照组(双号)53例,两组均于出生48h给予经口间断管饲,治疗组同时静脉滴注小剂量红霉素,观察对比两组以下指标:早期胃肠喂养耐受情况、停止管饲日龄、达全胃肠营养日龄、黄疸持续时间、谷丙转氨酶及谷氨酰转肽酶高值.结果:死亡率:治疗组13.8%,对照组13.2%(P=0.937 3);喂养不耐受发病率:治疗组12%,对照组78.3%(P<0.000 1);治疗组停止管饲日龄、全胃肠营养日龄、黄疸持续时间、谷丙转氨酶(ALT)及谷氨酰转肽酶(γ-GT)高值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日大便数较对照组多(P=0.010 3).结论:小剂量红霉素防治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温旭新;蔡光华;周美红;张文丹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与免疫因素相关性分析

    目的:研究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与免疫因素的关系从而更好的指导治疗.方法: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与正常儿童分别查血IgG、IgA、IgM、T细胞亚群及CD+4/CD+8比值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存在明显的免疫功能紊乱.结论:免疫失衡在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免疫调控应为主要治疗方法之一.

    作者:张钰;刘莉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肝胆外科见习带教过程中PBL教学模式的应用

    目的:探讨在肝胆外科五年制医学生见习教学中PBL教学模式应用效果.方法:采用PBL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LBL)对临床五年制医学生在肝胆外科临床见习中进行实践,通过考核及问卷调查评价比较教学效果.结果:PBL教学试验组见习生理论知识及操作考试得分组高于LBL教学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生对PBL的教学模式满意度较高.结论:PBL教学法在外科临床见习教学中具有较明显优势,能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王宇;蒋晓青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体位护理在玻璃体切割眼内填充术后的应用

    目的:观察体位护理在玻璃体切割眼内填充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病例对比研究我院眼科采用体位护理前后玻璃体切割眼内填充术后患者术后复发率与视力等资料.结果:采用体位护理患者术后复发率为16%,而未采用体位护理患者术后复发率为30%;采用体位护理患者术后视力平均为0.4,未采用体位护理患者术后视力平均为0.3.结论:体位护理提高了患者的一次手术成功率,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和遵医行为,降低了视网膜脱离的复发率,在现代玻璃体切割眼内填充术后仍然是非常重要的护理措施.

    作者:张义;周小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腹部闭合性损伤延误诊断75例分析

    我院自2001年10月-2011年10月共收治腹部闭合性损伤病例283例,其中有75例不同程度的延误诊断,现对诊治情况进行分析,找出导致腹部闭合性损伤延误诊断的因素,总结早期诊断的方法.

    作者:朱勇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脓毒症患者血液流变学的研究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和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关系.方法:选择2009年4月-2010年11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确诊脓毒症患者120例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SAPSⅡ评分法分为轻、中、重三组,每组40例.另选40例年龄、性别、体重构成与上述各组无差异性的我院体检中心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又根据患者后转归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患者入院后24h查血液流变学指标,观察各组之间的变化差异性.结果:(1)脓毒症患者血液流变学各指标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异常(P<0.05).(2)脓毒症患者血液流变学各指标随SAPSⅡ评分增高而明显异常,轻度、中度、重度脓毒症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3)在所有脓毒症患者中,死亡患者均出现在重度组内,与存活组相比死亡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各指标明显异常(P<0.05).结论:在临床工作中,监测脓毒症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对病情及预后判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许磊;郭东风;宋莉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孕期健康教育干预对降低剖宫产率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孕期健康教育干预对降低剖宫产率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500例早孕或中孕孕妇作为观察组,进行分娩相关知识讲座及行为指导,随机抽取500例未接受健康教育的住院孕妇作为对照组,调查二者的剖宫产率.结果:实验组剖宫产率43%,对照组剖宫产率70%.结论:对比两组分娩方式,对孕期进行有关分娩知识及减痛技巧的健康讲座干预后,可提高孕妇及家属对分娩相关知识的了解,改变孕妇畏惧自然分娩的心理,有效帮助孕妇进行正确的选择分娩方式,有效降低因社会因素导致的剖宫产,从而显著降低了剖宫产率.孕期健康教育剖宫产率

    作者:吴小玲;袁昌玉;向娟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印片细胞和快速石蜡切片在乳腺肿瘤术中病理诊断价值的研究体会

    目的:探讨印片细胞方法在乳腺肿瘤术中快速病理诊断的价值.方法:对近5年来146例乳腺肿瘤术中采用印片细胞和快速石蜡切片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和讨论.结果:两组在诊断准确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操作时间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印片细胞方法在乳腺肿瘤术中行快速病理诊断,具有简便、快速、准确等优点,具有可行性,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孙萍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磷酸肌酸治疗新生儿轮状病毒感染所致心肌损害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磷酸肌酸钠治疗新生儿病毒性心肌损害的疗效.方法:将 176 例轮状病毒感染并心肌损害患儿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磷酸肌酸钠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 92.5%和 75.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磷酸肌酸钠治疗新生儿病毒性心肌损害疗效显著,是一种有效、安全的临床治疗方法.

    作者:梁章聪;李晓东;丁家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α-2b干扰素及一般保肝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疗程6个月.观察分析两组临床治疗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的肝功能、乙肝病毒标志物及肝纤维化指标均有改善(P<0.05),观察组部分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可改善肝功能抗肝纤维化具有调整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并促进HBV在肝脏内的有效清除.

    作者:刘洪斌;罗淑超;何键;何逢清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兰索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十二指肠溃疡疗效对照观察

    目的:观察兰索拉唑与阿莫西林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十二指肠溃疡(DU)疗效.方法:把168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用兰索拉唑合用阿莫西林,对照组用奥美拉唑合用阿莫西林治疗HP及分别应用兰索拉唑、奥美拉唑维持治疗.治疗后观察临床症状、HP根除、溃疡愈合及复发.结果:治疗后临床症状缓解率、溃疡的近期愈合率、HP根除率,治疗组分别为100%、90.5%、82.1%;对照组分别97.6%、88.1%、79.8%;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溃疡复发率:兰索拉唑停药组44.9%,维持组6.7%;奥美拉唑停药组52.2%,维持组23.5%,4组停药组及维持组之间,复发率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兰索拉唑合用阿莫西林治疗HP相关性DU具有药物剂量小、副作用少、疗效高、复发率低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徐裕祥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延迟愈合1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延迟愈合的原因及针对性治疗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近2年来146例急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后,切口延迟愈合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中操作粗暴,切口保护不当,术后未置引流管,切口的缝合选择不当,抗生素的应用不当是切口感染导致切口延迟愈合的主要原因.结论:注重术中无菌操作及彻底止血,术中充分引流及视腹腔情况选择切口全层缝合,术前、术后足量全程抗生素的应用是预防切口感染的直接有效的方法.

    作者:赵广花;王宝生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急诊手术1h入室的影响原因分析与对策

    目的:分析急诊手术1h入室的影响因素,找出目前工作流程中存在的问题,根据问题优化急诊手术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病人的等待时间,提高病人的满意度.方法:急诊科护士负责对急诊手术病人的实况进行记录,行政主管进行跟踪、监督,了解影响入室的原因,并进行分析与反馈.结果:通过二年多的跟踪反馈与分析,急诊手术不能在1h入室的原因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辅助科室因为检验科不能及时出示检验报告;手术室因为手术间不够、器械不能及时到位;麻醉师人员不足、麻醉设备不足等;病人因素为款项不足、决定手术方案时间较长、家属不在场等;团队协作因素为术前准备各部门人员到位的及时性及沟通不到位等.结论:各部门提高急诊手术重要性的认识,在业务高峰期能安排专门人员做好术前准备的各种检查,住院总麻醉师能及时到位,器械的叫入能及时,完善病人术前准备,保障病人和医院的利益,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作者:王李娜;林丽勤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皮肤性病科实习生及进修生临床带教体会

    临床学习是医学生和进修生理论和实践衔接进行医学实践和技术完善的重要阶段.我科通过岗前培训、理论学习、图片展示、技术操作、专题讲座、病案讨论及实习进修总结等多种教学及带教方法,提高了学员在皮肤性病科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术操作能力,完成了实习和进修的带教任务.在带教的同时,教学相长,也促进了带教老师在教学中不断完善教学方法,教学技巧亦有进一步的提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杜丹;殷艺丹;吴镝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低剂量螺旋CT筛查早期肺癌的研究

    目的:探讨低剂量螺旋CT筛查早期肺癌的可行性,以提高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16例全胸片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的肺癌高危人群进行低剂量螺旋CT检查的前瞻性研究.结果:低剂量螺旋CT共检出结节性病变48例,有7例被诊断为周围型肺癌,其中6例为早期肺癌(ⅠA期).结论:低剂量螺旋CT可提高对早期肺癌的检出率,能取代胸片筛查早期肺癌.

    作者:肖丽萍;周仕年;谢县林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前瞻性预防措施防范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探讨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前瞻性预防.方法:对我院1998年1月-2011年11月间共51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制定前瞻性预防措施,观察其预后.结果:51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无1例发生并发症.结论:制定前瞻性预防措施对于防范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作者:廖华琴;鲁超;林春燕;常君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危重患者应用气垫床预防压疮护理体会 (附260例临床报告)

    自护理专业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以来,压疮一直是困扰众多护理人员的难题.压疮是指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造成局部组织血运障碍,组织营养缺乏,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从而导致局部组织损伤和坏死[1].尤其是危重患者和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大手术后等不宜翻身情况下,有效防止褥疮的发生显得极其重要.美国人Miehan统计过褥疮的流行率在148家急诊护理机构中达9.2%,其发生率在专科医院和福利性医院达到23%~27.5%,在综合性医院达到22%~35%.因此,如何有效预防压疮的发生成为一项重要课题,本文260例适应证患者使用气垫床预防压疮取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柴辉 刊期: 2012年第11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