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护理实践教学中护生静脉穿刺失败原因分析及对策

周金梅

关键词:静脉穿刺, 护生, 失败原因, 对策
摘要:静脉穿刺常用于输液(血)、静脉注射、静脉抽血,是护士必备的基本功,因此它是基础护理实验教学的重点内容,静脉穿刺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患者的诊治,有时危及到患者的生命.为提高在校护生静脉穿刺成功率,从而改进实践教学方法,帮助护生实现真人模拟穿刺成功,增强护生自信心,为其将来从事临床护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剖宫产手术腰麻后常见并发症及预防

    产科麻醉关系到母体和胎儿的安全,风险相对较大.作为麻醉医师,除了要掌握麻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应该掌握孕妇妊娠期的生理改变、病理产科以及麻醉方法和麻醉药物对母体和胎儿的影响等方面的知识,积极预防正确处理,尽大可能保障母婴的安全.因此选择正确的麻醉方法非常关键,尤其是情况紧急的产科手术.腰麻起效时间快、阻滞效果好、肌松好,目前已被产科医师广泛接受[1].虽多家文献报道产科手术使用腰麻是较安全的麻醉方式,但术中及术后并发症也不容忽视.本文综合各种因素,就蛛网膜下腔麻醉下剖宫产术中、术后常见并发症及其预防和处理进行综述如下.

    作者:郑玉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临床路径在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应用临床路径对老年性白内障手术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选取120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方法进行教育,观察组采用健康教育路径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结果:观察组对健康知识掌握、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等方面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实施临床路径进行健康教育,提高了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保证了护理质量.

    作者:梁品琪;卢宇玲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更昔洛韦治疗婴幼儿巨细胞病毒肝炎疗程探讨

    目的:探讨更昔洛韦治疗婴幼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的疗程.方法:对2008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5d~1岁且感染CMV的66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1组和治疗2组各33例,治疗1组给予GCV 5mg/kg,2次/d,静脉滴注,连用2周.治疗2组给予GCV 5mg/kg,2次/d,静脉滴注,连用2周作为诱导期,接着给予维持期治疗,即予GCV 5mg/kg,1次/d,静脉滴注,连用14d,两组均给予保肝退黄治疗.治疗前、后查肝肾功能、血常规,监测其血CMV-IgM水平.结果:治疗2组的SB和ALT恢复正常的时间均较治疗1组短,差异有显著性.GCV治疗2个月后随访治疗2组的CMV-IgM转阴率为87.88%明显高于治疗1组的36.36%,差异有显著性.结论:GCV诱导期加14d维持期的治疗CMV肝炎临床症状好转快,缩短病程,能获得较高的CMV-IgM转阴率.

    作者:杨金玲;李爱香;张竹君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救援医学专业《急诊医学》双语教学初探

    为顺应救援医学国际化趋势,在救援医学专业学生中开展和推进<急诊医学>双语教学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日益凸显.2009年尝试对救援医学五年制学生进行双语教学,取得了预期效果.同时体会到,还需在师资培养、教材选择及提高学生积极性等环节上进一步加强,以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刘琼;张丹;周发春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与免疫因素相关性分析

    目的:研究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与免疫因素的关系从而更好的指导治疗.方法: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与正常儿童分别查血IgG、IgA、IgM、T细胞亚群及CD+4/CD+8比值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存在明显的免疫功能紊乱.结论:免疫失衡在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免疫调控应为主要治疗方法之一.

    作者:张钰;刘莉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手足口病的药物治疗的退热效果综述

    手足口病近年出现暴发流行,而流行时常伴随较高的病死率.发热为其常见的症状之一,尤其见于重症患者.在治疗效果的评价中,体温成为一重要指标,笔者对近年来的常用药物做一总结,望能够对临床治疗方案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作者:白建军;薄震东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体位护理在玻璃体切割眼内填充术后的应用

    目的:观察体位护理在玻璃体切割眼内填充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病例对比研究我院眼科采用体位护理前后玻璃体切割眼内填充术后患者术后复发率与视力等资料.结果:采用体位护理患者术后复发率为16%,而未采用体位护理患者术后复发率为30%;采用体位护理患者术后视力平均为0.4,未采用体位护理患者术后视力平均为0.3.结论:体位护理提高了患者的一次手术成功率,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和遵医行为,降低了视网膜脱离的复发率,在现代玻璃体切割眼内填充术后仍然是非常重要的护理措施.

    作者:张义;周小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药物减少IUD放置后出血的临床观察

    宫内节育器(IUD)为我国育龄妇女的主要避孕措施,但部分妇女置器后有不同程度的子宫出血,为了寻求减少置器后出血的治疗方法,笔者对应用宫血宁、消炎痛和安络血治疗置器后月经异常进行了比较分析.将180例置器妇女随机分成观察Ⅰ组、观察Ⅱ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Ⅰ组60例术后当日开始口服宫血宁胶囊,观察Ⅱ组60例术后当日开始口服安络血及消炎痛,对照组60例术后不服药.三组受术者分别于术后第1、2、3个月随访并复查血常规.观察Ⅰ组有效率81.7%,观察Ⅱ组有效率68.7%,对照组有效率48.3%.三组经统计学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所以宫血宁药物作用强、疗效短、无明显副作用,安全性高,有很好的止血功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花雪梅;施红云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皮肤性病科实习生及进修生临床带教体会

    临床学习是医学生和进修生理论和实践衔接进行医学实践和技术完善的重要阶段.我科通过岗前培训、理论学习、图片展示、技术操作、专题讲座、病案讨论及实习进修总结等多种教学及带教方法,提高了学员在皮肤性病科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术操作能力,完成了实习和进修的带教任务.在带教的同时,教学相长,也促进了带教老师在教学中不断完善教学方法,教学技巧亦有进一步的提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杜丹;殷艺丹;吴镝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孕期健康教育干预对降低剖宫产率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孕期健康教育干预对降低剖宫产率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500例早孕或中孕孕妇作为观察组,进行分娩相关知识讲座及行为指导,随机抽取500例未接受健康教育的住院孕妇作为对照组,调查二者的剖宫产率.结果:实验组剖宫产率43%,对照组剖宫产率70%.结论:对比两组分娩方式,对孕期进行有关分娩知识及减痛技巧的健康讲座干预后,可提高孕妇及家属对分娩相关知识的了解,改变孕妇畏惧自然分娩的心理,有效帮助孕妇进行正确的选择分娩方式,有效降低因社会因素导致的剖宫产,从而显著降低了剖宫产率.孕期健康教育剖宫产率

    作者:吴小玲;袁昌玉;向娟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改良灌肠法在老年性便秘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改良灌肠法在老年性便秘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将60例老年性便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改良灌肠法和常规灌肠法通便,观察2种方法排便效果及患者反应.结果:观察组30例患者中28例有效,总有效率93.3%,对照组30例患者中16例有效,总有效率53.3%.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改良灌肠法治疗老年性便秘患者,排便效果好,患者依从性好,对患者心理伤害小.

    作者:刘静;邹莉;陈素萍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印片细胞和快速石蜡切片在乳腺肿瘤术中病理诊断价值的研究体会

    目的:探讨印片细胞方法在乳腺肿瘤术中快速病理诊断的价值.方法:对近5年来146例乳腺肿瘤术中采用印片细胞和快速石蜡切片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和讨论.结果:两组在诊断准确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操作时间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印片细胞方法在乳腺肿瘤术中行快速病理诊断,具有简便、快速、准确等优点,具有可行性,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孙萍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剖宫产产后出血6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相关的因素和防治措施,以期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提高孕产妇的健康水平.方法:以2006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在我院分娩的产妇4 927例作为观察对象,通过研究我院剖宫产产后出血68例病例的临床资料,对出血原因、出血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我院产后出血率为1.13%,其中剖宫产产后出血发生率2.67%,阴道分娩产后出血发生率为0.29%,剖宫产产后出血发生率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产后出血原因主要有子宫收缩乏力和胎盘因素.妊娠并发症、妊娠合并症以及多次剖宫产和宫腔操作史使产后出血率增加.结论:剖宫产术是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降低剖宫产率,预防子宫收缩乏力,避免胎盘因素特别是前置胎盘的术中出血是减少产后出血、使孕产妇健康、平安的重要措施.

    作者:张荣吉;杨秋云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尿毒症并发心力衰竭的护理体会

    尿毒症并发心力衰竭是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严重并发症之一,其具有发病隐匿、病情危重、死亡率高的特点.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和有效护理,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

    作者:任花萍;樊玲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磺胺嘧啶银治愈巨大褥疮的护理1例

    褥疮是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的软组织溃烂和坏死.目前因护理人员责任心大大加强,褥疮的发生率已大大减少,但是一旦发生褥疮,治疗比较复杂,特别是巨大褥疮的治疗更加困难.磺胺嘧啶银具有磺胺嘧啶和银盐的双重作用,对多种革兰阳性和革兰阴性菌均有抗菌活性且具有收敛作用,可使疮面干燥、结痂和早日愈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赵梅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危重患者应用气垫床预防压疮护理体会 (附260例临床报告)

    自护理专业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以来,压疮一直是困扰众多护理人员的难题.压疮是指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造成局部组织血运障碍,组织营养缺乏,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从而导致局部组织损伤和坏死[1].尤其是危重患者和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大手术后等不宜翻身情况下,有效防止褥疮的发生显得极其重要.美国人Miehan统计过褥疮的流行率在148家急诊护理机构中达9.2%,其发生率在专科医院和福利性医院达到23%~27.5%,在综合性医院达到22%~35%.因此,如何有效预防压疮的发生成为一项重要课题,本文260例适应证患者使用气垫床预防压疮取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柴辉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分阶段教学法在手术室带教的应用与体会

    手术室实习是护生临床实习中重要组成部分,鉴于手术室环境、工作及管理制度的特殊性,为了使护生达到良好的实习效果,带教老师不断积累经验,改正不足,形成了分阶段多种带教方法,现介绍如下.

    作者:田海燕;李鹏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小剂量红霉素防治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小剂量红霉素防治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入选111例极低出生体重儿,按住院号单双方法划分,治疗组(单号)58例,对照组(双号)53例,两组均于出生48h给予经口间断管饲,治疗组同时静脉滴注小剂量红霉素,观察对比两组以下指标:早期胃肠喂养耐受情况、停止管饲日龄、达全胃肠营养日龄、黄疸持续时间、谷丙转氨酶及谷氨酰转肽酶高值.结果:死亡率:治疗组13.8%,对照组13.2%(P=0.937 3);喂养不耐受发病率:治疗组12%,对照组78.3%(P<0.000 1);治疗组停止管饲日龄、全胃肠营养日龄、黄疸持续时间、谷丙转氨酶(ALT)及谷氨酰转肽酶(γ-GT)高值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日大便数较对照组多(P=0.010 3).结论:小剂量红霉素防治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温旭新;蔡光华;周美红;张文丹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重症医学专科护士培训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目的:探索培养临床应用型重症医学专科护士的有效体验式教学模式.方法:以贵州省第三期重症医学专科护士培训学员为对象,采用试验性教学、实证研究、问卷调查等方法,初步构建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评价四部分内容,分四阶段进行教学的重症医学专科护士培训体验式教学模式.结果:应用此教学模式完成贵州省第三期重症医学专科护士学员培训,取得良好效果.学员理论培训平均成绩为(77.54±2.45)分,其中理论考试(65.53±4.57)分;综合考核(86.72±2.73)分;技能操作考核(89.83±1.83)分;学员参与度考核(94.61±3.11)分.结论:初步研究表明,该教学模式是培养临床应用型重症医学专科护士的有效方法.

    作者:何琼;江智霞;梁园园;雷丹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延迟愈合1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延迟愈合的原因及针对性治疗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近2年来146例急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后,切口延迟愈合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中操作粗暴,切口保护不当,术后未置引流管,切口的缝合选择不当,抗生素的应用不当是切口感染导致切口延迟愈合的主要原因.结论:注重术中无菌操作及彻底止血,术中充分引流及视腹腔情况选择切口全层缝合,术前、术后足量全程抗生素的应用是预防切口感染的直接有效的方法.

    作者:赵广花;王宝生 刊期: 2012年第11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