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义;周小平
目的:探讨印片细胞方法在乳腺肿瘤术中快速病理诊断的价值.方法:对近5年来146例乳腺肿瘤术中采用印片细胞和快速石蜡切片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和讨论.结果:两组在诊断准确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操作时间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印片细胞方法在乳腺肿瘤术中行快速病理诊断,具有简便、快速、准确等优点,具有可行性,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孙萍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和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关系.方法:选择2009年4月-2010年11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确诊脓毒症患者120例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SAPSⅡ评分法分为轻、中、重三组,每组40例.另选40例年龄、性别、体重构成与上述各组无差异性的我院体检中心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又根据患者后转归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患者入院后24h查血液流变学指标,观察各组之间的变化差异性.结果:(1)脓毒症患者血液流变学各指标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异常(P<0.05).(2)脓毒症患者血液流变学各指标随SAPSⅡ评分增高而明显异常,轻度、中度、重度脓毒症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3)在所有脓毒症患者中,死亡患者均出现在重度组内,与存活组相比死亡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各指标明显异常(P<0.05).结论:在临床工作中,监测脓毒症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对病情及预后判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许磊;郭东风;宋莉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兰索拉唑与阿莫西林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十二指肠溃疡(DU)疗效.方法:把168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用兰索拉唑合用阿莫西林,对照组用奥美拉唑合用阿莫西林治疗HP及分别应用兰索拉唑、奥美拉唑维持治疗.治疗后观察临床症状、HP根除、溃疡愈合及复发.结果:治疗后临床症状缓解率、溃疡的近期愈合率、HP根除率,治疗组分别为100%、90.5%、82.1%;对照组分别97.6%、88.1%、79.8%;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溃疡复发率:兰索拉唑停药组44.9%,维持组6.7%;奥美拉唑停药组52.2%,维持组23.5%,4组停药组及维持组之间,复发率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兰索拉唑合用阿莫西林治疗HP相关性DU具有药物剂量小、副作用少、疗效高、复发率低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徐裕祥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要点.方法:针对性的健康宣教,保护血管,减少损伤,做到积极预防,密切观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早期主动、被动地进行功能锻炼,坚持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2例病人经积极治疗及护理已康复出院.结论:有效的预防及护理措施能够降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促使病人顺利康复.
作者:邹凤萍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利用预见性护理措施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观察在住院期间压疮的发生对其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3月-2010年10月住院的急性脑卒中患者175例,采用预见性护理措施预防压疮,并与2006年1月-2007年12月住院的采用常规神经内科护理的急性脑卒中患者142例进行对比.结果:采用预见性护理措施的预见性护理组压疮发生率较常规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可有效的降低急性脑卒中患者住院期间压疮的发生率.
作者:何哲学;王秀丽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观察Ⅳ期糖尿病足患者,利用负压封闭引流(VSD) 结合中西药换药治疗的效果.方法:52例Ⅳ期糖尿病足患者,36例单纯坏疽,坏死局限于足趾,无骨髓炎; 12例坏死范围累及部分跗骨合并慢性骨髓炎,4例深层感染无骨外露合并骶尾部褥疮,脑梗死后遗症卧床患者.控制血糖平稳后,清除坏死组织,行负压封闭引流.结果:52例患者病灶清除后创面肉芽组织生长良好,血液循环丰富,局部组织无水肿,中药换药或植皮,均愈合,无复发.结论:Ⅳ期糖尿病足患者利用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创伤小,愈合时间短,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广东;张长海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分析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方案的研究进展.方法:从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维普全文电子期刊中检索2001-2009年的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共512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中,绝经前妇女的比例高(66.21%),治疗方案多样化.结论: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年轻比例高,预后较差,治疗方案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刘松岭;陈耀坤;李来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总结手足口病的护理经验.方法:对150例手足口病患儿进行针对性的护理.结果:经治疗143例效果满意,4例自动出院,1例有轻微后遗症,2例死亡,其他均无后遗症痊愈出院.结论:对手足口病患儿早发现、早治疗及针对性的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及降低病死率.
作者:赵红翠 刊期: 2012年第11期
随着医疗质量管理不断深入,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法律法规不断完善,医院感染管理体系日臻成熟.三级网络是开展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组织基础[1] ,医院感染管理信息员是各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成员,对其所在科室医院感染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及制度的执行、医院感染标准操作规程(SOP)的落实、降低医院感染率以及保障患者的安全发挥着重要作用.笔者对如何发挥医院感染管理信息员作用进行探讨,现总结如下.
作者:谢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更昔洛韦治疗婴幼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的疗程.方法:对2008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5d~1岁且感染CMV的66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1组和治疗2组各33例,治疗1组给予GCV 5mg/kg,2次/d,静脉滴注,连用2周.治疗2组给予GCV 5mg/kg,2次/d,静脉滴注,连用2周作为诱导期,接着给予维持期治疗,即予GCV 5mg/kg,1次/d,静脉滴注,连用14d,两组均给予保肝退黄治疗.治疗前、后查肝肾功能、血常规,监测其血CMV-IgM水平.结果:治疗2组的SB和ALT恢复正常的时间均较治疗1组短,差异有显著性.GCV治疗2个月后随访治疗2组的CMV-IgM转阴率为87.88%明显高于治疗1组的36.36%,差异有显著性.结论:GCV诱导期加14d维持期的治疗CMV肝炎临床症状好转快,缩短病程,能获得较高的CMV-IgM转阴率.
作者:杨金玲;李爱香;张竹君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在肝胆外科五年制医学生见习教学中PBL教学模式应用效果.方法:采用PBL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LBL)对临床五年制医学生在肝胆外科临床见习中进行实践,通过考核及问卷调查评价比较教学效果.结果:PBL教学试验组见习生理论知识及操作考试得分组高于LBL教学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生对PBL的教学模式满意度较高.结论:PBL教学法在外科临床见习教学中具有较明显优势,能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王宇;蒋晓青 刊期: 2012年第11期
门诊作为医院服务窗口,是患者就诊的第一站,门诊护理人员是患者到医院所接触的第一者,分诊护士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患者就医过程是否正确和顺利,也关系到医院的形象和声誉,因此只有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不断进取,不断创新才能满足患者的需要,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切实做好门诊分诊工作.
作者:李秀枝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在不同年龄患者中的临床特点.方法:76例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按照年龄段分组并将患者临床表现、并发症、误诊、漏诊以及预后等情况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老年组患者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意识障碍等典型的SAH症状均不如青壮组明显(P<0.05或0.01);总误诊率30.6%,明显高于青壮组(P<0.05);治疗总有效率77.8%,明显低于青壮组(P<0.05).结论:老年SAH临床症状表现缺乏特异性,容易误诊、漏诊,预后不如青壮年,临床诊治老年SAH要给予高度的重视,防止误诊、漏诊,降低死亡率.
作者:赵渝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与免疫因素的关系从而更好的指导治疗.方法: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与正常儿童分别查血IgG、IgA、IgM、T细胞亚群及CD+4/CD+8比值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存在明显的免疫功能紊乱.结论:免疫失衡在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免疫调控应为主要治疗方法之一.
作者:张钰;刘莉 刊期: 2012年第11期
产科麻醉关系到母体和胎儿的安全,风险相对较大.作为麻醉医师,除了要掌握麻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应该掌握孕妇妊娠期的生理改变、病理产科以及麻醉方法和麻醉药物对母体和胎儿的影响等方面的知识,积极预防正确处理,尽大可能保障母婴的安全.因此选择正确的麻醉方法非常关键,尤其是情况紧急的产科手术.腰麻起效时间快、阻滞效果好、肌松好,目前已被产科医师广泛接受[1].虽多家文献报道产科手术使用腰麻是较安全的麻醉方式,但术中及术后并发症也不容忽视.本文综合各种因素,就蛛网膜下腔麻醉下剖宫产术中、术后常见并发症及其预防和处理进行综述如下.
作者:郑玉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感染性腹泻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发病影响因素,为科学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描述流行病学现况分析方法阐述感染性腹泻报告发病时空分布特征,并运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对发病人数与影响要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全年感染性腹泻5~10月份高发,城乡结合部高发,气象因素中的平均气温、高气温、低气温,降雨量和托幼机构地区分布数与感染性腹泻发病呈正相关,而气象因素中的气压与发病呈负相关.高危因素电话调查问卷显示辖区感染性腹泻病例发病原因主要以不洁饮食、受凉、卫生习惯差和慢性疾病等为主.结论:轮状病毒为儿童腹泻病主要致病因素,故降低病毒性肠炎的发病是降低婴幼儿腹泻发病的关键,5岁以下儿童仍是预防腹泻的重点人群.感染性腹泻发病人数与月平均气温、平均高气温、平均低气温、平均气压和降水都有很好的相关关系,说明感染性腹泻也是受气象因素等综合条件影响的传染性疾病.高危因素调查提示不洁饮食、受凉、卫生习惯差和慢性疾病等导致感染性腹泻高发,实践证明,坚持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导的综合性预防措施,重点加强对水源及食品的监控与管理,完全可使感染性腹泻的发病率大幅度降低.
作者:王大顺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观察体位护理在玻璃体切割眼内填充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病例对比研究我院眼科采用体位护理前后玻璃体切割眼内填充术后患者术后复发率与视力等资料.结果:采用体位护理患者术后复发率为16%,而未采用体位护理患者术后复发率为30%;采用体位护理患者术后视力平均为0.4,未采用体位护理患者术后视力平均为0.3.结论:体位护理提高了患者的一次手术成功率,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和遵医行为,降低了视网膜脱离的复发率,在现代玻璃体切割眼内填充术后仍然是非常重要的护理措施.
作者:张义;周小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和分析经胸吻合器联合断流加大网膜包肺治疗门脉高压断流术后再出血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2001年3月-2011年8月间采用经胸吻合器联合断流加大网膜包肺手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行门奇断流术后上消化道再出血的9例患者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随访1~10年,术后门静脉(SV)血流量、大流速、门静脉内径均有所下降,1例于术后6年再次上消化道出血导致死亡,其余病例生存质量较好.结论:经胸吻合器联合断流加大网膜包肺术适合于断流术后食管静脉曲张再出血的患者,其术后门脉系统血流动力学稳定,是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
作者:解记臣;李相杰;孙留安;马亚杰 刊期: 2012年第11期
本文分析总结了52例乳腺肿块患者的彩色超声声像图特征以及各声像图特征的诊断价值,并应用病理组织学方法对手术切除的标本进行了处理观察,对乳腺肿块的声像图特征病理组织学进行了对照研究.结果表明:在乳腺肿块声像图诊断中,以边界回声特征为重要,它是良、恶性鉴别的关键.乳腺癌多表现为肿块前、侧缘有不规则强回声(恶性晕),这与癌组织浸润和周围纤维组织增生有关,CDFI显示肿块周围及实质内多数有血流信号;良性肿瘤多表现为边界光滑,侧缘回声减弱(侧方声影),这与良性肿瘤呈膨胀性生长,有完整包膜有关.肿块后方回声衰减程度与肿瘤内纤维组织含量以及肿瘤性质有关.乳腺肿块的分布依次为外上>内上>外下>内下象限.
作者:耿建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胸腰椎骨折的手术配合效果和体会.方法:本组共5例患者均明确诊断,均行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护理方面术前准备充分,术中配合熟练.结果:5例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随访12个月,神经功能评定,均有2~3级恢复,术后2个月均能坐起活动.结论:认真学习椎弓根固定器械的特点,熟练地掌握经椎弓根内固定器械的特点,更好地配合术者进行手术,控制手术时间和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并发症.
作者:韩静 刊期: 2012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