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枝
尿毒症并发心力衰竭是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严重并发症之一,其具有发病隐匿、病情危重、死亡率高的特点.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和有效护理,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
作者:任花萍;樊玲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更昔洛韦治疗婴幼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的疗程.方法:对2008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5d~1岁且感染CMV的66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1组和治疗2组各33例,治疗1组给予GCV 5mg/kg,2次/d,静脉滴注,连用2周.治疗2组给予GCV 5mg/kg,2次/d,静脉滴注,连用2周作为诱导期,接着给予维持期治疗,即予GCV 5mg/kg,1次/d,静脉滴注,连用14d,两组均给予保肝退黄治疗.治疗前、后查肝肾功能、血常规,监测其血CMV-IgM水平.结果:治疗2组的SB和ALT恢复正常的时间均较治疗1组短,差异有显著性.GCV治疗2个月后随访治疗2组的CMV-IgM转阴率为87.88%明显高于治疗1组的36.36%,差异有显著性.结论:GCV诱导期加14d维持期的治疗CMV肝炎临床症状好转快,缩短病程,能获得较高的CMV-IgM转阴率.
作者:杨金玲;李爱香;张竹君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观察产后家庭访视对母婴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16例住院分娩出院的产妇进行家庭访视,针对性地对产妇及家属进行产后保健及婴儿保健指导,观察指导前后母乳喂养相关知识、乳汁分泌量、乳胀情况及产妇心理状态、产后健身操及新生儿护理保健知识掌握等情况并进行评价.结果:产后家庭访视健康指导后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健康指导前.结论:产后家访可促进乳汁分泌量的增加、减少乳胀、乳头皲裂发生,提高母乳喂养率,促进产后健身操、预防远期盆底功能失常,提高母婴生活质量.
作者:肖艳琼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总结我科1995-2010年采用salter骨盆截骨和penberton截骨术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治疗体会及疗效分析.方法:治疗112例,共120髋.58髋行髋关节切开复位+股骨旋转短缩截骨术+sater术+髋人字石膏固定术.62髋行髋关节切开复位+股骨旋转短缩截骨术+penbeton+髋人字石膏固定术.术前行股骨髁上骨牵引2周.结果:120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个月~12年.根据周永德疗效评定标准,优:70髋,良:28髋,中:18髋,差:4髋.优良率:81.7%.其中sater骨盆截骨术优良率82.8%,penbeton骨盆截骨术优良率80.6%.股骨头坏死4例,关节僵硬8例,感染2例.结论:根据髋关节、股骨头的病理特点、年龄、脱位高低进行具体分析,采用综合治疗方案是治疗发育性髋脱位获得良好效果的关键.
作者:周庆和;刘远忠;陈伟东;谢登辉 刊期: 2012年第11期
手足口病近年出现暴发流行,而流行时常伴随较高的病死率.发热为其常见的症状之一,尤其见于重症患者.在治疗效果的评价中,体温成为一重要指标,笔者对近年来的常用药物做一总结,望能够对临床治疗方案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作者:白建军;薄震东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经皮肾镜气压弹道治疗肾结石患者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手术期间对40例上尿路结石患者经皮肾镜气压弹道治疗肾患者实施舒适护理,比较实施舒适护理前后患者的焦虑值和满意度.结果:实施舒适护理后患者焦虑程度较稳,实施前后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施舒适护理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较实施前高,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舒适护理能使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患者情绪平衡,从而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作者:梁兰兴;饶静云;梁飞飞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及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对胰胆系统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抽取2010年1月-2011年6月本院收治的有胰胆系统病变的患者108例,将单纯行MRCP的36例患者设为A组,单纯行ERCP的36例患者设为B组,行MRCP及ERCP的36例患者设为C组,所有患者诊断均经内镜及手术病理证实.结果:A组对病变定性诊断敏感性为75.00%(27/36),B组为77.78%(28/36),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诊断敏感性为94.44%(34/36),显著高于A组(P<0.05)及B组(P<0.05).结论:MRCP及ERCP均为有效的安全诊断胰胆系统病变的方法,且两者联合可显著提高诊断敏感性.
作者:凌文峰;于昭 刊期: 2012年第11期
依折麦布是一种新型调酯药物,它与小肠壁上特异的转运蛋白NPC1L1结合,选择性地强效抑制小肠胆固醇和植物甾醇的吸收.口服吸收迅速,不影响脂溶性维生素、甘油三酯(TG)、脂肪酸、胆汁酸、孕酮、乙炔雌醇等的吸收,不增加胆汁酸的分泌,耐受性好.与临床上广泛应用的他汀类、非诺贝特等在药代动力学上无显著的相互作用.可单独应用,也可和他汀类药物或贝特类药物合用.
作者:李云建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总结手足口病的护理经验.方法:对150例手足口病患儿进行针对性的护理.结果:经治疗143例效果满意,4例自动出院,1例有轻微后遗症,2例死亡,其他均无后遗症痊愈出院.结论:对手足口病患儿早发现、早治疗及针对性的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及降低病死率.
作者:赵红翠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印片细胞方法在乳腺肿瘤术中快速病理诊断的价值.方法:对近5年来146例乳腺肿瘤术中采用印片细胞和快速石蜡切片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和讨论.结果:两组在诊断准确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操作时间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印片细胞方法在乳腺肿瘤术中行快速病理诊断,具有简便、快速、准确等优点,具有可行性,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孙萍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利用预见性护理措施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观察在住院期间压疮的发生对其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3月-2010年10月住院的急性脑卒中患者175例,采用预见性护理措施预防压疮,并与2006年1月-2007年12月住院的采用常规神经内科护理的急性脑卒中患者142例进行对比.结果:采用预见性护理措施的预见性护理组压疮发生率较常规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可有效的降低急性脑卒中患者住院期间压疮的发生率.
作者:何哲学;王秀丽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分析急诊手术1h入室的影响因素,找出目前工作流程中存在的问题,根据问题优化急诊手术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病人的等待时间,提高病人的满意度.方法:急诊科护士负责对急诊手术病人的实况进行记录,行政主管进行跟踪、监督,了解影响入室的原因,并进行分析与反馈.结果:通过二年多的跟踪反馈与分析,急诊手术不能在1h入室的原因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辅助科室因为检验科不能及时出示检验报告;手术室因为手术间不够、器械不能及时到位;麻醉师人员不足、麻醉设备不足等;病人因素为款项不足、决定手术方案时间较长、家属不在场等;团队协作因素为术前准备各部门人员到位的及时性及沟通不到位等.结论:各部门提高急诊手术重要性的认识,在业务高峰期能安排专门人员做好术前准备的各种检查,住院总麻醉师能及时到位,器械的叫入能及时,完善病人术前准备,保障病人和医院的利益,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作者:王李娜;林丽勤 刊期: 2012年第11期
为顺应救援医学国际化趋势,在救援医学专业学生中开展和推进<急诊医学>双语教学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日益凸显.2009年尝试对救援医学五年制学生进行双语教学,取得了预期效果.同时体会到,还需在师资培养、教材选择及提高学生积极性等环节上进一步加强,以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刘琼;张丹;周发春 刊期: 2012年第11期
BiPAP无创呼吸机以鼻/面罩连接相应管路及电子压力控制系统为患者提供通气支持,无需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在呼吸内科广泛应用于Ⅱ型呼衰患者.通过对呼吸内科60例Ⅱ型呼衰患者应用BiPAP无创呼吸机的护理,总结了应用过程中的护理经验和体会.现介绍如下.
作者:司梅梅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磷酸肌酸钠治疗新生儿病毒性心肌损害的疗效.方法:将 176 例轮状病毒感染并心肌损害患儿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磷酸肌酸钠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 92.5%和 75.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磷酸肌酸钠治疗新生儿病毒性心肌损害疗效显著,是一种有效、安全的临床治疗方法.
作者:梁章聪;李晓东;丁家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相关的因素和防治措施,以期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提高孕产妇的健康水平.方法:以2006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在我院分娩的产妇4 927例作为观察对象,通过研究我院剖宫产产后出血68例病例的临床资料,对出血原因、出血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我院产后出血率为1.13%,其中剖宫产产后出血发生率2.67%,阴道分娩产后出血发生率为0.29%,剖宫产产后出血发生率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产后出血原因主要有子宫收缩乏力和胎盘因素.妊娠并发症、妊娠合并症以及多次剖宫产和宫腔操作史使产后出血率增加.结论:剖宫产术是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降低剖宫产率,预防子宫收缩乏力,避免胎盘因素特别是前置胎盘的术中出血是减少产后出血、使孕产妇健康、平安的重要措施.
作者:张荣吉;杨秋云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观察体位护理在玻璃体切割眼内填充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病例对比研究我院眼科采用体位护理前后玻璃体切割眼内填充术后患者术后复发率与视力等资料.结果:采用体位护理患者术后复发率为16%,而未采用体位护理患者术后复发率为30%;采用体位护理患者术后视力平均为0.4,未采用体位护理患者术后视力平均为0.3.结论:体位护理提高了患者的一次手术成功率,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和遵医行为,降低了视网膜脱离的复发率,在现代玻璃体切割眼内填充术后仍然是非常重要的护理措施.
作者:张义;周小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自护理专业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以来,压疮一直是困扰众多护理人员的难题.压疮是指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造成局部组织血运障碍,组织营养缺乏,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从而导致局部组织损伤和坏死[1].尤其是危重患者和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大手术后等不宜翻身情况下,有效防止褥疮的发生显得极其重要.美国人Miehan统计过褥疮的流行率在148家急诊护理机构中达9.2%,其发生率在专科医院和福利性医院达到23%~27.5%,在综合性医院达到22%~35%.因此,如何有效预防压疮的发生成为一项重要课题,本文260例适应证患者使用气垫床预防压疮取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柴辉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小剂量红霉素防治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入选111例极低出生体重儿,按住院号单双方法划分,治疗组(单号)58例,对照组(双号)53例,两组均于出生48h给予经口间断管饲,治疗组同时静脉滴注小剂量红霉素,观察对比两组以下指标:早期胃肠喂养耐受情况、停止管饲日龄、达全胃肠营养日龄、黄疸持续时间、谷丙转氨酶及谷氨酰转肽酶高值.结果:死亡率:治疗组13.8%,对照组13.2%(P=0.937 3);喂养不耐受发病率:治疗组12%,对照组78.3%(P<0.000 1);治疗组停止管饲日龄、全胃肠营养日龄、黄疸持续时间、谷丙转氨酶(ALT)及谷氨酰转肽酶(γ-GT)高值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日大便数较对照组多(P=0.010 3).结论:小剂量红霉素防治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温旭新;蔡光华;周美红;张文丹 刊期: 2012年第11期
静脉穿刺常用于输液(血)、静脉注射、静脉抽血,是护士必备的基本功,因此它是基础护理实验教学的重点内容,静脉穿刺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患者的诊治,有时危及到患者的生命.为提高在校护生静脉穿刺成功率,从而改进实践教学方法,帮助护生实现真人模拟穿刺成功,增强护生自信心,为其将来从事临床护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周金梅 刊期: 2012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