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提高门诊分诊质量 减少护患纠纷

李秀枝

关键词:门诊分诊, 护患纠纷, 服务质量, 改进措施
摘要:门诊作为医院服务窗口,是患者就诊的第一站,门诊护理人员是患者到医院所接触的第一者,分诊护士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患者就医过程是否正确和顺利,也关系到医院的形象和声誉,因此只有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不断进取,不断创新才能满足患者的需要,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切实做好门诊分诊工作.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磷酸肌酸治疗新生儿轮状病毒感染所致心肌损害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磷酸肌酸钠治疗新生儿病毒性心肌损害的疗效.方法:将 176 例轮状病毒感染并心肌损害患儿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磷酸肌酸钠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 92.5%和 75.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磷酸肌酸钠治疗新生儿病毒性心肌损害疗效显著,是一种有效、安全的临床治疗方法.

    作者:梁章聪;李晓东;丁家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尿毒症并发心力衰竭的护理体会

    尿毒症并发心力衰竭是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严重并发症之一,其具有发病隐匿、病情危重、死亡率高的特点.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和有效护理,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

    作者:任花萍;樊玲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Ⅳ期糖尿病足治疗体会

    目的:观察Ⅳ期糖尿病足患者,利用负压封闭引流(VSD) 结合中西药换药治疗的效果.方法:52例Ⅳ期糖尿病足患者,36例单纯坏疽,坏死局限于足趾,无骨髓炎; 12例坏死范围累及部分跗骨合并慢性骨髓炎,4例深层感染无骨外露合并骶尾部褥疮,脑梗死后遗症卧床患者.控制血糖平稳后,清除坏死组织,行负压封闭引流.结果:52例患者病灶清除后创面肉芽组织生长良好,血液循环丰富,局部组织无水肿,中药换药或植皮,均愈合,无复发.结论:Ⅳ期糖尿病足患者利用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创伤小,愈合时间短,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广东;张长海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乳腺肿块彩色超声检查与病理组织学的联系

    本文分析总结了52例乳腺肿块患者的彩色超声声像图特征以及各声像图特征的诊断价值,并应用病理组织学方法对手术切除的标本进行了处理观察,对乳腺肿块的声像图特征病理组织学进行了对照研究.结果表明:在乳腺肿块声像图诊断中,以边界回声特征为重要,它是良、恶性鉴别的关键.乳腺癌多表现为肿块前、侧缘有不规则强回声(恶性晕),这与癌组织浸润和周围纤维组织增生有关,CDFI显示肿块周围及实质内多数有血流信号;良性肿瘤多表现为边界光滑,侧缘回声减弱(侧方声影),这与良性肿瘤呈膨胀性生长,有完整包膜有关.肿块后方回声衰减程度与肿瘤内纤维组织含量以及肿瘤性质有关.乳腺肿块的分布依次为外上>内上>外下>内下象限.

    作者:耿建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66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对66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早期手术10例(15.2%),2周后择期手术21例(31.8%),非手术治疗35例(53.0%),非手术治疗组和择期手术治疗组的住院时间均短于早期手术组(P<0.05或0.01),早期手术组有2例出现并发症,66例患者治愈率100%,无死亡病例.结论: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治疗依患者有无梗阻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尽可能在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的情况下先行保守治疗.

    作者:李秀文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手足口病的药物治疗的退热效果综述

    手足口病近年出现暴发流行,而流行时常伴随较高的病死率.发热为其常见的症状之一,尤其见于重症患者.在治疗效果的评价中,体温成为一重要指标,笔者对近年来的常用药物做一总结,望能够对临床治疗方案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作者:白建军;薄震东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重型颅脑损伤术后脑梗死46例临床救治分析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术后脑梗死的临床救治方法以及其发病机制.方法:通过对本院2005年6月-2012年2月46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脑梗死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46例患者其中死亡13例,占28.26%,植物生存4例,占8.70%,严重残疾9例,占19.57%,轻度残疾12例,占26.09%,恢复良好8例,占17.39%.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存在血管受损、循环障碍、颅内高压等危险因素,各因素之间互相影响,应该维持内环境稳定、降低颅内压、脑保护、改善循环、降低死亡率与致残率.

    作者:刘国杜;周志彬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产后家访对母婴生活质量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产后家庭访视对母婴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16例住院分娩出院的产妇进行家庭访视,针对性地对产妇及家属进行产后保健及婴儿保健指导,观察指导前后母乳喂养相关知识、乳汁分泌量、乳胀情况及产妇心理状态、产后健身操及新生儿护理保健知识掌握等情况并进行评价.结果:产后家庭访视健康指导后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健康指导前.结论:产后家访可促进乳汁分泌量的增加、减少乳胀、乳头皲裂发生,提高母乳喂养率,促进产后健身操、预防远期盆底功能失常,提高母婴生活质量.

    作者:肖艳琼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奥美拉唑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科近5年来住院的12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在常规抗凝、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奥美拉唑42.6mg,对照组加用西咪替丁0.6g静脉滴注,同时加服胃动力药多潘立酮.治疗7d观察胃肠道不适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明显,有效率达92.86%,对照组有效率为67.64%,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奥美拉唑对急性心肌梗死所致的胃肠道不适疗效可靠,不良反应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贺彩芬;常保生;赵琴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自身抗体阳性患者的简易配血策略

    溶血性贫血患者常含有自身抗体或伴有同种抗体,含有自身抗体的患者红细胞在体内已被致敏,而血清中含有自身抗体或伴有同种抗体,在血型鉴定、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试验中常干扰检测结果,甚至导致血型误定[1].因此在多年的工作中,我院总结出一套简易检测血型及配血方法,输血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丛素红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预见性护理措施在预防脑卒中压疮中的应用

    目的:利用预见性护理措施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观察在住院期间压疮的发生对其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3月-2010年10月住院的急性脑卒中患者175例,采用预见性护理措施预防压疮,并与2006年1月-2007年12月住院的采用常规神经内科护理的急性脑卒中患者142例进行对比.结果:采用预见性护理措施的预见性护理组压疮发生率较常规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可有效的降低急性脑卒中患者住院期间压疮的发生率.

    作者:何哲学;王秀丽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肺心病合并冠心病2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将28例肺心病合并冠心病(并发组)的临床资料与同期70例单纯肺心病(单一组)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心前区不适、心界扩大、心尖Ⅲ级缩杂音等方面均没有差异(P<0.05或0.01);典型性心绞痛、心电图显示心肌梗死病史、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电轴严重左偏,X线检查提示左心室增大等情况对是否合并冠心病有诊断意义(P<0.05或0.01).结论: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心电图资料结合超声心动图、胸部X线等其他检查可以方便诊断,减少漏诊和误诊.

    作者:李曾玉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急诊手术1h入室的影响原因分析与对策

    目的:分析急诊手术1h入室的影响因素,找出目前工作流程中存在的问题,根据问题优化急诊手术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病人的等待时间,提高病人的满意度.方法:急诊科护士负责对急诊手术病人的实况进行记录,行政主管进行跟踪、监督,了解影响入室的原因,并进行分析与反馈.结果:通过二年多的跟踪反馈与分析,急诊手术不能在1h入室的原因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辅助科室因为检验科不能及时出示检验报告;手术室因为手术间不够、器械不能及时到位;麻醉师人员不足、麻醉设备不足等;病人因素为款项不足、决定手术方案时间较长、家属不在场等;团队协作因素为术前准备各部门人员到位的及时性及沟通不到位等.结论:各部门提高急诊手术重要性的认识,在业务高峰期能安排专门人员做好术前准备的各种检查,住院总麻醉师能及时到位,器械的叫入能及时,完善病人术前准备,保障病人和医院的利益,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作者:王李娜;林丽勤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依折麦布

    依折麦布是一种新型调酯药物,它与小肠壁上特异的转运蛋白NPC1L1结合,选择性地强效抑制小肠胆固醇和植物甾醇的吸收.口服吸收迅速,不影响脂溶性维生素、甘油三酯(TG)、脂肪酸、胆汁酸、孕酮、乙炔雌醇等的吸收,不增加胆汁酸的分泌,耐受性好.与临床上广泛应用的他汀类、非诺贝特等在药代动力学上无显著的相互作用.可单独应用,也可和他汀类药物或贝特类药物合用.

    作者:李云建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磺胺嘧啶银治愈巨大褥疮的护理1例

    褥疮是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的软组织溃烂和坏死.目前因护理人员责任心大大加强,褥疮的发生率已大大减少,但是一旦发生褥疮,治疗比较复杂,特别是巨大褥疮的治疗更加困难.磺胺嘧啶银具有磺胺嘧啶和银盐的双重作用,对多种革兰阳性和革兰阴性菌均有抗菌活性且具有收敛作用,可使疮面干燥、结痂和早日愈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赵梅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护理实践教学中护生静脉穿刺失败原因分析及对策

    静脉穿刺常用于输液(血)、静脉注射、静脉抽血,是护士必备的基本功,因此它是基础护理实验教学的重点内容,静脉穿刺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患者的诊治,有时危及到患者的生命.为提高在校护生静脉穿刺成功率,从而改进实践教学方法,帮助护生实现真人模拟穿刺成功,增强护生自信心,为其将来从事临床护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周金梅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提高门诊分诊质量 减少护患纠纷

    门诊作为医院服务窗口,是患者就诊的第一站,门诊护理人员是患者到医院所接触的第一者,分诊护士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患者就医过程是否正确和顺利,也关系到医院的形象和声誉,因此只有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不断进取,不断创新才能满足患者的需要,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切实做好门诊分诊工作.

    作者:李秀枝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与免疫因素相关性分析

    目的:研究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与免疫因素的关系从而更好的指导治疗.方法: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与正常儿童分别查血IgG、IgA、IgM、T细胞亚群及CD+4/CD+8比值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存在明显的免疫功能紊乱.结论:免疫失衡在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免疫调控应为主要治疗方法之一.

    作者:张钰;刘莉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兰索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十二指肠溃疡疗效对照观察

    目的:观察兰索拉唑与阿莫西林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十二指肠溃疡(DU)疗效.方法:把168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用兰索拉唑合用阿莫西林,对照组用奥美拉唑合用阿莫西林治疗HP及分别应用兰索拉唑、奥美拉唑维持治疗.治疗后观察临床症状、HP根除、溃疡愈合及复发.结果:治疗后临床症状缓解率、溃疡的近期愈合率、HP根除率,治疗组分别为100%、90.5%、82.1%;对照组分别97.6%、88.1%、79.8%;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溃疡复发率:兰索拉唑停药组44.9%,维持组6.7%;奥美拉唑停药组52.2%,维持组23.5%,4组停药组及维持组之间,复发率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兰索拉唑合用阿莫西林治疗HP相关性DU具有药物剂量小、副作用少、疗效高、复发率低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徐裕祥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老年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

    目的:探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要点.方法:针对性的健康宣教,保护血管,减少损伤,做到积极预防,密切观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早期主动、被动地进行功能锻炼,坚持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2例病人经积极治疗及护理已康复出院.结论:有效的预防及护理措施能够降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促使病人顺利康复.

    作者:邹凤萍 刊期: 2012年第11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