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病证结合模型的建立

唐年亚;姚斌

关键词:2型糖尿病, 大鼠模型, 病症结合
摘要:目的:从中西医结合角度,探讨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病证结合模型的建立.方法:Wistar大鼠7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30只和模型组40只,空白组给予基础饲料并腹腔注射等剂量柠檬酸缓冲液,模型组给予高热量、高糖、高脂饮食饲养并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至12周.观察两组大鼠体重和外观行为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第4周开始体重呈明显持续增加,第12周下降,但仍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外观行为学变化:模型组大鼠第4~8周被毛脱落、倦怠、懒动、嗜睡,饮食量1~8周增加,9~12周减少,饮水量增加,大便干结,臀尾出汗潮湿;第11~12周出现臀毛枯黄,尾淤斑,舌紫暗.结论:高热量、高糖、高脂饮食配合STZ腹腔注射建立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随造模时间延长表现出由气阴两虚逐渐发展为气阴两虚兼痰浊(血淤)证演变趋势,具有中医证候动态变化特点.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联合应用消化道干预措施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消化道干预措施对降低新生儿黄疸的效果.方法:将192例正常足月新生儿随机分为直接消化道干预组、间接消化道干预组、综合组.间接消化道干预组应用游泳并抚触措施、直接消化道干预组应用早期通便措施、综合组联合应用游泳并抚触及早期通便两种措施,比较3组胎粪初排时间、胎粪转黄时间、每日排便次数、生后1~6d黄疸指数及病理性黄疸发生率.结果:综合组胎粪初排时间及胎粪转黄时间较直接消化道干预组和间接消化道干预组提前(P<0.01),每日排便次数较其他两组增多(P<0.01),生后3~6d黄疸指数及病理性黄疸发生率比两组降低(P<0.01).结论:联合应用消化道干预措施能有效降低新生儿黄疸,减少病理性黄疸的发生率.

    作者:罗海娟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纤维支气管镜局部抗生素灌洗配合静脉使用抗生素治疗肺部感染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局部抗生素灌洗配合静脉使用抗生素治疗肺部感染.方法:选择20例外科危重症监护中心的重症肺炎病人(符合我国制定的重症肺炎标准)随机分成两组,两组均经纤支镜获取痰液标本行病原学检查,并根据药敏使用敏感抗生素治疗.A组常规静脉使用抗生素基础上配合纤支镜病灶肺段敏感抗生素灌洗,B组作为对照组.测定体温、血压、氧合指数,追踪血常规、胸片、机械通气时间等指标.结果:A组病人症状改善较B组快,机械通气时间也明显低于B组.结论:纤维支气管镜局部抗生素灌洗配合静脉使用抗生素较单纯静脉使用抗生素治疗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缩短,治愈、好转率明显提高.

    作者:叶乔冬;黄庆;王启明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对收治的18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别采用经单侧椎板间入路扩大开窗和经椎板侧方入路髓核摘除术治疗.结果:18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6个月~2年,平均1.5年,依据Macnab疗效评定标准,优11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为88.9%.结论:手术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疗法,应根据具体类型采取手术方式.

    作者:陈昭炎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泮托拉唑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观察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急重疾病,具有病情危重、病死率高的特点,年发病率为50~150/10万,而病死率高达6%~10%[1,2].本病的治疗关键在于抑制胃酸、提高胃内pH值,从而迅速有效的止血及预防再出血.笔者采用泮托拉唑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42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秋莲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无偿献血者再次献血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无偿献血者再次献血的影响因素,提出针对性措施,稳定献血队伍.方法:采用随机原则对2011年1-12月参加无偿献血的人群进行调查,把表示愿意继续献血的433人作为观察组,不愿意或者不清楚的237人作为对照组,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影响再次献血的因素:女性、年龄大、流动人口、文化程度低、农民或无业、初次献血、对献血知识了解程度肤浅、对献血环境及工作人员不满意等.结论:诸多因素可影响无偿献血者再次献血,要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宣传,创建舒适、方便、安全的献血环境,加强培训,稳定献血队伍,保证患者用血需求.

    作者:宋润琴;苏小莉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鼻腔中部异常结构矫正术在慢性鼻炎治疗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有结构异常的慢性鼻炎的手术治疗方法并评价其效果.方法:将62例鼻中部解剖结构变异及黏膜病变的慢性鼻炎患者按手术意愿分为两组:实验组34例,采用鼻腔中部异常结构矫正术治疗;对照组28例,采用耳鼻咽喉科微波治疗仪治疗.治疗上两组均给予对症处理,随访半年以上.结果:实验组术后3、6、12、18个月时的有效率分别为50.00%、82.35%、91.18%、94.12%;无1例并发症出现.对照组术后3、6、12、18个月时的有效率分别为89.29%、85.71%、46.43%、39.29%.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18例,术后3个月时对照组有效率显著高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时两组有效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18个月时实验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纠正鼻腔病变能有效解除慢性鼻炎临床症状,恢复鼻腔正常生理功能,中远期效果好.

    作者:李惠涛;李菊红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46例腹股沟疝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单丝聚丙烯补片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行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46例腹股沟疝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术后疼痛轻,可早期下床活动,无术后感染.结论:单丝聚丙烯补片适合修补腹股沟疝,并发症少,恢复快.

    作者:卢连东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颅脑损伤患者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颅脑损伤患者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PICC)中的应用.方法:将90例PICC置管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实验组(45例),对照组按常规进行护理治疗,实验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流程任务制定,实现护理活动的程序化和标准化,进行观察比较.结果:通过运用护理路径,实验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护理质量、患者对护理工作质量满意度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比较同比下降了10.10%~14.40%,患者平均住院费用减少了9.30%~9.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可提高患者满意度,有效控制了医疗成本,提高了护理质量,减少住院费用,从而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社会效益.

    作者:曾丽媚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综合治疗对住院慢性精神分裂患者的积极作用

    目的:探讨综合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作用.方法:选自2011年1-5月期间住院病情稳定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使用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干预组除此之外再进行综合治疗,内容包括实施人文关怀、生活技能训练、工娱治疗、心理干预、健康指导、社会支持,治疗3个月与对照组进行疗效对比.结果:IPROS因子分值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综合治疗不仅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社会兴趣、个人生活能力,而且改善了患者的部分精神症状.

    作者:王玉芬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体会

    目的:观察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股骨转子间骨折病例70例,均对其采用DHS内固定手术治疗.结果:70例患者随访9~18个月,骨折全部愈合,骨折愈合过程中出现1例髋螺钉切割,2例髋内翻,髋关节功能优良率94.3%.结论:DHS适宜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效果理想.

    作者:王建涛;张立波;赵海峰;王林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

    肱骨近端骨折是指包括肱骨外科颈在内及其以上部位的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4%~5%,占肩部骨折的26%[1],以60岁以上老年人群多见.因保守治疗效果不佳,大多数学者主张对于不稳定及粉碎性肱骨近端骨折应采取手术治疗.2009年3月-2010年10月我院应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41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启;申宪军;孟利峰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酚妥拉明的小儿不良反应

    目的:观察酚妥拉明的不良反应并探讨其处理措施.方法:对应用酚妥拉明的186例患儿进行临床观察.结果:39例患儿出现鼻塞、烦躁、心率明显加快等不良反应.结论:酚妥拉明的不良反应较常见,大多为一过性,经减量、减速或停药等对症处理后,均能缓解.

    作者:鲍福全;鲍朝霞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医院电脑键盘细菌污染分析及对策

    目的:了解医院电脑键盘细菌污染情况,为感染控制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我院电脑键盘50台进行消毒前、后细菌学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χ2分析.结果:我院消毒前50台电脑键盘全部污染,细菌污染率达100%,高检出186cfu/cm2,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后细菌清除率达99.5%.结论:医院电脑键盘污染严重,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效果显著,是一种实用、有效的消毒方法.

    作者:苏志芳;黄林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2010年心肺复苏指南在心跳骤停患者护理配合中的启示

    心脏骤停是指心脏突然停止跳动,造成了有效排血的停止,大动脉搏动与心音消失,重要器官如脑严重缺血、缺氧,导致生命终止.而心肺复苏是对心跳骤停患者所采取的急救措施,也是医护配合抢救治疗研究的热点之一,急诊心肺复苏和有效的护理配合能体现”时间就是生命”的理念.心肺复苏指南问世50年了,每一次指南的更新都标志人们在心脏骤停救治历程中的一次观念变革.

    作者:刘淑琼;郑远芳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慢性鼻窦炎和鼻息肉的鼻内镜治疗分析

    慢性鼻窦炎和鼻息肉是耳鼻喉科常见病之一,鼻窦内镜手术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先进、疗效好、创伤小、恢复快的手术方法.现对2009年1月-2011年7月完成的46例鼻窦内镜手术并完成随访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旨在总结鼻窦内镜手术的疗效,减少复发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现报告如下.

    作者:苏正辉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52例临床病理特征的分析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选择2006年2月-2011年6月我院收治的诊断为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52例,其中32例(62%)为单纯性不典型增生(增生组),20例(38%)为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合并癌变(癌变组).回顾性分析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包括年龄、孕产次,体质指数(BMI)、绝经及阴道流血情况、B超检查].并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分析了分段诊刮在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诊断中的价值.结果:(1)年龄:患者平均年龄为(50±11)岁,其中癌变组为(51±11)岁,增生组为(50±10)岁,两组比较,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2)孕产次,两组患者孕产次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BMI:癌变组明显高于增生组[分别为(27.9±5.4) 和(25.2±2.91),P<0.05].(4)绝经及阴道流血情况:绝经后患者癌变组为50%(10/20),增生组28%(9/3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后阴道流血患者癌变组为(9/10)增生组(7/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B超检查:癌变组阳性(指宫腔有回声团),明显高于增生组[分别为80%(16/20)和50%(16/32),P<0.05].(6)分段诊刮的诊断价值.结论:对围绝经期异常阴道流血患者,应积极进行分段诊刮,分段诊刮诊断为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中,若其BMI较高或B超提示宫腔有回声团,应警惕合并子宫内膜癌可能.

    作者:刘晓春;黄四新;李名泉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病证结合模型的建立

    目的:从中西医结合角度,探讨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病证结合模型的建立.方法:Wistar大鼠7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30只和模型组40只,空白组给予基础饲料并腹腔注射等剂量柠檬酸缓冲液,模型组给予高热量、高糖、高脂饮食饲养并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至12周.观察两组大鼠体重和外观行为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第4周开始体重呈明显持续增加,第12周下降,但仍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外观行为学变化:模型组大鼠第4~8周被毛脱落、倦怠、懒动、嗜睡,饮食量1~8周增加,9~12周减少,饮水量增加,大便干结,臀尾出汗潮湿;第11~12周出现臀毛枯黄,尾淤斑,舌紫暗.结论:高热量、高糖、高脂饮食配合STZ腹腔注射建立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随造模时间延长表现出由气阴两虚逐渐发展为气阴两虚兼痰浊(血淤)证演变趋势,具有中医证候动态变化特点.

    作者:唐年亚;姚斌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黄芪针联合倍他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黄芪针联合倍他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方法:随机将70例患者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黄芪针联合倍他司汀治疗,对照组单用倍他司汀治疗,对两组疗效和复发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而半年随访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结论:黄芪针联合倍他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起效快,复发率低,疗效确切,无明显毒副作用,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邹伟忠;陈少;戴星辉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B超在急性阑尾炎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B超在急性阑尾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0月-2011年10月临床确诊为急性阑尾炎患者225例,本组患者均行B超检查.结果:单纯性阑尾炎B超诊断符合率为85.7%,化脓性阑尾炎B超诊断符合率为97.1%,坏疽性阑尾炎B超诊断符合率为92.4%,阑尾周围脓肿B超诊断符合率为95.2%.结论:B超检查诊断急性阑尾炎诊断符合率较高,且简便、快速、无创,能够反复检查,值得借鉴.

    作者:王玉莲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动静脉内瘘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及应用

    目的:探讨动静脉内瘘质量评价体系的应用实施,以延长内瘘寿命和维护其功能良好,大限度提高透析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8月-2012 年2月终末肾病患者120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一般护理模式,实验组制定计划,建立动静脉内瘘质量评价体系,将评价体系应用到本院血液净化中心动静脉内瘘血管的护理工作中,分析评价影响动静脉内瘘寿命和功能的因素,制定实施干预措施,并评价实施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提高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和维护其功能的良好,达到充分透析,提高透析质量和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由于血管通路导致的各种透析并发症,减少由此导致的住院率和经济负担,终降低透析患者死亡率,延长其生存周期.结论:动静脉内瘘质量评价体系在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术中的充分应用,使患者尽快掌握对动静脉内瘘的相关健康知识,提高了自我管理能力,也有利于责任制整体护理质量的提高.

    作者:李妹 刊期: 2012年第13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