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惠涛;李菊红
目的:观察湿性敷料治疗Ⅱ、Ⅲ期压疮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通过采用美皮康系列敷料为伤口创造密闭式湿性换药环境,将68例Ⅱ、Ⅲ期压疮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疮面敷美皮康系列敷料)和对照组33例(疮面涂百多邦或雷呋诺尔纱条加盖无菌敷料)进行局部伤口护理,同时结合系统的全面护理,比较换药次数、治愈率和治愈时间.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7.1%)明显优于对照组(63.6%) (P<0.01),治疗组平均治愈时间(16.2±6.1)d,短于对照组(23.9±13.7 d) (P<0.01),治疗组患者换药次数(12.9±9.6)次少于对照组(23.3±13.6)次(P<0.01),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美皮康敷湿性换药方法能减轻患者换药时的创面疼痛,有效控制创面感染,明显缩短伤口愈合的时间,确为伤口护理的好方法.
作者:胡锦玉;丁丽;章淑华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局部抗生素灌洗配合静脉使用抗生素治疗肺部感染.方法:选择20例外科危重症监护中心的重症肺炎病人(符合我国制定的重症肺炎标准)随机分成两组,两组均经纤支镜获取痰液标本行病原学检查,并根据药敏使用敏感抗生素治疗.A组常规静脉使用抗生素基础上配合纤支镜病灶肺段敏感抗生素灌洗,B组作为对照组.测定体温、血压、氧合指数,追踪血常规、胸片、机械通气时间等指标.结果:A组病人症状改善较B组快,机械通气时间也明显低于B组.结论:纤维支气管镜局部抗生素灌洗配合静脉使用抗生素较单纯静脉使用抗生素治疗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缩短,治愈、好转率明显提高.
作者:叶乔冬;黄庆;王启明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了解医院电脑键盘细菌污染情况,为感染控制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我院电脑键盘50台进行消毒前、后细菌学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χ2分析.结果:我院消毒前50台电脑键盘全部污染,细菌污染率达100%,高检出186cfu/cm2,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后细菌清除率达99.5%.结论:医院电脑键盘污染严重,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效果显著,是一种实用、有效的消毒方法.
作者:苏志芳;黄林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分析比较在透析时间不变的情况下高超滤量血液透析患者常规处置与调整后采用分段超滤透析,同时配合可调钠使用的肌肉痛性痉挛发生情况.方法:对我院2005开展血透以来,因各种原因导致透析前体重增长6%以上的40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0例行常规血液透析.当患者出现肌肉痉挛后再对症处理.实验组20例患者采用可调钠透析,当患者出现肌肉痉挛征兆时,及时停止超滤10~15min,待患者感觉舒适后,再将超滤量调至应脱水量.结果:通过对透析时预防肌肉痛性痉挛的方法进行总结分析,对照组患者较实验组患者发生肌肉痛性痉挛的次数多,严重者不能完成透析并且也影响超滤量.结论:严格把握超滤量,严密观察患者透析间期的情况,加强沟通,让患者主动参与透析并发症的预防,对提高患者的透析质量有很大的帮助.另外合理用药,恰当调适透析液钠离子浓度更能有效促进防止肌肉痛性痉挛的发生.
作者:吴啟凤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分析门急诊患者退药原因,总结经验,为减少退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1年7-12月间门急诊退药处方进行分类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结果:1 082张退药处方,退药原因主要用药后出现不良反应、门急诊患者入院治疗、治疗方案发生变更,数量多、患者家里有同样药品、禁忌证、医生处方信息录入出错、学生开处方带教老师没审处方而出错等.结论:加强医患沟通,开展合理用药咨询服务,规范退药程序,通过加强各个环节的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减少退药现象的发生,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
作者:周燕芬;蔡丽娟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探讨黄芪针联合倍他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方法:随机将70例患者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黄芪针联合倍他司汀治疗,对照组单用倍他司汀治疗,对两组疗效和复发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而半年随访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结论:黄芪针联合倍他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起效快,复发率低,疗效确切,无明显毒副作用,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邹伟忠;陈少;戴星辉 刊期: 2012年第13期
PBL教学法是一种基于问题,以学生为主体的先进教学模式.近年来广州医学院药理教研室将PBL教学模式引入药理学理论教学中,实践证明PBL教学法能激发学生对药理学的学习兴趣,有助于自主学习、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为深化医学教育改革、探索优秀医学教育模式奠定基础.
作者:侯宁;宜全;张根水;罗健东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探讨滴速与盐酸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发生的关系.方法:将130例静脉输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的患者随机分成甲组(a级)25滴/min 40例,乙组(b级)25~40滴/min 50例,(c级)40~60滴/min 25例,(d级)60滴/min 以上15例,观察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的次数,反应程度,综合分析滴速与不良反应之间的关系.结果:甲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乙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滴速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级别之间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率a级为0%,b级为16%,c级为20%,d 级为20%.结论:控制输液速度可减少或避免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谢红莲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安定在第一产程活跃期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26例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按照常规处理,安定组产妇在此基础上给予安定处理,观察两组产程进展、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及产后出血情况.结果:安定组产程活跃期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第二产程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安定组自然分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剖宫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及产后出血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安定可明显缩短第一产程,降低剖宫产率,能明显改善母婴预后.
作者:余小妹 刊期: 2012年第13期
肝硬化合并妊娠是妊娠期较少见的合并症,发病率在0.2%以下[1].我院妇产科自2005年1月-2011年10月共收治了10例妊娠合并肝硬化患者.通过妊娠期跟踪护理,检测肝硬化病情变化,心理护理;分娩、手术期评估病情,对症治疗,胎儿监测,处理腹水;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及伤口的护理等措施,取得了较好效果,10例孕产妇顺利产出健康婴儿,现将护理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苏春蓉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观察使用水胶体敷料预防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方法:将接受PICC的7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8例,实验组采用置入PICC后立即给予水胶体敷料外贴;对照组60例,置管后第2天接受传统湿热敷,观察置管后7d内两组患者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预防机械性静脉炎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水胶体敷料对预防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疗效优于传统热敷,值得推广.
作者:张秋娥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观察感染性疾病继发性腹泻患儿口服三联活菌和布拉氏酵母菌前、后肠道菌群、粪便pH的变化.方法:选择肠道菌群中具有代表性的细菌共6种进行培养和计数;64例感染性疾病继发性腹泻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予三联活菌及布拉氏酵母菌治疗10d测定治疗前、后肠道菌群菌落计数、粪便pH值.结果:治疗后金双歧组中双歧杆菌增加,梭菌减少;布拉氏酵母菌组双歧杆菌增加,而肠球菌、肠杆菌等需氧菌及梭菌减少;两组的粪便pH值降低(P<0.05).结论:感染性疾病继发性腹泻患儿存在肠道菌群失调,微生态制剂可有效改善腹泻患儿肠道菌群失调,并降低粪便pH值.
作者:王昀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对老年高血压的诊断及预后价值.方法:按照高血压诊断和分级标准,选择我科2011年收治的205例老年原发高血压病患者,并依年龄级别分为3个亚组作为研究对象,并选择同期住院的青中年高血压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组间、组内比较.结果: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各亚组血Hcy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年龄的增加,Hcy呈上升趋势,可能与疾病的病程和病理损害程度有关.高血压各亚组内性别间比较,Hcy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5),男性显著高于女性.当Hcy大于13.0mmol/L时,血Hcy对不同级别高血压均有较高的诊断价值.结论:检测Hcy,对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诊断及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特别是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
作者:刘岩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探讨综合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作用.方法:选自2011年1-5月期间住院病情稳定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使用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干预组除此之外再进行综合治疗,内容包括实施人文关怀、生活技能训练、工娱治疗、心理干预、健康指导、社会支持,治疗3个月与对照组进行疗效对比.结果:IPROS因子分值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综合治疗不仅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社会兴趣、个人生活能力,而且改善了患者的部分精神症状.
作者:王玉芬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选择2006年2月-2011年6月我院收治的诊断为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52例,其中32例(62%)为单纯性不典型增生(增生组),20例(38%)为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合并癌变(癌变组).回顾性分析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包括年龄、孕产次,体质指数(BMI)、绝经及阴道流血情况、B超检查].并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分析了分段诊刮在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诊断中的价值.结果:(1)年龄:患者平均年龄为(50±11)岁,其中癌变组为(51±11)岁,增生组为(50±10)岁,两组比较,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2)孕产次,两组患者孕产次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BMI:癌变组明显高于增生组[分别为(27.9±5.4) 和(25.2±2.91),P<0.05].(4)绝经及阴道流血情况:绝经后患者癌变组为50%(10/20),增生组28%(9/3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后阴道流血患者癌变组为(9/10)增生组(7/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B超检查:癌变组阳性(指宫腔有回声团),明显高于增生组[分别为80%(16/20)和50%(16/32),P<0.05].(6)分段诊刮的诊断价值.结论:对围绝经期异常阴道流血患者,应积极进行分段诊刮,分段诊刮诊断为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中,若其BMI较高或B超提示宫腔有回声团,应警惕合并子宫内膜癌可能.
作者:刘晓春;黄四新;李名泉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胃癌调节型双通道空肠代胃消化道重建术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干预的必要性.方法:将75例行胃癌调节型双通道重建术的胃癌患者术前随机分为两组:A组(心理干预组)38例,B组(对照组)37例.应用Spitzer生存质量(quality of life,QOL)总体评分量表,对不同时期的QOL得分进行比较及分析.结果:A组(心理干预组)术后1、3、6、12、24、36个月QOL得分明显优于B组(对照组).结论:提倡在进行胃癌调节型双通道空肠代胃消化道重建术围手术期进行心理护理干预.
作者:魏秦蓉;袁淼;姜淮芜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从中西医结合角度,探讨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病证结合模型的建立.方法:Wistar大鼠7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30只和模型组40只,空白组给予基础饲料并腹腔注射等剂量柠檬酸缓冲液,模型组给予高热量、高糖、高脂饮食饲养并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至12周.观察两组大鼠体重和外观行为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第4周开始体重呈明显持续增加,第12周下降,但仍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外观行为学变化:模型组大鼠第4~8周被毛脱落、倦怠、懒动、嗜睡,饮食量1~8周增加,9~12周减少,饮水量增加,大便干结,臀尾出汗潮湿;第11~12周出现臀毛枯黄,尾淤斑,舌紫暗.结论:高热量、高糖、高脂饮食配合STZ腹腔注射建立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随造模时间延长表现出由气阴两虚逐渐发展为气阴两虚兼痰浊(血淤)证演变趋势,具有中医证候动态变化特点.
作者:唐年亚;姚斌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为保障患者使用安全和有质量保证的灭菌物品,探讨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加强工作人员的责任心,提高工作质量.方法:对消毒供应中心各个工作环节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并针对这些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如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并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加强护理人员和工人的专科知识学习,强化责任心和服务意识.结果:通过持续不断的改进工作,基本杜绝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了临床科室对消毒供应中心的满意度.结论: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操作流程,细化各环节的管理,人性化的管理,是提高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和效率,防止护理缺陷和事故发生的关键.
作者:梁霜 刊期: 2012年第13期
儿童替牙颌时期是指全部乳牙被恒牙替换的阶段,此阶段是口颌及颅面形态的主要形成和功能完善期,在此期内,任何不利于全身及口腔面部正常生长发育的因素,均可能导致牙的发育、萌替、排列及咬颌异常,虽然这一时期有些错颌可能是暂时性的,在以后的发育过程中,可能自行调整恢复正常,但大部分由于这段时期比较长,任何出现的牙列异常均可能导致永久性错颌的形成,并且多数口腔医师认为口腔正畸治疗一般在儿童恒牙列建立后,在此阶段很少对患儿进行早期矫治,或者只是采用功能性矫治器进行相应简单治疗.
作者:周明宏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动静脉内瘘质量评价体系的应用实施,以延长内瘘寿命和维护其功能良好,大限度提高透析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8月-2012 年2月终末肾病患者120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一般护理模式,实验组制定计划,建立动静脉内瘘质量评价体系,将评价体系应用到本院血液净化中心动静脉内瘘血管的护理工作中,分析评价影响动静脉内瘘寿命和功能的因素,制定实施干预措施,并评价实施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提高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和维护其功能的良好,达到充分透析,提高透析质量和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由于血管通路导致的各种透析并发症,减少由此导致的住院率和经济负担,终降低透析患者死亡率,延长其生存周期.结论:动静脉内瘘质量评价体系在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术中的充分应用,使患者尽快掌握对动静脉内瘘的相关健康知识,提高了自我管理能力,也有利于责任制整体护理质量的提高.
作者:李妹 刊期: 2012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