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玉;丁丽;章淑华
目的:探讨有结构异常的慢性鼻炎的手术治疗方法并评价其效果.方法:将62例鼻中部解剖结构变异及黏膜病变的慢性鼻炎患者按手术意愿分为两组:实验组34例,采用鼻腔中部异常结构矫正术治疗;对照组28例,采用耳鼻咽喉科微波治疗仪治疗.治疗上两组均给予对症处理,随访半年以上.结果:实验组术后3、6、12、18个月时的有效率分别为50.00%、82.35%、91.18%、94.12%;无1例并发症出现.对照组术后3、6、12、18个月时的有效率分别为89.29%、85.71%、46.43%、39.29%.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18例,术后3个月时对照组有效率显著高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时两组有效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18个月时实验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纠正鼻腔病变能有效解除慢性鼻炎临床症状,恢复鼻腔正常生理功能,中远期效果好.
作者:李惠涛;李菊红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胃癌调节型双通道空肠代胃消化道重建术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干预的必要性.方法:将75例行胃癌调节型双通道重建术的胃癌患者术前随机分为两组:A组(心理干预组)38例,B组(对照组)37例.应用Spitzer生存质量(quality of life,QOL)总体评分量表,对不同时期的QOL得分进行比较及分析.结果:A组(心理干预组)术后1、3、6、12、24、36个月QOL得分明显优于B组(对照组).结论:提倡在进行胃癌调节型双通道空肠代胃消化道重建术围手术期进行心理护理干预.
作者:魏秦蓉;袁淼;姜淮芜 刊期: 2012年第13期
我院于2011年12月7日收入1例感染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的孕晚期妇女,现进行探讨如下.1 病例摘要患者,女,20岁,于2011年12月7日因血小板严重减低(PLT:7×109/L)入院,患者自诉于11月19日至今,一直在外院定期监测血小板,波动值在20×109/L左右.
作者:王燕;张凯 刊期: 2012年第13期
肱骨近端骨折是指包括肱骨外科颈在内及其以上部位的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4%~5%,占肩部骨折的26%[1],以60岁以上老年人群多见.因保守治疗效果不佳,大多数学者主张对于不稳定及粉碎性肱骨近端骨折应采取手术治疗.2009年3月-2010年10月我院应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41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启;申宪军;孟利峰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动静脉内瘘质量评价体系的应用实施,以延长内瘘寿命和维护其功能良好,大限度提高透析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8月-2012 年2月终末肾病患者120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一般护理模式,实验组制定计划,建立动静脉内瘘质量评价体系,将评价体系应用到本院血液净化中心动静脉内瘘血管的护理工作中,分析评价影响动静脉内瘘寿命和功能的因素,制定实施干预措施,并评价实施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提高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和维护其功能的良好,达到充分透析,提高透析质量和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由于血管通路导致的各种透析并发症,减少由此导致的住院率和经济负担,终降低透析患者死亡率,延长其生存周期.结论:动静脉内瘘质量评价体系在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术中的充分应用,使患者尽快掌握对动静脉内瘘的相关健康知识,提高了自我管理能力,也有利于责任制整体护理质量的提高.
作者:李妹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短QT综合征是新近被认识的一种单基因突变引起的心肌离子通道功能异常所致恶性心律失常的遗传性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心悸、眩晕、晕厥或心原性猝死.心电图以ST段变短甚至缺失,T波形态异常,QT间期缩短为特征,常合并心房颤动、恶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本病发病率不高,但猝死发生率高,临床影响大.本文综述短QT综合征的定义和分型,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作者:曾宪友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探讨三联疗法联用康复新液治疗消化性胃溃疡的临床效果及复发率.方法:94例消化性胃溃疡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7例,两组均给予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口服1周,然后继续口服奥美拉唑3周.观察组联用康复新液口服治疗,共服用4周.4周后胃镜复查,评估临床疗效、胃镜结果、HP清除率、不良反应以及溃疡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及胃镜检查总有效率分别为93.6%及91.5%,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HP根除率91.5%,和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随访1年观察组复发率6.4%,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三联疗法联用康复新液治疗消化性胃溃疡安全有效,可有效降低复发率,适合临床推广.
作者:杨建萍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治疗效果.方法:治疗组口服辛伐他汀和复方丹参滴丸,对照组口服辛伐他汀,治疗20周.检测治疗前、后冠心病心绞痛发作次数、TC、TDL-C的变化.结果:两组都可降低冠心病心绞痛发作次数、降低TC、TDL-C,其中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辛伐他汀(舒降之)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疗效显著.
作者:刘清安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安定在第一产程活跃期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26例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按照常规处理,安定组产妇在此基础上给予安定处理,观察两组产程进展、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及产后出血情况.结果:安定组产程活跃期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第二产程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安定组自然分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剖宫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及产后出血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安定可明显缩短第一产程,降低剖宫产率,能明显改善母婴预后.
作者:余小妹 刊期: 2012年第13期
慢性鼻窦炎和鼻息肉是耳鼻喉科常见病之一,鼻窦内镜手术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先进、疗效好、创伤小、恢复快的手术方法.现对2009年1月-2011年7月完成的46例鼻窦内镜手术并完成随访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旨在总结鼻窦内镜手术的疗效,减少复发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现报告如下.
作者:苏正辉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分析门急诊患者退药原因,总结经验,为减少退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1年7-12月间门急诊退药处方进行分类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结果:1 082张退药处方,退药原因主要用药后出现不良反应、门急诊患者入院治疗、治疗方案发生变更,数量多、患者家里有同样药品、禁忌证、医生处方信息录入出错、学生开处方带教老师没审处方而出错等.结论:加强医患沟通,开展合理用药咨询服务,规范退药程序,通过加强各个环节的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减少退药现象的发生,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
作者:周燕芬;蔡丽娟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肿瘤科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cripheraily ineerted central catheter PICC)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分析并发症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将2009年4月-2011年4月期间的100例使用PICC的住院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50例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50例应用常规护理,进行临床护理路径的对比研究,观察其置管过程中的异常情况和护理措施.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导管堵塞、静脉炎等并发症少,所需的置管穿刺次数减少(P<0.05),置管时间延长,出现的PICC并发症更少,且工作效率、护理质量及家属满意评价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过对100例病人的观察,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PICC中具有科学性、实用性、有效性,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建成;柯楚婹;黄彩红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探讨Ⅲ期肛裂的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2010年间采用内括约肌后位侧切加肛裂病灶切扩术治疗Ⅲ期肛裂的诊治情况.结果:本组治愈122例,好转4例,有效率为100%.无肛门出血、狭窄、变形、大便失禁等并发症和后遗症.结论:内括约肌后位侧切加肛裂病灶切扩术治疗Ⅲ期肛裂,操作相对容易,术后并发症少,疗效可靠,损伤小.
作者:李国明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研究糖尿病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血浆纤溶系统的变化,进一步探讨其可能发病机制;并观察隔姜灸疗法对其的疗效.方法:(1)研究对象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组和非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NDPN)组;DPN组进一步分为3个亚组;测定血浆纤溶系统相关指标后进行比较;(2)予隔姜灸疗法治疗DPN患者并观察其疗效.结果:(1)DPN组和NDPN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AI-1、t-PAI、D-Dimer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DPN组内不同纤维异常者和NDPN组比较,同时合并运动+感觉纤维异常者t-PAI、PAI-1、D-Dimer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隔姜灸疗法治疗DPN 患者后显效和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DPN患者血浆纤溶系统有明显变化,且以混合纤维异常者明显;提示纤溶系统变化有可能参与其致病过程.(2)隔姜灸疗法对DPN 症状缓解起积极有效的作用.
作者:韦华;韦凤丽;韦淑珍;石丽萍;金伟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探讨滴速与盐酸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发生的关系.方法:将130例静脉输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的患者随机分成甲组(a级)25滴/min 40例,乙组(b级)25~40滴/min 50例,(c级)40~60滴/min 25例,(d级)60滴/min 以上15例,观察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的次数,反应程度,综合分析滴速与不良反应之间的关系.结果:甲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乙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滴速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级别之间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率a级为0%,b级为16%,c级为20%,d 级为20%.结论:控制输液速度可减少或避免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谢红莲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探讨MORA生物共振治疗系统对慢性荨麻疹的检测及治疗的意义.方法:采用MORA生物共振治疗仪对132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过敏原检测,并将变应原生物波逆转,回输人体进行脱敏治疗.结果:利用生物共振系统进行脱敏治疗总有效率为86.4%,痊愈率为41.7%.结论:MORA生物共振治疗系统可有效地检测及治疗慢性荨麻疹,安全无任何不良反应,且复发率相对较低.
作者:邵银红;任虹;匡薇薇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颅脑损伤患者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PICC)中的应用.方法:将90例PICC置管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实验组(45例),对照组按常规进行护理治疗,实验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流程任务制定,实现护理活动的程序化和标准化,进行观察比较.结果:通过运用护理路径,实验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护理质量、患者对护理工作质量满意度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比较同比下降了10.10%~14.40%,患者平均住院费用减少了9.30%~9.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可提高患者满意度,有效控制了医疗成本,提高了护理质量,减少住院费用,从而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社会效益.
作者:曾丽媚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分析改良Sugiura手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27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施行改良Sugiura手术治疗的情况.结果:无手术死亡,左膈下积液15例,肺部感染发热6例,切口感染9例,切口裂开3例,腹腔大出血2例,吻合口瘘1例.106例得到随访,随访6个月~8年,无肝性脑病发生.结论:改良Sugiura手术治疗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症的操作简便、安全,疗效满意.
作者:冯广革;闫文;朱一宁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在我院分娩的产妇36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160例)和观察组(208例),对照组给予产妇分娩常规护理处理,观察组在医院常规护理基础上加以系统的护理干预,包括产前教育、解释性心理疏导及产后行为干预.利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进行评分,观察产前1周、产后1周和6周的抑郁状况,分析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产后抑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8.31,P<0.05)观察组产后1周及6周EPDS评分明显低于产前1周,并且低于同期对照组评分(P=0.032,P<0.05);对照组产后1周和6周EPDS评分明显高于产前1周.结论:对孕产期产妇进行系统的心理护理干预可减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促进产后恢复,提高母婴和家庭生活质量.
作者:钟夏莲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研究PBL教学模式在中专护理专业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在中专护理专业实验班和对照班分别开展PBL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实践研究.并行问卷调查和成绩测试及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班病理学科成绩为(84.67±16.28)分,对照班病理学科成绩为(71.83±14.62)分,两班病理学科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查问卷显示:PBL的教学效果得到同学的普遍认可,PBL教学法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分析、处理和解决问题等能力.结论:在病理学教学中,PBL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模式,是值得推广的.
作者:潘齐飞 刊期: 2012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