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早期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症的影响

钟夏莲

关键词:心理护理, 护理干预, 孕产妇, 产后抑郁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在我院分娩的产妇36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160例)和观察组(208例),对照组给予产妇分娩常规护理处理,观察组在医院常规护理基础上加以系统的护理干预,包括产前教育、解释性心理疏导及产后行为干预.利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进行评分,观察产前1周、产后1周和6周的抑郁状况,分析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产后抑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8.31,P<0.05)观察组产后1周及6周EPDS评分明显低于产前1周,并且低于同期对照组评分(P=0.032,P<0.05);对照组产后1周和6周EPDS评分明显高于产前1周.结论:对孕产期产妇进行系统的心理护理干预可减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促进产后恢复,提高母婴和家庭生活质量.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不安全因素分析与对策

    目的:为保障患者使用安全和有质量保证的灭菌物品,探讨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加强工作人员的责任心,提高工作质量.方法:对消毒供应中心各个工作环节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并针对这些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如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并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加强护理人员和工人的专科知识学习,强化责任心和服务意识.结果:通过持续不断的改进工作,基本杜绝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了临床科室对消毒供应中心的满意度.结论: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操作流程,细化各环节的管理,人性化的管理,是提高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和效率,防止护理缺陷和事故发生的关键.

    作者:梁霜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46例腹股沟疝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单丝聚丙烯补片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行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46例腹股沟疝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术后疼痛轻,可早期下床活动,无术后感染.结论:单丝聚丙烯补片适合修补腹股沟疝,并发症少,恢复快.

    作者:卢连东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泮托拉唑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观察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急重疾病,具有病情危重、病死率高的特点,年发病率为50~150/10万,而病死率高达6%~10%[1,2].本病的治疗关键在于抑制胃酸、提高胃内pH值,从而迅速有效的止血及预防再出血.笔者采用泮托拉唑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42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秋莲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应用固定矫治器治疗儿童替牙颌时期错颌畸形的临床体会

    儿童替牙颌时期是指全部乳牙被恒牙替换的阶段,此阶段是口颌及颅面形态的主要形成和功能完善期,在此期内,任何不利于全身及口腔面部正常生长发育的因素,均可能导致牙的发育、萌替、排列及咬颌异常,虽然这一时期有些错颌可能是暂时性的,在以后的发育过程中,可能自行调整恢复正常,但大部分由于这段时期比较长,任何出现的牙列异常均可能导致永久性错颌的形成,并且多数口腔医师认为口腔正畸治疗一般在儿童恒牙列建立后,在此阶段很少对患儿进行早期矫治,或者只是采用功能性矫治器进行相应简单治疗.

    作者:周明宏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医护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及防护的健康教育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综合预防健康教育方法对医护人员的艾滋病职业暴露及防护的效果.方法:对50名医护人员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25人,干预组采用综合预防健康教育方法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健康教育指导.结果:干预组艾滋病的传播途径、非传播途径、预防知识、认知总分、对艾滋病伦理道德的态度、对艾滋病病人/感染者的态度、对艾滋病相关行为的态度及态度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综合预防健康教育比常规健康教育更能提高医护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水平,增强防护的知识及改善他们的态度.

    作者:何育玲;张强;涂玉山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融洽口腔诊疗过程中医患关系初探

    近年来,医患关系问题不仅在我国,而且在全世界医疗卫生机构和社会舆论中都成为人们共同关注的焦点.医疗纠纷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医患关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紧张局势.这些在诊疗过程中出现的紧张的医患关系在口腔诊疗中也屡见不鲜.本文就目前口腔诊疗过程中医患关系的局势,造成这一社会现象的成因及如何营造和谐医患关系等问题进行初步探讨,以期改善医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促进口腔卫生事业协调、健康地向前发展.

    作者:邓转云;郭永利;王敏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

    肱骨近端骨折是指包括肱骨外科颈在内及其以上部位的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4%~5%,占肩部骨折的26%[1],以60岁以上老年人群多见.因保守治疗效果不佳,大多数学者主张对于不稳定及粉碎性肱骨近端骨折应采取手术治疗.2009年3月-2010年10月我院应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41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启;申宪军;孟利峰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PBL教学法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实践和应用体会

    PBL教学法是一种基于问题,以学生为主体的先进教学模式.近年来广州医学院药理教研室将PBL教学模式引入药理学理论教学中,实践证明PBL教学法能激发学生对药理学的学习兴趣,有助于自主学习、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为深化医学教育改革、探索优秀医学教育模式奠定基础.

    作者:侯宁;宜全;张根水;罗健东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短QT综合征的临床新认识

    短QT综合征是新近被认识的一种单基因突变引起的心肌离子通道功能异常所致恶性心律失常的遗传性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心悸、眩晕、晕厥或心原性猝死.心电图以ST段变短甚至缺失,T波形态异常,QT间期缩短为特征,常合并心房颤动、恶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本病发病率不高,但猝死发生率高,临床影响大.本文综述短QT综合征的定义和分型,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作者:曾宪友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湿性敷料治疗Ⅱ、Ⅲ期压疮的临床应用

    目的:观察湿性敷料治疗Ⅱ、Ⅲ期压疮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通过采用美皮康系列敷料为伤口创造密闭式湿性换药环境,将68例Ⅱ、Ⅲ期压疮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疮面敷美皮康系列敷料)和对照组33例(疮面涂百多邦或雷呋诺尔纱条加盖无菌敷料)进行局部伤口护理,同时结合系统的全面护理,比较换药次数、治愈率和治愈时间.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7.1%)明显优于对照组(63.6%) (P<0.01),治疗组平均治愈时间(16.2±6.1)d,短于对照组(23.9±13.7 d) (P<0.01),治疗组患者换药次数(12.9±9.6)次少于对照组(23.3±13.6)次(P<0.01),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美皮康敷湿性换药方法能减轻患者换药时的创面疼痛,有效控制创面感染,明显缩短伤口愈合的时间,确为伤口护理的好方法.

    作者:胡锦玉;丁丽;章淑华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医用物理实验教学探讨

    医用物理实验是面向医学生的基础实验教学,本文以实验教学实践为出发点,提出了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改进考试方法等,提高医用物理实验教学质量的方法.

    作者:侯若莹;付大伟;孟媛媛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辛伐他汀(舒降之)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102例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治疗效果.方法:治疗组口服辛伐他汀和复方丹参滴丸,对照组口服辛伐他汀,治疗20周.检测治疗前、后冠心病心绞痛发作次数、TC、TDL-C的变化.结果:两组都可降低冠心病心绞痛发作次数、降低TC、TDL-C,其中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辛伐他汀(舒降之)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疗效显著.

    作者:刘清安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高频振荡通气治疗重症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的临床效果

    目的:为评价高频振荡通气(HFOV)治疗新生儿重症胎粪吸入综合征(MAS)的疗效.方法:常频组:20例采用常规机械通气治疗,高频组:20例采用高频震荡通气治疗,监测48h内吸氧浓度(FiO2)、氧合指数(OI)等的变化,比较两组患儿的并发症及临床转归.结果:FiO2常频组在12h后有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高频组在1h后就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通气24h后,高频组的FiO2低于常频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通气治疗后两组患儿肺的OI均呈降低趋势,与通气前相比较,常频组在12h后有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高频组在通气1h后就有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通气12h后高频组OI显著低于常频组(P<0.05),高频组的PPHN和ALS发生率低于常频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HFOV对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是安全有效的,对心血管无明显副作用,效果优于常频机械通气.

    作者:蔡光华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酚妥拉明的小儿不良反应

    目的:观察酚妥拉明的不良反应并探讨其处理措施.方法:对应用酚妥拉明的186例患儿进行临床观察.结果:39例患儿出现鼻塞、烦躁、心率明显加快等不良反应.结论:酚妥拉明的不良反应较常见,大多为一过性,经减量、减速或停药等对症处理后,均能缓解.

    作者:鲍福全;鲍朝霞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鼻腔中部异常结构矫正术在慢性鼻炎治疗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有结构异常的慢性鼻炎的手术治疗方法并评价其效果.方法:将62例鼻中部解剖结构变异及黏膜病变的慢性鼻炎患者按手术意愿分为两组:实验组34例,采用鼻腔中部异常结构矫正术治疗;对照组28例,采用耳鼻咽喉科微波治疗仪治疗.治疗上两组均给予对症处理,随访半年以上.结果:实验组术后3、6、12、18个月时的有效率分别为50.00%、82.35%、91.18%、94.12%;无1例并发症出现.对照组术后3、6、12、18个月时的有效率分别为89.29%、85.71%、46.43%、39.29%.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18例,术后3个月时对照组有效率显著高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时两组有效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18个月时实验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纠正鼻腔病变能有效解除慢性鼻炎临床症状,恢复鼻腔正常生理功能,中远期效果好.

    作者:李惠涛;李菊红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孕晚期妇女感染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1例

    我院于2011年12月7日收入1例感染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的孕晚期妇女,现进行探讨如下.1 病例摘要患者,女,20岁,于2011年12月7日因血小板严重减低(PLT:7×109/L)入院,患者自诉于11月19日至今,一直在外院定期监测血小板,波动值在20×109/L左右.

    作者:王燕;张凯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无偿献血者再次献血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无偿献血者再次献血的影响因素,提出针对性措施,稳定献血队伍.方法:采用随机原则对2011年1-12月参加无偿献血的人群进行调查,把表示愿意继续献血的433人作为观察组,不愿意或者不清楚的237人作为对照组,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影响再次献血的因素:女性、年龄大、流动人口、文化程度低、农民或无业、初次献血、对献血知识了解程度肤浅、对献血环境及工作人员不满意等.结论:诸多因素可影响无偿献血者再次献血,要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宣传,创建舒适、方便、安全的献血环境,加强培训,稳定献血队伍,保证患者用血需求.

    作者:宋润琴;苏小莉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瘢痕妊娠29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瘢痕妊娠的有效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11年我院收治的29例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瘢痕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9例患者中10例予药物保守治疗,7例成功,3例失败,补充手术治疗.18例患者行双侧子宫动脉介入栓塞术,17例术后清宫,痊愈出院,1例失败,行子宫次全切除术.1例患者直接行子宫全切术.结论:经阴道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结合血β-HCG检测是诊断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瘢痕妊娠的有效方法,其治疗方法多样,应结合多因素给予个体化治疗.

    作者:陈莹莹;范波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心理干预在乳腺癌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作用.方法:对13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干预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组除采取常规护理外,术前、术后均进行心理治疗及系统的健康教育.结果: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干预前SDS、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与全国正常人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干预后干预组SDS、SAS评定总均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干预组的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心理干预能提高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作者:许丽娜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活性肽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

    免疫活性肽是源于蛋白质的多功能化合物, 具有促进和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 其以活性高、来源广、稳定性强等优点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并进行了大量的探究与试验.乳蛋白生物活性肽的研究始于1979年,德国的Brantl等人通过酶解牛乳酪蛋白得到了一些多肽产物并证明它们具有类吗啡活性,从此,人们展开了生物活性肽方面的研究.经过20多年的逐步探索,到目前为止,人们已经发现了多种生物活性肽.活性肽具有很多作用,在免疫调节作用方面也有一定的成绩.本文首先概括常见的活性肽,再从免疫调节系统的角度,结合前期的研究工作,就活性肽对免疫细胞、免疫球蛋白以及对免疫组织和功能相关研究进行介绍.后根据国外学者近期的研究成果,提出生物活性肽对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影响以及发展趋势.

    作者:滕婷;林慧敏;张丽芬;徐建芳;黄永琴 刊期: 2012年第13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