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隔姜灸疗法对糖尿病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血浆纤溶系统的影响及疗效研究

韦华;韦凤丽;韦淑珍;石丽萍;金伟

关键词:隔姜灸疗法, 糖尿病, 周围神经病变, 血浆纤溶系统
摘要:目的:研究糖尿病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血浆纤溶系统的变化,进一步探讨其可能发病机制;并观察隔姜灸疗法对其的疗效.方法:(1)研究对象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组和非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NDPN)组;DPN组进一步分为3个亚组;测定血浆纤溶系统相关指标后进行比较;(2)予隔姜灸疗法治疗DPN患者并观察其疗效.结果:(1)DPN组和NDPN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AI-1、t-PAI、D-Dimer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DPN组内不同纤维异常者和NDPN组比较,同时合并运动+感觉纤维异常者t-PAI、PAI-1、D-Dimer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隔姜灸疗法治疗DPN 患者后显效和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DPN患者血浆纤溶系统有明显变化,且以混合纤维异常者明显;提示纤溶系统变化有可能参与其致病过程.(2)隔姜灸疗法对DPN 症状缓解起积极有效的作用.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辛伐他汀(舒降之)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102例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治疗效果.方法:治疗组口服辛伐他汀和复方丹参滴丸,对照组口服辛伐他汀,治疗20周.检测治疗前、后冠心病心绞痛发作次数、TC、TDL-C的变化.结果:两组都可降低冠心病心绞痛发作次数、降低TC、TDL-C,其中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辛伐他汀(舒降之)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疗效显著.

    作者:刘清安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融洽口腔诊疗过程中医患关系初探

    近年来,医患关系问题不仅在我国,而且在全世界医疗卫生机构和社会舆论中都成为人们共同关注的焦点.医疗纠纷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医患关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紧张局势.这些在诊疗过程中出现的紧张的医患关系在口腔诊疗中也屡见不鲜.本文就目前口腔诊疗过程中医患关系的局势,造成这一社会现象的成因及如何营造和谐医患关系等问题进行初步探讨,以期改善医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促进口腔卫生事业协调、健康地向前发展.

    作者:邓转云;郭永利;王敏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动静脉内瘘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及应用

    目的:探讨动静脉内瘘质量评价体系的应用实施,以延长内瘘寿命和维护其功能良好,大限度提高透析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8月-2012 年2月终末肾病患者120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一般护理模式,实验组制定计划,建立动静脉内瘘质量评价体系,将评价体系应用到本院血液净化中心动静脉内瘘血管的护理工作中,分析评价影响动静脉内瘘寿命和功能的因素,制定实施干预措施,并评价实施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提高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和维护其功能的良好,达到充分透析,提高透析质量和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由于血管通路导致的各种透析并发症,减少由此导致的住院率和经济负担,终降低透析患者死亡率,延长其生存周期.结论:动静脉内瘘质量评价体系在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术中的充分应用,使患者尽快掌握对动静脉内瘘的相关健康知识,提高了自我管理能力,也有利于责任制整体护理质量的提高.

    作者:李妹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案例式教学在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临床护理课程是高等护理教育中的主干课,是培养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的职业护士的关键课程.以往教师主讲、学生被动听课的传统教学模式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不能满足现在和将来社会的需要,改革临床护理课程教学方法已势在必行.案例式教学它以临床病例为中心,提出相关问题,启发学生研讨有关的基础和临床知识,训练学生运用相关知识分析和处理临床案例的能力.

    作者:李囡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改良内括约肌侧切术治疗Ⅲ期肛裂126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Ⅲ期肛裂的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2010年间采用内括约肌后位侧切加肛裂病灶切扩术治疗Ⅲ期肛裂的诊治情况.结果:本组治愈122例,好转4例,有效率为100%.无肛门出血、狭窄、变形、大便失禁等并发症和后遗症.结论:内括约肌后位侧切加肛裂病灶切扩术治疗Ⅲ期肛裂,操作相对容易,术后并发症少,疗效可靠,损伤小.

    作者:李国明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46例腹股沟疝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单丝聚丙烯补片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行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46例腹股沟疝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术后疼痛轻,可早期下床活动,无术后感染.结论:单丝聚丙烯补片适合修补腹股沟疝,并发症少,恢复快.

    作者:卢连东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2010年心肺复苏指南在心跳骤停患者护理配合中的启示

    心脏骤停是指心脏突然停止跳动,造成了有效排血的停止,大动脉搏动与心音消失,重要器官如脑严重缺血、缺氧,导致生命终止.而心肺复苏是对心跳骤停患者所采取的急救措施,也是医护配合抢救治疗研究的热点之一,急诊心肺复苏和有效的护理配合能体现”时间就是生命”的理念.心肺复苏指南问世50年了,每一次指南的更新都标志人们在心脏骤停救治历程中的一次观念变革.

    作者:刘淑琼;郑远芳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对老年高血压的诊断及预后价值.方法:按照高血压诊断和分级标准,选择我科2011年收治的205例老年原发高血压病患者,并依年龄级别分为3个亚组作为研究对象,并选择同期住院的青中年高血压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组间、组内比较.结果: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各亚组血Hcy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年龄的增加,Hcy呈上升趋势,可能与疾病的病程和病理损害程度有关.高血压各亚组内性别间比较,Hcy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5),男性显著高于女性.当Hcy大于13.0mmol/L时,血Hcy对不同级别高血压均有较高的诊断价值.结论:检测Hcy,对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诊断及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特别是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

    作者:刘岩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纤维支气管镜局部抗生素灌洗配合静脉使用抗生素治疗肺部感染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局部抗生素灌洗配合静脉使用抗生素治疗肺部感染.方法:选择20例外科危重症监护中心的重症肺炎病人(符合我国制定的重症肺炎标准)随机分成两组,两组均经纤支镜获取痰液标本行病原学检查,并根据药敏使用敏感抗生素治疗.A组常规静脉使用抗生素基础上配合纤支镜病灶肺段敏感抗生素灌洗,B组作为对照组.测定体温、血压、氧合指数,追踪血常规、胸片、机械通气时间等指标.结果:A组病人症状改善较B组快,机械通气时间也明显低于B组.结论:纤维支气管镜局部抗生素灌洗配合静脉使用抗生素较单纯静脉使用抗生素治疗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缩短,治愈、好转率明显提高.

    作者:叶乔冬;黄庆;王启明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短QT综合征的临床新认识

    短QT综合征是新近被认识的一种单基因突变引起的心肌离子通道功能异常所致恶性心律失常的遗传性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心悸、眩晕、晕厥或心原性猝死.心电图以ST段变短甚至缺失,T波形态异常,QT间期缩短为特征,常合并心房颤动、恶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本病发病率不高,但猝死发生率高,临床影响大.本文综述短QT综合征的定义和分型,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作者:曾宪友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黄芪针联合倍他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黄芪针联合倍他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方法:随机将70例患者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黄芪针联合倍他司汀治疗,对照组单用倍他司汀治疗,对两组疗效和复发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而半年随访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结论:黄芪针联合倍他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起效快,复发率低,疗效确切,无明显毒副作用,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邹伟忠;陈少;戴星辉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高超滤量血液透析导致肌肉痛性痉挛的预防

    目的:分析比较在透析时间不变的情况下高超滤量血液透析患者常规处置与调整后采用分段超滤透析,同时配合可调钠使用的肌肉痛性痉挛发生情况.方法:对我院2005开展血透以来,因各种原因导致透析前体重增长6%以上的40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0例行常规血液透析.当患者出现肌肉痉挛后再对症处理.实验组20例患者采用可调钠透析,当患者出现肌肉痉挛征兆时,及时停止超滤10~15min,待患者感觉舒适后,再将超滤量调至应脱水量.结果:通过对透析时预防肌肉痛性痉挛的方法进行总结分析,对照组患者较实验组患者发生肌肉痛性痉挛的次数多,严重者不能完成透析并且也影响超滤量.结论:严格把握超滤量,严密观察患者透析间期的情况,加强沟通,让患者主动参与透析并发症的预防,对提高患者的透析质量有很大的帮助.另外合理用药,恰当调适透析液钠离子浓度更能有效促进防止肌肉痛性痉挛的发生.

    作者:吴啟凤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对收治的18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别采用经单侧椎板间入路扩大开窗和经椎板侧方入路髓核摘除术治疗.结果:18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6个月~2年,平均1.5年,依据Macnab疗效评定标准,优11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为88.9%.结论:手术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疗法,应根据具体类型采取手术方式.

    作者:陈昭炎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活性肽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

    免疫活性肽是源于蛋白质的多功能化合物, 具有促进和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 其以活性高、来源广、稳定性强等优点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并进行了大量的探究与试验.乳蛋白生物活性肽的研究始于1979年,德国的Brantl等人通过酶解牛乳酪蛋白得到了一些多肽产物并证明它们具有类吗啡活性,从此,人们展开了生物活性肽方面的研究.经过20多年的逐步探索,到目前为止,人们已经发现了多种生物活性肽.活性肽具有很多作用,在免疫调节作用方面也有一定的成绩.本文首先概括常见的活性肽,再从免疫调节系统的角度,结合前期的研究工作,就活性肽对免疫细胞、免疫球蛋白以及对免疫组织和功能相关研究进行介绍.后根据国外学者近期的研究成果,提出生物活性肽对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影响以及发展趋势.

    作者:滕婷;林慧敏;张丽芬;徐建芳;黄永琴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医用物理实验教学探讨

    医用物理实验是面向医学生的基础实验教学,本文以实验教学实践为出发点,提出了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改进考试方法等,提高医用物理实验教学质量的方法.

    作者:侯若莹;付大伟;孟媛媛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维生素D在呼吸道感染中的固有免疫作用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在紫外线较低的地区和季节及维生素D水平偏低的人群中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发病率较高,维生素D-维生素D受体途径是固有免疫的关键路径,维生素D受体及其下游产物抗菌肽对抗感染及炎症反应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维生素D在固有免疫抗感染的作用及维生素D抗感染和特异性免疫的临床与科研进展.

    作者:张秋实;王威;梁平茂;李丹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不安全因素分析与对策

    目的:为保障患者使用安全和有质量保证的灭菌物品,探讨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加强工作人员的责任心,提高工作质量.方法:对消毒供应中心各个工作环节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并针对这些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如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并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加强护理人员和工人的专科知识学习,强化责任心和服务意识.结果:通过持续不断的改进工作,基本杜绝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了临床科室对消毒供应中心的满意度.结论: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操作流程,细化各环节的管理,人性化的管理,是提高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和效率,防止护理缺陷和事故发生的关键.

    作者:梁霜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MORA生物共振治疗仪对慢性荨麻疹的检测及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MORA生物共振治疗系统对慢性荨麻疹的检测及治疗的意义.方法:采用MORA生物共振治疗仪对132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过敏原检测,并将变应原生物波逆转,回输人体进行脱敏治疗.结果:利用生物共振系统进行脱敏治疗总有效率为86.4%,痊愈率为41.7%.结论:MORA生物共振治疗系统可有效地检测及治疗慢性荨麻疹,安全无任何不良反应,且复发率相对较低.

    作者:邵银红;任虹;匡薇薇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颅脑损伤患者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颅脑损伤患者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PICC)中的应用.方法:将90例PICC置管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实验组(45例),对照组按常规进行护理治疗,实验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流程任务制定,实现护理活动的程序化和标准化,进行观察比较.结果:通过运用护理路径,实验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护理质量、患者对护理工作质量满意度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比较同比下降了10.10%~14.40%,患者平均住院费用减少了9.30%~9.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可提高患者满意度,有效控制了医疗成本,提高了护理质量,减少住院费用,从而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社会效益.

    作者:曾丽媚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PBL教学法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实践和应用体会

    PBL教学法是一种基于问题,以学生为主体的先进教学模式.近年来广州医学院药理教研室将PBL教学模式引入药理学理论教学中,实践证明PBL教学法能激发学生对药理学的学习兴趣,有助于自主学习、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为深化医学教育改革、探索优秀医学教育模式奠定基础.

    作者:侯宁;宜全;张根水;罗健东 刊期: 2012年第13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