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若莹;付大伟;孟媛媛
目的:探讨动静脉内瘘质量评价体系的应用实施,以延长内瘘寿命和维护其功能良好,大限度提高透析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8月-2012 年2月终末肾病患者120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一般护理模式,实验组制定计划,建立动静脉内瘘质量评价体系,将评价体系应用到本院血液净化中心动静脉内瘘血管的护理工作中,分析评价影响动静脉内瘘寿命和功能的因素,制定实施干预措施,并评价实施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提高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和维护其功能的良好,达到充分透析,提高透析质量和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由于血管通路导致的各种透析并发症,减少由此导致的住院率和经济负担,终降低透析患者死亡率,延长其生存周期.结论:动静脉内瘘质量评价体系在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术中的充分应用,使患者尽快掌握对动静脉内瘘的相关健康知识,提高了自我管理能力,也有利于责任制整体护理质量的提高.
作者:李妹 刊期: 2012年第13期
肱骨近端骨折是指包括肱骨外科颈在内及其以上部位的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4%~5%,占肩部骨折的26%[1],以60岁以上老年人群多见.因保守治疗效果不佳,大多数学者主张对于不稳定及粉碎性肱骨近端骨折应采取手术治疗.2009年3月-2010年10月我院应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41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启;申宪军;孟利峰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消化道干预措施对降低新生儿黄疸的效果.方法:将192例正常足月新生儿随机分为直接消化道干预组、间接消化道干预组、综合组.间接消化道干预组应用游泳并抚触措施、直接消化道干预组应用早期通便措施、综合组联合应用游泳并抚触及早期通便两种措施,比较3组胎粪初排时间、胎粪转黄时间、每日排便次数、生后1~6d黄疸指数及病理性黄疸发生率.结果:综合组胎粪初排时间及胎粪转黄时间较直接消化道干预组和间接消化道干预组提前(P<0.01),每日排便次数较其他两组增多(P<0.01),生后3~6d黄疸指数及病理性黄疸发生率比两组降低(P<0.01).结论:联合应用消化道干预措施能有效降低新生儿黄疸,减少病理性黄疸的发生率.
作者:罗海娟 刊期: 2012年第13期
自从奥美拉唑应用到临床以来,对于防止消化道出血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随着奥美拉唑的广泛应用,临床发现该药可引起一些副作用,本文将应用奥美拉唑后导致迟发消化道出血1例报道如下.
作者:李彩云;万里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观察使用水胶体敷料预防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方法:将接受PICC的7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8例,实验组采用置入PICC后立即给予水胶体敷料外贴;对照组60例,置管后第2天接受传统湿热敷,观察置管后7d内两组患者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预防机械性静脉炎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水胶体敷料对预防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疗效优于传统热敷,值得推广.
作者:张秋娥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安定在第一产程活跃期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26例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按照常规处理,安定组产妇在此基础上给予安定处理,观察两组产程进展、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及产后出血情况.结果:安定组产程活跃期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第二产程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安定组自然分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剖宫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及产后出血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安定可明显缩短第一产程,降低剖宫产率,能明显改善母婴预后.
作者:余小妹 刊期: 2012年第13期
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临床护理课程是高等护理教育中的主干课,是培养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的职业护士的关键课程.以往教师主讲、学生被动听课的传统教学模式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不能满足现在和将来社会的需要,改革临床护理课程教学方法已势在必行.案例式教学它以临床病例为中心,提出相关问题,启发学生研讨有关的基础和临床知识,训练学生运用相关知识分析和处理临床案例的能力.
作者:李囡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治疗效果.方法:治疗组口服辛伐他汀和复方丹参滴丸,对照组口服辛伐他汀,治疗20周.检测治疗前、后冠心病心绞痛发作次数、TC、TDL-C的变化.结果:两组都可降低冠心病心绞痛发作次数、降低TC、TDL-C,其中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辛伐他汀(舒降之)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疗效显著.
作者:刘清安 刊期: 2012年第13期
免疫活性肽是源于蛋白质的多功能化合物, 具有促进和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 其以活性高、来源广、稳定性强等优点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并进行了大量的探究与试验.乳蛋白生物活性肽的研究始于1979年,德国的Brantl等人通过酶解牛乳酪蛋白得到了一些多肽产物并证明它们具有类吗啡活性,从此,人们展开了生物活性肽方面的研究.经过20多年的逐步探索,到目前为止,人们已经发现了多种生物活性肽.活性肽具有很多作用,在免疫调节作用方面也有一定的成绩.本文首先概括常见的活性肽,再从免疫调节系统的角度,结合前期的研究工作,就活性肽对免疫细胞、免疫球蛋白以及对免疫组织和功能相关研究进行介绍.后根据国外学者近期的研究成果,提出生物活性肽对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影响以及发展趋势.
作者:滕婷;林慧敏;张丽芬;徐建芳;黄永琴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肿瘤科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cripheraily ineerted central catheter PICC)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分析并发症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将2009年4月-2011年4月期间的100例使用PICC的住院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50例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50例应用常规护理,进行临床护理路径的对比研究,观察其置管过程中的异常情况和护理措施.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导管堵塞、静脉炎等并发症少,所需的置管穿刺次数减少(P<0.05),置管时间延长,出现的PICC并发症更少,且工作效率、护理质量及家属满意评价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过对100例病人的观察,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PICC中具有科学性、实用性、有效性,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建成;柯楚婹;黄彩红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床边工作制在护理工作中的实施效果.方法:病房配置多功能流动工作车作为护士的工作站,在病床边实施床旁查房及护理工作.结果:将实施前后病房的护理质量、护理记录书写、护理服务质量指标比较,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施床边护理工作制,促进了护理计划落实,提高了护理质量,促进了整体护理的深入开展,激发了护士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病人满意率及护士自身的地位.
作者:陈婉玲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了解宝安区石岩街道医疗机构消毒效果,为提高消毒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消毒与灭菌效果的评价方法与标准>(GB15981-1995)、<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1995))及<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卫生标准>(GB15980-1995)等进行采样、检测和评价.结果:2009-2011年样品总的合格率分别为97.21%、96.69%和96.96%,其中3年之间的医护人员手、室内空气和紫外线灯合格率有统计学差异(χ2=6.32,P<0.05;χ2=8.26,P<0.05;χ2=22.55,P<0.01).其中社区与个体医疗机构的医护人员手和紫外线灯合格率有统计学差异(χ2=8.39,P<0.01;χ2=4.03,P<0.05).结论:宝安区石岩街道医疗机构消毒效果高于内陆和沿海许多相关报道,个体比社康医疗机构的医护人员手和紫外线灯合格率低,是造成他们总合格率有统计学差异的原因.
作者:唐春云;陈丽华;叶恋花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回顾性研究178例宫颈癌患者综合治疗的疗效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收集并分析2005年1月-2007年10月期间接受根治性放射治疗或术后辅助性放疗及化疗的178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探讨患者因素、肿瘤因素及治疗因素与预后的关系.结果:全组患者的3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 rate,OS)及无病生存率(Disease-free survival rate,DFS)分别为70.2%与67%.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KPS评分(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KPS)、临床分期、肿瘤直径、病理类型、盆腔淋巴结转移、放化疗结合方式对宫颈癌预后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病理分级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KPS评分、临床分期、肿瘤直径、病理类型、盆腔淋巴结转移、放化疗结合方式是影响宫颈癌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
作者:蒋骞;谭榜宪;周业琴;马代远;任涛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探讨有结构异常的慢性鼻炎的手术治疗方法并评价其效果.方法:将62例鼻中部解剖结构变异及黏膜病变的慢性鼻炎患者按手术意愿分为两组:实验组34例,采用鼻腔中部异常结构矫正术治疗;对照组28例,采用耳鼻咽喉科微波治疗仪治疗.治疗上两组均给予对症处理,随访半年以上.结果:实验组术后3、6、12、18个月时的有效率分别为50.00%、82.35%、91.18%、94.12%;无1例并发症出现.对照组术后3、6、12、18个月时的有效率分别为89.29%、85.71%、46.43%、39.29%.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18例,术后3个月时对照组有效率显著高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时两组有效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18个月时实验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纠正鼻腔病变能有效解除慢性鼻炎临床症状,恢复鼻腔正常生理功能,中远期效果好.
作者:李惠涛;李菊红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选择2006年2月-2011年6月我院收治的诊断为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52例,其中32例(62%)为单纯性不典型增生(增生组),20例(38%)为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合并癌变(癌变组).回顾性分析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包括年龄、孕产次,体质指数(BMI)、绝经及阴道流血情况、B超检查].并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分析了分段诊刮在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诊断中的价值.结果:(1)年龄:患者平均年龄为(50±11)岁,其中癌变组为(51±11)岁,增生组为(50±10)岁,两组比较,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2)孕产次,两组患者孕产次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BMI:癌变组明显高于增生组[分别为(27.9±5.4) 和(25.2±2.91),P<0.05].(4)绝经及阴道流血情况:绝经后患者癌变组为50%(10/20),增生组28%(9/3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后阴道流血患者癌变组为(9/10)增生组(7/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B超检查:癌变组阳性(指宫腔有回声团),明显高于增生组[分别为80%(16/20)和50%(16/32),P<0.05].(6)分段诊刮的诊断价值.结论:对围绝经期异常阴道流血患者,应积极进行分段诊刮,分段诊刮诊断为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中,若其BMI较高或B超提示宫腔有回声团,应警惕合并子宫内膜癌可能.
作者:刘晓春;黄四新;李名泉 刊期: 2012年第13期
我科自2004年1月-2007年5月间收治的应用颈后路椎板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伴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共21例,经3年以上随访,获得满意效果,现将其围手术期护理总结如下.
作者:柯明珍;杨华;卢天祥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胃癌调节型双通道空肠代胃消化道重建术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干预的必要性.方法:将75例行胃癌调节型双通道重建术的胃癌患者术前随机分为两组:A组(心理干预组)38例,B组(对照组)37例.应用Spitzer生存质量(quality of life,QOL)总体评分量表,对不同时期的QOL得分进行比较及分析.结果:A组(心理干预组)术后1、3、6、12、24、36个月QOL得分明显优于B组(对照组).结论:提倡在进行胃癌调节型双通道空肠代胃消化道重建术围手术期进行心理护理干预.
作者:魏秦蓉;袁淼;姜淮芜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探讨黄芪针联合倍他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方法:随机将70例患者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黄芪针联合倍他司汀治疗,对照组单用倍他司汀治疗,对两组疗效和复发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而半年随访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结论:黄芪针联合倍他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起效快,复发率低,疗效确切,无明显毒副作用,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邹伟忠;陈少;戴星辉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在我院分娩的产妇36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160例)和观察组(208例),对照组给予产妇分娩常规护理处理,观察组在医院常规护理基础上加以系统的护理干预,包括产前教育、解释性心理疏导及产后行为干预.利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进行评分,观察产前1周、产后1周和6周的抑郁状况,分析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产后抑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8.31,P<0.05)观察组产后1周及6周EPDS评分明显低于产前1周,并且低于同期对照组评分(P=0.032,P<0.05);对照组产后1周和6周EPDS评分明显高于产前1周.结论:对孕产期产妇进行系统的心理护理干预可减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促进产后恢复,提高母婴和家庭生活质量.
作者:钟夏莲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局部抗生素灌洗配合静脉使用抗生素治疗肺部感染.方法:选择20例外科危重症监护中心的重症肺炎病人(符合我国制定的重症肺炎标准)随机分成两组,两组均经纤支镜获取痰液标本行病原学检查,并根据药敏使用敏感抗生素治疗.A组常规静脉使用抗生素基础上配合纤支镜病灶肺段敏感抗生素灌洗,B组作为对照组.测定体温、血压、氧合指数,追踪血常规、胸片、机械通气时间等指标.结果:A组病人症状改善较B组快,机械通气时间也明显低于B组.结论:纤维支气管镜局部抗生素灌洗配合静脉使用抗生素较单纯静脉使用抗生素治疗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缩短,治愈、好转率明显提高.
作者:叶乔冬;黄庆;王启明 刊期: 2012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