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秦蓉;袁淼;姜淮芜
目的:探讨无偿献血者再次献血的影响因素,提出针对性措施,稳定献血队伍.方法:采用随机原则对2011年1-12月参加无偿献血的人群进行调查,把表示愿意继续献血的433人作为观察组,不愿意或者不清楚的237人作为对照组,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影响再次献血的因素:女性、年龄大、流动人口、文化程度低、农民或无业、初次献血、对献血知识了解程度肤浅、对献血环境及工作人员不满意等.结论:诸多因素可影响无偿献血者再次献血,要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宣传,创建舒适、方便、安全的献血环境,加强培训,稳定献血队伍,保证患者用血需求.
作者:宋润琴;苏小莉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分析改良Sugiura手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27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施行改良Sugiura手术治疗的情况.结果:无手术死亡,左膈下积液15例,肺部感染发热6例,切口感染9例,切口裂开3例,腹腔大出血2例,吻合口瘘1例.106例得到随访,随访6个月~8年,无肝性脑病发生.结论:改良Sugiura手术治疗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症的操作简便、安全,疗效满意.
作者:冯广革;闫文;朱一宁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观察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股骨转子间骨折病例70例,均对其采用DHS内固定手术治疗.结果:70例患者随访9~18个月,骨折全部愈合,骨折愈合过程中出现1例髋螺钉切割,2例髋内翻,髋关节功能优良率94.3%.结论:DHS适宜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效果理想.
作者:王建涛;张立波;赵海峰;王林 刊期: 2012年第13期
免疫活性肽是源于蛋白质的多功能化合物, 具有促进和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 其以活性高、来源广、稳定性强等优点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并进行了大量的探究与试验.乳蛋白生物活性肽的研究始于1979年,德国的Brantl等人通过酶解牛乳酪蛋白得到了一些多肽产物并证明它们具有类吗啡活性,从此,人们展开了生物活性肽方面的研究.经过20多年的逐步探索,到目前为止,人们已经发现了多种生物活性肽.活性肽具有很多作用,在免疫调节作用方面也有一定的成绩.本文首先概括常见的活性肽,再从免疫调节系统的角度,结合前期的研究工作,就活性肽对免疫细胞、免疫球蛋白以及对免疫组织和功能相关研究进行介绍.后根据国外学者近期的研究成果,提出生物活性肽对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影响以及发展趋势.
作者:滕婷;林慧敏;张丽芬;徐建芳;黄永琴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治疗效果.方法:治疗组口服辛伐他汀和复方丹参滴丸,对照组口服辛伐他汀,治疗20周.检测治疗前、后冠心病心绞痛发作次数、TC、TDL-C的变化.结果:两组都可降低冠心病心绞痛发作次数、降低TC、TDL-C,其中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辛伐他汀(舒降之)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疗效显著.
作者:刘清安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探讨白塞病患者的主要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住院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研究中女性居多,87.0%以口腔溃疡为首发症状,多数以口腔溃疡、皮肤损害、外生殖器溃疡为主要表现,眼部损害程度较轻.药物联合治疗对疾病有较好疗效.结论:白塞病临床表现多样化,需进一步认识其特点,个体化合理用药,提高诊治水平.
作者:刘婷;张浩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选择2006年2月-2011年6月我院收治的诊断为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52例,其中32例(62%)为单纯性不典型增生(增生组),20例(38%)为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合并癌变(癌变组).回顾性分析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包括年龄、孕产次,体质指数(BMI)、绝经及阴道流血情况、B超检查].并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分析了分段诊刮在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诊断中的价值.结果:(1)年龄:患者平均年龄为(50±11)岁,其中癌变组为(51±11)岁,增生组为(50±10)岁,两组比较,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2)孕产次,两组患者孕产次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BMI:癌变组明显高于增生组[分别为(27.9±5.4) 和(25.2±2.91),P<0.05].(4)绝经及阴道流血情况:绝经后患者癌变组为50%(10/20),增生组28%(9/3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后阴道流血患者癌变组为(9/10)增生组(7/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B超检查:癌变组阳性(指宫腔有回声团),明显高于增生组[分别为80%(16/20)和50%(16/32),P<0.05].(6)分段诊刮的诊断价值.结论:对围绝经期异常阴道流血患者,应积极进行分段诊刮,分段诊刮诊断为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中,若其BMI较高或B超提示宫腔有回声团,应警惕合并子宫内膜癌可能.
作者:刘晓春;黄四新;李名泉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研究糖尿病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血浆纤溶系统的变化,进一步探讨其可能发病机制;并观察隔姜灸疗法对其的疗效.方法:(1)研究对象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组和非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NDPN)组;DPN组进一步分为3个亚组;测定血浆纤溶系统相关指标后进行比较;(2)予隔姜灸疗法治疗DPN患者并观察其疗效.结果:(1)DPN组和NDPN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AI-1、t-PAI、D-Dimer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DPN组内不同纤维异常者和NDPN组比较,同时合并运动+感觉纤维异常者t-PAI、PAI-1、D-Dimer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隔姜灸疗法治疗DPN 患者后显效和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DPN患者血浆纤溶系统有明显变化,且以混合纤维异常者明显;提示纤溶系统变化有可能参与其致病过程.(2)隔姜灸疗法对DPN 症状缓解起积极有效的作用.
作者:韦华;韦凤丽;韦淑珍;石丽萍;金伟 刊期: 2012年第13期
我院于2011年12月7日收入1例感染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的孕晚期妇女,现进行探讨如下.1 病例摘要患者,女,20岁,于2011年12月7日因血小板严重减低(PLT:7×109/L)入院,患者自诉于11月19日至今,一直在外院定期监测血小板,波动值在20×109/L左右.
作者:王燕;张凯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在我院分娩的产妇36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160例)和观察组(208例),对照组给予产妇分娩常规护理处理,观察组在医院常规护理基础上加以系统的护理干预,包括产前教育、解释性心理疏导及产后行为干预.利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进行评分,观察产前1周、产后1周和6周的抑郁状况,分析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产后抑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8.31,P<0.05)观察组产后1周及6周EPDS评分明显低于产前1周,并且低于同期对照组评分(P=0.032,P<0.05);对照组产后1周和6周EPDS评分明显高于产前1周.结论:对孕产期产妇进行系统的心理护理干预可减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促进产后恢复,提高母婴和家庭生活质量.
作者:钟夏莲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短QT综合征是新近被认识的一种单基因突变引起的心肌离子通道功能异常所致恶性心律失常的遗传性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心悸、眩晕、晕厥或心原性猝死.心电图以ST段变短甚至缺失,T波形态异常,QT间期缩短为特征,常合并心房颤动、恶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本病发病率不高,但猝死发生率高,临床影响大.本文综述短QT综合征的定义和分型,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作者:曾宪友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探讨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对收治的18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别采用经单侧椎板间入路扩大开窗和经椎板侧方入路髓核摘除术治疗.结果:18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6个月~2年,平均1.5年,依据Macnab疗效评定标准,优11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为88.9%.结论:手术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疗法,应根据具体类型采取手术方式.
作者:陈昭炎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床边工作制在护理工作中的实施效果.方法:病房配置多功能流动工作车作为护士的工作站,在病床边实施床旁查房及护理工作.结果:将实施前后病房的护理质量、护理记录书写、护理服务质量指标比较,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施床边护理工作制,促进了护理计划落实,提高了护理质量,促进了整体护理的深入开展,激发了护士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病人满意率及护士自身的地位.
作者:陈婉玲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探讨滴速与盐酸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发生的关系.方法:将130例静脉输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的患者随机分成甲组(a级)25滴/min 40例,乙组(b级)25~40滴/min 50例,(c级)40~60滴/min 25例,(d级)60滴/min 以上15例,观察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的次数,反应程度,综合分析滴速与不良反应之间的关系.结果:甲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乙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滴速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级别之间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率a级为0%,b级为16%,c级为20%,d 级为20%.结论:控制输液速度可减少或避免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谢红莲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肿瘤科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cripheraily ineerted central catheter PICC)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分析并发症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将2009年4月-2011年4月期间的100例使用PICC的住院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50例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50例应用常规护理,进行临床护理路径的对比研究,观察其置管过程中的异常情况和护理措施.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导管堵塞、静脉炎等并发症少,所需的置管穿刺次数减少(P<0.05),置管时间延长,出现的PICC并发症更少,且工作效率、护理质量及家属满意评价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过对100例病人的观察,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PICC中具有科学性、实用性、有效性,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建成;柯楚婹;黄彩红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对老年高血压的诊断及预后价值.方法:按照高血压诊断和分级标准,选择我科2011年收治的205例老年原发高血压病患者,并依年龄级别分为3个亚组作为研究对象,并选择同期住院的青中年高血压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组间、组内比较.结果: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各亚组血Hcy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年龄的增加,Hcy呈上升趋势,可能与疾病的病程和病理损害程度有关.高血压各亚组内性别间比较,Hcy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5),男性显著高于女性.当Hcy大于13.0mmol/L时,血Hcy对不同级别高血压均有较高的诊断价值.结论:检测Hcy,对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诊断及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特别是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
作者:刘岩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回顾性研究178例宫颈癌患者综合治疗的疗效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收集并分析2005年1月-2007年10月期间接受根治性放射治疗或术后辅助性放疗及化疗的178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探讨患者因素、肿瘤因素及治疗因素与预后的关系.结果:全组患者的3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 rate,OS)及无病生存率(Disease-free survival rate,DFS)分别为70.2%与67%.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KPS评分(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KPS)、临床分期、肿瘤直径、病理类型、盆腔淋巴结转移、放化疗结合方式对宫颈癌预后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病理分级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KPS评分、临床分期、肿瘤直径、病理类型、盆腔淋巴结转移、放化疗结合方式是影响宫颈癌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
作者:蒋骞;谭榜宪;周业琴;马代远;任涛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消化道干预措施对降低新生儿黄疸的效果.方法:将192例正常足月新生儿随机分为直接消化道干预组、间接消化道干预组、综合组.间接消化道干预组应用游泳并抚触措施、直接消化道干预组应用早期通便措施、综合组联合应用游泳并抚触及早期通便两种措施,比较3组胎粪初排时间、胎粪转黄时间、每日排便次数、生后1~6d黄疸指数及病理性黄疸发生率.结果:综合组胎粪初排时间及胎粪转黄时间较直接消化道干预组和间接消化道干预组提前(P<0.01),每日排便次数较其他两组增多(P<0.01),生后3~6d黄疸指数及病理性黄疸发生率比两组降低(P<0.01).结论:联合应用消化道干预措施能有效降低新生儿黄疸,减少病理性黄疸的发生率.
作者:罗海娟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法治疗慢性咽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慢性咽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针刺加口服慢咽舒柠颗粒)和对照组(仅口服慢咽舒柠颗粒)各43例.10d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67%,对照组总有效率76.7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药结合法治疗慢性咽炎的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岳;蒋李园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研究PBL教学模式在中专护理专业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在中专护理专业实验班和对照班分别开展PBL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实践研究.并行问卷调查和成绩测试及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班病理学科成绩为(84.67±16.28)分,对照班病理学科成绩为(71.83±14.62)分,两班病理学科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查问卷显示:PBL的教学效果得到同学的普遍认可,PBL教学法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分析、处理和解决问题等能力.结论:在病理学教学中,PBL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模式,是值得推广的.
作者:潘齐飞 刊期: 2012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