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茜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贝那普利对IgA肾病患者蛋白尿及病理类型的影响.方法:选取IgA肾病患者120例,随即分为A组60例,即服用贝那普利10mg,B组60例即服用贝那普利20mg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各项指标变化;两组按WHO分为Ⅰ~Ⅴ级,并在治疗2年后重复肾穿,设为自身对照.结果:比较发现两组治疗后尿蛋白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相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治疗后较A降低更明显,差异较显著(P<0.05);自身对照比较发现,治疗后两组病理类型较治疗前明显减轻,但20mg组较10mg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贝那普利可以降低蛋白尿,并且贝那普利20mg组较10mg作用更明显,对病理类型影响不大.
作者:张慧儒;顾献忠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儿科护患冲突的原因及防范对策.方法:通过对儿科护患冲突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制定防范策略.结果:减少和避免了护患冲突的发生,提高了护理质量,保障了护理安全.结论:针对儿科护患冲突的原因进行防范,能有效地减少和避免护理冲突的发生.
作者:钱秀华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观察和研究β-七叶皂甙钠联合醒脑静静脉滴注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中小量脑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抽取我院确诊为中小量脑出血的住院病例129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5例)按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64例)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β-七叶皂甙钠注射液20mg+NS 250ml,静脉滴注,1次/d;醒脑静注射液20ml+5%葡萄糖液250ml,静脉滴注,1次/d.均14d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评估下列指标: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日常生活活动(ADL)分级;按NDS判定显效(基本痊愈+显著进步)率和总有效(显效+进步)率.然后进行统计学分析并观察上述二药在治疗中的不良反应.结果:NDS评分:治疗前,两组评分较为接近,治疗后两组均较本组治疗前有明显改善(观察组:P<0.01),(对照组: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更明显;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ADL分级: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其Ⅰ级+Ⅱ级分别为44例(68.8%)和32例(4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显效率: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68.8% VS 49.2% (P<0.05),总有效率为81.3% VS 63.1%(P<0.05).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疗程中未发现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观察组疗效肯定,较对照组有一定优势,安全性好,值得推荐和进一步研究.
作者:王韬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一期手术切除治疗阑尾脓肿的疗效,并总结经验.方法:回顾我科2005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65例阑尾脓肿患者,均在气管插管全身复合麻醉下行腹腔镜一期阑尾切除术,33例患者在脓腔内放置腹腔引流管.结果:本组患者均痊愈出院,住院时间在5~15d,平均住院时间8.9d,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与手术相关的严重并发症.结论:对诊断明确的阑尾脓肿患者,一期行腹腔镜手术治疗效果良好、术后并发症少,是一种积极可取的治疗手段.
作者:韩保俊;胡晋太 刊期: 2012年第21期
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可因氧自由基增多和钙超载造成心肌损伤,造成心肌持续收缩无力及再灌注心律失常.可通过自由基清除剂和抗氧化剂的应用;Ca2+ 拮抗剂和通道抑制剂的应用;控制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因素及通过静脉及吸入麻醉剂加以防治.近年心肌缺血预处理观点的提出为降低再灌注损伤发生提供了新途径.
作者:李云建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及治疗效果观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96例,进行二维、彩色多普勒及脉冲多普勒超声检测,观察血栓形成的部位、范围、栓塞程度,静脉管壁、管径、周围结构及静脉瓣的功能.结果:96例患者中,左侧肢体病变多于右侧(左/右,89/22),单侧肢体病变多于双侧(单/双,77/19),其中急性血栓19例,亚急性血栓33例,慢性血栓44例,下肢静脉完全栓塞28例,不完全栓塞68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部位、范围、阻塞程度及治疗后再通情况可做出较为明确的诊断,可作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贾蓉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为了充分发挥医院统计的服务作用,为医院领导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当好参谋的服务作用.方法:自行开发一套月重要医疗数据自动统计程序,统计员在每月第1个工作日对该程序生成的各类医疗数据进行分析,形成月统计快报.结果:月统计快报充分发挥了统计分析的时效性,已经成为医院统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结论:这项工作对统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医院统计事业的发展大有益处.
作者:朱学敏;黄智勇;杨永丰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分析巨大垂体腺瘤术后并发尿崩症及低钠血症的情况.方法:取本院神经外科于2008年7月-2011年7月间收治的巨大垂体腺瘤术后并发尿崩症及低钠血症者3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全身麻醉后,显微镜下采用单侧额下硬膜内入路,行肿瘤全切术.术后观察患者尿量、血钠水平、意识等变化.结果:31例患者经积极临床治疗,于术后7d内恢复正常尿量及血钠水平;术后第8天是恢复的高峰,有20例患者在术后第8天恢复排尿量及正常血钠水平;3例患者出院时仍需口服弥凝控制尿量,随访6个月后,停止药物治疗,尿量恢复正常.结论:巨大垂体腺瘤术后应即刻检测其尿量、血钠水平和患者意识水平的变化,如尿量持续增加,血钠水平持续降低,同时患者意识淡漠甚至昏迷者,应当及时采取治疗措施,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作者:王爱芳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评价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hinprep cytologic test,TCT)联合阴道镜及活组织检查在子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细胞学与活组织检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子宫颈病变进行诊断,以组织病理学诊断为标准,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317例在子宫颈TCT涂片中发现,未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细胞、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者,在阴道镜指引下行子宫颈活检,炎性反应147例,占46.4%;低级别病变94例,高级别病变66例,鳞形细胞癌8例,腺癌2例.结论:细胞学联合阴道镜及活组织检查是发现癌前病变和子宫颈癌重要检查.
作者:朱有珍;高福平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9月-2012年6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72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进行干预,观察组则采用针对性护理进行干预,将两组的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和干预前、后的生存质量、治疗遵从性进行评估及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干预后的生存质量及治疗遵从性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针对性护理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护理效果较好,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综合状态.
作者:骆艳丽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加强调剂差错的防范措施,以减少差错的发生.方法:采用回顾性的方法对2004年1月-2012年4月门诊药房登记于<调剂差错登记本>的74例差错进行分析.结果:调配数量差错有11例,占15%,调配品种错误有60例,占81%.调配品种差错中,包装相似引起的差错有27例,占37%,药品相似引起的差错20例,占27%,通用名相同但商品名或规格不同引起的差错有13例,占18%.结论:药师应高度重视调剂差错问题,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
作者:赵晓怡;沈剑文;陈念祖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方法:对4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强化护理组20例和常规护理组20例,用藤岛一郎吞咽疗效评价标准和才藤氏提出的吞咽障碍7级评价法为观察标准,强化护理组采用系统康复护理训练治疗.结果:强化护理组藤岛一郎吞咽疗效评价平均得分和才藤氏吞咽障碍分级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P<0.01).结论: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早期康复训练,有助于恢复吞咽功能,减少并发症.
作者:钟菁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观察轻比重布比卡因单侧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用于髋关节置换手术的临床效果和可行性.方法:选择髋关节置换手术的老年患者135例,给予轻比重布比卡因单侧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比较麻醉前、麻醉后5、10、15、20、30min及出手术室时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结果:MAP、HR和SpO 2与麻醉前差异无显著性,术中、术后无恶心、呕吐、头痛和尿潴留发生.结论:轻比重布比卡因单侧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用于髋关节置换手术起效快、效果满意、循环稳定,是可行的.
作者:苗秀娟 刊期: 2012年第21期
情志因素与失眠症的产生密切相关:情志不舒使五脏气机失常、气血不和及阴阳失调,致肝气郁结、心脾两虚、胃中不和.肝失疏泄,则胁肋胀满、心烦易怒导致失眠多梦易醒.护理对策可采用中医治疗,调节情志.
作者:潘光花 刊期: 2012年第21期
脉搏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量(pulse-induced contour cardiac output,PiCCO)监测技术是新近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持续监测心输出量的一项技术,它采用脉搏轮廓连续心排血量与经肺温度稀释心排血量联合应用技术,持续动态监测心排量/心搏量、外周血管阻力、血管外肺水等的变化情况,为临床用药和补液提供理论依据,且该技术操作简单、方便、创伤性小、结果准确.2012年6月3日笔者所在科室首次为1名心衰患者实施PiCCO监测,笔者参与了该监测的护理,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聂向荣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108例自发性气胸进行分析,本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48例、肺大泡20例、肺结核 6例、特发性气胸34例.保守治疗,适用于首次发作,单侧肺组织压缩程度<20%,不伴有呼吸困难的闭合性气胸患者,给予吸氧、严格卧床休息及对症处理,2~3周内可基本吸收.胸腔闭式引流术,适用于不稳定型气胸、呼吸困难明显、肺压缩>20%、交通性或张力性气胸、反复发生气胸的患者,无论其气胸容量多少,均应尽早行胸腔闭式引流.结果:本组病例104例治愈,其中保守治疗12 例;胸腔闭式引流58例;一次性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34例(其中有6例因引流后不满意及皮下气肿改为传统粗管闭式引流);4例因引流超过14d,肺未完全复张,水封瓶仍有气泡逸出转胸外科手术治疗.结论:胸腔闭式引流是治疗闭合性气胸非常有效的手段,可以明显的缓解症状.
作者:王清云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正确认识早产对分娩方式、新生儿及产科并发症的影响,减少早产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120例早产的患者及同期收治的120例足月产患者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早产可对临床上患者分娩方式的选择、新生儿情况及产科并发症产生影响.结论:早产可影响母婴健康,正确认识早产,尽早地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可减少产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孕产妇及新生儿结局.
作者:陈晓峡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评价小剂量罗哌卡因在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老年患者髋部手术中的安全性.方法:40例拟接受髋部手术的老年患者,年龄69~95岁,性别不限,ASAⅡ~Ⅲ级,体重40~85kg,随机分为两组:小剂量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组(A组)和硬膜外麻醉组(B组),每组各20例.A组于L 3、L 4硬膜外穿刺成功后置入腰麻针,蛛网膜下腔给予0.5%盐酸罗哌卡因2ml后向头端置入硬膜外导管3cm备用;B组于L 3、L 4硬膜外穿刺成功后直接置入硬膜外导管3cm.记录麻醉起效时间,麻醉前5min,麻醉后5min、10min、20min时的MAP、HR、SpO 2,记录术中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例数.结果:与B组相比,A组的起效时间明显缩短,2组血流动力学变化无明显差异,术中血管活性药的使用无明显差异,A组镇痛效果更确切.结论:对于老年患者髋部手术,两种麻醉方法均有效,但小剂量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起效快、镇痛完善、术中用药量更小,适用于老年患者的髋部手术.
作者:宋晓乾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双极电凝钳与电凝钩配合施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优越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该手术方式的25例结直肠癌(A组)和25例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资料(B 组),对比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中副损伤、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腹痛、腹胀程度、术后并发症及远期疗效.结果:50例手术皆顺利完成,全部康复出院.A组手术出血量少于B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短于B组、A组平均手术时间长于B组,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肿瘤直径、淋巴结清扫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腹痛轻于B组(P<0.05),两组腹胀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有1例吻合口瘘和1例切口感染,均经治疗好转.随访1~24个月无复发.结论:双极电凝钳与电凝钩配合施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是一种安全可行、更微创美观、更利于保肛且降低手术费用的一种手术方式.
作者:李青;渠时学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探讨DR图像拼接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我院26例在DR下行脊柱及下肢、下肢静脉造影分段摄片检查并行全长图像拼接所得的病例图像资料,分析其技术特点及应用优势.结果:所得脊柱及下肢、下肢静脉全长图像清晰、连续完整,完全能满足临床的诊治需要.结论:DR图像拼接技术能为临床医生的诊治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
作者:李振宇;苏文姬 刊期: 2012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