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发东
目的 观察艾迪注射液联合T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连续入选2012年3月-2014年12月在萍乡市人民医院血液内科住院确诊的MM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艾迪组30例,对照组30例.艾迪组应用艾迪注射液联合TAD方案,对照组单用TAD方案,4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分析.比较两组的疗效、不良反应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 艾迪组与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6.7%及60.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减少,生活质量提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艾迪注射液联合T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不提高临床缓解率,但可减少不良反应、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胡婷;陈小萍;彭丽萍;许春;刘秋荣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和研究中医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护理方法及其效果.方法 选取收治的诊断为慢性盆腔炎患者76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观察组38例,分别给予对照组常规抗感染治疗,给予观察组常规抗感染治疗基础上的保留灌肠治疗并结合相关护理方法,对两组患者疗效进行分析、评价,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对照组与观察组相比,观察组治愈率、好转率均高于对照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保留灌肠配合以完善、精心的护理对治疗慢性盆腔炎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宋勤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 对芍药甘草汤加减联合氟桂利嗪治疗神经性头痛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分析.方法 选择收治的80例神经性头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A组与B组(n=40),B组患者单独应用氟桂利嗪治疗,A组患者应用芍药甘草汤加减联合氟桂利嗪治疗.结果 A组患者的头痛持续时间、头痛发作次数以及头痛程度均优于B组(P<0.05);A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 治疗神经性头痛患者采取芍药甘草汤加减联合氟桂利嗪,能够显著改善患者头痛症状和程度,降低头痛频率,缩短疼痛持续时间,值得推广.
作者:江训荣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 将中药炮制对临床合理用药的影响进行探讨.方法 对2011年11月-2014年11月,三年期间在中药炮制方面出现的问题及因使用及存放不当而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找出出现问题的原因并加以改进.结果 经研究发现,中药炮制对临床合理用药及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均具有直接影响.结论 临床用药对患者的疾病恢复意义重大,要得到理想的用药效果,应从药品的选材开始,层层把关,严格筛选,根据药品的炮制流程严格分类进行,并在各个流程中加强监管力度,以提高中药饮片的质量,达到佳药用效果,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
作者:梁秀英 刊期: 2015年第20期
《伤寒杂病论》历来是中医医家的学习典范.中医临床疗效显著,一方面是基于辩证准确,另一方面是基于用药精妙,因此《伤寒杂病论》完善的辨证论治体系、配伍精当的方剂体系尤其被推崇,是中医研究的重点,其影响遍及中医临床各科.许多经方亦被运用于治疗心力衰竭,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在此笔者根据所查到的文献资料,粗略地归纳经方在心衰中的运用.
作者:苏琳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 观察中成药妇炎舒胶囊联合抗生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7月-2013年5月收治的20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给予单一的抗生素治疗,使用每天1次的800万的青霉素加入500ml的生理盐水以及250ml的甲硝唑葡萄糖行静脉滴注治疗,10天为1个疗程;而研究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成药妇炎舒胶囊对患者进行治疗,给予患者服用1天3次,每次5粒的中成药妇炎舒胶囊,2周为1个疗程.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经过治疗后,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7.00%,明显高于总有效率只有88.00%的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本文选用的中成药妇炎舒胶囊联合抗生素治疗慢性盆腔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及应用.
作者:王波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 分析直肠癌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探讨中西医结合预防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450例行手术治疗的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并针对感染患者相关的感染因素予以单因素分析,总结出导致切口感染的因素.结果 本组450例直肠癌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率发生率为9.33%(42/450);合并糖尿病、切口长度>15.00 cm、手术时间>3h、出血量>300mL、术区有污染、肿瘤晚期及营养不良等因素与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具有密切相关性(P<0.05).结论 直肠癌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来自多方面,临床外科医生需从手术前准备、患者的自身因素、操作因素及抗菌、抗感染药物等各方面进行考虑,以避免切口感染.
作者:杨杰;彭金凤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 探析微创治疗脑出血的的中西医结合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8月-2014年8月期间收治的脑出血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微创治疗,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运用中西医结合护理,对比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较高,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运用微创治疗脑出血时,再给予中西医结合护理,一方面可以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确保治疗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还能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邹敏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三种药物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600例,随机分为A、B、C三组各200例,A组给予麝香保心丸治疗,B组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C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均治疗1年,比较三组治疗效果及血清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三酰甘油水平和低密度脂蛋白变化情况.结果 A组通过采用麝香保心丸治疗,总有效率95%,与B、C两组的84%、82%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血清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与其他两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C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效果更佳,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吴殿义 刊期: 2015年第20期
对中医学进行有效的传承是中医学发展与创新的前提和基础,象思维作为中医学的主体思维模式,成为中医传承内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基础理论》 (以下简称《中基》)作为学习中医的第一门课程,担负着培养学生象思维能力的任务.基于此,笔者从教学角度,从整体上将象思维的训练过程简化为建象作基础、观象以取象、辨象以尽意三个步骤,并对构筑典型之象模型、运用不同感官获取不同之象、辨象以明气之升降出入状态等内容的原理及方法进行了阐释,旨在为《中基》教学中象思维的培训提供参考,为中医学的全面传承抛砖引玉.
作者:丁宝刚;于东林;王斌胜;孙喜灵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 观察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气虚血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气虚血瘀)患者以就诊先后顺序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按西医治疗缺血性中风诊疗常规,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两组疗程均4周.观察治疗前后各组患者的的临床症状、体征,并且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中医症状分级量化评分,以及治疗前后两组血脂水平对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气虚血瘀)的临床疗效进行评定.结果 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上升,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及血脂水平均下降,且实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气虚血瘀)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且能降低血脂水平.
作者:袁磊;杨进平;闻瑛;江雯涵;周海燕;徐丹;杨磊;陈后勤;祁晓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 研究中药保留灌肠和相关护理方案治疗急性胰腺炎的效果.方法 将8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人.对照组进行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和护理.结果 中药保留灌肠配合西医治疗急性胰腺炎在自主通便时间、腹胀缓解时间、腹痛缓解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单纯使用西医疗法(P<0.05).结论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急性胰腺炎能加快缓解症状,提高疗效,促进患者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和采用.
作者:李菊梅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脑梗死患者CT影响学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3年10月-2015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23例脑梗死患者,按照其中医辨证分为81例中经络患者组(观察组)以及42例中脏腑患者组(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CT平扫或增强扫描,观察并且比较2组患者的CT影像学特征.结果 低密度病变者113例,腔梗者10例;所选患者病灶位置位于脑干者2例,脑叶者7例,小脑者16例,内囊基底节者98例.其中观察组的低密度病变发生率、病灶位置位于脑干的发生率、占位效应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病灶位于脑叶的发生率以及腔梗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不同的中医证候的脑梗死患者,CT影像学中的病灶性质和病灶位置以及占位效应上呈现出明显的区别,利用CT检查中脑梗死患者的病灶信息结合起来可以显著地提高中医辨证分型的准确性,具有临床推广的应用价值.
作者:叶发东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 观察小柴胡汤对肝脏射频消融术后不良反应的预防和改善作用.方法 将64例肝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2例于射频消融术后予以小柴胡汤口服,加以西医一般对症治疗,7d后结束;时照组32例术后仅予以西医对症治疗.对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于第3 d及7d分别进行统计比较.结果 3d时,观察组症状积分及疗效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7d时,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观察组胸痛及发热持续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结论 小柴胡汤能有效改善肝癌射频消融术后不良反应.
作者:杨芳明;杨亚琴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 观察针刺结合Epley复位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治疗组予以针刺结合Epley复位法治疗;对照组予以单纯Epley复位法治疗.结果 治疗1疗程后,两组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均有一定疗效,治疗组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疗效(P<0.05).结论 针刺结合Epley复位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疗效明显,能提高治疗有效率,减少复位次数,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舒伟;彭天忠;胡穗发;王苇;周成;谢桂;熊佳;廖小香 刊期: 2015年第20期
呃逆又称打嗝,是指胃气上逆动膈,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难以自制为主要表现的病证[11.本病轻者可不药自解,重者缠绵难愈.其病位在膈,病变关键在胃.本文阐述了李鲤教授在临床中治疗呃逆的经验,以和中降逆为基本治疗原则,配合温中散寒,清热泻火、疏肝解郁、顺气降逆、补脾温肾、生津止呃等法,治疗呃逆,疗效显著.
作者:吴秋影;常学辉 刊期: 2015年第20期
中风病因病机的理论研究经过了漫长的发展过程.文章通过回顾中风外因和内因传统理论溯源,阐述现代研究对中风外风致中、痰瘀互阻、痰热腑实、瘀血阻滞、气机失调、火热内盛、气虚血瘀、毒损脑络、肝肾阴虚等病因病机理论的认识,较为全面的概括了古今医家对中风病的不同观点认识.中风的发病机制复杂,涉及众多的病理因素.学习诸医家对中风病的观点认识,关注其病理因素之间的联系转化,能为更加深入的认识中风病因病机提供理论基础.
作者:包可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 系统评价针刺治疗小儿脑瘫的疗效.方法 通过全面搜索维普、万方、CNKI等数据库中已发表的关于针刺治疗小儿脑瘫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相关文献,并手工查阅关于小儿脑瘫相关图书资料,运用系统评价方法,按照排除纳入标准筛选文献,整理资料,评价文献质量,提取文献.并采用RevMan5.2软件进行质量评价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3个随机对照试验,共含343例患者.结果显示有效的合并效应量OR及95%CI [OR:3.14,95%CI(1.34,7.36),Z=2.63].各研究组间无统计学异质性(P=0.88,I2=0%),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9).结论 说明针刺对小儿脑瘫有较好的疗效,但还需要更多高质量、规范化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支持.
作者:向娟;薛智慧;陈果;龙抗胜;李洪亮;李铁浪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 分析以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100例,按入院时间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单纯采用西药潘立酮片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采用我院自拟中药方加减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对比治疗前后两组症状积分.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6%高于对照组88% (P<0.05);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对照组症状积分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比较,观察组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有较好的疗效,因此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裕章 刊期: 2015年第20期
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病情复杂,预后极差,其死亡率高,是对人类危害较大的疾病之一.刘中勇教授认为,心衰病为本虚标实,气阳亏虚为本,痰饮、瘀血为标,病位在心,与脾、肾密切相关.在临床治疗时重视补肾健脾,温阳利水,运用补肾启枢强心饮,能很好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临床疗效确切,其治疗经验能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作者:欧阳效强;林辉辉;陈洪涛;刘中勇 刊期: 2015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