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救演练在产科急重症救治中的应用

王淑云

关键词:急救演练, 产科, 风险管理
摘要:目的:研究急救演练在产科急重症救治中的作用.方法:对71名医护人员实行急救演练的实操性培训.经过前期教学查房,提供急救演练的案例,再由科主任、护士长指导,制定应急预案,后使用角色扮演法将急救演练展示出来.结果:医护人员综合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及人际沟通能力均得到提高,掌握临床突发病情变化的应急处理程序,熟练各种抢救的使用方法,正确实施急救技术,提高抢救配合能力.结论:急救演练对提高产科急重症救治质量有积极的作用.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集束化护理策略对CRRT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行感染的影响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策略在ICU重症患者CRRT实施对股静脉导管血性感染的影响.方法:对2011年1月-2012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 82 例行CRRT患者进行集束化护理,对照组随机选取我院2011年1月前行CRRT股静脉置管患者70例,给予常规护理.了解集束化护理策略的实施对中心静脉导管血行感染的影响.结果:集束化护理策略的实施明显降低患者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从而降低了患者入住ICU时间,减少了患者费用.结论:集束化护理策略可大大降低股静脉插管患者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但需要提高临床的依从性.

    作者:唐冬梅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蹲式体位对分娩的影响

    产妇分娩体位有多种,如仰卧位、坐位、蹲位、站位、侧卧位、跪位及自由体位.不同的分娩体位有各自的特点,而选择合适的体位能帮助产妇更好的完成整个分娩过程.蹲位体位可缩短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减少母儿并发症,提高产科质量.但同时蹲式体位不便于接生,易使产妇疲劳,这些都是在实际运用时需引起注意的.

    作者:朱燕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小鼠子宫内膜细胞的原代培养与鉴定

    目的:建立小鼠围着床期子宫内膜细胞的原代培养,并对其进行形态学鉴定.方法:通过挤压法获取小鼠子宫内膜组织,胶原酶Ⅰ消化,过滤法,进行单层培养.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其大体形态,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对间质细胞(ESC)及上皮细胞(EEC)进行鉴定.结果:EEC 和 ESC经角蛋白抗体和波形蛋白抗体染色,胞质被染成棕黄色的细胞为阳性细胞.结论:成功培养了原代小鼠子宫内膜细胞,方法简便有效,获得细胞成活率高,生长稳定.成功建立子宫内膜细胞原代体外培养体系,为从细胞和分子水平方面研究子宫内膜的各种功能及干预调节奠定基础.

    作者:乔明霞;刘萍;徐艳;李允广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将2006年1-8月住院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两组患者的遵医率进行比较.结果:实施干预后的患者遵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提高糖尿病患者的遵医行为和健康意识,保持健康卫生的生活习惯,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谢瑞玲;姚杰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农村中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收缩压与舒张压的差异分析

    目的:探讨农村地区中老年高血压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差异情况并进行差异化分析.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对农村地区35岁以上居民高血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在农村地区未控制中老年高血压患者人群中,单纯舒张期高血压(IDH)占16.1%;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占38.4%,混合型高血压(SDH)占45.5%.其中年龄较高的患者知晓率及治疗率均低于年龄较低的患者.结论:当前农村中老年高血压患者中以混合型高血压和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为主,对收缩期高血压进行控制是面临的主要问题.

    作者:罗芳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空心钉加双重建钢板治疗肱骨髁间C型骨折28例临床体会

    目的:探讨空心钉加双重建钢板治疗肱骨髁间C型骨折的手术方法并评价其疗效.方法:对2005年6月-2011年10月收治的28例肱骨髁间C型骨折采用切开复位空心钉加双重建钢板内固定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行尺骨鹰嘴截骨入路18例,经肱三头肌两侧入路10例,按AO的Muller分型:C1型10例,C2型6例,C3型12例.结果:本组28例均获随访,骨折全部愈合,根据Cassebaum法评分,优17例,良8例,可3例,优良率89.3%.结论:空心钉加双重建钢板是治疗肱骨髁间C型骨折较好的手术方法,固定可靠,可早期功能锻炼,能显著减少并发症发生.

    作者:董军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12例脾破裂脾保留性手术的护理体会

    2008年1月-2012年4月我科收治12 例因外伤引起的脾破裂患者经过手术行脾保留性手术(部分切除或修补术),通过严密观察病情,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使患者顺利康复,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吴淑端;许婉婉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髋臼前壁骨折的治疗

    目的:探讨髋臼前壁骨折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自2008年5月-2011年6月共收治髋臼前壁骨折6例,其中1例采用非手术治疗,5例采用手术治疗,手术入路均采用Smith-Petersen入路.结果:随访1~3年,平均2年.结果手术治疗组关节功能表现优良者4例,可1例,优良率为80%.非手术治疗的1例关节功能表现优良.结论:骨折块较大、移位比较严重且伴有髋关节前脱位、关节内有游离骨块的髋臼前壁骨折需要手术治疗,手术入路以Smith-Petersen入路佳.

    作者:张栋;李成存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加强医学计量检定保证医疗设备质量

    本文对医疗设备质控中医学计量工作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加强医院计量工作的监控,为医院质控工作顺利开展、提高卫生装备质量、保障医疗安全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张鹏;陈拓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单纯冠心病与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了解合并2型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与单纯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2 例冠心病患者(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80例,冠心病未合并糖尿病患者122 例) 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对比分析合并2型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与单纯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糖尿病组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的发生率及空腹血糖水平高于非糖尿病组(均P<0.01),而且冠状动脉三支病变发生率(36.36%)与非糖尿病组(29.91%)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糖尿病组三支病变患者的病程明显长于单支病变患者(P<0.05);非糖尿病组三支病变患者的高血压、高尿酸血症以及高胆固醇血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单支病变患者(均P<0.05).结论:应加强冠心病患者的各种危险因素的综合干预治疗,对于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除了注意控制血糖外,还应该注重对其血压、尿酸及高密度脂蛋白水平的检测与调控.

    作者:周鑫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轻度高尿酸血症小鼠模型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氧化应激在无症状轻度高尿酸血症内皮损伤时的作用.方法:20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模型组腹腔注射氧嗪酸+尿酸,14d后取血测尿酸(UA)、尿素氮(UN)、一氧化氮(NO)、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和过氧化氢(H2O2),光镜下观察大血管及肾脏情况.结果:模型组血UA水平升高(P<0.05),血U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小鼠肾脏及大血管组织病理上均无明显病变,但模型组血H2O2水平升高(P<0.05),血NO水平降低(P<0.05),血vWF水平升高(P<0.05).结论: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时存在氧化应激增强,内皮功能损伤,应考虑干预治疗.

    作者:黄智勇;谢红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改良B-lynch缝合术在剖宫产产后出血中的应用

    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发病率占分娩总数2%~3%,在我国仍占孕产妇死亡原因的第一位.其中宫缩乏力为产后出血主要原因,剖宫产是产科常见的手术,是解决难产与产科并发症的主要手段,宫缩乏力占剖宫产出血原因的70%~80% [1],随着剖宫产率的增加解决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显得尤其重要,故及时、有效的预治产后出血是降低孕产妇病死率的重要措施.国内报道剖宫产的子宫切除率为0.45‰~0.61‰ [2].切除子宫使年轻妇女丧失生育功能,给产妇带来严重身心创伤,因此,有效迅速地控制出血,保留产妇的子宫是产科医师面临的问题,我院产科采用改良B-lynch背带捆绑缝合术处理剖宫产产后宫缩乏力性出血50例,取得良好效果,避免了子宫切除,现回顾分析如下.

    作者:孙继芳;崔炜萍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60例的护理

    目的:总结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护理体会,使患者尽早恢复伤前功能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60例老年人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从心理、手术前后的护理康复训练及出院指导等方面实施有效的护理,在护理过程中,要向患者反复强调术后功能锻炼的重要性.结果:60例患者均取得满意疗效.结论:护理工作要循序渐进,不同时期采用相应的措施,通过耐心细致的护理,正确的康复指导,大限度争取到患者的积极配合,可以使患者减轻痛苦、预防术后并发症、缩短治疗时间、减少医疗费用、尽早恢复生活自理能力.

    作者:易桃引;任慧琳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克林霉素在呼吸道感染的药学疗效

    目的:评价克林霉素治疗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克林霉素1.2g/d,分2次静滴,疗程5~10d.结果:治疗组(A组)有效治疗率为86.67%(52/60),对照组(B组)为53.33%(32/60),显示A组疗效优于B组.结论:克林霉素治疗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有效、安全.

    作者:蔡丽娟;周燕芬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病人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糖尿病病人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择2010年4月-2012年2月本院收治的糖尿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27例病人,所有病人均于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系统的护理干预.于护理干预前后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27例糖尿病病人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焦虑、抑郁状态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7例糖尿病病人行髋关节置换术后的SAS评分和SDS评分与国内常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干预后病人的焦虑、抑郁发生率及评分均较干预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糖尿病病人行人工髋关节置换者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在为其临床治疗过程中,不仅要积极治疗其躯体疾病,对其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亦应及时干预.

    作者:张霞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米非司酮配伍利凡诺尔用于中期妊娠引产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配伍利凡诺尔用于中期妊娠引产的可行性、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0月-2012 年8 月在我院自愿要求引产的中期妊娠132例的临床资料,试验组采用米非司酮配伍利凡诺尔引产86 例,对照组单纯采用利凡诺尔引产46例,比较两组引产效果.结果:试验组引产时间及产程均较对照组短,且能减少胎盘胎膜残留、阴道出血、宫颈撕裂等并发症.结论:米非司酮配伍利凡诺尔羊膜腔内注射引产,两者协同作用,可有效促进宫颈成熟,明显缩短产程,减轻孕妇疼痛,减少出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中期妊娠引产方法,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曹琴霞;陈黎黎;雷晓娟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壳聚糖抗菌成膜喷剂治疗皮肤挫擦伤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壳聚糖抗菌成膜喷剂对皮肤挫擦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创面简单清创后采用壳聚糖抗菌成膜喷涂治疗.结果:应用壳聚糖抗菌成膜喷涂治疗对创面无刺激、抗感染、愈合快且无瘢痕形成.结论:壳聚糖抗菌成膜喷剂治疗皮肤挫擦伤疗效显著,具有抑制细菌生长、止血止痛、滋养修复创面,促进愈合、抑制瘢痕形成等作用.

    作者:赵林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脑钠肽变化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的血浆脑钠肽(BN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并比较UA组、稳定型心绞痛(SA)组、对照组患者,以及UA组不同Braunwald分级患者的血浆BNP的水平.结果:UA组血浆BNP的水平明显高于SA组、对照组(P<0.01);SA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BNP水平与Braunwald分级呈正相关.结论:血浆BNP水平与UA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有一定相关性,检测上述指标对UA患者进行危险分层有一定临床价值.

    作者:许营;闫兴国;罗群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左卡尼丁对防治急性心梗患者恶性心律失常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左卡尼丁注射液对防治AMI后恶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预后影响.方法:对两年来笔者所在医院 152例AMI患者随机进行分组,两组均按照新指南标准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左卡尼丁注射液治疗.以两组心律失常发生例数、心功能、死亡率为观察指标.结果:治疗组的心律失常发生率、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心功能两组无变化.结论:早期应用左卡尼丁治疗能够明显减少心律失常发生率,降低死亡率,但不影响患者心功能.

    作者:王莹;骆继业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经食道调搏诱发室上性心动过速22例心电图分析

    目的:探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发病机理.方法:经食道心房调搏,程序刺激心房(S1-S2法),S1S2比例为8∶1,采用反扫,每次缩短10ms,观察S2 R间期的变化.结果:对22例患者进行经食道心房调搏检查,食道调搏过程中诱发室上性心动过速,且可被程序刺激终止.结论:经食道调搏诱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显示室上性心动过速主要由AVNRT和AVRT引起,部分房室结功能减退,其他显示隐性预激,为进一步射频消融提供参考价值.为临床提供抗心律失常药物疗效的判定及调整.

    作者:李惠荣;盛红宇 刊期: 2012年第22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