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中的效果.方法:将6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分组并采用不同的麻醉方式,观察两组麻醉效果.结果:腰-硬联合组麻醉起效时间为(7.3±1.5)min,明显快于硬膜外组(12.0±1.4)min,镇痛效果和肌松效果为优者分别为78.1%、71.9%,腰-硬联合组患者平均麻药用量仅为硬膜外组的一半.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硬联合阻滞麻醉用于椎间盘摘除术起效快、肌松效果好、阻滞完全、麻药用量少,适合临床进一步研究和使用.
作者:蒋仁发;何绍亚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总结护理经验,探讨电视胸腔镜(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食管癌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方法:对26例实施电视胸腔镜食管癌切除术的患者进行追溯性护理回顾.结果:26例患者全部康复出院.结论:全面的围手术期护理,能够有效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赵芬;马同军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观察761例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解脲支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感染状况及抗生素敏感性.方法:采用郑州安图深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的试剂盒对解脲支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培养,分离鉴定和药解分析.结果:761例患者中检出支原体感染272例,占35.7%(272/761);其中解脲支原体(Uu)阳性率占74.6%(203/272);人支原体(Mh)阳性率占5.9%(16/272);Uu合并Mh 感染阳性率占19.5%(53/272).女性患者Uu阳性162例占59.6%(162/272);男性患者Uu阳性41例占15.1%(41/272)两者有显著差异(P<0.01).支原体对抗菌药物的敏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美满霉素、强力霉素、交沙霉素、克拉霉素、斯帕霉素、壮观霉素、阿奇霉素、氧氟沙星、罗红霉素、环丙沙星.结论:支原体耐药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加强培养及药敏监测对规范诊疗有重要指导价值.
作者:纪小亭;李雨松;曾东晓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旨在探讨含毒中药在临床合理应用与不良反应的关系,增强人们对含毒中药的正确认识,引起人们对含毒中药毒性对人体危害的重视.方法:对含毒中药及其制剂所发生的不良反应进行归纳、分析总结.结果:造成含毒中药不良反应毒害危及人体健康的主要原因是用药不规范,对药物的性能、配伍、用量和个体差异等掌握不准确.结论:必须准确掌握每味药物有无毒性及毒性大小,用法用量、配伍及体内代谢等,开展对含毒中药的药理毒理研究,是减少和预防含毒中药在临床防病治病中不良反应的相关对策,以保证用药安全.
作者:周廷智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通过对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治疗措施分析,以期总结一种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提高临床疗效,促进患儿康复.方法:选取64例小儿支原体肺炎者作为试验组且于同期选取60例小儿支原体肺炎者作为对比研究视为对照组,同时予以两组患儿相应治疗措施且对其临床疗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时间、治疗时间以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予以观察和相关数据的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试验组临床痊愈率和临床受益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试验组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时间和平均治疗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而对照组胃肠道反应和皮疹发生率明显高于试验组(P<0.05).结论: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是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安全且有效的治疗方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蓝海平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探讨螺旋CT多平面重组技术(MPR)在四肢关节创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9月-2011年12月DR平片检查后阴性,但临床怀疑骨折的病例36例,所有病例行螺旋CT扫描及MPR图像重组.结果:所有病例均见关节积液及软组织肿胀,明确骨折30例,未见骨折6例.结论:螺旋CT的多平面重组技术,能直观的显示四肢关节的解剖关系,明确有无骨折,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指导.
作者:吴春华;金磊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讨论盐酸氨溴索注射液联合复方异丙托溴胺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0例患儿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常规给予抗感染、止咳、平喘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15mg、复方异丙托溴胺注射液1.25ml加生理盐水2ml,压缩雾化吸入,3~5min/次,3次/d;对照组仅给予常规输液治疗,两组连续治疗7d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在咳嗽、气喘、哮鸣音消失时间及体温恢复时间、住院天数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14%,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χ2=0.00,P>0.05),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部分患儿表现为面部潮红,未影响疗效.结论:盐酸氨溴索注射液联合复方异丙托溴胺注射液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小儿肺炎,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及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李保锋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引起新生儿惊厥的病因及临床特点,为诊断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分析我院儿科病房新生儿惊厥病例56例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及转归情况,探讨其常见的病因及治疗方法.结果:缺氧缺血性脑病占大多数,惊厥特点以微小型多见.结论: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低血钙是导致新生儿惊厥的主要病因,抗惊厥治疗与控制脑水肿为主要治疗原则,同时做好密切护理.必须重视围生期保健,减少引起新生儿惊厥的危险因素;及时发现新生儿惊厥.
作者:王群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观察T细胞亚群在支原体肺炎中的变化,探讨其在支原体肺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集肺炎支原体患者及对照组肺泡灌洗液(BALF),采用单克隆抗体-碱性磷酸酶法(APAAP)进行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CD3、CD4、CD8、CD4/CD8).结果:在55例支原体肺炎患者中,T细胞亚群CD3、CD4降低、CD8增高、CD4/CD8比值降低,与对照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免疫功能低下可能在支原体肺炎疾病的发病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支原体肺炎患者的CD3、CD4、CD8、CD4/CD8存在一定的变化规律.
作者:崔婷婷;郁涛;何艳辉;张继学;魏静;王中正;袁红瑛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观察舍曲林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方法:将128例脑卒中后抑郁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6例和对照组62例,于治疗前、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SSS)及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量表(BI)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HAMD、SS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BI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舍曲林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效果明显.
作者:东颖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探讨通过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预后.方法:对86例出生后1~20d的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采取护理干预,制定有效护理措施.结果:治愈68例,好转13例,自动出院5例.结论:日龄为出生后1~20d的患儿通过精心的治疗、积极的护理干预,促进患儿早日康复,降低了致残率和死亡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张霞;孙彩凤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研究农村籍初诊乳腺癌患者的照护需求与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80例农村籍初诊乳腺癌住院患者,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FACT-B)对患者进行测定与评定.结果:农村初诊乳腺癌患者主要有三个需求:对及时规范的治疗与护理的需求;对情感与社会支持的需求;对疾病康复知识的需求.结论:农村初诊乳腺癌患者的需求具有阶段性、持续性,护理工作应针对不同年龄段的需求给予针对性护理,护理工作应延伸到患者出院后的康复期,体现护理工作的连贯性.
作者:胡英彩 刊期: 2012年第23期
过敏性鼻炎又称变应性鼻炎,为机体对某些变应原(亦称过敏原)敏感性增高而发生在鼻腔黏膜的变态反应,并可引起多种并发症.近年来发病率有升高趋势,已成为耳鼻喉科的常见病.过敏性鼻炎的治疗主要是药物治疗,抗组胺药对控制鼻痒、喷嚏和鼻分泌物增多效果较好,而对控制鼻塞症状,无论是全身或局部用药,效果均不佳.近3年来我科采用曲安奈德注射下鼻甲治疗过敏性鼻炎,取得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耿喜娥;刘忠慧;王爱萍 刊期: 2012年第23期
当今结核病提倡不住院治疗,广泛采用规程化疗已成为全球性趋势.结核患者在化疗过程中,由于用药量大、品种多、时间长,可以引起多种不良反应.门诊抗结核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高,相对住院而言风险更大.抗结核药物引起血液系统异常文献报道较少,往往被临床医师所忽视.为探讨其发生机制和临床特点,现将我院2012年5月收治的1例肺结核患者出现血液系统损害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并报告如下.
作者:余艳艳;谭云洪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探讨64排螺旋 CT对诊断不典型急性阑尾炎的辅助价值,提高临床急腹症的诊断能力.方法:收集57例临床表现不典型的急腹症患者,均行64排CT平扫+三维重建,总结分析CT表现,并与手术及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57例患者中CT发现28例真阳性,24例真阴性,3例假阴性和2例假阳性,诊断阑尾炎的特异性、敏感性为94%和89%.结论:64排CT横断位结合三维重建可显示阑尾全貌及其周围情况,在不典型急性阑尾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能明显提高临床诊断正确率.
作者:毛伟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前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rcinoma,PLC)[1],而对于肝癌的术前诊断及术后疗效的评估主要依靠影像学的诊断,其中尤以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X-ray Computed Tomography,CT)及磁共振现象(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为主要检查方法[2,3].本文主要通过分析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术前及术后不同的影像学表现的对比,来探讨CT、MRI等影像学方法对原发性肝癌术前诊断及术后疗效评估的准确性及敏感性,为临床提供佳的影像学诊断方法,为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及术后随访提供有效的影像学资料.
作者:王君东;杜伟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探讨使用脊柱外固定矫形器患者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对矫形器使用中存在的护理问题,进行针对性护理.结果:达到固定和矫正目的,未发生护理并发症.结论:对使用脊柱外固定矫形器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保证了治疗效果,减少了患者痛苦,防止护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舒适度.
作者:许春凤;徐薇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分析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X线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X线征象.结果:24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出现早期表现共22例,出现典型期表现共15例,出现晚期表现共4例.结论:腹部平片能及时发现NEC病情变化,让临床早诊断,早治疗,提高早产儿、低体重儿的成活率.
作者:王雪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比较盐酸利托君与硫酸镁在中央型前置胎盘期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7月-2012年6月收治的中央型前置胎盘孕妇42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1例,均行期待治疗.对照组孕妇给予静脉滴注硫酸镁;观察组孕妇给予静脉滴注盐酸利托君,至症状控制后改为口服.观察并比较两组孕妇的保胎效果及不良反应差异.结果:两组孕妇有效治疗时间比较,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出血量及出血次数比较,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急诊剖宫产率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用药后不良反应,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药物不良反应类型不同.两组孕妇分娩新生儿Apgar评分,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利托君在前置胎盘期待治疗中效果优于硫酸镁,在治疗过程中应严密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作者:王小玉 刊期: 2012年第23期
目的:探讨液基细胞学检测(TCT)联合阴道镜检查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06例宫颈疾病患者进行TCT检测并联合阴道镜检查及活组织病理检查,以宫颈活组织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TCT检查阳性病例97例,与组织学诊断的符合率为81.4%;其中ASCUS符合率为74.5%; LSIL符合率为83.3%;HSIL符合率为95.8%;SCC符合率为100%.另有23例TCT正常患者活检报告CINⅠ 3例,CINⅡ 1例.结论:TCT联合阴道镜检查在宫颈癌筛查中敏感性好、准确度高,二者可以互补,能提高宫颈病变的检出率和准确性.
作者:姜华 刊期: 2012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