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个性化循证综合护理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分析

张芳芳

关键词:个性化, 循证护理, 上消化道出血
摘要:目的:探究个性化循证综合护理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对照组给予基础护理,观察组给予个性化循证综合护理,对照两组临床护理效果,并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生活习惯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随访半年,观察组在饮食、禁烟禁酒、合理锻炼、正常作息、服药依从性等生活习惯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给予个性化循证综合护理临床效果确切,根据患者自身特点,提供个性化循证优质护理服务,使患者乐于接受护理人员护理,自觉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提高患者满意度,从而促进患者康复.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中西药联合佐治小儿急性肺炎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炎琥宁注射液联合抗菌素头孢曲松钠治疗小儿急性肺炎的疗效观察.方法:对我社区医院2009年11月-2011年11月收治的68例急性肺炎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把68例患儿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给予单纯使用头孢曲松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配合炎琥宁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的疗效作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通过有效的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达97.0%,在退热、止咳、肺部啰音消失、X 线片炎症吸收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小儿急性肺炎采取炎琥宁注射液联合头孢曲松钠治疗不仅疗效好,而且恢复快、不良反应少、经济实惠,应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彭静;周建生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妇产科护理风险分析及常见护理问题研究

    目的:探讨妇产科常见的护理风险因素及常见问题.方法:将妇产科44名护理人员作为风险研究对象,采用回顾分析法对1年间遇到的护理安全问题进行统计,针对高风险问题出台相应制度,另统计妇产科护理中常见的一般问题、制定规章、记录规章制度实行前、后患者及家属对科室护理工作的评价.结果:1年间共发生护理风险事件224起,护理风险因素多为环境因素97例(43.30%);发生护理问题的病例共统计749例,护理问题涉及多病种为肿瘤345例(46.06%);护理问题发生后患者常见后果为感染285例(38.05%);护理中多综合问题为环境因素造成,单因素中高为舆论影响,为152次(20.29%);规章制度实行后1年内风险事件明显减少且患者满意度显著提升,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产科护理风险因素较为复杂,及时发现风险及问题所在,制定相应规章制度可有效减少问题发生,且明显提升患者满意度,改善护患关系.

    作者:黄玲炜;周红英;王亚玲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奥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确诊为反流性食管炎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0例给予奥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对照组20例单用奥美拉唑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内镜下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奥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效果显著.

    作者:郭生旭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甲状腺手术中保护喉返神经的临床体会

    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中显露喉返神经对防止喉返神经损伤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2年2月甲状腺手术中显露喉返神经的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2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未见声音嘶哑.结论:甲状腺手术中常规解剖显露出喉返神经可有效防止其损伤.

    作者:蒋德生;马伟达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降温贴防治恶性血液病患者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降温贴防治机械性静脉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 30例行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 (PICC)穿刺术的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方法护理基础上于置管后外敷降温贴.并对两组静脉炎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实验组为0,对照组为1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降温贴外敷能有效预防PICC所致机械性静脉炎,操作简单、方便、节省护理工时等优点.

    作者:周娟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螺旋CT多平面重组技术在四肢关节创伤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螺旋CT多平面重组技术(MPR)在四肢关节创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9月-2011年12月DR平片检查后阴性,但临床怀疑骨折的病例36例,所有病例行螺旋CT扫描及MPR图像重组.结果:所有病例均见关节积液及软组织肿胀,明确骨折30例,未见骨折6例.结论:螺旋CT的多平面重组技术,能直观的显示四肢关节的解剖关系,明确有无骨折,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指导.

    作者:吴春华;金磊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300例子宫肌瘤患者的心电图分析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患者的心电图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00例子宫肌瘤患者的心电图资料,并将350例健康体检女性作为对照组进行心电图比较.结果:子宫肌瘤患者心电图改变202例,占67.3%,正常对照组心电图异常改变33例,占9.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子宫肌瘤患者心电图异常以ST-T改变为主,应及时治疗.

    作者:黄世琼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X线诊断

    目的:探讨分析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X线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X线征象.结果:24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出现早期表现共22例,出现典型期表现共15例,出现晚期表现共4例.结论:腹部平片能及时发现NEC病情变化,让临床早诊断,早治疗,提高早产儿、低体重儿的成活率.

    作者:王雪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支原体肺炎患者肺泡灌洗液中T细胞亚群的检测

    目的:观察T细胞亚群在支原体肺炎中的变化,探讨其在支原体肺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集肺炎支原体患者及对照组肺泡灌洗液(BALF),采用单克隆抗体-碱性磷酸酶法(APAAP)进行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CD3、CD4、CD8、CD4/CD8).结果:在55例支原体肺炎患者中,T细胞亚群CD3、CD4降低、CD8增高、CD4/CD8比值降低,与对照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免疫功能低下可能在支原体肺炎疾病的发病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支原体肺炎患者的CD3、CD4、CD8、CD4/CD8存在一定的变化规律.

    作者:崔婷婷;郁涛;何艳辉;张继学;魏静;王中正;袁红瑛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氨溴特罗口服液治疗毛细支气管炎9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氨溴特罗口服液对毛细支气管炎的辅助治疗效果.方法:将16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0例)常规治疗,治疗组(90例)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口服氨溴特罗口服液.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5.6%,高于对照组82.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剂量内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氨溴特罗口服液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显著,且方便、安全,可作为佐治毛细支气管炎的主要药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晓玲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院前急救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冠心病严重的一种类型,它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MI)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其病理生理基础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致急性冠脉内血栓形成[1].急性冠脉综合征危害大、病情凶险,尤其是近年来发病率增高,且年轻化趋势明显.目前ACS的治疗手段包括溶栓、抗心肌缺血、抗栓抗凝及介入治疗等措施.目前急诊科院前急救系统(EMSS),对ACS进行及时及早的合理救治,对挽救心肌,具有重大意义.我院急诊科于2006年1月-2012年7月接诊的158例ACS患者进行院前抢救,取得满意疗效,特报道如下.

    作者:黄辉权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学龄前儿童查漏补种实施效果体会

    为巩固和提高接种率,多年来笔者对辖区学龄前儿童进行了查漏补种.将2011年与2012年实施的查漏补种效果进行对比分析,为今后查漏补种寻求更好的工作方法,现将笔者的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李柳茵;梁少林;韦丽春;彭妃;关春惠;陈均英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将罗哌卡因用于中期妊娠引产无痛分娩的可行性报告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用于中期妊娠引产无痛分娩的可行性.方法:2009年1月-2012年5月,将ASAI~II级,要求中期妊娠引产无痛分娩的患者100例,实施CSEA无痛分娩.结果:麻醉效果确切,将罗哌卡因用于中期妊娠引产无痛分娩可行.结论:将罗哌卡因用于中期妊娠引产的分娩,可使患者疼痛明显减轻,产程明显缩短,效果确切,安全有效.

    作者:毕晓红;牟相林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实施循证护理治疗早产儿喂养困难的实践和体会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早产儿喂养中的应用.方法:运用循证护理理念指导早产儿喂养,并与未运用者进行比较.结果:运用循证护理大大缩短了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时间.结论:循证护理的开展提高了新生儿科的护理质量,提高了全体护士的学习积极性.

    作者:刘洪艳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心电图ST-T改变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心电图在诊断冠心病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有体表心电图慢性ST-T改变且做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83例,以左主干、前降支、回旋支、右冠状动脉中任一支狭窄≥50%者为阳性,将患者分为阴性组(32例)、单支病变组(28例)、双支病变组(10例)、三支病变组(13例).各组病例的年龄、性别、化验检查等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数各组病例心电图ST-T改变异常导联数、ST 段移位绝对值之和、异常导联数+ST 段移位绝对值之和、ST 段时间,在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之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冠状动脉造影阳性者51例(61.45%),冠状动脉造影阳性患者中,单支病变28例,双支病变10例,多支病变13例.冠状动脉造影阴性者32例(38.55%).41例合并高血压的患者中冠状动脉造影阳性者18例(43.90%),其中14例女性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造影阳性者只有4例(28.57%),明显低于男性患者的51.85%.结论:(1) 体表心电图慢性ST-T改变诊断冠心病有一定局限性,应慎重,不能作为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心电图特征.(2) 伴有慢性ST-T改变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存在性别差异,女性患者的特异性低.(3)高血压引起心电图ST-T改变与继发性心肌肥厚致心肌相对缺血有关,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率低.(4)增加计算指标(异常导联数、ST段时间、ST段移位、异常导联+ST段移位),可提高检出率.

    作者:程红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产后出血6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2月60例产后出血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宫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首位原因,其他原因有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凝血功能障碍等.手术产是不可忽略的因素.结论:有出血倾向应及早防治,产后2h严密观察,尽早发现产后出血.

    作者:刘菊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阴式子宫切口瘢痕妊娠病灶清除术护理

    目的:探讨阴式子宫切口瘢痕妊娠病灶清除术护理.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2例患者行阴式子宫切口瘢痕妊娠病灶清除术,进行围手术期护理.结果:12例均手术成功,无并发症,围手术期护理有效地消除了患者的思想顾虑,提高了手术成功率.结论:阴式子宫切口瘢痕妊娠病灶清除术围手术期护理对保障手术成功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盖炼炼;王中海;单莉莉;卓蓉;熊慧娟;乐爱文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肿瘤术后全身热化疗病人深度镇静麻醉管理

    目的:探讨肿瘤术后全身热化疗深度镇静麻醉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4例肿瘤术后病人,ASAⅡ~Ⅲ级,无心脑血管病变,在设定核心温度为40.0~41.8℃情况下,病人不能耐受高温,此时静脉注入咪达唑仑和静脉持续泵入丙泊酚维持,有创监测血液动力学,肺氧合指标,测电解质、血糖、尿量至降温期39.5℃以下,渐停镇静至清醒.结果:24例病人先后做了53次热化疗,升温期和恒温期、心率、中心静脉压增加,ACO2分压、血气、血钾、血糖下降,降温期恢复,在保持循环稳定的情况下,有10例病人术中使用β1受体阻滞剂,有6例病人术中舌下坠影响通气,需放置口咽通气道,有3例术后肘关节有轻微烫伤,无其他并发症出现.结论:深度镇静麻醉用于肿瘤术后全身热化疗,简便易行,操作方便,对病人生命体征干扰小,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静脉麻醉药.

    作者:王丽;薛刚;程言强;王志刚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新生儿惊厥临床及病因分析

    目的:探讨引起新生儿惊厥的病因及临床特点,为诊断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分析我院儿科病房新生儿惊厥病例56例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及转归情况,探讨其常见的病因及治疗方法.结果:缺氧缺血性脑病占大多数,惊厥特点以微小型多见.结论: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低血钙是导致新生儿惊厥的主要病因,抗惊厥治疗与控制脑水肿为主要治疗原则,同时做好密切护理.必须重视围生期保健,减少引起新生儿惊厥的危险因素;及时发现新生儿惊厥.

    作者:王群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盐酸氨溴索治疗急性加重期COPD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治疗急性加重期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68例COPD进行分组治疗,观察盐酸氨溴索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率73.5%,总有效率达到94.1%,对照组显效率38.2%,总有效率85.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FEV1/FVC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变化不大(P>0.05).结论:盐酸氨溴索治疗急性加重期COPD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使用方便,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作者:严巨莲 刊期: 2012年第23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