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课件在形态学科实验考核中的应用与评价

杜志昭

关键词:实验, 考核, 课件, 形态学
摘要:医学形态学科,如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病理学、病原生物学等,在对学生的实验考核中,一直存在着资源、效率、效果、可行性等诸多方面的问题.近年来,随着多媒体在院校中的广泛应用,利用课件来考核,能在很大程度上承担起传统实物标本考核的效果,解决上述的诸多实际问题[1,2].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输血前患者传染性指标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患者输血前4种传染性指标的感染状况,提高医务人员的生物防护和自我保护意识,避免医院感染和医疗纠纷的发生.方法:在输血前对3 536例受血者进行乙肝表面抗原(HBsAg)、艾滋病抗体(抗-HIV)、丙肝病毒抗体(抗-HC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四项标志物检测.结果:3 536例患者HBsAg阳性率为9.27%;抗-HIV阳性率为0.056%;抗-HCV阳性率为0.93%;抗-TP阳性率为1.07%.结论:输血前进行传染性标志物检测,可使无症状的患者能得到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可以提高临床医务人员有针对性地加强自我保护,是预防控制职业感染和避免医患矛盾的必要措施,还为地区性传染病调查提供有价值的资料.

    作者:魏晓玲;杨红英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失功的预防护理

    血液透析是尿毒症患者肾脏替代疗法之一.功能良好的动静脉内瘘是血液透析顺利进行的前提.据文献报道动静脉内瘘失功的发生率17.8%,有上升趋势 [1].正确合理维护和使用内瘘,分析内瘘失功的危险因素,通过临床护理干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延长内瘘使用寿命,是预防内瘘失功的关键.现对本中心内瘘失功预防的护理体会进行总结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超声在妇女药物流产中的监测作用评价

    药物流产又称药流,是指用息隐(米非司酮片)米索前列醇药物口服终止早期妊娠.因具有安全有效、不良反应轻等优点广泛应用于临床,但仍存在着流产不全,流产后阴道出血量多、持续时间长及流产后感染等问题[1,2].为了客观评价药物流产的临床效果,减少或避免副作用及并发症的发生,本文对本院近两年来因早孕要求药物流产的360例进行药物流产前后彩超监测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从而探讨超声在女性药物流产过程中的诊断价值、疗效作用,以期进一步为临床提供指导.

    作者:霍晓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学龄前肺炎儿童患维生素A缺乏疾病相关状况及新检测手段

    目的:主要目标是进一步明确肺炎患儿体内维生素A的状况,次要目的是研究个体化、营养等因素对VAD儿童的影响.方法:对北京3所医院中患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患儿进行抽样研究,患儿的相关信息通过患儿母亲详述而获得,体内维生素A含量测定通过相关剂量反应实验(RDR)得到结果.结果:100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其中17.8%确诊为VAD,50.3%的患儿为正常结果,24.6%的患儿有肝脏储备功能的下降,7.3%的患儿结果与感染过程相关.得出与VAD相关的变量数值:年龄<2个月(OR 3.43,94%CI:1.83~9.23);年龄>6个月并给予配方食品的儿童(OR 0.37,95%CI:0.15~0.91).结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患儿VAD发生率在北京仍然存在,而且对有维生素A缺乏高危患儿进行维生素A补充是必要的.

    作者:耿扬;张俊红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超声对慢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对慢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40例经手术后病理证实为慢性阑尾炎患者的超声图像特征.结果:超声诊断为慢性阑尾炎35例,阑尾黏液囊肿2例,诊断符合率为92.5%,误诊、漏诊率为7.5%.结论:尽管超声对慢性阑尾炎的显示率不是100%,但超声检查可发现部分患者阑尾形态学的改变,包括本管径增粗、管壁增厚,并可发现有无黏液囊肿,可为临床诊断慢性阑尾炎提供客观的影像学依据.

    作者:张慧;马果丰;刘学彬;袁莉;杨姣;朱冬梅;邹玲;曾艳;贾莉;岳红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产后妇女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FPFD)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12年3-8月在我院进行产后42d盆底功能筛查的212例产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产妇FPFD的发生率为19.3%,其发生与年龄、产次、分娩方式及孕期增加体重有关.结论:FPFD的发生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应做好广泛宣传及健康教育工作,增强保健意识,提高产后妇女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国荣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滑膜骨软骨瘤病的X线诊断价值

    目的:评价X线平片对滑膜骨软骨瘤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滑膜骨软骨瘤病的X线表现.结果:10例病变关节周围均见多枚钙化或骨化结节影,形态呈点状、砂粒状、圆形或卵圆形,并可聚集成桑椹状、团块状、菜花状或不规则形.钙化结节中心密度淡,周边密度高呈蛋壳样,有的骨化结节内可见骨性结构.6例手术中骨软骨体数量均大于X线平片计数,病区滑膜组织镜下均呈不同程度的软骨化生改变.结论:受软骨结节的钙化或骨化程度的影响,X线平片诊断滑膜骨软骨瘤病有一定限度,手术病理检查提示滑膜有软骨化生改变为确诊依据.

    作者:沈艳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与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相关性探讨

    目的:探讨缺血性卒中部位及严重性与颈动脉彩超所示部位及严重性是否存在明显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00例,排除心源性卒中,行美国国立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颈动脉彩超检查.结果:脑梗死病灶同侧斑块为204例,占51%,病灶对侧斑块为108例,占27%,斑块中均以软斑及混合斑所占比例为高;NIHSS评分轻度者狭窄占58 例(24%),中度者狭窄占61例(49.2%),重度及极重度者狭窄占27 例(79.4%),且评分重者斑块多发.结论: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与脑梗死密切相关,且病变血管与梗死部位存在相关性,病变严重性与脑血管病严重性亦明显相关.

    作者:闻瑛;袁磊;周海燕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长春西汀治疗脑梗死后认知障碍的分析

    目的:关于长春西汀治疗脑梗死后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我院于2011年 3月-2012年4月收治64例罹患脑梗死者,所筛选的患者均存在梗死后认知障碍的情况,进行随机分组,每组各32例,分别设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神经内科治疗,包括抗血小板、改善脑循环及降低颅内压等,研究组采取长春西汀进行治疗,而对照组采取胞二磷胆碱进行治疗,待2周后,观察两组患者的康复情况.结果:研究组显效率34.4%,有效率53.1%,总有效率为87.4%,对照组显效率18.8%,有效率37.5%,总有效率为56.3%,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MMSE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春西汀在治疗脑梗死后认知障碍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也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肢体活动能力.

    作者:管雅琳;于长申;纪勇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脑梗死与颈动脉斑块相关性的临床分析

    脑梗死对人类生命和健康的危害极大,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提高,脑梗死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所以积极开展针对脑梗死危险因素的预防尤为重要,而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死常见的病因,本文收集了脑梗死与非脑梗死患者各75例的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陈亚芳;成涛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不同脱敏剂治疗活髓基牙预备后牙本质敏感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和比较三种脱敏剂治疗活髓基牙预备后牙本质敏感症的疗效.方法:按修复体常规预备要求,对活髓基牙进行预备.选择50例患者的100颗患牙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三组:采用牙本质氟保护漆脱敏组(n=32);Gluma脱敏剂组(n=33);极固宁脱敏剂组(n=35)治疗.采用可视分级评价法(VAS)计分评价,探测刺激及冷气刺激记录检测预备牙的敏感程度,并进行有效率比较分析.结果:牙本质氟保护漆脱敏组:治疗后的冷气刺激敏感性VAS值(3.12±0.96)和探测刺激敏感性VAS值(2.48±1.10)与治疗前冷气刺激敏感性VAS值(5.86±1.21)和探测刺激敏感性VAS值(4.90±1.3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luma脱敏剂组:治疗后的冷气刺激敏感性VAS值(3.10±1.25)和探测刺激敏感性VAS值(2.56±1.35)与治疗前冷气刺激敏感性VAS值(5.98±1.15)和探测刺激敏感性VAS值(4.75±1.5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极固宁脱敏剂组:治疗后的冷气刺激敏感性VAS值(3.18±1.32)和探测刺激敏感性VAS值(2.75±1.45)与治疗前冷气刺激敏感性VAS值(5.75±1.30)和探测刺激敏感性VAS值(4.86±1.6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种脱敏剂治疗活髓基牙预备后牙本质敏感症显示良好疗效.

    作者:李纪民;邹青;姜田田;张一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189例前庭系统性眩晕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对鉴别前庭周围性眩晕和中枢性眩晕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89例前庭系统性眩晕的患者进行了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检查.结果: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异常的有151例,异常率为79.9%.其中表现为内耳型30例,占19.9%,脑干型97例,占64.2%,混合型24例,占15.9%.结论:BAEP可作为前庭系统性眩晕患者辅助诊断的一个敏感指标,对前庭系统性眩晕的临床诊断有重要的定位价值.

    作者:徐菲;金平;吴章松;张均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社区护理干预实践探讨

    目的: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人通过社区护理干预,对提高其生存质量进行探讨.方法:对已确诊69例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人进行健康管理、健康教育、药物指导等护理干预,并在实施干预前和实施干预6个月后对病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病人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相关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生活质量大为提高.结论:为了使社区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人的血糖、血压得到有效控制,社区慢病管理不仅要注重治疗,更应做好护理干预.社区护理人员应通过理想的护理干预模式加强对病人的健康教育,使其提高认识、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袁红卫;李玉琴;孙艳民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

    2007年6月-2011年12月,笔者运用益气活血、温阳利水的方法结合西药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选择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中,男27例,女11例;年龄42~82岁,平均年龄58.2岁;病程5~20年,平均16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11例,肺源性心脏病7例,高血压性心脏病6例,扩张性心肌病4例,肥厚性心肌病2例,风湿性心脏病8例.对照组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40~75岁,平均年龄57岁;病程4~18年,平均15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9例,肺源性心脏病7例,风湿性心脏病5例,扩张型心肌病4例,高血压性心脏病5例.

    作者:孙继武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甲状腺手术中保护喉返神经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在甲状腺手术中怎样避免误伤喉返神经.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240例甲状腺手术患者资料.结果:甲状腺手术中,采用显露喉返神经和颈丛麻醉的患者清醒状况下手术均可降低喉返神经损伤的发生率.结论:是否显露喉返神经不能一概而论,应当根据具体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在实际工作中不断的摸索探究,这样才能将甲状腺手术致喉返神经损伤降到低程度.

    作者:王瑜;富晓敏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垂体危象23例诊治分析

    垂体功能减退危象(简称垂体危象)是在垂体功能减退的基础上在各种应激情况下和治疗不当,病情发生急剧变化以至发生昏迷及死亡.垂体危象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现就我院2008年12月-2010年12月收治的23例垂体危象患者的临床特点总结如下.

    作者:赵敏素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原发性肝癌破裂的诊治体会

    原发性肝癌破裂是原发性肝癌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发病率约为2.5%~20%,其可突然发生,迅速进展,预后较差,病死率极高.正确处理与治疗,对于肝癌患者的预后有相当重要的意义,正确积极的治疗可延长存活期,为治疗肝癌提供机会.我院于2002-2012年间共收治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患者27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男22例,女5例,年龄30~70岁,平均年龄48.5岁,原有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史20例,其中肝硬化史17例,临床上表现有上腹部疼痛25例,血压下降12例,体检均有腹壁压痛、反跳痛、肌紧张,全组均行腹腔穿刺,抽出不凝固血的23例,18例患者行B超或CT检查发现肝癌破裂出血,3例术前诊断不明确,剖腹术中确诊.

    作者:陈杰;殷音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输卵管阻塞的介入再通术对不孕症的应用

    目的:分析介入再通术对输卵管阻塞造成的不孕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经输卵管造影或选择性输卵管造影确诊为输卵管双侧或单侧梗阻的5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输卵管介入再通术,必要时联合气液加压术去除管腔内粘连,恢复管腔的通畅,准确统计输卵管再通率及妊娠率等.结果:本组52例共88条输卵管阻塞,总再通成功率87.5%,宫外孕发生率5.8%,输卵管再次阻塞率26.9%,其中2例失访,不计入结果分析.结论:输卵管阻塞的介入再通术对不孕症的治疗具有良好的复通效果.

    作者:郑虎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林氏乳癖方加减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症56例临床体会

    目的:观察林氏乳癖方加减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症的临床体会.方法:对56例乳腺囊性增生症患者用林氏乳癖方加减口服治疗,进行观察总结.结果:该组方在4周内总有效率达87.5%,8周内总有效率达94.6%.结论:林氏乳癖方加减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症,疗效好、效率高、恢复快,值得推广和使用.

    作者:邱舜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糖尿病血液透析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在糖尿病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2007年1月-2010年1月采用病例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90例糖尿病血液透析患者,按HbA1c控制标准分成达标组(HbA1c≤6.5%)43例和未达标组(HbA1c>6.5%)4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率、并发症以及死亡原因.结果:3年后达标组患者生存27例,生存率为62.79%;未达标组患者生存22例,生存率为46.81%;未达标组3年生存率明显低于达标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达标组患者因感染死亡 12 例,占48.00%,心血管疾病死亡6例,占24.00%,脑血管疾病死亡2例,占8.00%,其他5例,占20.00%.结论:糖化血红蛋白未达标组的患者预后较达标组患者差,良好的血糖控制对于DM透析患者是很有价值的.对于糖尿病透析患者,积极控制血糖,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存率.

    作者:冯辉亮 刊期: 2012年第24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