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静脉全营养混合液应用于早产儿的护理体会

李焕琴

关键词:静脉, 全营养混合液, 早产儿, 极低出生体重儿, 全营养液, 新生儿急救, 高危新生儿, 支持技术, 微量元素, 临床营养, 肠外营养, 脂肪乳, 维生素, 葡萄糖, 电解质, 存活率, 并发症, 氨基酸
摘要:静脉全营养混合液是将脂肪乳、氨基酸、葡萄糖以及电解质、维生素、微量元素等混合而制成的营养液.近年来,随着新生儿急救及临床营养支持技术的不断发展,静脉全营养液广泛应用于高危新生儿,使得早产儿尤其是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存活率得到逐年提高,同时肠外营养并发症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河南外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宫腔镜在不孕症诊治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宫腔镜在不孕症诊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我院2007年3月至2008年11月收治的346例不孕症患者应用宫腔镜直接观察子宫内膜及输卵管口,在直视下输卵管加压推注美篮和疏通液,术后给予替硝唑0.25 g,每日3次口服,术后随访其受孕情况.结果 346例患者中,发现子宫内膜息肉57例,子宫内膜炎77例,黏膜下肌瘤10例,宫腔粘连28例,畸形子宫8例,宫内异物7例,输卵管阻塞225例,经加压疏通再通141例,其中双侧87例,单侧54例,治疗后复通率62.5%,妊娠率48.5%.结论 宫腔镜是诊治不孕症的重要方法,宫腔镜输卵管插管疏通可提高输卵管阻塞的治愈率缩短治疗周期,减轻患者的心理和经济负担.

    作者:李洪波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使用便携式化疗泵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5-氟尿嘧啶(5-FU)属时间依赖性药物,常用于治疗消化道恶性肿瘤.有关研究发现,采用持续高浓度缓慢静脉滴注,其恒定的血液浓度可增强抗癌活性,获得佳疗效[1].2007年1月至2008年3月,我科采用了便携式化疗泵用于50例消化道肿瘤患者的5-FU持续化疗,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陈世妮;谢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小切口胆囊切除术198例临床护理

    由于饮食结构及生存压力诸多因素的存在,目前我们这一带患胆石症胆囊炎的患者日趁增多,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无疑是根治这一疾病立竿见影的疗法,但小切口胆囊切除术若要取得满意的效果,护理当是该术式安全有效的根本保证.现将我院1991年1月至2006年1月198例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临床护理总结如下.

    作者:周红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儿童手指掌侧瘢痕挛缩手术治疗临床报告

    目的 探讨小儿手指侧方岛状皮瓣修复邻指掌侧瘢痕挛缩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5年6月至2007年8月共收治儿童手指掌侧瘢痕挛缩畸形16例19指,作者采用包含掌侧固有神经背侧支的邻指侧方岛状皮瓣进行修复,观察临床效果.结果 16例19指皮瓣均成活,并全部获得随访,皮瓣两点分辨觉2~6 mm,患指主动活动正常或接近正常,健指植皮区均成活,活动正常.结论 小儿手指侧方岛状皮瓣修复邻指掌侧瘢痕挛缩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作者:李红卫;姬亚飞;吴卫新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绞窄性肠梗阻16例临床分析

    目的 经过分析我院10年来所治疗的16例绞窄性肠梗阻病例,找出绞窄性肠梗阻区别于单纯性肠梗阻的一些特征,以供临床参考.方法 统计我院自1997年8月至2007年8月所治疗的肠梗阻与绞窄性肠梗阻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在16例病例中对临床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统计分析,绞窄性肠梗阻与普通肠梗阻有明显区别.结论 绞窄性肠梗阻有区别于单纯性肠梗阻的一些特征,在临床工作中应予注意.

    作者:薛建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静脉留置套管针在临床应用中的探讨

    浅静脉套管针输液近几年来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极大地提高了医疗护理质量.它不仅避免了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保护了患者的血管,更为急危重病人的抢救及术中病人提供了通畅的静脉通路,保证药物、液体快速顺利的输入病人体内,提高了病人抢救的成功率及手术的顺利进行,现对其在临床应用中的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史润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76例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分析

    目的 探讨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原因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8年12月间我院行乳癌改良根治手术治疗的76例患者病例资料,比较采用常规加压包扎引流组与采用负压引流组两组患者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率及治疗方法.结果 采用加压包扎组术后7~10 d拔管,12例发生皮下积液,发生率为40.0%.采用负压引流组,术后5~6 d拔管,7例发生皮下积液,发生率为15.2%.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一次性负压引流器负压引流,明显减少皮下积液发生,缩短拔管时间.

    作者:贾树旺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充气止血带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 探讨膝关节置换术中充气止血带的使用方法.方法 回顾性研究我院自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326例在我院行初次单侧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止血带不同的使用方法,分为三组,A组126例,在假体安装完毕、骨水泥固化后放松止血带,术野充分止血后关闭切口;B组142例,在关闭切口,加压包扎后放松止血带;C组58例,未使用止血带.观察三组患者术中和术后失血、总失血量以及术后深静脉栓塞(DVT)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A组患者术中失血(242±120)ml和术后失血(214±156)ml,总失血量(467±232)ml,DVT发生率12.7%;B组患者术中失血(224±116)ml和术后失血(387±160)ml,总失血量(610±252)ml,DVT发生率26.8%;C组患者术中失血(463±246)ml和术后失血(184±112)ml,总失血量(654±303)ml,DVT发生率12.1%.结论 膝关节置换术中使用充气止血带,在假体安装完毕、骨水泥固化后再放松止血带止血的方法能够减少围手术期失血,而且不增加DVT的发生率,是一种较好的止血带使用方法,对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有重要意义.

    作者:韩月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腹部外伤的急救与护理体会

    腹部外伤患者往往病情急、危、重、难,病情变化较快,抢救必须争分夺秒.医务人员的准确判断伤情及采取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并且为手术赢得时间.我院2006年3月至2008年3月共收治76例腹部外伤患者,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琴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复杂股骨转子间骨折

    高龄转子间骨折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且常有合并症,若不能及时治疗,常死于肺部并发症、褥疮等.我院对23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采取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术后病人均可早期下床行走,且无下肢静脉栓塞及坠积性肺炎、褥疮等并发症,无需内固定病人术后的长期制动,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记选;苏坤煌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自发破裂6例分析

    子宫内膜异位是妇科常见病之一.卵巢是子宫内膜异位症常见发生的部位.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壁可以自发破裂,囊内的巧克力液溢入腹腔引起剧烈腹痛,由于临床表现与其他急腹症有相似之处,术前误诊率较高.

    作者:李玲枝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手法加中药熏洗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手法加中药熏洗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效果.方法 对采用手法加中药熏洗治疗的72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组72例1~3个疗程的治疗,治愈68例,好转2例,未愈2例;随访3~4年,治愈者复发2例,好转者加重1例.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手法加中药熏洗治疗膝关节性关节炎疗效显著.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林建国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静脉全营养混合液应用于早产儿的护理体会

    静脉全营养混合液是将脂肪乳、氨基酸、葡萄糖以及电解质、维生素、微量元素等混合而制成的营养液.近年来,随着新生儿急救及临床营养支持技术的不断发展,静脉全营养液广泛应用于高危新生儿,使得早产儿尤其是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存活率得到逐年提高,同时肠外营养并发症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作者:李焕琴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股骨头坏死合并粗隆间骨折

    目的 探讨股骨头坏死合并股骨粗隆部间骨折的综合治疗方法.方法 2004年4月至2007年7月收治股骨头坏死合并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20例应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并骨折复位固定进行综合治疗.结果 20例患者平均随访14个月,20例骨折全部愈合,髋关节功能评分:优15例,较好3例,良1例,差1例,恢复率为98%.结论 应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并骨折复位固定对股骨头坏死合并股骨粗隆间骨折进行综合治疗,既保证了骨折的复位、固定和愈合,同时又彻底解除了股骨头坏死带来的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双重困扰,较以往的单纯固定骨折但后遗髋关节疼痛或者分期手术处理骨折和股骨头坏死有明显优越性.作为针对性较强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李红军;高书图;陈洪干;侯洪涛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Mirizzi综合征的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 探讨Mirizzi综合征的临床病理特点与合理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经手术证实的21例Mirizzi综合征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1例均采用手术治疗.根据临床类型选择手术方式,效果满意.结论 Mirizzi综合征术前诊断困难,术中明确诊断是防止胆道损伤的关键,治疗应根据不同的病理类型选择相应的手术方法.

    作者:王萌;李冰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老年人静脉穿刺拔针后皮下瘀血原因分析及防治

    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静脉穿刺拔针后皮下瘀血现象,特别是老年人更常见.老年人的静脉血管多有硬化,管壁厚而无弹性,腔隙窄,脆性大,缺乏皮下脂肪,皮肤松弛,又加之所用某些药物可降低血液粘稠度,稀释血液,使血管渗透性增高,又因经验缺乏、错误操作等原因,致静脉穿刺拔针后,血液渗入皮下组织,造成皮下瘀血,给病人造成恐慌、痛苦,给下一步的静脉用药造成穿刺困难,掌握老年人血管特点,掌握拔针后止血要领,熟悉所用药物的药理作用是预防皮下瘀血的重要措施.

    作者:宋爱云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胸腹联合伤的护理体会

    目的 总结分析胸腹联合伤的观察与护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胸腹联合伤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病例42例痊愈,2例死亡,2例转院,治愈率91%.结论 对胸腹联合伤病人进行及时正确的抢救,严密的观察,有效的护理,可缩短抢救时间,防止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娄新荣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乳腺癌术后胸壁局部复发相关因素回顾性分析

    目的 探讨乳腺癌术后胸壁局部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705例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集患者的肿瘤TNM分期,手术方式,肿瘤生物学特性,放化疗情况,雌孕激素受体等,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比较术后复发病例和无复发病例的因素差异.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局部复发率随着TNM分期增高而增高;术后放疗者复发率较低(χ2=4.875,P=0.027),雌孕激素受体阴性者复发率低于阳性者(χ2=5.064,P=0.024).多因素分析显示:原发肿瘤大小(T分期)、腋窝淋巴结状态(N分期)、远处转移情况(M分期)是局部复发的显著危险因素,术后放疗可降低局部复发率.结论 肿瘤TNM分期和术后放疗是乳腺癌术后胸壁局部复发的独立相关因素,对有高危险复发因素的患者,应常规术后放疗,并定期追踪随访.

    作者:滑秀云;户亚光;陈东娜;张金凤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重度妊高征合并Hellp综合征行剖宫产手术的麻醉处理

    目的 探讨重度妊高征合并Hellp综合征行剖宫产手术的麻醉处理.方法 对两例Hellp综合征行剖宫产手术的麻醉处理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1例患者术中基本平稳,术后痊愈出院;1例患者术后死亡.结论 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全身麻醉或者椎管内麻醉都可用于重度妊高征合并Hellp综合征行剖宫产手术.

    作者:周世勇;蒿岁雪;张红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立止血用于甲状腺大部分切除术172例疗效观察

    甲状腺血供丰富,手术切除容易出血,甚至大出血,危害性极大.我院2005年5月至2008年12月应用立止血于甲状腺手术患者,取得了良好止血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王彬;梁成军 刊期: 2009年第04期

河南外科学杂志

河南外科学杂志

主管:河南省教育厅

主办:郑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