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龄直肠癌病人行手术治疗的可行性分析

贾文

关键词:直肠癌, 高龄病人, 手术治疗
摘要:目的:分析高龄直肠癌病人行手术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00年1月-2010年1月住院治疗的36例高龄直肠癌病人的病历资料,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手术治疗的36例病人中,发生大面积脑梗死的1例,出现呼吸衰竭的1例,其余病例治疗效果满意.结论:高龄直肠癌病人并发症多,手术风险大,行姑息性直肠癌切除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重症护理记录存在的问题与书写对策

    重症护理记录单是患者病情危重时所做的护理记录,一般用于危重、大手术后、抢救或特殊检查、治疗后的患者.重症护理记录单应详细、及时记录患者的主要症状、体征的变化、治疗、护理措施及其效果、饮食、出入液体量等,以便及时进行抢救.

    作者:康学兰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导管内癌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在乳腺导管内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 34例乳腺导管内癌患者的彩超检查.结果:34例患者中,肿块数目共33个,其中有1例未发现肿块.结论:彩色多普勒检查有助于乳腺导管内癌的诊断,特别是在早期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罗骥;孙蕾;李丽俐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40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子宫肌瘤临床处理方法.方法:对2003年2月-2010年7月期间我院产科40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0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中阴道分娩8例,剖宫产32例.其中剖宫产同时行肌瘤剔除术30例,术中、术后出血量均无增加.结论:在医院有一定设备和技术及病例选择合适的情况下,剖宫产术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是必要的、安全可行的.

    作者:程秀文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进展

    脑卒中是当前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主要疾病之一,具有高发病、高致残及高致死的特点.其中缺血性卒中发病率占人口总数60%~80%.

    作者:吴林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产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育观念的改变,家庭对产妇的护理也十分重视.由于产妇产后活动过少,血流变慢及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使产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日渐增多,已成为继产后出血、产后生殖道感染、泌尿道感染及乳腺炎之后的又一产后并发症[1],可在产褥期给产妇带来严重痛苦,特别是深静脉血栓形成继发的肺栓塞,甚至危及生命.近年来我科在经过患肢制动、抬高患肢、抗炎、溶栓、改善微循环等一系列治疗护理后,收到了明显成果.现就其整体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张蕾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提高药理学教学质量探讨

    医学基础教育在不断改革和发展.在药理学教学中,可通过了解学生学习基础、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改善课堂教学环境、整合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及培养学生护患沟通能力来提高教学质量,适应现代药理学教学发展.

    作者:曲震理;胡清茹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医院中各种招聘方式的应用分析

    如今在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中,人员招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招聘到合适医院及合适所需岗位的人员绝非易事.本文对校园招聘、招聘会招聘、媒体广告招聘、网络招聘、中介机构招聘、内部招聘、医疗行业特定人群重点招聘七种招聘方式进行分析.找出每种招聘方式的优点、缺点以及招聘使用对象,并分析各种招聘方式在医院中的使用情况.通过这些分析,以期更好的灵活使用这些招聘方式,更好、更有效、更及时的招聘到医院所需要的人才,保证医院的可持续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卫生医疗服务.

    作者:郑京晶;史新叶;程军;王炼涛;马佳;杜新宇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见习式实验教学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见习式实验带教教学法在医学生实验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在我校医学检验专业学习的64名学生作为观察组,采取新的见习式实验带教程序进行实验带教学习;以同年在临床专业学习的117名学生采取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分别收集两组学生在学期学习结束时的专业知识掌握程度、技能操作熟练程度及对实验教学满意度等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学生的实验理论知识平均得分分别为(93.7±3.3)和(86.2±3.8),实践技能操作平均得分(92.3±4.1)和(85.1±3.7),对实验教学效果满意率评价分别为95.3%和82.9%,三项测评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见习式实验教学方法可以显著提高医学生的实验教学效果,值得借鉴和推广.

    作者:归改霞;张庆远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浅谈磁共振检查患者的沟通与护理

    磁共振成像系统(MRI)已成为当今医学影像领域先进的诊断设备,其安全无电离辐射损伤、多参数多方位成像、图像高对比度等优势,使MRI的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在医学诊断中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虽然采用了3.0T MRI,然而MRI的应用仍存在一定局限性,主要是成像速度相对较慢.此外,MRI 图像易受多种伪影影响,包括自主性/非自主性运动.这些局限性,使得MRI 检查应注意做好检查前护理、加强与患者检查过程中的沟通和护理,确保检查顺利安全.

    作者:何桂凤;何冬梅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晚期羊水过少诊疗进展

    晚期羊水过少是产科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但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其与胎儿因素、胎盘因素、母体因素均有关联,而且在妊娠合并症患者中更为多见,使剖宫产率明显增高,且围生儿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增高.产前诊断羊水过少具有一定的困难性和复杂性,目前超声诊断大羊水暗区的垂直径、羊水指数判断产前羊水量与实际羊水量均存在一定的误差.所以应综合全方面因素进行分析,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在应用母体水疗法及羊膜腔内灌注法治疗晚期羊水过少近年来取得较大的进展,并显著降低了剖宫产率、保障了母婴安全、提高了围产期结局.下面对晚期羊水过少的基本病因、诊断及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刘国旗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静滴胃复安注射液出现左下颌关节脱臼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女,19岁,因在学校周边小餐馆用餐后,出现阵发性上腹痛,腹泻,恶心,呕吐4h,自服吡哌酸2片,效果不佳,遂来我院就诊.

    作者:李红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脐带绕颈分娩方式和新生儿窒息的关系探讨

    目的:探讨脐带绕颈孕妇经阴道分娩的可能性,降低剖宫产率.方法:将我院2006年1月-2010年12月659例脐带绕颈病例分为阴道试产和择期剖宫产两组,分析其与新生儿窒息的关系.结果:脐带绕颈的产妇经阴道试产时,脐带绕颈≥3周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显著高于脐带绕颈1~2周者(P<0.01).脐带绕颈1~2周者阴道试产组与择期剖宫产组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脐带绕颈3周以上者阴道试产组显著高于择期剖宫产者,两者有显著茬异(P<0.01).结论:脐带绕颈1~2周的产妇,通过S/D比值和CST或OCT筛选,可严密监护下阴道试产,脐带绕颈≥3周者宜选择剖宫产终止妊娠为妥.

    作者:刘晓东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基于CT影像的孤立性肺结节识别与分析探讨

    目的:探讨CT影像的孤立性肺结节识别与分析.方法:回顾2008年6月-2010年11月间,确诊为孤立性肺结节的患者,对这些患者的病症在CT影像中的表现、对孤立性肺结节进行识别和探讨.结果:孤立性肺结节在CT影像中表现为毛刺、分叶征、CT晕征、钙化、空洞症、血管集束征以及孤立性肺结节的位置.结论:CT影像对肺结节的识别和诊断有重要意义.

    作者:曹伟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整体护理中加强病房巡视的护理体会

    目的:在开展整体护理的过程中,为能及时掌握患者的动态情况,对加强巡视病房的时间、内容、方式及应用进行了进一步的讨论.方法:护士长带领护理人员共同巡视病房,查找护理问题,按照护理程序,对住院患者进行了动态评估,提出切合实际的问题,为制定可行的护理计划打下良好的基础.方法:实行护士长、责任组长、责任护士三级巡视;采用例行性巡视和检查性巡视两种形式,巡视中把看、问、讲、查相结合.内容:查找护理问题、检查病区秩序、回答患者的问题、实施健康教育.结果:增强了对患者情况的了解和掌握、加强了与患者的沟通、能及时发现问题、随时实施健康教育.结论:促进了整体护理工作的落实.

    作者:何静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广西6城市成年人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了解广西成年居民慢性肾脏病(CKD)流行情况及危险因素,为临床积极做好CKD防治工作提供有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多级随机抽样方法,对广西6个城市18~74岁常住居民进行CKD抽样调查.被调查者均接受问卷调查,检测尿白蛋白/肌酐比率、血尿(离心后尿沉渣显微镜检查)和肾脏B超,结果异常者3个月后进行复查.用国人校正的简化MDRD公式计算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GFR).结果:白蛋白尿患病率5.26%,血尿患病率1.03%、肾功能下降率4.02%,CKD患病率9.67%.男性白蛋白尿患病率(5.33%)高于女性,而男性血尿患病率低于女性.初中及以下文化人群的白蛋白尿发病率高于大专以上文化人群.结论:广西成年人CKD发病率为9.67%,CKD发病率存在性别与文化差异.

    作者:唐盛;龚智峰;王浩宇;闭闵;刘芸芳;李瑾瑜;黄玲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烟雾病的影像学分析

    目的:探讨烟雾病的影像学特征,增强对本病的认识及MRI、MRA、CT、DSA对本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6例患者均行MRI检查,11例行MRA检查,12例行CT检查,15例行DSA检查,分析其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结果:9例表现梗死,5例表现脑出血,2例脑实质未见确切异常.MRI诊断正确率为38%,CT诊断正确率为3%,MRA及DSA诊断正确率为100%.结论:烟雾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无特异性,MRI及CT主要显示烟雾病的脑实质病变,而DSA及MRA主要显示烟雾病的血管性改变.MRA是首选检查方法,若需要手术时行DSA检查,以显示更多有关烟雾病的细节.

    作者:王树江;麻桂霞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全程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疗效影响及观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5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70例,给予常规治疗,一般护理;干预组80例,在常规治疗,一般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全程护理干预.结果:对照组患者入院时白细胞、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与干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第10天的白细胞,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明显高于干预组(P<0.01),对照组第10天的动脉血氧分压(PO2)明显低于干预组(P<0.01),对照组住院天数明显高于干预组(P<0.01).结论:护理干预有助于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治疗,缩短住院天数,提高疗效.

    作者:陈哲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合并高血压病人围手术期的护理

    目的:研究分析合并高血压病人围手术期的护理策略.方法:通过对我院接诊和住院手术治疗合并高血压的病人65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回顾.结果:无病例在手术中死亡或出现严重的心血管事件,65例病人在通过健康宣教以及抗感染、营养支持、控制血糖、血压、强心及抗心律失常后痊愈出院.结论:对围手术期高血压进行有效护理,可有效地减少围手术期高血压并发症,且方法简便,适合临床推广.

    作者:张品丽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参与式管理提高护理技术操作质量的应用及体会

    总结参与管理模式在护理技术操作管理中的应用及体会.组织护士参与护理技术操作管理,充分调动了护理人员的积极性,有利于护理技术操作质量的提高.

    作者:李立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治疗进展

    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是原发于视网膜的恶性肿瘤,多数被发现于新生儿和儿童.新生儿发病率为1/15 000~1/20 000.

    作者:刘燕 刊期: 2011年第14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