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急性乳腺炎的临床观察

罗杰科

关键词:早期急性乳腺炎, 中西医结合, 治疗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急性乳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中药瓜蒌牛蒡汤化裁内服、中药药粉外敷、同时静脉点滴青霉素与单纯静脉点滴青霉素治疗早期急性乳腺炎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治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急性乳腺炎治愈率高,疗程短,值得临床推广.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整体护理中加强病房巡视的护理体会

    目的:在开展整体护理的过程中,为能及时掌握患者的动态情况,对加强巡视病房的时间、内容、方式及应用进行了进一步的讨论.方法:护士长带领护理人员共同巡视病房,查找护理问题,按照护理程序,对住院患者进行了动态评估,提出切合实际的问题,为制定可行的护理计划打下良好的基础.方法:实行护士长、责任组长、责任护士三级巡视;采用例行性巡视和检查性巡视两种形式,巡视中把看、问、讲、查相结合.内容:查找护理问题、检查病区秩序、回答患者的问题、实施健康教育.结果:增强了对患者情况的了解和掌握、加强了与患者的沟通、能及时发现问题、随时实施健康教育.结论:促进了整体护理工作的落实.

    作者:何静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高龄直肠癌病人行手术治疗的可行性分析

    目的:分析高龄直肠癌病人行手术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00年1月-2010年1月住院治疗的36例高龄直肠癌病人的病历资料,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手术治疗的36例病人中,发生大面积脑梗死的1例,出现呼吸衰竭的1例,其余病例治疗效果满意.结论:高龄直肠癌病人并发症多,手术风险大,行姑息性直肠癌切除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作者:贾文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精神病住院患者的自杀因素分析与护理干预措施

    目的:研究精神病住院患者的自杀因素及其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2008年3月-2010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52例精神病患者自杀原因及护理干预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精神病患者自杀的主要原因为:患者出现幻觉、妄想或处于抑郁状态,自杀的方式主要为自缢、服药过量及吞食异物等,其自杀的时间多为夜间和清晨.结论:护理人员在精神病患者住院期间应密切观察患者,对出现幻觉、妄想及处于抑郁状态的患者应加强观察,并针对患者的自杀原因作出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降低精神病患者的自杀率.

    作者:李天萍;杨蕉;庞蓉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脑血管病偏瘫患者的康复与护理

    脑血管疾病是指各种病因使脑血管发生病变引起脑部疾病的总称,其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做好脑血管病偏瘫患者的康复与护理工作,不仅可以掌握康复训练知识及护理技能,更有利于指导家属如何做好肢体功能锻炼.为减轻幸存者的致残程度,大限度地发挥患者的残存功能,笔者选择了2009年1月-2010年3月收治的54例脑血管病偏瘫患者,开展脑血管病患者偏瘫的康复护理,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慧晶;黄圣明;李要辉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外伤性肝破裂的治疗方式选择

    目的:探讨外伤性肝破裂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2010年1月间收治的117例外伤性肝破裂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闭合性损伤102例,开放性损伤15例.结果:保守治疗19例,成功17例,手术治疗100例,其中2例行急诊2次手术止血,2例2次手术处理并发症.治愈113例(治愈率为96.6%),4例死亡,死亡原因为失血性休克及合并伤引起的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外伤性肝破裂应及时诊断,治疗方案趋于多样化,包括非手术和手术治疗,对严重的肝外伤选择正确的手术方式是治疗的关键,同时应注意合并伤的诊治,特别是胸腹联合伤的诊治.

    作者:延学军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阿奇霉素致躁狂发作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14岁,于2009年4月因咳嗽、咳痰1周自服阿奇霉素0.5g/次,12h内连服3次,12h后患者出现精神兴奋、坐卧不宁入院.

    作者:万改红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聚肌胞、西米替丁联合应用治疗婴幼儿水痘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聚肌胞、西咪替丁联合应用治疗水痘的临床疗效.方法:患水痘的患儿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给予聚肌胞注射液肌注,隔日1次,并用西咪替丁片口服,2次/d.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肌注.结果:治疗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聚肌胞、西咪替丁合用治疗水痘安全有效,用药方便,经济实惠,值得推广.

    作者:俞萍;俞卫宁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留置导尿患者尿路感染的原因分析及预防研究进展

    留置尿管是目前治疗排尿困难的主要手段,也是导致尿路感染的直接因素.国外报道住院患者在发生医院感染中尿路感染占42%,居首位[1].

    作者:韦淑龙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湿性愈合疗法在26例手术切口二期愈合中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手术切口二期愈合的佳治疗方法.方法:对2007-2010年外科手术后二期愈合的切口26例30处切口的湿性愈合疗法进行治疗回顾.所有的切口经评估后,进行恰当的伤口床的准备,选用合适的敷料,结合局部、全身治疗及辅助治疗.结果:14处切口无需Ⅱ期缝合愈合,其中10例11处切口8~24d内愈合,14例16处切口经湿性愈合疗法清创处理3~10d后行Ⅱ期缝合,缝合后7~15d愈合,2例3处切口1~2个月内愈合,其中1例为臀部深部感染瘘道切除术后,经过近2个月的处理,瘘道逐渐变浅,在肉芽填平切口时才愈合;另1例为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患者,在治疗其间患者每2周化疗1次,切口愈合进展不顺利,经过2个多月处理后行植皮手术才愈合.结论:与传统治疗方法相比,湿性愈合疗法在治疗术后二期愈合的切口中能减轻患者痛苦,缩短疗程,降低费用,疗效满意.

    作者:李小芳;雷莉华;胡斌琴;李彬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产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育观念的改变,家庭对产妇的护理也十分重视.由于产妇产后活动过少,血流变慢及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使产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日渐增多,已成为继产后出血、产后生殖道感染、泌尿道感染及乳腺炎之后的又一产后并发症[1],可在产褥期给产妇带来严重痛苦,特别是深静脉血栓形成继发的肺栓塞,甚至危及生命.近年来我科在经过患肢制动、抬高患肢、抗炎、溶栓、改善微循环等一系列治疗护理后,收到了明显成果.现就其整体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张蕾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合并高血压病人围手术期的护理

    目的:研究分析合并高血压病人围手术期的护理策略.方法:通过对我院接诊和住院手术治疗合并高血压的病人65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回顾.结果:无病例在手术中死亡或出现严重的心血管事件,65例病人在通过健康宣教以及抗感染、营养支持、控制血糖、血压、强心及抗心律失常后痊愈出院.结论:对围手术期高血压进行有效护理,可有效地减少围手术期高血压并发症,且方法简便,适合临床推广.

    作者:张品丽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急性乳腺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急性乳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中药瓜蒌牛蒡汤化裁内服、中药药粉外敷、同时静脉点滴青霉素与单纯静脉点滴青霉素治疗早期急性乳腺炎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治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急性乳腺炎治愈率高,疗程短,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罗杰科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紫杉醇的应用及不良反应的预防与护理

    紫杉醇是从紫杉植物中分离出的天然产品,它通过促进微血管蛋白聚合抑制解聚,保持微管蛋白稳定,阻碍细胞有丝分裂,从而抑制肿瘤生长,目前广泛应用于妇科卵巢癌的治疗,紫杉醇与铂类联合用药,是国内、国外作为治疗卵巢癌的一线化疗方案.我科自2010年1月-2011年4月应用紫杉醇化疗取得较好疗效,其中有1例在用药过程中出现了过敏性休克,经积极抢救患者脱离了危险,康复出院,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钟京华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机能学实验中对坐骨神经动作电位引导方法的改进应用

    目的:探讨坐骨神经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AP)的引导.方法:分别采用蟾蜍和大鼠作为实验对象,查阅大量的技术资料和参考文献,经过多次多组实验对照、探索和经验积累,摸索出大白鼠在体坐骨神经动作电位的引导方法.结果:此方法由于是以在体大白鼠为实验对象,接近实体客观,具有可重复性,因而可作为某些实验所需技术指标的检测手段,也可用于某些药物作用在体内进行验证的途径,甚至对人体某些疾病的诊断亦有一定的参考意义.结论:采用大鼠作为坐骨神经动作电位引导对象,操作技术简便可靠、易掌握.

    作者:薛娣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泌尿系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了解泌尿系感染患者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009年10月-2010年12月尿路感染患者525株病原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泌尿系感染的病原菌以G-杆菌为主,占67.4%,其中肠杆菌科细菌占63.4%;其次是G+菌,占20.6%;真菌占12.0%.肠杆菌科细菌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较低,小于1% ;G+球菌对万古霉素和呋南妥因有较高的敏感性,在90%以上.结论:泌尿系统感染仍以肠杆菌科细菌为主,但球菌和真菌感染的比例升高,致病菌的耐药率上升,临床医生应加强对泌尿系感染患者的病原菌检测及耐药性的监测,合理使用抗生素.

    作者:张献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顽固性心衰临床诊治商榷

    根据多年来的临床经验,结合医疗文献,对顽固性心力衰竭诊治中应注意的问题总结如下.1 确认诊断在将患者划归为顽固性心衰之前,应再次确认诊断.如果存在其他未解决的、可能加重心衰症状的临床情况,或药物治疗方案未达到佳化,应先解决以上问题,然后再对患者重新评价.

    作者:王炳理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浅谈中药房管理措施

    医院药房作为医疗服务的一个重要环节直接参与医院经济活动,药房管理得当与否,直接关系到病人临床用药是否安全、有效、影响到医院经济效益和医院声誉,与医院的发展紧密相关.

    作者:王冬梅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导管内癌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在乳腺导管内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 34例乳腺导管内癌患者的彩超检查.结果:34例患者中,肿块数目共33个,其中有1例未发现肿块.结论:彩色多普勒检查有助于乳腺导管内癌的诊断,特别是在早期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罗骥;孙蕾;李丽俐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早期护理干预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下称DVT)的效果.方法:、将63例行单侧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均按髋关节置换术进行常规护理,术后穿着弹力袜,术后10d预防性应用低分子肝素钙;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早期护理干预:术前心理辅导、评估高危者、知识宣教、指导患者学会术后需要功能训练的项目;术后早期做深呼吸运动、人力挤压腓肠肌、主动功能训练.两组患者术后14d常规复查双下肢彩色多普勒.结果:观察组术后发生DVT 1例,对照组发生8例,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DVT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周明英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会阴Ⅲ度裂伤19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阴道分娩造成会阴Ⅲ度裂伤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我院4年来会阴Ⅲ度裂伤 1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会阴Ⅲ度裂伤因素中胎儿过大,占21.05%,急产,占26.32%;接生人员技术不熟练,占52.63%.18例均及时会阴修补术后5~6d痊愈出院,1例于产后6d出院,产后10d出现阴道直肠瘘复诊给予会阴冲洗坐浴后3个月痊愈.结论:胎儿过大、接生人员技术不熟练、急产是造成会阴Ⅲ度裂伤的因素,及时会阴修补术愈合良好.

    作者:戴芙蓉 刊期: 2011年第14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