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等护理教育中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陈伟玲;单彩燕

关键词:护理教育, 批判性思维, 培养
摘要:通过从教育观念的转变、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树立专业价值观、加强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和精神的培养,使护理人员及护理学生在面临临床复杂病例时能够通过收集多方面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准确判断、独立决策,切实解决病人的护理问题,有效的提高护理学生的思想素质乃至整体素质.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医学模式转变在实践上滞后的原因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对疾病发生和流行的危险因素的认识也日益深化.社会、环境、心理对健康的影响越来越大,生物学因素对健康的影响越来越小,生物医学模式对现今社会所出现的健康新问题的指导已力不从心.1977年美国医学家恩格尔首先提出了现代医学模式,即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它突出地强调了心理、社会及环境因素的决定作用,是一个比生物医学模式更加科学的认识人类健康规律的新模式.虽然社会、心理和行为因素严重影响健康的观点在理论上早已被人们普遍接受,但是在现实的医疗实践中占主导地位的仍然是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本文对医学模式在实践上滞后的原因进行系统分析,以期找出问题的症结,为推动医学模式的转变提供理论基础.

    作者:邹飞;倪再玉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早期使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防治外伤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目的:总结我院近几年来早期使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防治外伤性脑梗死的经验,为今后临床各防治外伤性脑梗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我院近5年早期使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外伤性脑梗死26例,预防性早期使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32例,共58例病例.结果:外伤性脑梗死26例中,恢复良好19例,中残4例,重残2例,死亡1例.预防性使用32例中出现脑梗死13例,脑出血增加1例,未出现脑梗死18例;13例脑梗死病例中,恢复良好11例,中残1来,重残1例.结论: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早期使用防治外伤性脑梗死疗效可靠、安全,可推广应用.

    作者:黄荣萍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浅谈1例狂犬病患者的护理体会

    通过对狂犬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发病原因分析,阐述了对狂犬病患者的各种护理、对家属进行心理疏导和对自己进行自我保护的各种措施以及加强对群众进行健康教育,从源头上控制狂犬病的发病率.

    作者:李姗梅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牙髓病、根尖周病的现代根管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探索运用现代根管治疗术治疗牙髓病及根尖周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12月-2009年12月于我院口腔科门诊就诊的牙髓病、根尖周病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一次法治疗组和多次法治疗组,各25例,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反应及临床疗效.结果:在术后反应方面,两组患者的疼痛发生率分别为一次法治疗组19.51%,多次法治疗组21.62%,两组比较差异性不大,P>0.05.经过为期1年的随诊观察,在治疗效果方面,一次法组与多次法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2.93%和83.78%,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根管治疗术一次法治疗急性根尖周炎临床疗效满意,并且具有症状缓解快、就诊次数少、疗程短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方荣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鼻炎120例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疗效.方法:对120例过敏性鼻炎患者局部和全身应用西药治疗快速控制病情,同时应用中药分型论治,治本固卫.结果:治疗有效率达98%,临床效果显著.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鼻炎可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作者:赵小蕊;任宏程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抗抑郁治疗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伴抑郁状态患者心功能及近期预后的影响

    目的:观察抗抑郁治疗对合并抑郁症状的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及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将71例慢性心力衰伴抑郁状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在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氟西汀及安慰剂治疗6周,并分析其治疗前、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的抑郁指数、心功能、6个月内再入院率的差异.结果:老年心衰患者抑郁障碍的患病率为42.5%;治疗6周后,治疗组SDS评分抑郁指数、6个月内再入院率低于对照组;而左心室射血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抗抑郁治疗可以改善合并抑郁障碍的老年心衰患者的心功能及近期预后.

    作者:聂皎;李青;李娜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手术室医院感染的原因及对策

    目的:对手术室医院感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加强手术室的管理,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方法: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加强手术人员的无菌观念.结果:通过加强重点环节、重点流程的管理,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率明显下降,为医院赢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结论:加强手术室管理有利于控制医院手术感染.

    作者:张秀凤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妊娠高血压疾病11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索妊娠高血压疾病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110 例妊娠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结果:妊娠高血压组、子痫前期轻度组和子痫前期重度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分别为11.3%、51.6%和92.3%,不良围产儿结局发生率分别为9.4%、32.3%和65.4%,三组患者的不良妊娠结局及不良围产儿结局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孕妇做好妊娠高血压疾病的筛查,密切关注和及时控制疾病进展,避免疾病发展到子痫期,可有效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和不良围产儿结局的发生率.

    作者:李新菊;郝荀;仝留平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一次性注射针头经前房后顶法取无磁性角膜深层异物的体会

    我院眼科2008年4月-2010年10月应用一次性注射针头经前房后顶法取无磁性角膜深层异物33例(33眼)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33例(33眼),右眼17例,左眼16例.男19例,女14例,年龄19~57岁,平均年龄35岁.玻璃异物15例,植物性异物11例,砂石屑7例,平均异物大小为1.5mm2,异物大者为2.3mm2,小者为0.9mm2,异物均深达角膜后弹力层.

    作者:肖玲兰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静脉留置针不良反应与对策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以其操作简单、套管柔软、套管在静脉内留置时间长且不易穿破血管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1].随着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在应用过程中留置针也常出现一些不良反应,从而给病人增加了痛苦、导致留置的时间缩短.因此,防范留置针不良反应极为重要.

    作者:施玲玲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腹型过敏性紫癜反复被误诊1例并相关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腹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点及常见误诊原因,以提高对此病的认识.方法:使用CNKI检索,以腹型过敏性紫癜和误诊为关键词,检索2000-2010年文献11篇,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并分析误诊原因.并附1例合并败血症的反复被误诊的腹型过敏性紫癜报道.结果:文献11篇共报道了439例腹型过敏性紫癜,被误诊143例,误诊率达到为32.6%.结论:腹型过敏性紫癜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容易造成误诊,通过结合该病的临床特点,并注意防止可能导致误诊的原因,可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改善预后.

    作者:陈超伍;耿艳鸣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制霉菌素治疗心血管疾病患者口腔真菌感染效果的临床观察

    为了检验制霉菌素在临床治疗心血管疾病患者口腔真菌感染的效果,对2008年12月-2009年12月于我科住院的19例患者进行临床试验.患者以年龄特征被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进行不同的用药处理.试验周期为10d,每隔2d进行口腔分泌物涂片检测.结果表明:经制霉菌素治疗的患者症状逐渐消失,是一种有效地临床治疗心血管疾病患者口腔霉菌感染的方法.

    作者:陈允;陶秀彬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静滴替硝唑诱发虹睫炎1例

    1 病例患者男,21岁,武警下士.因双眼红痛、畏光、视力模糊4h就诊.诉诊前4h,患者因副鼻窦炎静滴替硝唑注射液15min后(60滴/min),出现双眼红痛、怕光、视力模糊,立即停用替硝唑,用氯霉素眼药水点眼后,症状无明显好转,遂来眼科.全身皮肤可见皮疹,查体:右眼视力:1.5,左眼视力:1.2,双眼球结膜睫状充血(++),无分泌物增多,前房深浅正常,角膜后Kp(++),呈细小灰白色,房闪(++),瞳孔直径2.5mm,直接对光反射迟钝,余未见异常.诊断:药物性虹睫炎.患者无结核、风湿等病,也无家族史.

    作者:刘振美;魏学武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吡柔比星与丝裂霉素在浅表性膀胱癌术后治疗的应用价值研究

    目的:探讨吡柔比星联合丝裂霉素在浅表性膀胱癌术后膀胱灌注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4月-2011年4月术后采用吡柔比星与丝裂霉素交替灌注治疗的68例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以同期单纯采用丝裂霉素进行术后灌注治疗的68例膀胱癌患者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术后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吡柔比星与丝裂霉素进行交替膀胱灌注治疗可有效降低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率.

    作者:蔡秋玲;刘军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脑卒中患者出院后康复的社区护理干预

    脑卒中又称中风、脑血管意外,通常包括脑出血、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在内的一组疾病,它与肿瘤、心血管病并称人类三大杀手,是我国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脑卒中的病死率大大下降,但脑卒中幸存者中约有70%~80%存在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在我国的国情下,因为经济的原因,大多数患者不可能长期住院治疗直至康复,多数人带着残疾回家,致使其生活质量下降,有的患者甚至生活不能自理,给社会、家庭带来了沉重负担.这部分患者及家属非常希望医务人员能给予脑卒中患者及照顾者相应的康复和护理知识.

    作者:陈春芳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自编康复操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应用

    目的:观察自编康复操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56例收治在我院的脑梗死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和非系统锻炼,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上自编康复操锻炼,观察两组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年半后,按照自行设计的生活能力状态分级法对治疗前后的功能恢复情况进行疗效判断,实验组高于对照组.结论:自编康复操的应用能更快更好地促进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

    作者:傅臻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28例胆囊癌的影像学诊断

    笔者收集28例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胆囊癌的超声和CT资料,以探讨其诊断价值.1 材料和方法28例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胆囊癌患者中,男13例,女15例,年龄42~78岁,平均年龄53岁.主要使用 Sequoia512彩色超声诊断仪和GE 16层螺旋CT,层厚2.5~5mm,平扫加增强扫描.

    作者:杨建秀;于卫中;刘巍峰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妇科急腹症217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和探讨妇科急腹症的发病构成、临床特点、诊治方法.方法:对217例急腹症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急腹症中前三位疾病分别是异位妊娠(71.0%)、急性盆腔炎(12.4%)、卵巢破裂(9.2%);18例被误诊,术前与术后诊断完全符合率91.7%(199/217).手术治疗173 例(79.7%),保守治疗44例(20.3%),全部痊愈出院,无死亡病例.结论:妇科急腹症起病急、病种多、发展迅速,诊断要详细询问病史,对体征和辅助检查结果要全面分析,必要时及时请相关科室会诊,并行腹探查.

    作者:赵锦萍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脊髓损伤瘫痪患者康复期的护理

    脊髓损伤瘫痪在临床上较为多见,我科近年收治137例脊髓损伤瘫痪患者,经有效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137例,男102例,女35例,年龄18~68岁,其中颈髓损伤38例,胸髓损伤47例,腰骶髓损伤52例,均由外伤引起,以上患者均经过CT扫描、MRI检查和手术探查所证实.住院时间为15~62d.平均住院时间为31d.

    作者:虎存林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训室的建设方案与实施效果

    随着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实训室已成为现代大学中培养动手能力、实现创新教育的平台,实训室的地位和作用愈来愈不可替代.本文介绍了我院建设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训室的目的、理念、构成、功能,总结了实施所带来的效果.对今后更好的开展实验实训工作,加强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具有实际意义.

    作者:马桂芳;崔玉宝 刊期: 2011年第20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