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荣萍
目的:探讨影响消化性溃疡病人药物治疗依从性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145例消化性溃疡病人,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将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找出相关因素,提出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结果:145例消化性溃疡病人服药依从性佳48例,占33.1%.服药依从性差占66.9%.年轻、文化程度低、月收入少、服药种类次数多、疾病知识认知程度差、全或部分自费支付医疗费,医患关系一般可影响服药依从性(P<0.05),与性别没有关系(P>0.05).结论:根据影响消化性溃疡病人服药依从性的相关因素,提出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可增强病人治疗依从性.
作者:张先翠;匡霞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探讨术中护理对创伤性休克伴低体温患者干预的效果.方法:对术前发现的创伤性休克伴低体温59例患者进行综合性的低体温护理,并与既往类似病例26例进行对比术中30min、术中1h、术毕的肛温及休克指数.结果:进行综合性低体温护理的实验组术中30min、术中1h、术毕肛温上升,休克指数降低,与术前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术中30min肛温及休克指数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中30min、术中1h、术毕休克指数与对照组同期休克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及早发现并纠正创伤性休克伴低体温患者术前的低体温对稳定术中循环功能有益.
作者:邓睿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MTX)和米非司酮治疗未破裂输卵管妊娠的效果.方法:将所选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23例给予MTX 20mg静脉滴注,连续用药5d,治疗组25例,第1天予米非司酮300mg一次顿服,同时MTX 20mg静注,MTX连续用药5d.结果:治疗组的成功率为88.0%,明显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4,P<0.05).血β-hCG越高,盆腔包块平均直径越大,其保守治疗的成功率越低.结论:对于未破裂输卵管妊娠,用甲氨蝶呤和米非司酮联合治疗是有效的.
作者:祁发玲;贾麒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第一课堂知识的传授是目前高校培养人才的主要阵地,而第二课堂教学则是第一课堂的拓展和延伸,对于拓宽学生学习的深度和广度,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有重要作用.<医学微生物学>是一门形态学学科,也是一门重要的基础与临床的桥梁课.近年来,我教研室针对医学微生物学教学特点,精心组织并开展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第二课堂教学活动.实践效果证明第二课堂教学以其内容上的新颖性和形式上的灵活性,激发了学生对医学微生物学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课堂知识在课后得到有效延伸,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者:饶贤才;袁文常;胡晓梅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部位、范围及急、慢性的超声图像特征,协助临床诊断治疗.方法:分析经超声检查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36例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CDFI)特征,结合临床及有关文献深入探讨.结果:周围型27例,混合型5例,中央型3例,误诊1例.符合率97%.患肢左侧多于右侧,急性血栓26例,慢性血栓9例.结论:二维和CDFI结合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检出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可作血栓定位,定范围和管腔阻塞程度,亦可观察有无侧支和交通支工放.
作者:杨晓霞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肠梗阻导管置入治疗梗阻性左半结直肠癌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2007年8月-2010年6月,对我科收治的梗阻性左结直肠癌患者22例经肛门置入肠梗阻导管减压,置入导管后每天用温盐水冲洗及负压吸引,观察肠梗阻缓解率、腹围和引流量.结果:本组患者17例成功放置肠梗阻导管,置管后第3天肠梗阻缓解率为68.2%,平均腹围降至(85±4)cm,平均引流量为(2.4±1)L.结论:经肛门置入肠梗阻导管治疗梗阻性左半结直肠癌效果显著,能有效解除急性梗阻,使大部分患者能实施一期手术,为急性结肠癌性梗阻提供了新的治疗途径.
作者:陆妍楠;黎瑞仪;蒋邦好;苏涣新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胆囊结石合并糖尿病的治疗体会.方法:对我院外一科2009年1月-2011年5月收治的80例胆囊结石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管理血糖在6.1~9.0mmol/L,记录术中出血量、术后抗生素应用时间、术后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及相应并发症.结果:术中出血量(13.54±3.69)ml,术后抗生素应用时间为(7.54±2.69)d,术后平均进食时间为(3.54±1.69)d,住院时间为(9.82±4.69)d,8例术中转开腹手术,胆道损伤1例,伤口延迟愈合9例,伤口感染12例,肺部感染3例.结论:对胆囊结石合并糖尿病患者,熟悉疾病特点、胆道系统解剖和术中转开腹手术的指征,加强围手术期血糖管理.
作者:何显军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探讨突发性耳聋患者高压氧治疗过程中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方法:以2010年1-10月本院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患者99例为观察分析对象,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高压氧基础护理及出院指导.结果:本组99例突发性耳聋患者经高压氧治疗后,痊愈43例、有效49例、无效7例,治愈率为43.4%,总有效率为92.9%.结论:对突发性耳聋患者进行高压氧治疗护理与实行心理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治疗与康复的认知水平,引导和规范患者的治疗与康复行为,使其精神放松、心境平和地接受治疗,从而提高良好的治疗效果,缩短康复时间.
作者:麦燕芳;麦敬逢 刊期: 2011年第20期
随着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实训室已成为现代大学中培养动手能力、实现创新教育的平台,实训室的地位和作用愈来愈不可替代.本文介绍了我院建设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训室的目的、理念、构成、功能,总结了实施所带来的效果.对今后更好的开展实验实训工作,加强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具有实际意义.
作者:马桂芳;崔玉宝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探讨Liss钢板内固定在治疗膝周粉碎骨折临床疗效.方法:本院2007年6月-2010年12月收治的23例膝周粉碎骨折患者均采用Liss钢板治疗.结果:全部病例均得到随访,时间8~18个月,平均12个月.X线片复查显示:大部分病例4个月时均有明显骨痂形成,6个月时骨折线模糊,7个月时骨折线消失、已骨性愈合,1年内无明显骨不连病例,骨折全部愈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7.5个月.术后膝关节功能评定标准根据Merchan等评定标准评定[1]:优17例,良4例,可2例,无差病例,优良率为91.3%.结论:Liss钢板具有设计独特、创伤小、并发症少、大限度地保护骨断端及其周围的血供、骨愈合率高等优点,是治疗膝周粉碎骨折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罗宇;谭家昌 刊期: 2011年第20期
脑出血、脑挫裂伤等常需开颅并去骨瓣减压,术后均会使大量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混充在脑脊液内,严重会导致脑脊液循环通路受阻,发生脑积水,导致患者原发病去除后出现严重的临床症状,而及时有效地腰穿放出血性脑脊液是此并发症预防治疗方法之一,现总结有随访资料的15例此类患者,介绍如下.
作者:田书娟;邓淑凤;王利民;解雄伟;王满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观察抗抑郁治疗对合并抑郁症状的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及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将71例慢性心力衰伴抑郁状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在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氟西汀及安慰剂治疗6周,并分析其治疗前、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的抑郁指数、心功能、6个月内再入院率的差异.结果:老年心衰患者抑郁障碍的患病率为42.5%;治疗6周后,治疗组SDS评分抑郁指数、6个月内再入院率低于对照组;而左心室射血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抗抑郁治疗可以改善合并抑郁障碍的老年心衰患者的心功能及近期预后.
作者:聂皎;李青;李娜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探讨长期注射地西泮(diazepam)对小鼠痛阈及吗啡(morphine)镇痛作用的影响.方法:30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NS)、地西泮D1(8mg/kg)组、地西泮D2(16mg/kg)组(n=10),连续给药8d后停药并正常饲喂24h,第10天各组小鼠均注射吗啡(0.125mg/kg).在地西泮注射之前、吗啡注射之前以及吗啡注射后10min通过热甩尾实验测定小鼠的热甩尾潜伏期(tail withdraw latency,TWL).结果:生理盐水对小鼠热甩尾潜伏期无显著影响,不同浓度的地西泮不同程度地延长了小鼠热甩尾潜伏期;长期注射地西泮对吗啡的镇痛作用无显著影响.结论:长期注射地西泮能够显著延长小鼠热甩尾潜伏期,但对吗啡镇痛作用无显著影响.
作者:殷智宇;王晓毅;蒋超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应用骨伤科护理路径对脂肪栓塞综合征患者进行护理教学查房.方法:通过骨伤科护理路径的实施应用,对脂肪栓塞综合征患者进行护理教学查房,根据患者病情需求,确定护理问题,实施护理措施.结果:通过对骨折脂肪栓塞综合征的护理教学查房,能让学员系统、全面的掌握该病的护理,有效防止骨折后脂肪栓子释入血流,减少脂肪栓塞的发生.结论:按照护理路径的流程对护理学生进行带教查房,护理学生比较容易接受护理工作的规范化流程,尤其是培养护理学生分析护理问题、解决护理问题的思维能力.
作者:林明珠;蔡丽月;魏彩虹;曾梅玉 刊期: 2011年第20期
护患纠纷是指由于患者及家属与医疗单位对方对护理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后果及其产生的原因认识不一致而向司法机关或卫生行政部门提出控告所引起的纠纷[1].它不但使患者及其家属、护士的身心受损害,经济受损失,也影响到医院正常的医疗秩序,在这种情况下护士如何防止医疗纠纷的发生,更好地保障患者生命健康的权利,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就与护理有关的医疗纠纷的发生原因及防范措施报告如下.
作者:田亚敏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观察中药治疗美尼尔氏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90例确诊美尼尔氏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观察组予中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药治疗美尼尔氏综合征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彭萍云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探讨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146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和分析.结果:146例患者在先行非手术治疗的过程中,终非手术治疗有效的101例,需手术治疗的 45例.结论:保守治疗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首选方法.腹部手术后晚期粘连性肠梗阻非手术治疗中出现腹膜炎体征,应及时行手术治疗.
作者:夏春晓;赵志峰;冯辉;张新征;晁威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汶川地震震后6个月安县受灾群众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发生率、症状分布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应用PTSD调查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和标准化评定工具,对地震时在安县地区居住的群众,进行DSM-Ⅳ PTSD 诊断检查及相关量表的测查.结果:完成调查的289人中,PTSD筛查阳性率为11.4%.抑郁症状阳性率为23.4%,8.7%报告有自杀观念.灾后6个月PTSD 发生率为11.4%,PTSD组反复更现创伤性体验、持续性警觉性增高、持续的回避等症状较对照组明显.SCL-90总分和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及其他因子分、SDS总分和标准分、SAS总分和标准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地震后PTSD的发生率是11.4%(6个月).PTSD患者无法摆脱精神创伤的痛苦记忆,PTSD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心身健康.
作者:孙丽艳;李笑富;白鹰;李建强;王涛;肖成明;蒲劲梅;邹兴贵;李俊勇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比较间接喉镜下腺样体刮除术和鼻内镜经鼻、经口直视下腺样体切吸术治疗腺样体肥大的效果.方法:将56例患者分为三组,全身麻醉分别行间接喉镜下腺样体刮除术或鼻内镜下经口、经鼻直视下腺样体切吸术.结果:所有患者术后打鼾、鼻塞、流脓涕及听力下降均改善,三组治疗效果上差别不明显.但在术后并发症方面鼻内镜经口直视下腺样体切吸术存在优势.结论:鼻内镜经口直视下腺样体切吸术并发症少.但间接喉镜下腺样体刮除术简单易行经济实惠.
作者:徐化冰;富晓敏 刊期: 2011年第20期
为了检验制霉菌素在临床治疗心血管疾病患者口腔真菌感染的效果,对2008年12月-2009年12月于我科住院的19例患者进行临床试验.患者以年龄特征被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进行不同的用药处理.试验周期为10d,每隔2d进行口腔分泌物涂片检测.结果表明:经制霉菌素治疗的患者症状逐渐消失,是一种有效地临床治疗心血管疾病患者口腔霉菌感染的方法.
作者:陈允;陶秀彬 刊期: 2011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