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初产妇第二产程胎心变化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谢月英

关键词:初产妇, 第二产程, 胎心率, 临床观察, 护理
摘要:目的:对初产妇第二产程实施电子胎心率连续监护分析并采取相应护理措施,以降低新生儿窒息和死产率的发生.方法:对160例阴道分娩初产妇于第二产程进行连续性胎心监护并进行总结分析,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相应护理治疗措施.结果:67例产妇第二产程有异常的胎心率变化.结论:初产妇第二产程胎心率变化和多种因素有关,产科护士应及时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并配合医师及早治疗处理从而使异常胎心率恢复正常,部分不能改善者需采取措施结束分娩.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我院门诊妇科口服中成药应用分析

    目的:调查我院门诊妇科口服中成药使用情况及用药变化趋势,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门诊2010年1-12月妇科口服中成药的品种、用量、销售金额、用药频度和日均费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年中妇科炎症用中成药和妇科血淤证用中成药的DDDs值排名一直在前2位;坤复康胶囊、暖宫七味丸、加味生化颗粒位居金额统计前3名;使用方便、毒副作用小的中成药制剂在临床应用广泛.结论:我院妇科门诊口服中成药使用趋势符合国内文献资料报道,使用情况基本合理.

    作者:张永峰;陈进风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葛根素联合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耳聋

    目的:观察葛根素联合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方法:治疗组56例(62耳),对照组48例(49耳),应用常规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葛根素联合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有效率87.1%,对照组65.31%,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葛根素联合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耳聋可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司远征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鼻炎120例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疗效.方法:对120例过敏性鼻炎患者局部和全身应用西药治疗快速控制病情,同时应用中药分型论治,治本固卫.结果:治疗有效率达98%,临床效果显著.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鼻炎可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作者:赵小蕊;任宏程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再论呼吸衰竭的临床分型、分度和分期

    笔者曾在<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2009年第22卷第8期(专家论坛)发表了<呼吸衰竭临床分型初探>,该文主要是根据血气分析结果撰写的,后在病案质控和临床表现中进一步发现,呼吸衰竭在临床中非常多见,而可引起呼吸衰竭的原因很多,发病机理和病理生理变化也不完全相同,因此对呼吸衰竭的概念和定义,以及临床分型应重新认识.

    作者:林永焕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更昔洛韦联合物理方法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更昔洛韦联合局部紫外线照射的物理方法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方法:对我院皮肤科2010年6月-2011年6月皮肤科门诊就诊的64例带状疱疹患者使用更昔洛韦0.25g,1次/d,联合局部紫外线照射治疗,1次/d,于治疗后1d、3d、7d观察患者止痛时间、VAS评分、止疱时间、皮肤结痂时间、皮疹特征及疗效评价,同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本组64例患者,止痛时间、止疱时间、皮肤结痂时间分别为(3.7±0.7)d、(2.7±0.5)d、(4.8±1.3)d,治疗后3d、7dVAS评分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损改善上,显效者59例(92.2%),好转者5例(7.8%),无效者0例(0%),总有效率100%,3例出现头晕,4例出现胃部不适,3例出现照射部位灼热感,2例发生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结论:更昔洛韦联合局部紫外线照射的物理方法治疗带状疱疹,治疗方法简便,疗效甚佳,无明显不良反应,适合临床推广.

    作者:黄富琴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静脉留置针不良反应与对策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以其操作简单、套管柔软、套管在静脉内留置时间长且不易穿破血管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1].随着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在应用过程中留置针也常出现一些不良反应,从而给病人增加了痛苦、导致留置的时间缩短.因此,防范留置针不良反应极为重要.

    作者:施玲玲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部位、范围及急、慢性的超声图像特征,协助临床诊断治疗.方法:分析经超声检查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36例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CDFI)特征,结合临床及有关文献深入探讨.结果:周围型27例,混合型5例,中央型3例,误诊1例.符合率97%.患肢左侧多于右侧,急性血栓26例,慢性血栓9例.结论:二维和CDFI结合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检出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可作血栓定位,定范围和管腔阻塞程度,亦可观察有无侧支和交通支工放.

    作者:杨晓霞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腹型过敏性紫癜反复被误诊1例并相关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腹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点及常见误诊原因,以提高对此病的认识.方法:使用CNKI检索,以腹型过敏性紫癜和误诊为关键词,检索2000-2010年文献11篇,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并分析误诊原因.并附1例合并败血症的反复被误诊的腹型过敏性紫癜报道.结果:文献11篇共报道了439例腹型过敏性紫癜,被误诊143例,误诊率达到为32.6%.结论:腹型过敏性紫癜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容易造成误诊,通过结合该病的临床特点,并注意防止可能导致误诊的原因,可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改善预后.

    作者:陈超伍;耿艳鸣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胆囊结石合并糖尿病的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胆囊结石合并糖尿病的治疗体会.方法:对我院外一科2009年1月-2011年5月收治的80例胆囊结石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管理血糖在6.1~9.0mmol/L,记录术中出血量、术后抗生素应用时间、术后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及相应并发症.结果:术中出血量(13.54±3.69)ml,术后抗生素应用时间为(7.54±2.69)d,术后平均进食时间为(3.54±1.69)d,住院时间为(9.82±4.69)d,8例术中转开腹手术,胆道损伤1例,伤口延迟愈合9例,伤口感染12例,肺部感染3例.结论:对胆囊结石合并糖尿病患者,熟悉疾病特点、胆道系统解剖和术中转开腹手术的指征,加强围手术期血糖管理.

    作者:何显军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脑卒中患者出院后康复的社区护理干预

    脑卒中又称中风、脑血管意外,通常包括脑出血、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在内的一组疾病,它与肿瘤、心血管病并称人类三大杀手,是我国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脑卒中的病死率大大下降,但脑卒中幸存者中约有70%~80%存在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在我国的国情下,因为经济的原因,大多数患者不可能长期住院治疗直至康复,多数人带着残疾回家,致使其生活质量下降,有的患者甚至生活不能自理,给社会、家庭带来了沉重负担.这部分患者及家属非常希望医务人员能给予脑卒中患者及照顾者相应的康复和护理知识.

    作者:陈春芳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课堂知识,课后延伸——记本科生《医学微生物学》第二课堂活动

    第一课堂知识的传授是目前高校培养人才的主要阵地,而第二课堂教学则是第一课堂的拓展和延伸,对于拓宽学生学习的深度和广度,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有重要作用.<医学微生物学>是一门形态学学科,也是一门重要的基础与临床的桥梁课.近年来,我教研室针对医学微生物学教学特点,精心组织并开展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第二课堂教学活动.实践效果证明第二课堂教学以其内容上的新颖性和形式上的灵活性,激发了学生对医学微生物学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课堂知识在课后得到有效延伸,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者:饶贤才;袁文常;胡晓梅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浅谈1例狂犬病患者的护理体会

    通过对狂犬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发病原因分析,阐述了对狂犬病患者的各种护理、对家属进行心理疏导和对自己进行自我保护的各种措施以及加强对群众进行健康教育,从源头上控制狂犬病的发病率.

    作者:李姗梅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活髓切断术治疗年轻恒前牙外伤冠折的临床体会

    目的:观察根尖尚未形成的年轻恒前牙因外伤造成冠折露髓后利用活髓切断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25例7~11岁儿童外伤冠折露髓恒前牙在外伤后48h内行活髓切断术,断面上覆盖氢氧化钙糊剂,于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2年进行跟踪观察.结果:25例30颗牙治疗成功28颗,失败2颗,成功率93.3%.结论:活髓切断术可以很好的保存年轻恒牙牙髓的活力,促进牙根继续发育.

    作者:朱洪洋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吡柔比星与丝裂霉素在浅表性膀胱癌术后治疗的应用价值研究

    目的:探讨吡柔比星联合丝裂霉素在浅表性膀胱癌术后膀胱灌注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4月-2011年4月术后采用吡柔比星与丝裂霉素交替灌注治疗的68例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以同期单纯采用丝裂霉素进行术后灌注治疗的68例膀胱癌患者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术后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吡柔比星与丝裂霉素进行交替膀胱灌注治疗可有效降低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率.

    作者:蔡秋玲;刘军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消化性溃疡病人药物治疗依从性调查分析及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影响消化性溃疡病人药物治疗依从性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145例消化性溃疡病人,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将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找出相关因素,提出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结果:145例消化性溃疡病人服药依从性佳48例,占33.1%.服药依从性差占66.9%.年轻、文化程度低、月收入少、服药种类次数多、疾病知识认知程度差、全或部分自费支付医疗费,医患关系一般可影响服药依从性(P<0.05),与性别没有关系(P>0.05).结论:根据影响消化性溃疡病人服药依从性的相关因素,提出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可增强病人治疗依从性.

    作者:张先翠;匡霞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制霉菌素治疗心血管疾病患者口腔真菌感染效果的临床观察

    为了检验制霉菌素在临床治疗心血管疾病患者口腔真菌感染的效果,对2008年12月-2009年12月于我科住院的19例患者进行临床试验.患者以年龄特征被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进行不同的用药处理.试验周期为10d,每隔2d进行口腔分泌物涂片检测.结果表明:经制霉菌素治疗的患者症状逐渐消失,是一种有效地临床治疗心血管疾病患者口腔霉菌感染的方法.

    作者:陈允;陶秀彬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研究进展

    脑梗死的溶栓治疗是对新发生的血栓形成或栓子栓塞进行溶解,其目的是尽量缩短脑缺血的时间,大限度地恢复脑的正常功能.脑梗死为各类脑血管病发病之首,约占75%.其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1],严重威胁着患者的健康和生存.传统的治疗主要是改善脑循环:包括血液稀释方法、抗血小板法、肝素抗凝、降压治疗及静脉溶栓治疗等.近年来随着对本病的研究不断深入,提出了动脉溶栓的新概念,且已得到了广泛的认可[2].实践证明,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是有效和安全的方法,本文现将有关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研究进展情况综述如下.

    作者:胡跃辉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中药治疗美尼尔氏综合征45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治疗美尼尔氏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90例确诊美尼尔氏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观察组予中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药治疗美尼尔氏综合征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彭萍云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静脉注射胺碘酮转复快速心房颤动46例分析

    目的:评价静脉注射胺碘酮转复快速心房颤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46例快速心房颤动给予胺碘酮150mg加5%葡萄糖液10ml静脉注射,10min注射完毕,观察30min后未转复可重复应用,继以0.5~1mg/min维持静滴24h.结果:24h有效达91.3%,且用胺碘酮期间并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静脉注射胺碘酮转复新发快速心房纤颤安全有效,对于合并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尤其适用.

    作者:荆晓晴;李佳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脊髓损伤瘫痪患者康复期的护理

    脊髓损伤瘫痪在临床上较为多见,我科近年收治137例脊髓损伤瘫痪患者,经有效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137例,男102例,女35例,年龄18~68岁,其中颈髓损伤38例,胸髓损伤47例,腰骶髓损伤52例,均由外伤引起,以上患者均经过CT扫描、MRI检查和手术探查所证实.住院时间为15~62d.平均住院时间为31d.

    作者:虎存林 刊期: 2011年第20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