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制霉菌素治疗心血管疾病患者口腔真菌感染效果的临床观察

陈允;陶秀彬

关键词:制霉菌素, 口腔感染, 治疗
摘要:为了检验制霉菌素在临床治疗心血管疾病患者口腔真菌感染的效果,对2008年12月-2009年12月于我科住院的19例患者进行临床试验.患者以年龄特征被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进行不同的用药处理.试验周期为10d,每隔2d进行口腔分泌物涂片检测.结果表明:经制霉菌素治疗的患者症状逐渐消失,是一种有效地临床治疗心血管疾病患者口腔霉菌感染的方法.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146例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146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和分析.结果:146例患者在先行非手术治疗的过程中,终非手术治疗有效的101例,需手术治疗的 45例.结论:保守治疗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首选方法.腹部手术后晚期粘连性肠梗阻非手术治疗中出现腹膜炎体征,应及时行手术治疗.

    作者:夏春晓;赵志峰;冯辉;张新征;晁威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妇科急腹症217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和探讨妇科急腹症的发病构成、临床特点、诊治方法.方法:对217例急腹症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急腹症中前三位疾病分别是异位妊娠(71.0%)、急性盆腔炎(12.4%)、卵巢破裂(9.2%);18例被误诊,术前与术后诊断完全符合率91.7%(199/217).手术治疗173 例(79.7%),保守治疗44例(20.3%),全部痊愈出院,无死亡病例.结论:妇科急腹症起病急、病种多、发展迅速,诊断要详细询问病史,对体征和辅助检查结果要全面分析,必要时及时请相关科室会诊,并行腹探查.

    作者:赵锦萍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55例外科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并发肠梗阻的外科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总结我院2000年1月-2009年12月55例结直肠癌并发肠梗阻行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伴结肠梗阻的结肠癌多见于Duke's C期和D期的中低分化腺癌(36例),有手术并发症者占21.8%,以感染性并发症为主,吻合口瘘3例.结论:对伴结肠梗阻的结直肠癌手术应及时并遵循个体化原则,创造条件,力争一期切除肿瘤,解除梗阻.

    作者:刘海滨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再论呼吸衰竭的临床分型、分度和分期

    笔者曾在<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2009年第22卷第8期(专家论坛)发表了<呼吸衰竭临床分型初探>,该文主要是根据血气分析结果撰写的,后在病案质控和临床表现中进一步发现,呼吸衰竭在临床中非常多见,而可引起呼吸衰竭的原因很多,发病机理和病理生理变化也不完全相同,因此对呼吸衰竭的概念和定义,以及临床分型应重新认识.

    作者:林永焕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生物制剂益赛普在临床应用中的观察与护理

    目的:通过观察益赛普在临床中的应用及护理,使患者达到佳的治疗状态,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方法:报道2009-2010年使用益赛普治疗的11例患者的效果及护理.结果:8例患者有效控制了病情,未出现因护理不佳所引起的不良反应,患者满意.结论:随着益赛普在临床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对护理的要求也更严格,它不只是在配合医生完成治疗,更重要的是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作者:张琴芳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手术室医院感染的原因及对策

    目的:对手术室医院感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加强手术室的管理,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方法: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加强手术人员的无菌观念.结果:通过加强重点环节、重点流程的管理,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率明显下降,为医院赢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结论:加强手术室管理有利于控制医院手术感染.

    作者:张秀凤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46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分析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以便进一步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方法:对46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行急诊胃镜检查,分析出血原因.结果:急诊胃镜检查发现,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者45.7%,门脉高压性胃病出血32.6%,消化性溃疡10.9%.结论: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中,门脉高压性胃病、消化性溃疡等非曲张静脉出血占有相当高的比例,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作者:匡永远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脊髓损伤瘫痪患者康复期的护理

    脊髓损伤瘫痪在临床上较为多见,我科近年收治137例脊髓损伤瘫痪患者,经有效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137例,男102例,女35例,年龄18~68岁,其中颈髓损伤38例,胸髓损伤47例,腰骶髓损伤52例,均由外伤引起,以上患者均经过CT扫描、MRI检查和手术探查所证实.住院时间为15~62d.平均住院时间为31d.

    作者:虎存林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抗抑郁治疗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伴抑郁状态患者心功能及近期预后的影响

    目的:观察抗抑郁治疗对合并抑郁症状的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及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将71例慢性心力衰伴抑郁状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在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氟西汀及安慰剂治疗6周,并分析其治疗前、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的抑郁指数、心功能、6个月内再入院率的差异.结果:老年心衰患者抑郁障碍的患病率为42.5%;治疗6周后,治疗组SDS评分抑郁指数、6个月内再入院率低于对照组;而左心室射血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抗抑郁治疗可以改善合并抑郁障碍的老年心衰患者的心功能及近期预后.

    作者:聂皎;李青;李娜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破伤风抗毒素脱敏后致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护理体会

    破伤风抗毒素(TAT)是马的免疫血清,对人体是一种异种蛋白,具有抗原性,注射后容易出现变态反应.在注射前应做皮试,阳性者需做脱敏注射.2009年10月本院接治1例TAT脱敏后致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经治疗和护理好转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王彦飞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脑卒中患者出院后康复的社区护理干预

    脑卒中又称中风、脑血管意外,通常包括脑出血、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在内的一组疾病,它与肿瘤、心血管病并称人类三大杀手,是我国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脑卒中的病死率大大下降,但脑卒中幸存者中约有70%~80%存在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在我国的国情下,因为经济的原因,大多数患者不可能长期住院治疗直至康复,多数人带着残疾回家,致使其生活质量下降,有的患者甚至生活不能自理,给社会、家庭带来了沉重负担.这部分患者及家属非常希望医务人员能给予脑卒中患者及照顾者相应的康复和护理知识.

    作者:陈春芳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牙髓病、根尖周病的现代根管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探索运用现代根管治疗术治疗牙髓病及根尖周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12月-2009年12月于我院口腔科门诊就诊的牙髓病、根尖周病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一次法治疗组和多次法治疗组,各25例,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反应及临床疗效.结果:在术后反应方面,两组患者的疼痛发生率分别为一次法治疗组19.51%,多次法治疗组21.62%,两组比较差异性不大,P>0.05.经过为期1年的随诊观察,在治疗效果方面,一次法组与多次法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2.93%和83.78%,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根管治疗术一次法治疗急性根尖周炎临床疗效满意,并且具有症状缓解快、就诊次数少、疗程短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方荣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慢性前列腺炎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慢性前列腺炎是一种发病率非常高(4%~25%)且让人十分困惑的疾病,由于其病因、病理改变,临床症状复杂多样,并对男性的性功能和生育功能有一定影响,严重地影响了病人的生活质量,使他们的精神与肉体遭受极大的折磨[1].现就目前诊断、治疗情况综述如下.

    作者:赵富强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医学模式转变在实践上滞后的原因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对疾病发生和流行的危险因素的认识也日益深化.社会、环境、心理对健康的影响越来越大,生物学因素对健康的影响越来越小,生物医学模式对现今社会所出现的健康新问题的指导已力不从心.1977年美国医学家恩格尔首先提出了现代医学模式,即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它突出地强调了心理、社会及环境因素的决定作用,是一个比生物医学模式更加科学的认识人类健康规律的新模式.虽然社会、心理和行为因素严重影响健康的观点在理论上早已被人们普遍接受,但是在现实的医疗实践中占主导地位的仍然是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本文对医学模式在实践上滞后的原因进行系统分析,以期找出问题的症结,为推动医学模式的转变提供理论基础.

    作者:邹飞;倪再玉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地尔硫卓控制心房颤动快速心室率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地尔硫卓控制心房颤动快速心室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2月-2010年12月各种心脏疾病引起的心房颤动患者70例,以上患者心室率均>120次/min,持续时间>60min.观察组在心电监护下给予地尔硫卓10mg加入5%葡萄糖20ml或者生理盐水20ml中,静脉推注,在5min内推注完毕,而后给予地尔硫卓3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滴注速度为25~30μg/(kg·min),对照组给予毛花苷丙0.4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0ml中静脉推注,5min内推注完毕,1h后患者心率下降不足15%,在重复推注1次.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率和血压改变情况.结果:观察组心率下降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尔硫卓能够快速控制房颤,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作者:介曙光;柳要伟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一次性注射针头经前房后顶法取无磁性角膜深层异物的体会

    我院眼科2008年4月-2010年10月应用一次性注射针头经前房后顶法取无磁性角膜深层异物33例(33眼)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33例(33眼),右眼17例,左眼16例.男19例,女14例,年龄19~57岁,平均年龄35岁.玻璃异物15例,植物性异物11例,砂石屑7例,平均异物大小为1.5mm2,异物大者为2.3mm2,小者为0.9mm2,异物均深达角膜后弹力层.

    作者:肖玲兰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鼻炎120例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疗效.方法:对120例过敏性鼻炎患者局部和全身应用西药治疗快速控制病情,同时应用中药分型论治,治本固卫.结果:治疗有效率达98%,临床效果显著.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鼻炎可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作者:赵小蕊;任宏程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肠梗阻导管置入治疗梗阻性左半结直肠癌的护理

    目的:探讨肠梗阻导管置入治疗梗阻性左半结直肠癌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2007年8月-2010年6月,对我科收治的梗阻性左结直肠癌患者22例经肛门置入肠梗阻导管减压,置入导管后每天用温盐水冲洗及负压吸引,观察肠梗阻缓解率、腹围和引流量.结果:本组患者17例成功放置肠梗阻导管,置管后第3天肠梗阻缓解率为68.2%,平均腹围降至(85±4)cm,平均引流量为(2.4±1)L.结论:经肛门置入肠梗阻导管治疗梗阻性左半结直肠癌效果显著,能有效解除急性梗阻,使大部分患者能实施一期手术,为急性结肠癌性梗阻提供了新的治疗途径.

    作者:陆妍楠;黎瑞仪;蒋邦好;苏涣新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丹参酮ⅡA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64例确诊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80mg静脉滴注,观察治疗前、后心电图变化,心绞痛缓解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加用丹参酮ⅡA,可以显著改善临床症状以及稳定病情.

    作者:张宇华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小儿喘憋型肺炎的护理体会

    喘憋型肺炎是指毛细支气管炎症累及肺泡引起的支气管阻塞或半阻塞.临床以喘憋和发作性喘憋加重为主要特征,呈流行性,病死率较高[1].2010年7月-2011年7月我科收治喘憋型肺炎的患儿56例,经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全部治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杨天红 刊期: 2011年第20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