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脑室-腹腔分流手术治疗重型脑外伤术后脑积水

王宏涛

关键词:分流术, 脑积水, 脑外伤
摘要:目的 总结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于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脑积水经脑室-腹腔分流手术治疗的经验及术后并发症的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重型颅脑损伤于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手术患者的临床表现、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结果 22例脑积水患者分流术后2周内,4例清醒,18例醒状昏迷.结论 脑室-腹腔分流手术治疗重型脑外伤术后脑积水疗效显著,术中减少手术的创伤,严格无菌操作及严格控制手术指征是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河南外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新生儿经口留置胃管的护理观察

    危重新生儿由于吸吮、吞咽反向减弱,甚至消失,不能直接喂哺.为保证及时供给患儿足够能量,增强抗病能力,常需留置胃管注入奶液.通过对我院2002年3月至2008年3月收治86例患儿的观察,经口留置胃管不涉及鼻腔,易于操作,对患儿影响较小.总结如下:

    作者:丁利民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胰腺损伤31例诊治体会

    目的 探讨胰腺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12年来收治的31例腺损伤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31例中,术前确诊8例,术中确诊21例,漏诊2例.治愈29例,死亡2例.并发胰瘘17例,保守治愈11例,2例于6个月后分别行瘘管-胃、瘘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后治愈,1例合并腹腔内严重感染死亡,1例合并严重的颅脑损伤死亡;形成假性胰腺囊肿2例,经二期手术行囊肿内引流获愈.结论 胰腺损伤患者缺乏特异症状及体征,术前诊断困难,手术探查是确诊的主要方法.早期诊断和合理治疗是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作者:许征鑫;成千波;皇甫汉良;王兴军;沈克生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重度妊高征剖宫产患者围术期护理

    重度妊高征属高危妊娠,对母婴的危害极大,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围生儿死亡率随病情的严重程度而增高.为降低母婴死亡率,我院对重度妊高征患者在经过药物治疗24~48 h,无好转或胎儿已成熟或妊娠>36周者行剖宫产终止妊娠.通过对128例患者的围术期护理,对确保母婴安全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有力的证明剖宫产是抢救妊高征的有效手段.

    作者:王有梅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36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病人的护理

    目的 总结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病人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36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病人开展专科护理、用药期间护理、并发症预防护理、康复护理等.结果 36例病人中治愈15例,好转10例,病情恶化自动出院6例,死亡3例,植物生存2例.结论 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病人经过科学有效的护理,可提高其治疗效果,降低死亡率.

    作者:张孝影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20例10公斤以内婴幼儿心脏直视手术的麻醉与体外循环管理

    目的 总结20例10 kg以内婴幼儿心脏直视手术的麻醉与体外循环(CBP)管理体会.方法 根据病例术前心肺循环情况、麻醉诱导和维持分别采用氯胺酮、依托咪酯、力月西、维库溴铵、芬太尼.经升主动脉和上、下腔静脉建立体外循环,预充液用菲克雪浓、红细胞、血浆,加入甲基强的松龙、碳酸氢钠、甘露醇、氯酸钾、硫酸镁、氯化钙、速尿.浅、中低温循环,常规超滤和改良超滤.结果 20例患儿麻醉满意.CPB时间33~104 min,升主动脉阻断6~61 min,除1例房间隔缺损(ASD)患儿经除颤1次复跳,19例自动复跳,20例均康复出院.结论 做好术前准备,选择良好的麻醉方法和药物,合适的麻醉深度,合理的预充,确切的心肌保护,CPB维持较高的灌注流量,常规超滤和改良超滤对保证低体重患儿心脏直视手术的成功至关重要.

    作者:刘文领;陈振华;张艳;任敦吉;张静;赵友为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胆漏及胆道损伤的预防及治疗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LC)胆道损伤的预防措施、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 回顾分析1999年3月至2007年8月中2091例LC的临床资料及手术方法.结果 2091例LC中,主动中转开腹62例,19例胆管损伤.19例患者中14例迷走胆管漏,9例经腹腔引流后治愈,5例经B超引导穿刺引流后治愈;胆囊管残端漏2例,再次手术缝扎,胆总管探查取石放置T型管引流后治愈,肝总管损伤漏2例,1例用3-0可吸收线间断缝合,放置腹腔引流治愈1例剖腹手术修补漏口,放置T型管支撑6个月:胆总管横断l例剖腹行胆总管端端吻合放置T管支撑6~7个月.术后随访1~3年,均恢复良好.结论 严格规范的手术操作,及时发现,恰当处理是预防胆道损伤的关键.

    作者:吕厚君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大肠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的治疗

    目的 探讨大肠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PGS)的治疗措施.方法 对19例大肠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PGS症状出现后经综合治疗全部恢复,其中14~20 d恢复11例,21~34 d恢复5例,35~41 d恢复2例,55 d恢复1例.结论 对PGS的治疗一定要早发现、早处理.在明确诊断PGS的情况下,应坚持非手术治疗.

    作者:王志宏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子宫峡部剖宫产术后切口部位妊娠25例分析

    随着近年剖宫产率的剧增,子宫峡部剖宫产术后切口部位妊娠-一种剖宫产的远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明显增加.本文通过对我院收治的25例病例回顾性分析,总结治疗方法如下.

    作者:康丽宏;赵朵;杨淑花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护理体会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是产科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孕产妇死亡的常见原因.其发病急骤,病情凶险,死亡率极高[1],但产科DIC多数病因明确,做好主要病因预防,早期诊断,及时祛除病因,合理治疗和精心的护理可明显降低病死率.

    作者:潘红玲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合并胆囊炎16例

    目的 观察中西药联合治疗妊娠期合并急性胆囊炎的疗效.方法 对2005年至2007年在我院治疗的妊娠期合并急性胆囊炎患者3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6例和对照组16例.两组均给予高糖、高蛋白、低脂肪饮食,采用静脉滴注头孢曲松钠和维生素C等综合治疗.观察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口服柴茵汤.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93.8%,明显高于对照组81.4%(P<0.05).结论 应用口服柴茵汤联合静脉滴注头孢曲松钠等综合治疗妊娠期合并急性胆囊炎是一种安全可靠治疗方法.

    作者:曹书密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肠外瘘患者的护理

    肠瘘是指胃肠与其他空腔脏器、体腔或体腔外有异常的通道,肠瘘穿破腹壁与外界相通的称为肠外瘘.肠外瘘主要是手术后的并发症,继发于手术后者占81.2%.由于受到肠液的侵蚀,瘘口周围皮肤糜烂、疼痛或感染,因此瘘口护理是重点和难点之一.2005年至2007年我科收治肠外瘘患者10例,经精心治疗护理后效果满意,现将有关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许梅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动脉血气标本采集部位的选择

    目的 探讨动脉血气标本采集部位.方法 将146例低氧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3例在股动脉穿刺采血,观察组73例在足背动脉穿刺采血.结果 观察组动脉血气标本一次采集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误穿静脉发生率及患者血肿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对低氧血症患者在足背动脉进行血气标本的采集,提高了一次采集成功率,并降低了血肿发生率.

    作者:陈凤梅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做好急诊分诊护理质量管理的体会

    急诊是医院诊治急症病人的场所,是抢救病人生命的第一线,其服务质量的优劣,不仅体现和反映了医院的综合服务水平,而且也给患者以直观和深刻的印象.急诊分诊工作是急诊服务的重要环节,它的好坏直接影响急诊医疗服务质量.因此,提高急诊分诊工作质量,对提高医院的信誉和社会认知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院在不断改善就医环境的同时,切实加强了急诊分诊的护理质量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做法如下.

    作者:张玲玲;尤娜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输液致过敏性休克16例

    静脉输液过程中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常见,而出现过敏性休克罕见,且过敏性休克病情凶险,多危及患者生命.近几年头孢菌素及中药针剂的广泛使用,基层医院输液致过敏性休克的发生率有所增加,我院门诊及住院病人中收治16例输液致过敏性休克的患者,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马云举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腹腔镜下胆囊手术的配合与器械管理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手术配合与器械管理.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586例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的术中配合和器械管理.结果 586例全部治愈,本组临床疗效良好,无一例严重并发症.结论 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医护之间的密切配合,需要手术室护士具有娴熟的手术配合技能和对器械性能的熟练掌握.

    作者:焦冠丽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当代医疗环境下手术室护生的临床带教总结

    实习是护生走向临床工作的桥梁,带教是培养高质量护理人才的重要环节.如何让护生通过实习并成为合格的护理人才,是我们每位护理工作者,特别是管理者和带教者认真思考的问题.

    作者:沈雁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老年股骨颈骨折人工假体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防治

    目的 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治疗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总结我院治疗60岁以上老年股骨颈骨折162人工假体置换病例,其中人工股骨头置换122例,全髋置换40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8例.结果 3例完全再通,5例有不同程度的再通,无一例发生肺梗死.结论 除血管内膜损伤、血流速度缓慢及血液凝固性增加是主要原因外,手术时过度内收及内外旋患肢、过度屈曲髋关节及膝关节、手术野牵拉过度、手术后髋部肿胀也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术中的小心操作及术后引流也是预防的主要措施.

    作者:冀明欣;王旭东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原因分析

    目的 探讨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因素,寻求预防措施,以提高患者无瘤生存期.方法 分析1998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87例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患者的相关资料.结果 根据患者原来就诊时机,术后综合治疗不同而分别于术后8~72个月出现复发、转移.其中胸壁局部复发16例,肺转移28例,胸椎转移21例,远处骨转移12例,肝转移9例,锁骨上淋巴结转移19例,14例合并2个脏器以上转移.结论 加强健康知识宣传,促使患者早期就诊,强调手术无瘤观念,规范、实施各项综合治疗措施,可收到预防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良好效果.

    作者:陶彦杰;张国喜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直肠癌手术病人的导尿管护理

    由于直肠癌手术对盆腔的干扰较大,故往往引起手术排尿功能障碍,使导尿管不能在短期内拔除,甚至需要反复导尿.这不仅给病人带来精神和身体上的痛苦,而且易造成泌尿系统的感染,直接影响到了治疗效果和预后.有资料显示,医院内尿路感染的发病率占医院感染病例的40%以上[1].这种感染15%左右与留置尿管有关,保留尿管2 d以上,感染发生率为90%,保留尿管4 d以上的感染发生率为95%[2].我院2002年3月至2007年9月,共完成直肠癌根治术3例,其中Dixon手术2例,Melis手术13例.由于加强了导尿管的护理,导尿管均在手术后6~9 d拔除,未发生排尿功能障碍和尿路感染等并发症,现将我们的护理体会简单介绍如下.

    作者:张艳;郑蔚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救治特大烧伤面积98%TBSA患者1例

    患者男,40岁,于2007年3月2日被热煤渣烧伤全身后2 h收入本院.查体:患者意识清楚,四肢冷,口渴,烦躁,体温35.2 ℃,脉搏120次/min,呼吸28次/min,血压90/70 mm Hg(1mm Hg=1.133 kPa),声音嘶哑,呼吸困难,咽腔有黑色烟尘颗粒,两肺呼吸音粗糙.烧伤创面分布于全身,除右肩背部有约2%正常皮肤外,发迹部、面部、四肢躯干均为深度烧伤创面,外观呈黄褐色皮革样改变.诊断:①特重烧伤,烧伤面积98%,其中Ⅲ度88%,深Ⅱ度10%TBSA.②重度吸入性损伤.③烧伤休克.

    作者:张志民 刊期: 2008年第05期

河南外科学杂志

河南外科学杂志

主管:河南省教育厅

主办:郑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