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藻酸盐伤口敷料治疗皮肤擦伤的疗效观察

张陈梅

关键词:藻酸盐, 伤口敷料, 皮肤擦伤, 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藻酸盐伤口敷料在皮肤擦伤中的修复效果.方法:于2011年1-8月将104例皮肤擦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进行对照,观察组应用清创后藻酸盐伤口敷料覆盖,对照组应用传统的干燥换药方法.结果:藻酸盐伤口敷料使伤口愈合时间缩短,患者疼痛程度减轻,创面无感染和不良反应.结论:藻酸盐伤口敷料对皮肤擦伤的愈合有促进作用,且安全有效,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7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机理、临床危害与防治措施.方法:总结我中心近2年对76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入组后随访的病例.结果:血糖控制3个月后血脂正常者63例,血脂仍异常者13例.结论: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关键要控制血糖,血糖降低后,血脂明显下降,对于血糖控制后,血脂仍异常者,必需给予降脂治疗,从而防止冠心病、糖尿病肾病、脑卒中等并发症的出现.

    作者:张桂玲;荆晓晴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空腹血糖受损人群综合干预的效果评价

    目的:评价对空腹血糖受损(IFG)人群综合干预的效果.方法:从2009年1-12月健康体检人群中抽取96人处于空腹血糖受损(血糖5.6~6.9mmol/L)、存在两种及两种以上危险因素者,随机分为干预组(50人)和对照组(46人),对干预组制定个性化的健康干预方案,包括健康教育、饮食、运动、心理等方面的干预指导.而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健康教育方式,定期观察,随访1年.结果:干预组疾病的认知率、空腹血糖、血脂、体重明显降低,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空腹血糖受损人群实施综合干预,能有效的降低血糖、血脂、体重,是预防糖尿病行之有效的措施.

    作者:辜丽江;胡玉冰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多媒体互动教学系统下病理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

    为了适应病理学实验教学改革需要,学院建立了显微数码互动实验室,突破传统的病理学实验教学模式,开展多媒体互动病理实验教学活动.这种实验教学新模式优化了实验教学环境,改变了教学方式,丰富了教学内容,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作者:宋祥和;蔡红星;李惠芬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颅脑损伤的糖尿病患者使用肠内营养制剂瑞代营养状况评价的临床研究

    目的:对比使用传统鼻饲流质饮食的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胰岛素注射的颅脑损伤糖尿病患者,评价使用糖尿病专用型肠内营养制剂瑞代的颅脑损伤糖尿病患者置管营养支持治疗后的营养状况.方法:选择我院2004年10月-2011年4月64例颅脑损伤的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其中对照组32例患者使用传统鼻饲流质饮食+胰岛素泵入,研究组32例患者鼻饲糖尿病专用型肠内营养制剂瑞代.观察两组患者肠内营养支持前及治疗后第10、20、30天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BG)、血清总胆固醇(TC)、血清白蛋白(ALB)、体重指数、皮下脂肪厚度的变化.结果:研究组患者支持治疗后空腹及餐后2h血糖水平波动小,胰岛素用量少,高血糖2例(6%);对照组患者术后空腹及EN后血糖水平波动大,高血糖9例(28%),低血糖4例(12.5%),营养支持后第10、20、30天,研究组血清总胆固醇(TC)、血清总蛋白(TP)、体重指数以及皮下脂肪厚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颅脑损伤的糖尿病患者使用糖尿病专用型肠内营养制剂瑞代可使营养状况得到一定改善,并且患者血糖波动较小.

    作者:蒲小兰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附56例观察)

    目的:比较胰岛素泵与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两种方法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择2型糖尿病病人,分为两组,1组使用胰岛素泵治疗,2组使用胰岛素皮下多次注射治疗,观察控制血糖、血脂、血压等达标所需要时间、餐前餐后血糖波动大小.结果:使用胰岛素泵能很快使病人血糖控制达标,空腹和餐后血糖波动很小,两组治疗结果有显著差异.结论:建议条件允许的病人使用胰岛素泵治疗,达到尽快控制血糖的目的.

    作者:曹长春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进展

    重症急性胰腺炎临床表现凶险,病死率高,其有效的治疗方法一直是临床争论的焦点.由于病情的复杂性,其治疗方法涉及内科、外科、中医和内镜治疗等方面,在选择治疗方法时需要判断患者的病情,给予全面综合及个体化治疗.笔者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非手术治疗和内镜及手术治疗方法进行综述.

    作者:高海静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依匹斯汀联合肤痒颗粒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依匹斯汀联合肤痒颗粒治疗慢性荨麻疹的近、远期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予依匹斯汀治疗,治疗组(6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肤痒颗粒(组成:黄芪、白术、防风)治疗.两组均以治疗4周为1个疗程.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对照组为75%.结论:依匹斯汀联合肤痒颗粒治疗慢性荨麻疹治愈率高,不论近、远期疗效,均较单纯西药疗效好.

    作者:王彦芳;李克楠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心血管内科临床用药常见问题及合理用药分析

    目的:为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方法:对我院2009年2月-2011年4月心血管内科1 352例患者的住院病历用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出现用药问题的病历有243例(18.0%),因用药问题而出现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的有87例(35.8%),未出现死亡病例.结论:我院心血管科临床医生应及时总结经验,丰富心血管疾病临床用药知识,提高临床合理用药的水平.

    作者:薛亚英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胬肉切除联合羊膜和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胬肉切除联合羊膜和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方法:采用胬肉切除联合羊膜和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30例翼状胬肉患者,并以同期30例翼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为对照,对比两种手术方法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上皮愈合时间和术后不适症状消失时间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胬肉切除联合羊膜和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复发率(2.9%)明显低于对照组(11.4%)(P<0.05).结论:治疗翼状胬肉在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的基础上再联合羊膜移植,术后恢复快,复发率低,疗效理想.

    作者:卫莉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米索前列醇用于绝经后妇女取环40例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米索前列醇在绝经后妇女取环术中的效果,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将40例绝经后妇女于取环前阴道后穹隆放置米索前列醇400μg,2h后取环.结果:术前2h阴道放置米索前列醇400μg,对宫颈的质地,宫颈的长度和宫口位置有明显的作用,对宫颈的软化和扩张有良好的效果,提高了手术质量,减少了并发症.40例绝经后妇女惰性宫内节育器不锈钢单环均1次顺利取出,无操作困难,成功率为100%,随诊3个月,B超未发现子宫内膜增厚.结论:对于绝经后妇女,取器前采用米索前列醇一次性阴道给药可达到软化宫颈的作用,可降低取器困难程度,减轻患者痛苦,此法效果好,手术成功率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冒晓玲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基于职业能力为导向的高职护理生物化学课程改革

    以护理岗位的职业能力为导向,实施生物化学课程改革.通过精选教学内容,灵活采用现代教学方法,合理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考核机制的多元化等措施为进一步提高高职护理生物化学教学效果提供依据.

    作者:邱秀芹;赵学芳;胡鹤娟;饶春平;董美蓉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慢性阻塞性肺病应用巡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的护理与治疗方法,减轻家庭及社会经济负担.方法:对26例COPD患者进行体重指数﹑吸烟指数﹑C-反应蛋白﹑血pH值﹑PaO2等方面综合评价分析危险因素[1]﹐应用巡诊护理的方法有针对性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营养护理、帮助有效戒烟、长期氧疗、呼吸道护理、呼吸训练等.结果:患者疾病复发率降低了、安全感增加、家庭经济负担减轻.结论:COPD患者采取巡诊护理是可行的,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构建了患者、家庭、社会和谐关系.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命.

    作者:徐红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多发伤伴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多发伤伴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救治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不同的液体复苏对多发伤伴失血性休克患者救治效果.结果:96例多发伤伴失血性休克患者中,常规液体复苏组52例患者平均动脉压(MAP)维持在60~80mmHg(1mmHg=0.133kPa),病死率40%,存活患者并发症发生率42%;限制性液体复苏组44例患者MAP维持在40~60mmHg,病死率20%,存活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0%.两组MAP、病死率及存活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能够降低多发伤伴失血性休克患者病死率和存活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预后.

    作者:严明科;罗显元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中医药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再狭窄的防治分析

    目的:探讨中医药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再狭窄的防治效果.方法:通过对本院2008年1月-2011年7月50例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观察组)使用自创的补气通络养心方治疗,并以同期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行常规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术后3个月内心绞痛的发病人数、3个月后行平板运动试验阳性发生人数.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改善人数、术后半年内心绞痛的发病人数、半年后行平板运动试验阳性发生人数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自创的补气通络养心方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再狭窄具有理想的预防作用.

    作者:邬淼林;陈红林;蔡荣华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苦碟子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苦碟子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1年3月间2型糖尿病伴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共9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实验组分别用苦碟子注射液30ml/d和甲钴胺注射液1.0mg/d静脉滴注,对照组单用甲钴胺注射液1.0mg/d静脉滴注,疗程皆为3周.观察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变化及神经反射,肌电图检查腓总神经和正中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6.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3.33%(P<0.05);肌电图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治疗后均明显改善,其中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苦碟子注射液与甲钴胺注射液联用可改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提高DPN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彭乙华;曾恒礼;蔡燕;陈敏;陈玉华;严宗逊;康后生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在心脏急诊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CDE)在心脏急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4年来68例心脏急诊患者进行CDE检查并分析.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直接明确诊断或提供重要参考61例,诊断阳性率89.7%.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心脏疾病诊断的准确性高、重复性强、方法简单且无损伤和痛苦,故对正确诊断急诊心脏疾病及指导治疗有重要价值.

    作者:黄勇;崔槐生;张金莉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电动止血带在四肢手术中的应用及护理

    目的:探讨电动止血带在四肢手术中的应用及护理,避免或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150例术中应用电动止血带的四肢手术患者采用正确的方法缚扎止血带,选择合适的压力和使用时间,术中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患者切口无渗血,术野清晰,便于术者操作.手术结束,肢端血运良好,缚扎部位无红肿、破溃.术后随访无1例发生止血带疼痛,无神经肌肉损伤、深静脉栓塞等并发症发生,未出现相关的医患纠纷.结论:电动止血带应用于四肢手术,止血效果好,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是四肢手术止血的佳工具.

    作者:许会姣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帕罗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及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94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34例,对照组予以常规神经系统药物及心理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帕罗西汀20mg/d,抗抑郁药物治疗.疗程均为4周.两组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分别行HAMD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CS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经过4周的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有效率86.67%,对照组有效率58.82%.两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抑郁缓解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HAMD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CSS)评分结果均明显改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帕罗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具有良好的效果,在抑郁症状改善的同时,还能促进患者神经功能、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且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少.

    作者:陶文彪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神经系统损害26例分析

    目的:探讨儿童MP感染致神经系统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对具有神经系统并发症且外周血清和/或脑脊液MP-IgM抗体阳性26例患儿进行系统性分析.结果:MP感染神经系统损害以学龄儿童多发.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抽搐、肌力下降、性格改变等,伴有或不伴有神经系统阳性体征,MP脑炎患儿脑电图大多异常,部分患儿头颅或脊髓MRI有异常.26例患儿经治疗后均痊愈或好转.结论:MP感染神经系统损害可以以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也可与其他系统症状并存,临床上若怀疑神经系统感染,一定要考虑MP感染可能,及时做进一步检查,以免贻误治疗.

    作者:陈同排;时步卿;王新岭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158例脑梗死医保患者住院频次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就脑梗死医保患者住院频次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以便更好地开展医疗保险工作,为降低慢性病的发病率提供依据.方法:分析患者住院信息数据,从每位患者每次住院费用、住院天数、年龄、性别、人员类别、收入水平等方面对其住院频次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脑梗死医保患者住院频次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每位患者住院费用、年龄、人员类别、收入水平,随年龄增加、收入水平的提高,住院频次增加.结论:从医保统筹费用中划拨一定比例的经费用于慢性病的健康管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慢性病管理中的作用,预防疾病的发生,促进健康,减慢慢性病的进程,从而降低发病率,达到控制住院频次,提高医保统筹费用利用率的目的.

    作者:万卫红 刊期: 2011年第24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