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增秀
目的:为临床上经头静脉或贵要静脉行PICC置管术提供应用解剖学资料,以提高穿刺成功率和减少并发症.方法:选取经福尔马林浸泡的成人尸体标本18例,其中男11例,女7例,共36侧,对头静脉和贵要静脉进行观察并测量.结果:头静脉、贵要静脉长度和各部位外径数值,均是男性高于女性,两者间有显著差异(P<0.05);头静脉外径以IEL处为粗大,贵要静脉外径则是IEL以上尤其是注入点处为粗大,且明显超过头静脉外径.相对于头静脉,贵要静脉走行较直,瓣膜少.结论:PICC置管穿刺选择在IEL以上的贵要静脉为宜.
作者:李玉彬;胡一波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机理、临床危害与防治措施.方法:总结我中心近2年对76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入组后随访的病例.结果:血糖控制3个月后血脂正常者63例,血脂仍异常者13例.结论: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关键要控制血糖,血糖降低后,血脂明显下降,对于血糖控制后,血脂仍异常者,必需给予降脂治疗,从而防止冠心病、糖尿病肾病、脑卒中等并发症的出现.
作者:张桂玲;荆晓晴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总结高位(复杂性)肛瘘的诊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0年来收治的60例肛瘘病的临床资料.结果:49例一次性痊愈占82%,再发11例占18%,5例出现不同程度的感染占8%.结论:选择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和有效的胃肠道准备是治疗的关键和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作者:蒋治洲;李军;李自全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评价不同减数模式对安氏Ⅱ类错畸形疗程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包括76例正畸患者,根据正畸治疗中的减数模式分为两组.A组为减数上颌2个双尖牙模式,包括38例患者,其中男17例,女21例,平均年龄14.25岁.B组为减数4个双尖牙模式,包括38例患者,其中男16例,女22例.平均年龄13.86岁.全部患者遵循MBT矫治原则完成治疗.使用配对t检验比较两组减数模式的正畸治疗时间.结果:减数上颌2个双尖牙模式病例组与减数4个双尖牙模式病例组相比,其疗程明显短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减数上颌2个双尖牙模式病例组与减数4个双尖牙模式病例组相比,其疗程明显短于对照组,而且其后牙的咬合更利于控制.
作者:杨一可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及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94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34例,对照组予以常规神经系统药物及心理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帕罗西汀20mg/d,抗抑郁药物治疗.疗程均为4周.两组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分别行HAMD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CS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经过4周的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有效率86.67%,对照组有效率58.82%.两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抑郁缓解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HAMD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CSS)评分结果均明显改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帕罗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具有良好的效果,在抑郁症状改善的同时,还能促进患者神经功能、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且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少.
作者:陶文彪 刊期: 2011年第24期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医学信息量的不断增多和更新速度的加快,大多数医院相继建立了电子阅览室,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可满足读者对信息多样化、及时化的要求,采用快捷、方便的全新的阅览方式,方便广大医护人员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研究水平, 了解医学前沿及医学动态,促进医院的建设与发展,为医务工作者提供新的信息资源.电子阅览室的建立将进一步扩大医院图书馆的文献保障能力,使其以崭新的服务方式, 快捷的服务手段, 为医院医疗工作提供新的信息资源和更高层次的服务.
作者:崔文 刊期: 2011年第24期
重症急性胰腺炎临床表现凶险,病死率高,其有效的治疗方法一直是临床争论的焦点.由于病情的复杂性,其治疗方法涉及内科、外科、中医和内镜治疗等方面,在选择治疗方法时需要判断患者的病情,给予全面综合及个体化治疗.笔者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非手术治疗和内镜及手术治疗方法进行综述.
作者:高海静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总结骶尾部藏毛窦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方法:分析17例骶尾部藏毛窦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综合围手术期护理措施.结果:本组病例经积极手术治疗及术前、术后护理,均康复出院,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实施骶尾部藏毛窦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可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崔晓琴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探讨苦碟子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1年3月间2型糖尿病伴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共9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实验组分别用苦碟子注射液30ml/d和甲钴胺注射液1.0mg/d静脉滴注,对照组单用甲钴胺注射液1.0mg/d静脉滴注,疗程皆为3周.观察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变化及神经反射,肌电图检查腓总神经和正中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6.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3.33%(P<0.05);肌电图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治疗后均明显改善,其中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苦碟子注射液与甲钴胺注射液联用可改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提高DPN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彭乙华;曾恒礼;蔡燕;陈敏;陈玉华;严宗逊;康后生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观察米索前列醇在绝经后妇女取环术中的效果,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将40例绝经后妇女于取环前阴道后穹隆放置米索前列醇400μg,2h后取环.结果:术前2h阴道放置米索前列醇400μg,对宫颈的质地,宫颈的长度和宫口位置有明显的作用,对宫颈的软化和扩张有良好的效果,提高了手术质量,减少了并发症.40例绝经后妇女惰性宫内节育器不锈钢单环均1次顺利取出,无操作困难,成功率为100%,随诊3个月,B超未发现子宫内膜增厚.结论:对于绝经后妇女,取器前采用米索前列醇一次性阴道给药可达到软化宫颈的作用,可降低取器困难程度,减轻患者痛苦,此法效果好,手术成功率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冒晓玲 刊期: 2011年第24期
胆结石是胆管树内(包括胆囊)形成的凝结物,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发作性腹痛、急性炎症,如果结石进入胆总管后可出现下列并发症:黄疸、胆管炎和胰腺炎等;但大部分患者可无任何症状.胆囊结石病以饱餐后出现突然发作之剧烈绞痛,难以忍受为特征,临床上结合血液、X射线或胆道造影、B超等辅助检查,综合分析,是不难做出胆石症的诊断.
作者:顾宝云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探讨持续腰椎悬吊牵引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1-2010年使用持续腰椎悬吊牵引治疗胸腰椎骨折140例,资料完整的有120例,其中男47例,女73例;年龄21~80岁,平均年龄55岁.伤后就诊时间30min~6d.骨折部位:T11 5例,T12 40例,L1 44例,L2 11例,L3 7例,L45例,L5 8例.椎体前缘压缩程度:1例完全压缩,10例压缩>4/5,23例>2/3,50例>1/2,36例>1/3.结果:120例中,2例合并后脱位下肢不全瘫在整复过程中神经功能无恢复或神经功能部分恢复后停止,改手术治疗.其余118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6年,平均3年2个月.120例受伤压缩椎体前缘平均高度由整复前的50%恢复至整复后的90%.受伤椎体后凸角由平均13.25°恢复至平均-1.6°,14例合并脱位基本恢复.结论:持续腰椎悬吊牵引治疗胸腰椎骨折能获得满意的疗效,治疗方法简单,治疗后3、7、10d要根据X线片适当调整复位高度.
作者:仲爱国 刊期: 2011年第24期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当前实验室定量测定和临床应用中存在妊娠周数计算方式不同、受精卵植入时间描述不同、产生部位描述欠准确以及检测系统不同所致参考区间迥异等问题,致临床应用不便,更难以检测结果互认.应当规范相关临床概念,检测系统标准化,方能正确使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测定结果.
作者:陈华根;黄学斌;宋强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比较盐酸罗哌卡因、布比卡因腰麻+硬膜外麻醉用于妇科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100例妇科手术病人,随机分成A、B 2组,每组50例,A组盐酸罗哌卡因(1%盐酸罗哌卡因1.7ml+麻黄碱0.1ml +50%葡萄糖0.2ml);B组布比卡因(0.75%布比卡因1.7ml+麻黄碱0.1ml+50%葡萄糖0.2ml),行腰麻+硬膜外麻醉,观察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高感觉阻滞平面、大感觉阻滞时间、大运动阻滞时间、感觉恢复时间、运动恢复时间及麻醉效果与不良反应.结果:A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明显慢于B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明显慢于B组(P<0.01);2组高感觉阻滞平面无显著差异(P>0.05);A组大运动阻滞时间明显慢于B组,运动阻滞恢复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1);2组麻醉效果评定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小于B组(P<0.01).结论:盐酸罗哌卡因较之布比卡因用于腰麻+硬膜外麻醉在妇科手术更加安全有效,更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作者:赵增秀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多发伤伴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救治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不同的液体复苏对多发伤伴失血性休克患者救治效果.结果:96例多发伤伴失血性休克患者中,常规液体复苏组52例患者平均动脉压(MAP)维持在60~80mmHg(1mmHg=0.133kPa),病死率40%,存活患者并发症发生率42%;限制性液体复苏组44例患者MAP维持在40~60mmHg,病死率20%,存活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0%.两组MAP、病死率及存活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能够降低多发伤伴失血性休克患者病死率和存活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预后.
作者:严明科;罗显元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儿童MP感染致神经系统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对具有神经系统并发症且外周血清和/或脑脊液MP-IgM抗体阳性26例患儿进行系统性分析.结果:MP感染神经系统损害以学龄儿童多发.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抽搐、肌力下降、性格改变等,伴有或不伴有神经系统阳性体征,MP脑炎患儿脑电图大多异常,部分患儿头颅或脊髓MRI有异常.26例患儿经治疗后均痊愈或好转.结论:MP感染神经系统损害可以以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也可与其他系统症状并存,临床上若怀疑神经系统感染,一定要考虑MP感染可能,及时做进一步检查,以免贻误治疗.
作者:陈同排;时步卿;王新岭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了解泰州海陵区散居儿童的保健状况.方法:对重点体弱儿管理情况进行资料整理和分析.结果:该地区体弱儿的发病率在较低水平,贫血工作抓得很细,佝偻病管理还要加强.结论:应积极开展健康宣教,对家长进行耐心的保健指导,还有做好孕期的保健工作,做好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工作,也是做好儿童保健工作的重要方面.
作者:刘青文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比较手术与非手术治疗无脊髓神经损伤症状的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2002年2月-2010年6月采用手术治疗187例、非手术治疗180例无脊髓神经损伤症状的胸腰椎骨折患者,随访18个月~3年,比较两种方法对无脊髓神经损伤症状的胸腰椎骨折的治疗效果.结果:手术组:脊柱后突角经Cobb氏法测定,复位前平均为(19.1±0.6)°,复位后平均为(5.64±0.2)°;椎体前缘高度复位前平均为(48.06±10.1)%,复位后平均为(92.33±4.12)%.非手术组:脊柱后突角复位前平均为(18.9±0.8)°,复位后平均为(10.5±0.5)°;椎体前缘高度复位前平均为(52.03±11.5)%,复位后平均为(88.05±4.23)%.结论:治疗无脊髓神经损伤症状的胸腰椎骨折时,两种方法都可得到很好的效果,近期手术治疗应用较多.
作者:薛桂彬;宋建宽;冯真国;姜磊;桑飞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探讨电动止血带在四肢手术中的应用及护理,避免或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150例术中应用电动止血带的四肢手术患者采用正确的方法缚扎止血带,选择合适的压力和使用时间,术中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患者切口无渗血,术野清晰,便于术者操作.手术结束,肢端血运良好,缚扎部位无红肿、破溃.术后随访无1例发生止血带疼痛,无神经肌肉损伤、深静脉栓塞等并发症发生,未出现相关的医患纠纷.结论:电动止血带应用于四肢手术,止血效果好,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是四肢手术止血的佳工具.
作者:许会姣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总结内镜下行鼻息肉切除术患者的术前、术后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实行的内镜下142例鼻息肉切除术患者的病例资料,总结术前、术后的护理要点.结果:本组142例患者术中均放置填塞纱条,术后拔除纱条时间:短18h,长48h,平均25.8h;一次拔除纱条成功108例(76.1%),术后有14例(9.9%)拔除纱条后出现出血予以再次填塞治愈,未见其他并发症.结论:鼻息肉经内镜切除是一种微创、有效的治疗方法,做好术前、术后的护理措施是提高手术疗效,缩短住院时间的重要保证.
作者:李冬梅 刊期: 2011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