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伸平;渠荣敏;刘杰俊;南中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腹腔镜外科手术取代了部分传统手术,成为微创外科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具有创伤小、腹腔清洗彻底,切口感染少,术后恢复快,术后肠粘连轻、肠管干扰少、痛苦少、住院时间短、病人费用少等诸多优点.
作者:朱水英 刊期: 2008年第06期
成分输血就是把全血中的各种有效成分分离出来,分别制成高浓度的制品,然后根据不同患者的需要,输给相应制品.有针对性强,制品浓度高,疗效好,不良反应少,可使一人献血,多人受益等优点.
作者:张春红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球形肺炎的螺旋CT特征.方法 分析20例经病理证实球形肺炎CT表现.结果 病灶好发于肺野外带,大小约1.0~5.0 cm,多为楔形或方形肿块,早期病变非胸膜侧有小片状浸润.结论 球形肺炎螺旋CT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可做出正确诊断.
作者:阮君;于湛;刘小玲 刊期: 2008年第06期
法洛氏四联症(TOF)是复杂性心脏畸形,手术是治愈本病的唯一手段,目前TOF患儿行根治术已成为一种很成熟的手术,并能有效预防缺氧引起的继发病理改变,死亡率已降低到令人满意的程度[1].
作者:韩淑云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臀肌挛缩症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1998年2月至2006年1月,采用双侧或单侧彻底切断或松解所有挛缩臀肌筋膜组织的方法治疗31例臀肌挛缩症患者.结果 31例获得随访,随访3个月~3年,疗效按俞辉国等标准评估,除1例18岁患者外,优良率达97%以上.结论 采用双侧或单侧彻底切断或松解所有挛缩肌筋膜组织的手术方法,对治疗臀肌挛缩症疗效确实可靠.
作者:李亦明;周雄清;宋德煌;周文峰 刊期: 2008年第06期
静脉炎是静脉输液治疗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由于输入浓度较高、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或静脉内放置刺激性大的塑料管时间太长,而引起局部静脉壁的化学炎性反应,也可以是同一根静脉反复多次穿刺造成的静脉感染.
作者:张香娟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胃癌根治术后腹腔淋巴漏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对我院1998年1月至2008年6月行胃癌根治手术的7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结果 756例胃癌根治术后发生腹腔淋巴漏8例,占1.058%(8/756).发生时间为术后3~7 d,引流量为200~1000 ml/d,引流时间8~40 d,经非手术治疗后均治愈.结论 术前充分准备,改善患者全身状态,术中选择合适的手术范围,提高手术技巧,可以减少术后腹腔淋巴漏的发生.术后一旦出现淋巴漏,保守疗法均可治愈.
作者:赵万刚;张文刚 刊期: 2008年第06期
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常见的骨折之一,发病率高而且经常有合并症发生,致使多次复位、神经损伤、手术探查及预后不佳等的发生率比任何其他部位的肢体骨折都高.
作者:吕尚军;白金广;李文强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剖宫产术(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患者应用中药排气汤、开塞露、杜密克促进肛门排气,探讨剖宫产术后促进肛门排气的护理对策.方法 通过对剖宫产术(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病人分组应用中药排气汤、开塞露、杜密克,比较产后不同时间宫底高度,并对术后排气、排尿、排便、下床活动的时间比较,各组之间采用χ2检验.结果 三种方法在术后早期排气、排尿和排便效果上:开塞露组>杜密克组>排气汤组,而在促子宫收缩恢复方面,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加强对剖宫产术(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患者的观察,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降低术后腹胀的发生,可以促使病人早期恢复.
作者:冯永华;张凤云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1例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有效预防并发症、促进术后功能恢复.方法 对2008年4月1例行双侧全髋关节同期置换术的患者进行认真的术前准备,做好心理护理,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做好活动指导,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以便达到手术的预期效果.结果 患者手术顺利,术后恢复快,无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认为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的护理是手术成败的关键.
作者:梁振华 刊期: 2008年第06期
随着围生医学的发展,围生期婴儿死亡率已明显下降,但多胎妊娠的围生儿死亡率仍较高,本文对144例多胎妊娠中27例死亡围生儿进行分析,并对降低围生儿死亡率加以讨论.
作者:刘为华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持续气管内滴药与间断气管内滴药对气道内湿化效果的影响.方法 气管插管病人80 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40 例,设为对照组,应用间断气管内滴药湿化气道;B组40例,设为实验组,应用持续气管内滴药法湿化气道.对两组患者进行回顾性对照研究.结果 A组易引起患者刺激性咳嗽,将湿化液咳出会影响湿化效果;B组将湿化液缓慢、均匀而持续地注入呼吸道,达到有效的湿化作用.结论 应用持续气管内滴药法与间断气管内滴药湿化气道相比, 持续气管内滴药使痰液易于排出且很少引起刺激性咳嗽,降低了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作者:邝静;尚晨阳;薛桂霞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室出血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脑室外引流加血肿冲洗剂、液化液或腰穿脑脊液置换的方法治疗高血压脑室出血36例.结果 36例手术患者,死亡4例,3例效果不良,24例效果良好.结论 脑室外引流加血肿冲洗剂,液化剂或配合腰穿脑脊液置换治疗脑室出血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作者:吴阳;许从甫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VATS)辅助腋下小切口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肺大疱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2001年至2007年我科在电视胸腔镜配合下经腋下小切口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96例,回顾性分析本组病例的临床资料,总结手术的适应证、操作要点和疗效,并评价该术式的可行性.结果 96例无一例死亡,全部治愈出院,随访5个月~6年,术侧无气胸复发.结论 电视胸腔镜辅助腋下小切口术式创伤小,特殊设备要求低,技术容易掌握,治疗自发性气胸、肺大疱的效果好,是适于推广的胸外科微创手术方法.
作者:杨世兵;杨绪全;胡杰伟;夏洪韬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阴道镜下行宫颈多点活检对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选择2007年1月至2007年12月因CIN行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者206例,比较阴道镜下行宫颈多点活检与LEEP术后病理检查的结果;探讨阴道镜下多点活检漏诊高级别CIN及宫颈癌的可能影响因素.结果 206例CIN患者LEEP术后与阴道镜活检病理诊断完全符合者 113例(54.85%),不符合者93例(45.15%);75例(36.41%)LEEP活检结果比阴道镜下活检结果严重.LEEP术前诊断为CINⅢ级者有4例术后诊断为浸润癌;8例经阴道镜活检诊断为原位癌患者,LEEP术后诊断为浸润癌.结论 阴道镜下行宫颈多点活检对CIN的诊断有一定的局限性,对诊断为CINⅡ及CINⅢ者,推荐LEEP术以除外宫颈浸润癌.
作者:龙素萍;李义星;张振武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总结小儿先天性二尖瓣关闭不全行二尖瓣成形手术的治疗经验.方法 1998年3月至2008年3月,对168例小儿先天性二尖瓣关闭不全患儿行二尖瓣成形术,男103例,女65例,平均年龄(3.0±2.1)岁,手术在中低温体外循环下施行,根据不同病理改变采用不同成形方法,术中以注水试验评价成形效果.结果 全组患儿术毕二尖瓣无反流或轻度反流,1例术后5 d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平均随诊1个月~10年,有1例二尖瓣反流加重再次手术,发现环缩缝线撕脱,再次成形术后效果满意,168例中无一例行瓣膜置换术,心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对小儿来讲,二尖瓣成形术治疗先天性二尖瓣关闭不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只要可能,尽量施行成形术是一种首选方法.
作者:翟波;王鹏高;陈忠建;和东阳;董向阳;杨房;石彩晓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丝裂霉素C应用加带蒂结膜瓣转移术和自体带结膜瓣的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初发性翼状胬肉的疗效.方法 将2005年5月至2007年5月我科收治的89例(107眼)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丝裂霉素C应用加带蒂结膜瓣转移术(MMC组,53眼)和自体带结膜瓣的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ALCT组,54眼),术后随访1年,比较创面修复时间及复发率.结果 ALCT组1眼复发,复发率为1.85%,MMC组7眼复发,复发率为15.2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创面上皮平均修复时间ALCT组为(4.7±1.2)d,MMC组为(8.7±1.2)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体带结膜瓣的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初发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率低,角膜创面修复快,优于丝裂霉素C应用加带蒂结膜瓣转移术,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手术方法,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李庆祥 刊期: 2008年第06期
随着医疗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医疗服务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患者的满意度越来越受到医疗服务机构和管理者的高度重视.
作者:曹喜华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小体积前列腺增生所致膀胱出口梗阻的电切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19例小体积前列腺增生,行经尿道电切术(TURP)和膀胱颈纤维环切开术(TUIBN)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随访,患者IPSS评分及大尿流率(MFR)均有明显改善,无出血、尿失禁及后尿道狭窄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小体积前列腺增生开放手术较难剥离,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和膀胱颈纤维环切开术是治疗小体积前列腺增生所致膀胱出口梗阻的较理想的术式.
作者:刘行峰;刘中生 刊期: 2008年第06期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 h内出血量超过500 ml,是分娩期的严重并发症,是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我国居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其发生率约占分娩总数的2%~3%,其中80%以上发生在产后2 h之内,因此应特别重视产后出血的防治与护理工作,以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及孕产妇的死亡率.
作者:殷广利;郭变妞 刊期: 2008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