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

郜继恩

关键词: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围术期, 护理
摘要:目的 总结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经验.方法 报告了96例患者髋关节置换术的围术期护理,术前护理重点:首先要正确评估病情及手术耐受力,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护理;进行术前心肺功能训练及体位锻炼,加强患者营养,增强机体免疫力及术后伤口愈合力,做好术前常规准备.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手术切口情况,保证功能体位,心肺功能有效训练,下肢功能康复训练.结果 96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本组未发生皮肤压疮、肺部感染、栓塞性静脉炎、髋关节脱位等并发症.术后随访6个月~10年,髋关节活动功能良好.结论 合理而周密的围术期护理是保证患者获得良好治疗顺利康复的重要医疗环节.
河南外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颈部巨大肿块的麻醉处理

    1 资料与方法我院自2003年1月至2006年7月以来收治10例颈部巨大肿块患者,现将其麻醉处理报道如下:

    作者:杨云;邓西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无脱垂子宫阴式切除78例观察

    阴式手术因其微创、经济、不影响美观而受到广大医师和患者的青睐[1].我院致力于阴式子宫切除手术10余年,近年来用改良式阴式子宫切除治疗无脱垂子宫病变收到以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兰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浅谈理疗在换药中的应用

    理疗是一种刺激疗法,是利用物理因子作用于机体,引起机体各种反应以调节生理功能影响病理过程和克制病因,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大多数理疗因为都有消炎、镇痛、止痛或兴奋活跃神经系统及组织器官司功能的作用而缓解症状.

    作者:姚秋敏;宋会娟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脊髓损伤并截瘫病人的健康教育

    1 临床资料我院2000年1月至2006年6月收治了46例截瘫病人,其中男33例、女13例,年龄18~76岁,平均39.5岁.其中颈脊髓损伤8例,胸腰髓损伤38例.文化程度大专以上学历5例、高中9例、中专4例、初中19例、小学4例、文盲5例.手术治疗34例,非手术治疗12例.

    作者:薛伟珍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可吸收螺钉治疗关节内骨折13例临床观察

    自2002年1月至2005年12月我院采用可吸收螺钉治疗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等处骨折13例 ,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3例,男10例,女3例,年龄19~58岁;髋臼后壁骨折并髋关节脱位1 例,内踝骨折8例,后踝骨折2例,膝关节胫骨平台骨折2例.

    作者:郭院生;韩书勇;齐利海;孙世伟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弥漫性脑损伤患者血钠、血钾、血浆皮质醇、醛固酮水平变化及意义

    目的 评价弥漫性脑损伤血清钠、血清钾、血清皮质醇与醛固酮水平的变化,及其对伤情判断与预后的作用.方法 选择弥漫性脑损伤患者30例,正常对照组20例,治疗组据GCS评分又分GCS 3~5分与GCS 6~8分两个亚组,据患者是否死亡分为死亡组和存活两个亚组,测定各组不同时期血钠、血钾、血浆皮质醇、醛固酮浓度.结果 GCS 3~5分与GCS 6~8分组血浆皮质醇、醛固醇的浓度入院后第1天均显著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GCS 3~5分组血浆皮质醇、醛固酮的浓度高于与GCS 6~8分组(P<0.05).死亡组和存活组第1天血浆皮质醇、醛固酮的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入院第7天死亡组血浆皮质醇、血钾、血钠水平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结论 弥漫性脑损伤患者血浆皮质醇、醛固酮水平与病情和预后密切相关,经治疗后出现血钠、血钾的升高提示预后不良.可作为判断病情轻重和预后的一项重要指标.

    作者:张士中;胡炜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12例阴茎硬结症的诊断和治疗

    目的 探讨阴茎硬结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 对我院从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12例阴茎硬结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患者均行体检及B超检查明确诊断 ,并行阴茎斑块切除+白膜折叠术,术后辅以口服维生素E胶囊,随诊1~5年,未发现复发.结论 斑块切除+白膜折叠术是阴茎硬结症手术治疗的有效方法,术后口服维生素E胶囊可预防其复发.

    作者:张军民;刘中生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整体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

    手术室是对病人进行抢救和治疗的重要场所,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医疗效果及病人的预后, 也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安全.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系统化整体护理的临床应用,手术病人围术期护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病人在入手术室前、中、后的整体护理已得到临床重视.

    作者:许瑞刚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2种脐型不同清洁方法对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手术患者切口渗血渗液的影响

    目的 探讨改变传统备皮清洁剂,不同脐型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方法 将病人分为两组,每组30例于手术前一天分别用消毒棉签蘸取不同的清洁剂对不同类型脐孔进行皮肤清洁准备.结果 松节油清洁深型脐孔易引起切口不良反应.结论 该方法对减少腹腔镜手术患者脐部不良反应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戚艳丽;李军民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小切口行胆囊切除术100例体会

    我院自2001年5月15日至2006年8月共开展小切口胆囊切除术[1]100例,无任何并发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陈增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曲马多、吗啡、芬太尼用于静脉术后镇痛的对比观察

    静脉术后镇痛远不如硬膜外普遍,对于一些全麻病人,大多数病人对术野疼痛难以忍受.我们采用不同的镇痛药物进行术后静脉镇痛的临床观察,对其各自的特点进行比较,以期达到佳镇痛效果.

    作者:汤瑞昌;魏小伍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甲强龙冲击疗法用于急性脊髓损伤的护理

    脊髓损伤常由外伤引起,是颈脊柱骨折脱位的严重并发症,脊髓损伤后,损伤平面以下人体感觉、运动及自主神经功能会遭到不同程度的损伤,甚至引起四肢截瘫.

    作者:杜雪莲;刘凡;陈小舒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药物流产后蜕膜残留非手术治疗效果观察

    我院对药物流产术后蜕膜组织部分残留者,采用药物性刮宫配伍益母草颗粒冲剂进行临床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新菊;仝留萍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老年髋部骨折围术期护理体会

    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老年期由于骨质萎缩、疏松、肢体活动不灵活,当下肢突然扭转、跌倒或由床上跌下时,均易造成骨折,尤其是髋部的骨折易发生.

    作者:赵会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护理人员继续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教育是一个专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护理教育的水准和层次高低直接影响着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护理学科的进步,因此,发展护理教育,让护理人员接受继续教育是满足护理人员知识更新性质的终身教育.然而,护士的工作量大,任务重,可以通过下列途径既节省时间又达到继续教育的目的:①护理人员自学;②参加学术交流;③参加院内集中式护理教育;④科室专科教育;⑤网络教育.护理人员只要抓住一切机会进行学习并且经过不懈努力,护士的专科理论和技术都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作者:李淑臻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早期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

    目的 探讨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TUEVA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 BPH)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的常见原因,并提出护理对策,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回顾性分析和总结2000年4月至2006年6月518例良性前列腺增生TUEV AP早期并发症及围手术期护理经验.结果 手术后发生早期并发症共 89例,其中尿路感染12例,尿道狭窄18例,术后出血23例,轻度尿失禁5例,拔尿管后早期排尿不畅29例,电切综合征2例,89例患者均经有效的护理措施,痊愈出院.结论 采取严密细致的观察与护理,是预防和治愈TUEVAP早期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刘新香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痔切除术后并发失血性休克的误诊分析

    痔核的外剥内扎手术是一种常见的肛肠手术,术后创面出血也是常见并发症[1]. 但因痔手术而激发上消化道大出血并失血性休克险些造成严重后果的情况则实属罕见.现报道1例:

    作者:李广丽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食管贲门癌术后张力性气胸的观察及护理

    张力性气胸又称高压性气胸,为气管、支气管或肺损伤处形成活瓣,气体随每次吸气进入胸膜腔并积累增多,导致胸膜腔压力高于大气压,使伤侧肺严重萎陷,纵膈向健侧移位,使健侧肺受压,产生呼吸和循环功能严重障碍[1].

    作者:李文英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超声指导下早期手术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

    目的 探讨超声指导下先天性肌性斜颈(CMT)患儿佳手术时机.方法 选择3个月以内确诊的CMT患儿156例,保守治疗6个月,治疗过程中定期彩超对照检查,对胸锁乳突肌挛缩、纤维化加重的45例患儿进行手术治疗.其中43例采用胸锁乳突肌切断术,2例采用胸锁乳突肌全切术.结果 45例手术患儿39例获得术后随访(随访率86.7%),长随访时间5年.手术效果为优35例(89.7%),良2例(5.1%),差2例(5.1%).结论 CMT佳手术年龄可以提前到8个月甚至更小,出现胸锁乳突肌纤维化后也应尽早选择手术,彩色超声对疾病的诊断及手术时机的选择有重要作用.

    作者:刘玉献;周光辉;范彦伟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丙泊酚复合芬太尼用于宫腔镜手术麻醉的研究

    目的 探讨丙泊酚复合芬太尼在宫腔镜检查及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4年6月至2006年6月无痛宫腔镜检查及手术160 例的麻醉应用效果.结果 对照组和观察组RR诱导后比诱导前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意识消失及清醒时间明显长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用量显著多于观察组(P<0.01),且观察组镇痛效果好,苏醒迅速;两组术中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维持在安全范围.结论 两组麻醉方法用于宫腔镜手术均取得满意效果,且观察组镇痛效果好、苏醒迅速,丙泊酚芬用量明显减少,可供临应用 .

    作者:陈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河南外科学杂志

河南外科学杂志

主管:河南省教育厅

主办:郑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