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彩色B超在肛周深部脓肿诊断和手术定位中的价值

田新;王忠振;申幸伟

关键词:彩色, 深部脓肿, 诊断和治疗, 手术过程, 定位, 医生, 术前穿刺, 脓腔, 临床实际, 局部解剖, 肛周脓肿, 肛肠疾病, 活动度, 组织, 专业, 诊治, 肛瘘, 处理, 成因
摘要:肛周脓肿是肛肠疾病中常见的病种之一,也是肛瘘主要的成因.然而在临床实际诊治中,深部脓肿的诊断和治疗往往令许多医生感到棘手,除了对深部脓肿所处的局部解剖不是十分熟悉外,在手术过程中对脓肿的定位和处理常常遇到困难,甚至对于多年肛肠专业的医生也常有找不到脓腔的尴尬,由于相当一部分深部脓肿活动度较大,常出现术前穿刺有脓,但切开组织后又找不到脓腔的情况.
河南外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腰麻在老年男性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中的应用

    腰麻具有局麻药用量小、神经阻滞完善、镇痛效果确切等优点,常用于下腹部及下肢手术,我们将腰麻应用于老年男性经尿道到前列腺电切术者,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希凤;朱丽花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麻醉恢复室的建立及初步运作体会

    目的 保障全身麻醉恢复期病人的安全,杜绝全身麻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在麻醉恢复室设置4个复苏单元,配置4名麻醉恢复室护士,2名临时护士专职护理麻醉恢复期患者.结果 对508例全身麻醉手术病人实施麻醉恢复期管理,及时发现和处理了麻醉手术后并发症25例次.结论 PACU有效动作和麻醉恢复室护士的分工协作为全身麻醉手术后病人平稳过渡提供了安全保障.

    作者:王素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类腰椎间盘突出症分类及分析

    类腰椎间盘突出症,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腰腿痛及放射性下肢神经痛等,其症状及体征颇似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且部分病例X线表现、CT检查、脊椎造影、MRI等与髓核突然也难以鉴别,因此该症很容易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特别是合并椎间盘退变、膨出者更易被这种假象所误导,个别病例虽手术探查仍难以确诊.

    作者:方达刚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小儿全麻手术苏醒期的观察及护理

    全麻已广泛应用于小儿外科学手术.其麻醉方式是利用麻醉药物使病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暂时性抑制.整个抑制过程是可逆的,当药物排出体外或体内分解破坏后,病人即恢复清醒,且无后遗症[1].

    作者:迟凯文;李清梅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已烯雌酚并米索前列醇用于绝经后取环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己烯雌酚并米索前列醇在绝经后妇女取宫内节育器的作用.方法 对绝经后取器失败的妇女均给予己烯雌酚和米索前列醇后再次取器.结果 绝经后妇女应用已烯雌酚和米索前列醇后,取宫内节育的成功率达96.4%.结论 绝经后取器术前使用己烯雌酚+米索前列醇,无需扩张宫颈,可以明显减少取器患者的痛苦,提高其成功率,是一种较理想、经济、安全的方法.

    作者:曹素玲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经腹羊膜腔输液治疗孕中晚期羊水过少45例临床分析

    羊水过少是产科常见并发症之一,可发生在妊娠任何时期.羊水量少于300 ml者称为羊水过少,羊水过少严重影响围生儿的预后.羊水过少的围生儿死亡率较正常妊娠时高5倍.

    作者:康丽宏;蔡集会;刘会霞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肝破裂大量出血1例诊疗体会

    肝破裂一般发病急,损伤范围广,对病人生命造成严重威胁.因此,术前诊断,抢救休克,术中术后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及术后护理对提高临床治疗愈率有重要意义.

    作者:武桂敏;姚爱红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慢性泪囊炎患者围术期系统化整体护理

    慢性泪囊炎是眼科常见病、多发病.过去人们常采用泪道探通、泪道置管手术等,疗效不佳.采用泪囊鼻腔吻合术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理想方法.无论护理学科如何发展,永远改变不了护理以人为本的核心,手术前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1].

    作者:王素芝;张志华;范谆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原发性输尿管癌术后再发膀胱癌

    原发性输尿管癌较少见,约占泌尿生殖系肿癌的1%,预后不良,易再发膀胱癌.我们自1975年5月至2006年5月共收治原发性输尿管癌34例,手术治疗32例,术后再发膀胱癌9例,现就手术方式与术后再发膀胱癌的有关资料报告如下.

    作者:郭朝迅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异丙酚静脉麻醉在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异丙酚静脉麻醉用于人工流产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5年3月至2006年3月要求施行无痛人工流产术的早孕妇女180例静脉推注异丙酚20 mg/kg为观察组,并与自愿要求无麻醉手术的120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镇痛效果确切,有效率为100%,无一例人流综合征发生,宫口松弛十分明显,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异丙酚静脉麻醉用于人工流产术中,具有起效快、恢复迅速、镇痛效果确切、安全、无体内蓄积现象等优点,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邵培玲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残余胆囊合并胆系结石的诊治和预防

    目的 探讨残余胆囊合并胆系结石的病因、诊治及预防,以减少此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17例残余胆囊合并胆系结石的临床资料.结果 大多数病例术前获得正确的临床诊断;17例均行再次手术治疗,术后症状消失,疗效满意.结论 根据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该病能获得正确诊断;再次手术是惟一治疗手段;首次手术中认清胆囊管、肝总管、胆总管三者的解剖关系是预防的关键.

    作者:安东;李俊;施开德;利军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的临床治疗

    目的 总结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研究总结近年9例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的患者,对4例于肺动脉起始部结扎左冠状动脉,5例于体外循环下行肺动脉内隧道成形术(Takeuchi术),合并的心脏畸形同时予以纠治.结果 全组9例术后无心肌缺血或梗死、残余分流和晚期死亡,心功能恢复到Ⅰ级.结论 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畸形一旦确诊,主张手术治疗.

    作者:宋庭轩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手术室护士对职业危害相关因素的调查及分析

    目的 为大限度的保护手术室的工作人员,通过对手术室护士职业性危害相关因素的调查和分析,提出相应的防护管理对策,增强手术室护士的自我防范意识,减少手术室护士的职业性损伤.方法 对80名手术室护士职业性危害相关因素调查和分析.结果 无论在手术室工作时间长短,都不同程度存在着对职业性危害相关因素的认识不足及恐惧.结论 加强对职业性危害相关因素的防护管理,对预防手术护士职业性危害,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作者:沈霞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老年胃癌急性穿孔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老年胃癌急性穿孔是胃癌晚期严重并发症,临床少见,具有表现不典型、并存病多、病死率高的特点,早期误诊率较高,我们自1994年10月至2002年6月共收治13例经手术和病理确诊的老年胃癌穿孔病人,结合临床特点、诊治体会和文献报道如下.

    作者:岑伟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带膜食管癌支架置入术后护理

    随着食管支架的材料、形状的不断改进,为许多不能手术切除或手术切除后吻合口狭窄进食困难的患者,解决了患者的进食及营养问题.提高了生存质量.

    作者:赵军梅;陈姣红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杜冷丁成瘾40年被戒除的体会

    杜冷丁属吗啡类药物,是一种精神活性物质,具有欣快作用的特点.故有些人用后易产生精神生理依赖性,即成瘾.类吸毒成瘾一样.不少人成瘾后造成各种社会危害,个人常丧失人格和道德.

    作者:张秀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脑内小病灶立体定向显微开颅切除术

    目的 总结立体定向指导下小骨瓣开颅脑内小病灶切除术的经验.方法 全部病例均采用驹井式CT脑立体定向仪引导对30例脑内小病灶进行切除.结果 30例脑内小病灶立体定向导引切除均得到满意的临床效果,无任何重大并发症,无死亡病例.结论 立体定向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切除颅内病变具有定位精确、损伤小,临床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开颅,是一种安全和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

    作者:王景波;吕然博;张万宏;范学飞;李国建;张建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迷走反应的分析及预防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迷走反应的预防方法.方法 分析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迷走反应的原因,针对性地提出预防措施.结果 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迷走反应的原因主要与各种因素造成的血容量不足、患者精神紧张、疼痛刺激等有关.结论 只要术前及拔除鞘管前补足血容量、减少疼痛刺激、解除患者的紧张情绪,就可以避免或减少迷走反应的发生.

    作者:乔瑞云;郑铁苗;赵光煊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改良单开门加钛网植入治疗颈椎管狭窄症

    目的 探讨经后路改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加钛网植入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的远期疗效.方法 采用后路将第3颈椎椎体开门侧椎板切除,第7椎椎板上缘穹窿状切除潜行减压,第4~6颈椎椎板于关节突内侧约0.5~1.0 cm处,在症状较重侧用磨钻将双侧骨皮质磨除作为开门侧,另一侧椎板上侧皮质磨除为门轴侧,将颈椎管扩大成形,再将钛网修剪成条状,将开门侧椎板骨折端用钛钉固定,门轴侧骨粒植骨16例,对其临床疗效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16例中,术前有脊髓受压、共济失调、四肢麻木无力12例,4例单一髓节障碍加神经根受压,出现双上肢疼痛麻木、双手功能障碍.术后随访6个月~4年,脊髓受压症状改善,共济失调,四肢麻木及行走功能恢复.双上肢麻木疼痛及双手功能障碍明显改善.1例出现颈5神经根牵拉麻痹,左肩麻木,肩外展功能受限,术后被动功能锻炼,6个月后恢复.无症状复发及加重病例.结论 经后路将第3颈椎开门侧椎板切除,第7颈椎椎板上缘穹窿状减压,第4~6颈椎单侧开门,加钛网植入,经改良后的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术后病人康复快,症状复发率低,远期疗效显著.

    作者:邱淳烈;李国有;陈跃军;刘永刚;戴科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老年病人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护理

    目的 探讨老年病人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64例65岁以上的老年病人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进行术前心理护理落实各项基础护理、术后病情观察、预防并发症、功能锻炼及出院指导等.结果 64例老年病人安全通过手术关,治愈出院.结论 围术期科学精心地护理避免术后并发症,是促进康复的关键.

    作者:谢立霞 刊期: 2007年第05期

河南外科学杂志

河南外科学杂志

主管:河南省教育厅

主办:郑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