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浅析西部地区地(市)级疾控机构实验室能力建设与发展

刘海燕;林新勤;覃巍巍;卢毅

关键词:疾病预防控制, 实验室能力建设, 卫生检验
摘要:SARS之后,国家对公共卫生事业建设日益重视,投入明显增加,尤其是对西部地区更是给予大量财力支持.地处西南边陲的广西南宁亦受益于此,公共卫生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疾病预防和控制整体工作环境得以明显改善.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微型种植体支抗在正畸临床的应用进展

    支抗控制是口腔正畸治疗过程中的关键问题,稳定而有效的支抗设计是正畸和颌面矫形治疗成功的基础.在传统的治疗方案中常用的支抗控制手段有口外弓、颌间牵引、Nace弓、横腭杆及一组牙作为支抗移动单个牙齿等.

    作者:时一兵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射频消融术的围术期护理

    射频消融术是通过300~1 000千赫的高频正弦交流电射频能量消融异常传导组织的一种经导管消融术.随着射频消融术治疗快速心律失常技术日趋完善,此种手术成功率高,危险性小,复发率低,安全可靠,大多数病人一次手术即可终生根治此病,故目前射频消融术受到越来越多病人的接受和欢迎.

    作者:李新梅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慢性左心功能不全的螺旋CT诊断

    目的:研究探讨胸部螺旋CT扫描在诊断慢性左心功能不全的价值.方法:对30例胸部平片或临床疑左心功能不全的患者行胸部螺旋CT平扫,分别进行肺窗和纵隔窗观察,了解肺支气管血管束、肺实质、肺间质、胸膜腔及心脏房室大小的改变.结果:CT扫描显示两侧肺支气管血管束不同程度增粗、结构紊乱、边沿模糊、肺实质透亮度降低30例,胸膜腔或(和)叶间裂中量或少量积液25例,胸膜腔积液并心包腔内少量积液5例,左房和左室不同程度扩大30例.结论:胸部CT扫描对诊断慢性左心功能不全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何金才;张翠娥;刘安达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10例临床分析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育龄妇女的常见病及多发病,一般多发生在盆腔脏器,也可发生在宫颈、阴道和腹部手术切口.近年来其发病率逐年升高,由于剖宫产率的上升,由手术所至腹部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率亦明显上升,我院于2001~2006年5月收治10例切口内异症患者,现对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进行分析.

    作者:张桂兰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小脑出血的临床与CT表现

    小脑出血约占脑出血的9%,因出血部位、病灶大小而症状表现各异,特别是大面积小脑出血,形成占位效应,临床症状和体征缺乏特异性,诊断困难,故临床易导致误诊.现就我院自2002年1月~2005年1月间收治经CT确诊的小脑出血患者37例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李冰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7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病因及围生期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2年6月~2007年6月间收住的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78例临床资料.结果: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主要原因有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PAT),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PIH)及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等.结论:多种原因可引起妊娠期孕妇血小板减少,PAT常见.血小板<50×109/L者应在术前输注浓缩血小板后行剖宫产,血小板计数>50×109/L的孕妇,如无产科指征,应阴道分娩为主.

    作者:王俐英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香格里拉县100例儿童螨皮肤过敏调查及防治

    近10年来,居住并出生于香格里拉县城内儿童前往金沙江流域的上江乡、金江镇、虎跳峡镇等地人群中大部分发生皮肤瘙痒、出现红色丘疹等皮肤过敏反应,笔者调查50名出生于香格里拉县城内并到过上述三地2次以上的儿童及当地出生的50例年龄相似的人群,并将进行对比的具体情况与各位同仁进行探讨.

    作者:张泽英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高血压致左室肥厚的早期诊断及药物治疗新进展

    流行病学资料业已证实,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LVH)易发生心血管事件和猝死,它的病死率较无LVH增高7~8倍[1],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中LVH的发生率达20%~60%,因此高血压导致左室肥厚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尤为重要.

    作者:张久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BV三联法在细菌性阴道病诊断中的应用与评价

    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vaginosis,BV)为阴道内正常菌群失调所致的一种混合感染,正常阴道内以产生过氧化氢的乳酸杆菌占优势,细菌性阴道病时,阴道内产生过氧化氢的乳酸杆菌减少而其他细菌大量繁殖,主要有加德纳菌、游动弯曲杆菌,普雷沃菌,紫单胞菌,类杆菌,消化链球菌等厌氧菌以及人型支原体,其中以厌氧菌居多,其数量可增加100~10 000倍.

    作者:王兆芬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和处理方法

    PICC(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是由外周静脉穿刺插管,其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导管,用于为患者提供中期至长期的静脉输液治疗.它简化了中心静脉穿刺的过程,延长了导管的留置时间.

    作者:马丽美;尚卫红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腹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16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腹针与单纯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差异.方法:将21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中药组)108例和治疗组(腹针组)108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差异.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49%,总有效率为93.5%;对照组治愈率为37%,总有效率为81.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治愈率、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腹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好.

    作者:苏小霖;张日霖;彭明霞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胰岛素泵在2型糖尿病围手术期的临床应用

    目的:观察胰岛素泵CSII治疗在2型糖尿病围手术期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55例2型糖尿病围手术期患者随机分成CSII组和MSII组,25例分别监测空腹及餐后2h血糖后采用CSII治疗,30例采用MSII治疗:于三餐前皮下注射短效胰岛素Novolin R及临睡前注射Novolin N.结果:CSII组血糖达标时间、每日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次数、切口延迟愈合例数以及切口感染、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MSII组(P<0.05),手术创口甲级愈合例数显著高于MSII组(P<0.05).结论:胰岛素泵CSII治疗安全、有效,能快速平稳降低血糖,缩短围手术期时间,帮助病人安全度过围手术期.

    作者:范宏娟;刘永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小肠溃疡致出血1例报告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35岁,主因腹痛,排柏油样便2d,于2007年5月入院.患者入院前2d,腹痛,以剑突下、脐周为主,排柏油样稀便3次,量约1 500ml左右,伴心慌,出冷汗.

    作者:杜琼芳;蒋永爱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188例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药物治疗时点调查

    目的:了解目前我院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药物治疗现状.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选取某日我院精神科住院的18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析其药物使用情况.结果:临床药物治疗以单一用药为主(占82.9%),氯氮平使用比例高(占46.2%),首次发病及病程短于5年的患者使用新型抗精神病药相对较多(分别为88.9%及75.0%).结论:目前我院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所接受的药物治疗是比较规范和合理的,氯氮平不易作为一线用药.

    作者:汪周兵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儿童过敏性紫癜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Hp)与儿童过敏性紫癜(HSP)的相关性,寻求HSP的病因治疗.方法:检测HSP特别是腹型HSP患儿及正常无症状儿童血Hp抗体(Hp-IgG)的阳性率;将Hp感染相关的HSP患儿随机分为2组,分别用根除Hp治疗加常规治疗和单用常规治疗,比较两组复发率.结果: HSP患儿60例,特别是40例腹型紫癜患儿Hp感染率明显高于正常儿童(P<0.001).对于Hp感染相关的HSP患儿加用根除Hp三联治疗2周可减少HSP复发(P<0.05).结论:Hp感染可能是儿童HSP的病因之一,根除Hp治疗可减少HSP的复发.

    作者:李晶;刘华林;叶倩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盐酸纳洛酮治疗急性脑梗死31例临床分析

    目的:通过探讨纳洛酮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分析评价该药在治疗急性脑梗死中的使用价值和可行性.方法:将61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盐酸纳洛酮进行治疗,治疗效果与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的总显效率(80.6%)和总有效率(93.5%)均高于对照组(53.3%,70.0%),统计学比较均有显著差异(*χ2=5.16,P<0.05;**χ2=5.72,Ρ<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统计学比较有显著差异(t=2.73,P<0.01).结论:纳洛酮能有效提高急性脑梗死的治愈好转率,特别是对改善神经功能,降低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效果确切,有较好的使用价值,在使用过程中,未发现毒副作用,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徐立波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概念层进循环教学法在医学免疫学本科教学过程中的构建及初步应用

    目的:探讨概念层进循环教学法在医学免疫学本科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随机抽取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本科生610人,分别采用概念层进循环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进行授课,通过对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及学生考试成绩的分析,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差异.结果:概念层进循环教学法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降低课业难度、增强学习信心、提高学习成绩及增强授课满意度等方面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法.结论:概念层进循环教学法不仅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而且具有明确的可操作性以及进一步推广应用的价值意义.

    作者:杨丽娟;胡洁;姚智燕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心肌肌钙蛋白I在检测急性心肌梗死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I(cTn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早期诊断价值. 方法:对38例AMI患者、35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26例骨骼肌损伤(SM)患者和25例健康者进行血清cTnI、CK-MB(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测定,并对AMI患者胸痛发生不同时段cTnI、CK-MB值进行动态观测.结果:AMI患者入院时cTnI、CK-MB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8.5%和56.3%.CK-MB在UAP组和SM组有较高的阳性率,而cTnI在UAP和SM组未检出.cTnI在AMI发生4h内即显著升高,两项指标的高峰值在8~16h内均可出现,72h后CK-MB降至临界值,而cTnI在7d后仍高于对照组.结论:cTnI在AMI早期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因其具有较宽的时间诊断窗口和独特的特异性,所以是AMI早期诊断较敏感和特异的血清标志物.

    作者:王冀琳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100例妇科腹腔镜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目的:研究妇科腹腔镜围手术期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2006年10月~2007年4月我妇幼保健院在腹腔镜下进行妇科手术100例,护理人员按个体需要进行护理.术前的心理干预,肠道、皮肤等充分准备,术后严密监测及预防护理术后并发症.结果:100例手术成功,术后住院3~6d均痊愈出院.结论:围手术期的有效护理,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显示出良好的疗效.

    作者:王晓红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小剂量低浓度布比卡因单侧椎管内阻滞在老年下肢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小剂量低浓度布比卡因单侧椎管内阻滞在老年下肢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65~78岁ASAⅠ~Ⅲ级行单侧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104例,随机分为A组、B组、C组、D组,每组各26例,A组采用布比卡因6~7.5mg,B、C组采用布比卡因12~13.5mg,并A、B组留置硬膜外导管,D组常规硬膜外麻醉,观察4组用药后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变化及各种不良反应.结果:A组较B、C组MAP及HR更稳定,不良反应更少,较D组麻醉效果更好,A组较B、C、D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小剂量低浓度布比卡因单侧椎管内阻滞,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小,副作用少,麻醉效果满意,更适合于老年患者下肢手术的麻醉.

    作者:牛建录 刊期: 2008年第03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