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中医体质辨证施护体会

谭萍;夏文雯

关键词:下肢静脉曲张, 瘀血质, 护理, 体会
摘要:目的:探讨下肢静脉曲张(DVT)病人的辨体质施护.方法:对我科从2007年1月~10月所收治的下肢静脉曲张病人以问卷形式进行调查,再予以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发出问卷总共30份,通过与医生综合评估,评出瘀血质比例高,占60%.结论:通过对18位瘀血质病人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辨证施治,辨体质施护,能大大提高我们的护理质量,有效减轻病人痛苦,融洽了医护、医患关系,更加提高病人及家属对我科工作的满意度.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四肢大面积皮肤撕脱伤42例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四肢大面积皮肤撕脱伤的诊断和治疗要点.方法:2002年12月~2007年12月,对42例四肢大面积皮肤撕脱伤患者,采取消创、骨折复位固定、血管神经修复,然后采用植皮覆盖创面.结果:植皮一期成活大于90%34例,大于85%7例,截肢1例.结论:四肢大面积皮肤撕脱伤具有创伤大、休克发生率高,死亡率和截肢率高的特点.早期积极纠正休克,处理并发症,选用适当的植皮方法,是有效保存肢体,使肢体获得大程度恢复的关键.

    作者:王永;吕守正;辛国臣;张健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老年高血压病住院患者合并糖尿病的构成比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住院患者合并糖尿病的构成比.方法:回顾分析我科住院三年的高血压病患者379例,并对老年前期(45~59岁)、老年期(60~74岁)、高龄期(75岁以上)3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60岁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大于50%.结论:随年龄增加,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比例增加.

    作者:沙敏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血脂异常患者在社区健康教育干预下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索社区健康教育与干预综合防治措施对血脂异常的有效性.方法:对214例血脂异常患者进行血脂异常危险因素的健康教育干预,观察干预前后患者对血脂异常知识、态度和行为(knowledge,attitude and behviour,KAB)的变化和血脂控制情况.结果:经健康教育干预后,血脂异常患者对血脂异常的知识、态度和行为(KAB)有明显改变,对血脂异常的危害和防治等卫生知识的认识水平有了提高,限制高脂食物、进行适当的锻炼等饮食生活方式得到一定改善,血脂异常得到控制的人数明显上升(P<0.01).结论:社区健康教育与干预对血脂异常患者的综合防治效果良好.

    作者:王兆为;XU Lingling;黄中华;余杰彬;欧阳间英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ICU576例机械通气患者撤机时的护理配合

    机械通气作为一种呼吸支持技术,它不能消除引起呼吸障碍的病因,只能改善肺功能,为各种治疗争取时间和创造条件,所以,当患者的自主呼吸能维持适当的通气时,就应立即采取适当的方法撤机,以避免增加机械通气的并发症.我院ICI病房2000年12月~2007年10月共收治呼吸机治疗的患者576例,通过我们积极的护理配合以协助撤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除7例因特殊原因撤机外,其余患者均安全撤机,转回病房,现报告如下.

    作者:马淑卿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某医院门把手消毒前后细菌学监测

    医院门把手由于使用率较高,与病人、医护人员及陪护探视者的接触关系密切,其细菌污染现象较为严重.其污染引起的病人和医护人员间的交叉感染越来越受到普遍关注.为进一步了解医院病区门把手的实际污染情况,笔者对某医院病区门把手进行了细菌学监测,并探讨了有效的消毒方法.现将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桂梅;黄宏章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乳糖酸红霉素在治疗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中的应用及护理

    目的:探讨红霉索在治疗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中的应用及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例红霉素在治疗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治疗方法及护理.结果:20例均采用胃肠减压、肠外营养、糖皮质激素,生长抑素,红霉素等非手术方法治疗,均获痊愈,平均治愈时间为12.6d.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多发生在腹部手术后1~2周,临床上有典型的肠梗阻症状和体征,手术治疗操作困难且易引起并发症,应采用红霉索等非手术方法治疗,同时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防止出现肠绞窄.

    作者:李呈莫;房敏;张景嫦;谢海鹰;张红第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通心络联合非诺贝特治疗代谢综合征中血脂异常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通心络联合非诺贝特治疗代谢综合征中血脂异常的临床观察及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代谢综合征中血脂异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服用非诺贝特0.1g/次,2次/d和通心络2粒/次,3次/d,对照组只口服非诺贝特0.1g/次,3次/d应用治疗8周,用药前后分组检测血脂指标,采用配对计量资料t检验.结果:治疗组中血脂较前下降,甘油三酯下降显著(P<0.05).未见明显副作用.结论:通心络联合非诺贝特治疗代谢综合征中血脂异常有显著疗效.

    作者:徐红格;吴瑞格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颅内假性动脉瘤DSA的影像表现

    颅内动脉瘤破裂引起脑出血是临床的急症,出血之后判断真、假性瘤腔对于治疗非常重要,笔者收集32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DSA及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要求报告如下.

    作者:许东;陈崇伦;刘兴群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光疗的研究护理进展

    根据国内外文献报道,对于光源的发展和光疗使用方法进行综合分析比较.随着高科技发展,光疗方法有双面蓝光箱、单面蓝光箱、光纤毯、蓝光毯、蓝光床、蓝光发光二极管等.临床医护人员对新生儿黄疸患儿要掌握光疗指征,选择光疗方式.学者一致认为采用双面蓝光箱效果比单面蓝光箱效果好,蓝光箱比蓝光毯光疗效果好,而蓝光加绿光照射效果又佳.因此,为了提高光疗效果,避免减少光疗副作用,必须做好光疗前准备,如皮肤清洁、外生殖器及眼睛保护等.

    作者:罗秀状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UF-100尿沉渣分析仪鉴别血尿来源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UF-1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对不同血尿来源鉴别的临床价值.方法:用Sysmex UF-100尿沉渣分析仪对100例肾性血尿样本和130例非肾性血尿标本进行检测.结果:UF-100尿沉渣分析仪诊断肾性血尿的敏感性为92%,特异性为83.4%;阳性预测值94.8%,阴性预测值100%.结论;UF-100沉渣分析仪是一种快速、灵敏度和特异性较高的鉴别血尿来源的仪器,对血尿来源的鉴别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HANG Yonglun;蔡旭;LI Yan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探讨蟾蜍下肢水肿教学实验设计的改进

    目的:探索改进水肿教学实验的设计.方法:在输入任氏液复制出蟾蜍下肢水肿的基础上,两组实验标本分别继续输入蒸馏水和任氏液配制的不同浓度的牛血清白蛋白(BSA)溶液;观察标本重量及外观的变化,并与输入20%葡萄糖的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三组标本输入任氏液后重量均增加;继续输入蒸馏水配制的BSA溶液的标本,重量继续增加;而继续输入任氏液配制的BSA溶液的标本,重量呈减轻的变化;标本外观的变化表现为水肿的蟾蜍下肢标本肿胀,皮肤发白发亮,出现脱水的蟾蜍下肢标本出现皱缩,与对照组相同.结论:输入任氏液配制的BSA溶液可以获得与输入20%葡萄糖溶液相同的脱水效果,实验设计更趋合理.

    作者:叶静;邸红军;沈炳玲;刘欣;陈宁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Ⅱ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与糖尿病控制状况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成人非胰岛素依赖型(Ⅱ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和糖尿病控制状况的相关性,并检测两者间关系.方法:采用糖尿病自我效能量表和糖尿病控制状况评价表,以方便抽样法调查成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98例.结果;(1)成人非胰岛索依赖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效能与糖尿病控制状况均不够理想;(2)成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效能与糖尿病控制状况呈高度正相关(r均>0.7).结论:在设计和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和健康教育时,应重视提高患者自我效能,改善自护行为,从而更有效地改善糖尿病控制状况.

    作者:尹海鹰;蒙连欣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郴州市儿童肠道蛔虫感染调查和驱虫效果分析

    为了解郴州市儿童肠道蛔虫感染情况,为今后开展防治提供科学依据,于2007年进行了郴州市儿童肠道蛔虫感染调查和集体驱虫效果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彤如;范楚平;张碧清;史文元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血凝法在伤寒诊断中的应用

    伤寒,副伤寒是由伤寒沙门氏菌以及甲、乙、丙三种副伤寒沙门氏菌所致的肠道传染病.血清学试验是诊断伤寒与副伤寒的重要指标.血培养耗时长,便培养阳性率低,肥达氏反应阳性结果出现时间较晚,特异性亦差,据报道肥达氏反应的准确性只有50%左右.美国近来已不再把它作为确诊伤寒的方法.随着免疫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微量快速凝集试验及协同凝集试验等诊断伤寒的检测方法相继应用于临床,但各种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相差很大.近笔者采用了亚利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新生产的伤寒、副伤寒血凝试剂,对52例伤寒、副伤寒患者的血清进行了检测,并于经典的肥达氏反应(试管法)进行了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马丽国;徐兴伟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消化道大出血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32例分析

    目的:探讨消化道大出血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特点和机制.方法:1998年6月~2007年10月回顾性分析我院住院治疗消化道大出血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32例患者的临床特点、血常规分析、尿液分析、血浆肌酐(Scr)和肝功能测定结果.结果:消化道大出血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病死率(22%)较未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病死率(12%)明显偏高,病死率与原发病性质、Scr浓度、Hb浓度、年龄等有关.结论:消化道大出血患者在积极治疗原发病、补充血容量的同时,及时测定肾功能,早期诊断,动态观察肾功的变化,合理治疗,可以防止不可逆性肾损害的发,生,提高存活率.

    作者:张兴田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透刺法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有效方法.方法:将120例中风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透刺组(65例)和对照组(55例),透刺组采用透刺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治疗.结果:透刺法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透刺组总有效率92.31%,对照组总有效率70.26%,经统计学处理(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透刺法治疗中风后遗症有更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ZHANG Xingyan;江钢辉;WANG Kongzhi;赵丽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56例重型病毒性肝炎的观察与护理

    重型病毒性肝炎(SVH)是由于肝细胞大量坏死而出现的以肝功能严重受损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征,是常见的严重传染病,其病情发展迅速,目前无特效疗法,预后极差,病死率高达70%~80%[1].因此,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早发现、及时治疗及护理尤为重要.现将我科于2005年6月~2006年12月收治的56例重型肝炎患者的观察和护理作总结如下.

    作者:刘素娟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2例立止血致过敏反应抢救及护理

    立止血是一种为促进凝血酶形成激活血小板功能的一种止血药,安全、有效、毒副作用少,在我科应用广泛.不良反应发生率极低,临床罕见过敏反应,药品使用说明书不要求做皮肤过敏试验.我科曾在2007年收了2例消化道出血患者在静脉注射立止血过程中发生过敏反应,经及时抢救和护理病情稳定,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许崇武;张先翠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失败后的处理

    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led cenral calheler PICC),是1992年在X线辅助下由德国医生首次完成[1],现已发展成一种方便、安全、有效的置管技术.临床上已普遍使用.于普通静脉穿刺相比,PICC能更好的保护浅表静脉.减少反复穿刺给病人带来的痛苦.于颈内、锁骨下、股静脉穿刺相比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的优点.尤其适用于长期化疗及长期深静脉营养病人.但各种原因所致的穿刺困难病人在穿刺失败后的处理鲜见报导,我院从2003年至今有19例穿刺失败病人,另有5例因血管条件差未行穿刺病人,采用静脉切开技术置人PICC导管获得成功,现报导如下.

    作者:赵民;黄宏伟;刘伟;袁鹏;褚福霞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消炎痛喷雾膜剂的抗炎机制初探

    本研究采用经皮给药途径,利用消炎痛强劲的抗炎药效,结合膜剂、喷雾剂、气雾剂、巴布贴剂的优点,制备成一种喷雾使用以后能立即形成膜的给药剂型,让其中的模型药物在一定时间内缓慢释放,达到治疗效果.

    作者:周永明 刊期: 2008年第08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