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鹏鹏
目的:探讨慢性乙肝及肝硬化血小板的功能状态.方法:应用ELISA定量检测GMP140、PA,IgG.A.M、PLT、MPV、FN七项指标在各组患者血中含量.结果:各项指标均有较好的变化规律,如血小板表面相关抗体增加,血小板数减少,血小板平均容积增大等.结论:若能动态监测,对判断病情及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佃香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探索改进水肿教学实验的设计.方法:在输入任氏液复制出蟾蜍下肢水肿的基础上,两组实验标本分别继续输入蒸馏水和任氏液配制的不同浓度的牛血清白蛋白(BSA)溶液;观察标本重量及外观的变化,并与输入20%葡萄糖的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三组标本输入任氏液后重量均增加;继续输入蒸馏水配制的BSA溶液的标本,重量继续增加;而继续输入任氏液配制的BSA溶液的标本,重量呈减轻的变化;标本外观的变化表现为水肿的蟾蜍下肢标本肿胀,皮肤发白发亮,出现脱水的蟾蜍下肢标本出现皱缩,与对照组相同.结论:输入任氏液配制的BSA溶液可以获得与输入20%葡萄糖溶液相同的脱水效果,实验设计更趋合理.
作者:叶静;邸红军;沈炳玲;刘欣;陈宁 刊期: 2008年第08期
伤寒,副伤寒是由伤寒沙门氏菌以及甲、乙、丙三种副伤寒沙门氏菌所致的肠道传染病.血清学试验是诊断伤寒与副伤寒的重要指标.血培养耗时长,便培养阳性率低,肥达氏反应阳性结果出现时间较晚,特异性亦差,据报道肥达氏反应的准确性只有50%左右.美国近来已不再把它作为确诊伤寒的方法.随着免疫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微量快速凝集试验及协同凝集试验等诊断伤寒的检测方法相继应用于临床,但各种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相差很大.近笔者采用了亚利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新生产的伤寒、副伤寒血凝试剂,对52例伤寒、副伤寒患者的血清进行了检测,并于经典的肥达氏反应(试管法)进行了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马丽国;徐兴伟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探索社区健康教育与干预综合防治措施对血脂异常的有效性.方法:对214例血脂异常患者进行血脂异常危险因素的健康教育干预,观察干预前后患者对血脂异常知识、态度和行为(knowledge,attitude and behviour,KAB)的变化和血脂控制情况.结果:经健康教育干预后,血脂异常患者对血脂异常的知识、态度和行为(KAB)有明显改变,对血脂异常的危害和防治等卫生知识的认识水平有了提高,限制高脂食物、进行适当的锻炼等饮食生活方式得到一定改善,血脂异常得到控制的人数明显上升(P<0.01).结论:社区健康教育与干预对血脂异常患者的综合防治效果良好.
作者:王兆为;XU Lingling;黄中华;余杰彬;欧阳间英 刊期: 2008年第08期
儿童颅脑外伤后脑梗死多发生于基底节区,临床上较少见,在CT广泛应用的今天,其诊断率明显提高.我院自1995年2月~2007年12月,共收治42例儿童颅脑外伤后脑梗死,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道广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青春型乳腺巨纤维腺瘤病理特征和临床意义.方法:对1999~2007年12例的病例资料与病理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访.结果:本组12例术后病理结果为:3例为分叶状纤维腺瘤,5例为向管性纤维腺瘤,4例为巨纤维腺瘤伴间质细胞增生明显,随访1~6年均无转移与复发.结论:青春型乳腺巨纤维腺瘤是良性肿痼,其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及处理方法有特殊性,掌握青春型乳腺巨纤维腺瘤的病理特性,区别其它乳腺肿瘤,避免误诊,对其临床外科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陈光平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下肢静脉曲张(DVT)病人的辨体质施护.方法:对我科从2007年1月~10月所收治的下肢静脉曲张病人以问卷形式进行调查,再予以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发出问卷总共30份,通过与医生综合评估,评出瘀血质比例高,占60%.结论:通过对18位瘀血质病人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辨证施治,辨体质施护,能大大提高我们的护理质量,有效减轻病人痛苦,融洽了医护、医患关系,更加提高病人及家属对我科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谭萍;夏文雯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四逆散配合酮替芬治疗小儿过敏性咳嗽的疗效.方法:选择60例过敏性咳嗽患儿,以四逆散加减配合酮替芬治疗.结果:显效36例,有效2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3.33%.结论:四逆散加减配合酮替芬治疗小儿过敏性咳嗽疗效肯定,可以起到西药抗炎、抗过敏的作用,疗效肯定.
作者:孙立维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立止血是一种为促进凝血酶形成激活血小板功能的一种止血药,安全、有效、毒副作用少,在我科应用广泛.不良反应发生率极低,临床罕见过敏反应,药品使用说明书不要求做皮肤过敏试验.我科曾在2007年收了2例消化道出血患者在静脉注射立止血过程中发生过敏反应,经及时抢救和护理病情稳定,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许崇武;张先翠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观察苯磺酸氨氯地平(彼洛平)联合小剂量氢氯噻嗪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不良反应及对心肌肥厚的影响.方法:7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单用苯磺酸氨氯地平5mg晨服,每日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氢氯噻嗪12.5mg晨服,每日1次.两组疗程均为24周,观察治疗前后的血压变化、心肌肥厚状况、不良反应及生化指标.结果:71例坚持服用24周以上,其中观察组35例,有效率91.4%(32/35),22例伴有心肌肥厚的患者,超声心动图指标有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36例,有效率69.4%(25/36),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20例伴有心肌肥厚的患者.超声心动图指标元显著改善(P>0.05);不良反应两组发生率相似,主要为头晕、头痛和面红,无患者因不良反应而停药;治疗前后空腹血糖、血脂、肾功能及电解质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小剂量氢氯噻嚷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可显著提高疗效,不增加不良反应,且可以协助逆转心肌肥厚.
作者:渠哲;梁荣钧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探讨CT及三维重建、多层面重建在颌骨埋伏牙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56例埋伏牙患者行CT检查,部分进行三维重建及多层面重建.结果:CT能清晰显示颌骨埋伏牙的形态、唇腭侧位置及牙列、邻牙关系.结论:CT是显示颌骨内埋伏牙形态的影像新技术.
作者:王志民;高万军 刊期: 2008年第08期
2008年1月23日,我院2名患者在静点完扬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薄芝糖肽注射液后5~10min,出现寒战,恶心,呕吐,体温升高等不良反应,经调查是静点薄芝糖肽注射液发生了过敏性反应.
作者:刘淑梅;刘丽华;贾季梅;王凤荣;郭志慧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住院患者合并糖尿病的构成比.方法:回顾分析我科住院三年的高血压病患者379例,并对老年前期(45~59岁)、老年期(60~74岁)、高龄期(75岁以上)3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60岁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大于50%.结论:随年龄增加,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比例增加.
作者:沙敏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led cenral calheler PICC),是1992年在X线辅助下由德国医生首次完成[1],现已发展成一种方便、安全、有效的置管技术.临床上已普遍使用.于普通静脉穿刺相比,PICC能更好的保护浅表静脉.减少反复穿刺给病人带来的痛苦.于颈内、锁骨下、股静脉穿刺相比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的优点.尤其适用于长期化疗及长期深静脉营养病人.但各种原因所致的穿刺困难病人在穿刺失败后的处理鲜见报导,我院从2003年至今有19例穿刺失败病人,另有5例因血管条件差未行穿刺病人,采用静脉切开技术置人PICC导管获得成功,现报导如下.
作者:赵民;黄宏伟;刘伟;袁鹏;褚福霞 刊期: 2008年第08期
BPM红外光疗仪治疗慢性宫颈炎的标准、方法及效果的病例分析.BPM红外光是通过光辐射的效应使局部病变组织细胞蛋白质发生凝固、变性坏死及脱落的一系列反应,从而使周边新生鳞状上皮细胞修复创面达到治愈的目的.是一种新的物理方法.现将我院从2005~2006年以来随访的红外光治疗病例报告如下.
作者:吴娟娣 刊期: 2008年第08期
子宫异常出血是放置宫内节育器(IUD)后的主要副反应.我院自1998~2007年对413例有适应证的育龄妇女放置不同类型的IUD,其中子宫异常出血32例,现就不同类型IUD致子宫异常出血的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游梅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观察黄芪甘草水提物(AG)的抗诱变作用.方法:观察黄芪甘草永提物对环磷酰胺诱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血清溶血素及溶血空斑形成的影响.结果:黄芪甘草水提物可显著提高正常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率,促进溶血索及溶血空斑形成,并显著对抗由环磷酰胺造成的诱变损伤.结论:黄芪甘草水提物有显著的抗诱变作用.
作者:丁淑芹;JIN Ronghua;孙焕芹;李宁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成人非胰岛素依赖型(Ⅱ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和糖尿病控制状况的相关性,并检测两者间关系.方法:采用糖尿病自我效能量表和糖尿病控制状况评价表,以方便抽样法调查成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98例.结果;(1)成人非胰岛索依赖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效能与糖尿病控制状况均不够理想;(2)成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效能与糖尿病控制状况呈高度正相关(r均>0.7).结论:在设计和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和健康教育时,应重视提高患者自我效能,改善自护行为,从而更有效地改善糖尿病控制状况.
作者:尹海鹰;蒙连欣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通过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的检测,探讨其在急性胰腺炎病程演变中的作用,从而为急性胰腺炎的早期抗纤溶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血浆D-二聚体含量的检测.结果:急性胰腺炎组血浆D-二聚体含量较对照组有所增高(P<0.05),急性重症胰腺炎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结论:血浆D-二聚体含量与急性胰腺炎的病程演变密切相关,血浆D-二聚体含量可作为急性胰腺炎的辅助诊断、预后监测及疗效追踪的一项有用的检测指标.
作者:蔡春梅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通心络联合非诺贝特治疗代谢综合征中血脂异常的临床观察及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代谢综合征中血脂异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服用非诺贝特0.1g/次,2次/d和通心络2粒/次,3次/d,对照组只口服非诺贝特0.1g/次,3次/d应用治疗8周,用药前后分组检测血脂指标,采用配对计量资料t检验.结果:治疗组中血脂较前下降,甘油三酯下降显著(P<0.05).未见明显副作用.结论:通心络联合非诺贝特治疗代谢综合征中血脂异常有显著疗效.
作者:徐红格;吴瑞格 刊期: 2008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