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延举;雷廷文;梁兵;段佳忠;陈朝学;魏燚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7月~2004年12月LC病人14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LC术中出血3例,术后胆囊管残端漏2例,戳孔感染2例,胆囊窝积液1例,无胆管损伤及胃肠损伤.结论:熟练的技术、耐心细致地操作、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是减少LC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李俊东 刊期: 2005年第06期
腹股沟疝是外科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除少数婴幼儿有自愈倾向外,绝大多数病人需要手术治疗,且术后仍有少数病人可能复发.复发疝是指手术后再次出现疝,在某种意义上表明疝修补的失败.大致分两类,一类是手术遗留疝、遗漏疝,另一类是修补失败的真性复发疝.因首次术后腹股沟区瘢痕形成,局部粘连而致解剖关系不清,给手术操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我院近年来收治腹股沟复发疝31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建标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经皮肾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肾、输尿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在C臂机引导下,经皮肾穿刺造瘘,并将穿刺通道扩张自F8~F16,从通道插入输尿管镜到结石处,用气压弹道碎石机将结石击碎,用灌注泵和输尿管导管逆行脉冲注水,冲洗出细小的碎石;较大碎石用取石钳取出.结果:35例患者,32例一次性取净结石治愈;3例患者一周后2次取净结石治愈.结论:经皮肾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具有疗效好,创伤小,患者恢复快等特点,可作为治疗肾、输尿管上段结石的重要方法.
作者:林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距骨骨折的特点、分型、治疗方法及并发症防治.方法:1995年6月~2004年12月共治疗距骨骨折患者52例.根据Hawkins分型方法,Ⅰ型骨折8例,Ⅱ型骨折32例,Ⅲ型骨折10例.另有2例为距骨体骨折.Ⅰ型骨折行保守治疗;Ⅱ、Ⅲ、型骨折中,开放性骨折或伴有脱位的闭合骨折行急诊手术,解剖复位,松质骨拉力螺钉内固定;Ⅲ型骨折同时行距下关节一期融合.术后短腿石膏托或保护支具固定8~12周,并术后早期予CPM(持续被动活动).至X线片示骨折愈合后逐渐负重.结果:46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月~5年,平均3.2年.按Howkins疗效标准:优14例(30.4%),良26例(56.5%),可4例(8.7%),差2例(4.3%);优良率为86.9%.术后发生距骨体坏死6例,Ⅱ型骨折2例(发生坏死后行关节融合术),Ⅲ型骨折4例.另外,发生距骨下关节炎5例,其中3例合并踝关节炎.发生踝部皮肤坏死2例,伤口感染5例.结论:距骨骨折系高能创伤的结果,并发症多且后果严重,宜早期进行有效解剖复位和固定;术中应首先解决关节脱位,再进行骨折的复位和内固定.手术应力求简单,减少对局部软组织和血运的破坏和干扰,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术后进行早期功能康复有利用于功能的改善.
作者:茅治湘;杨小奇;钱春晓;王鸥;王全明;张梦;聂鸣明;施骁勇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可吸收内固定物在骨折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在关节周围松质骨手术中选用不同直径的可吸收钉(棒).结果:所有68病例均得到了完全愈合,无并发症.结论:可吸收内固定物在关节周围松质骨骨折的治疗中效果较佳.
作者:费新昌;徐毓林;来浙军;杨广智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以腹部创伤为主的多发伤的诊治措施和死亡原因,提高治愈率.方法:回顾分析124例以腹部创伤为主的多发性损伤的诊治方法和结果.结果:腹腔穿刺、B超、CT的阳性率分别为93.3%、85.7%、91.3%.非手术治疗3例,均痊愈.手术治疗121例,死亡18例.死亡原因主要为休克及重度颅脑损伤.并发症主要有刀口感染、肺部感染、ARDS、刀口裂开、肠梗阻、腹腔脓肿等.结论:仔细询问病史、详细体格检查,配合腹腔穿刺、CT、B超是诊断腹部创伤的主要措施.合并伤越多,死亡率越高,因此,在治疗腹部损伤的同时重视合并伤的处理,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作者:庞春宏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 DVT)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如果能够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预后较好,反之预后较差.怎么样才能提高急性期DVT的治愈率,减少后遗症的发生,至今仍是尚未解决的临床问题.我们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现将我科2002年1月~2004年12月所治疗的297例DVT病例总结如下:
作者:刘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重度肺气肿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00年1月~2004年6月通过改进手术方法和围手术期处理的18例重度肺气肿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术前、术后肺功能指标进行比较,并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既往资料进行对比.结果:18例24次肺减容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12.5%),患者术后肺功能指标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改进的手术和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可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肺功能指标.
作者:李文献;杨军;杨友谊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分析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并探讨其手术切除范围.方法:总结1992年1月~2004年12月间手术治疗35例甲状腺良性病变手术时或手术后发现.15例行腺叶全切除加对侧次全或大部切除术.1例加颈淋巴结清扫术,19例行一侧腺叶全切除、次全切除或局部切除,随访病例中有1例死亡.结论:甲状腺微小癌女性发病率高,并以单发结节为主,多数因甲状腺良性病变手术时或术后发现,甲状腺微小癌预后良好.
作者:苏自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我院ICU病区自2002年4月~2004年4月,对由各种病因所致呼吸衰竭或骤停病人实施机械通气67例,为减少医患纠纷,提高抢救成功率,笔者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预防对策.
作者:黄松琴;李红艳;丁勇 刊期: 2005年第06期
随着腹腔镜手术的不断开展,其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手术适应症也不断扩宽.有关腹腔镜手术的报道已有很多,但有关盆腔异物取出术的相关报告并不多.现将我院开展的1例盆腔异物取出术的手术配合及体会报告如下,与大家共同探讨.
作者:朱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行钻孔引流术(BHID)后并发症的形成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93例慢性硬膜下血肿病人行钻孔引流术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发生并发症15例,其中癫痫4例,气颅3例,脑脊液漏合并低颅压3例,脑挫裂伤3例,颅内血肿2例.结论:钻孔引流术中操作规范,选择引流管合适及置管合理,术后观察仔细,引流管护理得当,可有效降低CSDH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王松周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术后上肢功能康复的方法.方法:通过对乳腺癌患者的心理指导、饮食护理、术后患侧上肢功能可分为三个阶段进行锻炼,即卧床期、下床活动期及出院后.结果:通过对本组患者出院后的随访,统计患侧上肢功能恢复情况调查显示90%的患者在2个月以后,患肢活动能力基本恢复,日常生活能力均获得明显提高,自理能力恢复良好.结论:提高了生存质量.
作者:刘书哲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乳房癌是女性乳房常见的恶性肿瘤.国内资料统计显示,近年来乳房的发病率为23/10万,呈上升趋势,占各种恶性肿瘤的7%~10%,已成为我国女性发病率高的恶性肿瘤.由于病人年龄悬殊大,术后正确进行功能锻炼至关重要.功能锻炼过早或强度过大,会影响切口愈合,过迟或强度不当会影响术后功能恢复,影响生活质量.根据近年来我科的护理体会,现介绍如下,供大家参考:
作者:武月梅;傅翠英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乳腺癌根治手术后,由于乳房的缺失,不仅给患者造成了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创伤,而且影响了形体美,为了弥补乳房缺失造成的不足,术后患者往往形成向前倾腰、斜肩、夹臂等不良习惯.而术后往往引起患侧上肢水肿,水肿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到患侧上肢的功能,进而影响到形体美,本文自2003年5月~2003年10月对在我科住院乳腺癌手术后患侧上肢不同程度肿胀的患者,抽样调查110例,并分别给予康复指导,受到了一定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张秀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乳腺癌根治术切口并发症的防治,以期提高创面愈合率.方法:本组88例乳腺癌患者,行标准根治术22例,改良根治术64例,前者行Ⅰ期植皮2例.结果:术后创面Ⅰ期愈合78例,延迟愈合10例(感染2例,皮瓣局部坏死8例).结论:避免皮瓣张力过大,保持创面引流通畅,恰当的包扎是提高创面愈合率的关键因素.
作者:景恒心;蔡玉凤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大鼠皮肤碱烧伤不同时间切痂的组织病理学变化,以为临床切痂植皮提供佳治疗时机.方法:制作Wistar大鼠皮肤碱烧伤(Ⅲ°)模型,分别于(1~96h)9个时间区段取材,观察组织病理改变和植皮存活率,并测定焦痂创面的pH值变化.结果:大鼠皮肤碱烧伤组织结构破坏程度大致相同,但早期切痂植皮存活率大于中期和晚期.中期由于中性粒细胞大量浸润释放毒素物质并伴有碱离子滞留造成组织新的损伤,而晚期烧伤创面感染对全身其他脏器的影响则更为严重.结论:大鼠皮肤碱烧伤病理分期对选择切痂植皮时机有实用意义,早期切痂可避免碱性物质和中性粒细胞对组织的继续损害,植皮治疗效果较好.
作者:张穗;吴兰草;查新建;赵耀华;曹平;夏承德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我院2000年1月~2005年6月共收治颅脑外科急诊手术病人90例,其中颅脑外伤68例,颅内血管自发性破裂出血22例,通过我们紧张有序、周密细致的护理配合,大大缩短了术前的准备时间,为挽救病人生命、及时顺利实施麻醉和手术创造了条件.本文针对颅脑外科急诊病人的病理生理改变及特点详细介绍了我们在配合麻醉方面的护理体会.
作者:任婉玲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胆囊癌的螺旋CT多期扫描征象.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资料较完整的19例胆囊癌.结果:胆囊癌呈软组织肿块型11例,腔内结节淹7例,胆囊壁弥漫增厚型1例.肝脏受侵犯8例,淋巴结转移4例,肝内、外胆管扩张6例,合并胆囊炎、胆囊结石13例,腹水3例.术前诊断符合率为95%.结论:螺旋CT多期扫描对胆囊癌的诊断有很大的价值.
作者:曲金荣;袁继武;张小安;赵鑫 刊期: 2005年第06期
胰腺为腹膜后器官,位置深在,体积小而薄,损伤较少见.其诊断难度较大,尤其是术前不易做出准确诊断.手术的时机和术中术式的选择较难以准确的掌握.我院自1990年~2003年共收治闭合性胰腺损伤35例,根据术中的具体情况采取了不同的术式进行了手术治疗.临床观察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工作与教训进行总结.
作者:侯东升;侯宏生;郑玉国;宠春宏 刊期: 200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