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改良式浅静脉穿刺输液的临床教学体会

张芹

关键词:浅静脉穿刺, 临床教学, 体会
摘要:目的:应用改良式静脉穿刺输液方法代替传统教科书方法用于临床护理教学,提高实习护士静脉穿刺输液的成功率.方法:46名实习护士随机分为甲、乙两组.甲组为实验组,采用改良式方法,乙组为对照组,采用教科书方法.观察两组静脉穿刺输液的成功率.结果:甲组穿刺成功率为82%明显高于乙组成功率62%,甲、乙两组穿刺输液成功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良式浅静脉穿刺输液方法有助于临床护理教学,能有效提高浅静脉穿刺成功率.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妊娠合并肝病选择性剖宫产的探讨

    妊娠合并肝病是产科严重的合并症之一,它直接危及母婴的生命安全.据全国孕产妇死亡调研协作组1991年报道,要占我国孕产妇死因顺位第6位[1].因此,除积极地进行护肝等治疗外,在适宜的时机采取选择性剖宫产术终止妊娠,可有效降低孕产妇及围产儿的死亡率.现总结探讨如下.

    作者:盛晴;孙银屏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产后出血77例防治分析

    目的:分析引起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探讨合理的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该院2000年1月~2005年12月77例产后出血的原因.结果:产后出血的原因: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产道裂伤,凝血功能障碍.影响产后出血的因素:分娩方式、胎盘因素、巨大儿、产道裂伤等.结论:加强孕前宣教及孕期管理,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提高医务人员助产技术,同时提倡住院分娩,对于降低产后出血及孕产妇死亡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詹建珍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盖诺与多西他赛联合铂类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肺癌中约75%~80%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在我地区高发,约70%患者发现时已属中晚期,失去手术时机.故我科2002年~2006年间分别用盖诺与国产多西他赛联合铂类方案治疗晚期小细胞肺癌约36例,现将其两组的近期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报告如下.

    作者:孙学蓉;任雪梅;胡蓉;柯勇;陈艳芸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

    目的:通过对32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就治疗方法与效果进行讨论.方法:治疗组:中成药+西药治疗,对照组:西药治疗.结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单纯西药.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能有效消除病灶,恢复生理功能,疗效巩固.

    作者:史延峰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产科梅毒的职业防护与指导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所致,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性传播疾病.可分为显性梅毒和隐性梅毒,隐性梅毒潜伏期可长达数十年.产科护理人员,特别是助产士与病人接触多,易受感染.故加强产科护理人员的职业防护显得非常重要.

    作者:孙美英;吴春荷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MRI膝关节交叉韧带改进的矢状位扫描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磁共振膝关节矢状位扫描的改进,以提高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的显示率.方法:对148例患者的膝关节在常规矢状位扫描的基础上进行扫描技术改进,对扫描图像进行评价,观察交叉韧带的显示效果.结果:148例中,优秀图像139例(93.91%),良好图像7例(4.72%),差图像2例(1.35%).发现前交叉韧带损伤87例,后交叉韧带43例,其中前后交叉韧带均有损伤25例,表现正常无损伤的43例.结论:改进的矢状位扫描技术,能很好的显示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为明确诊断提供可靠信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林雅明;林依东;姜涛;邓倩;周建敏;田惟泽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奥美拉唑联合西沙必利递减法治疗反流性食道炎疗效观察

    近年来,反流性食道炎(RE)发病率有逐年增长的趋势,已成为严重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主要消化疾病之一[1].2004年6月~2006年7月,我院采用奥美拉唑联合西沙必利递减法治疗RE 45例,疗效显著,复发率低,现报告如下.

    作者:石红妍;衣红菲;武纪红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螺旋CT血管成像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诊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螺旋CT血管成像(CTA)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8例SAH病人的CTA与DSA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28例SAH病人的脑血管DSA显示,正常10例,血管病变18例;其中动脉瘤12例,AVM 3例,脑血管狭窄3例,CTA漏诊1例小的后交通动脉瘤和1例血管狭窄,其余26例病人的CTA诊断结果与DSA 一致.结论:CTA对SAH病人的脑血管病变检出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颖;张昊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临床病例分析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妊娠并发症.本病发生于妊娠20周以后,全身小动脉痉挛是其基本病变.临床表现为高血压、蛋白尿、水肿和血液浓缩,严重时出现抽搐、昏迷、甚至母婴死亡.因此,加强对妊高征孕妇的保健监测和治疗是非常重要的.现就该重度妊高征病例报道分析如下.

    作者:王奕;孙芸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清晨高血压与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关系及雷米普利对其影响

    目的:通过24h同步动态血压(ABPM)和动态心电图(DCG)的监测,观察清晨血压(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和ST段压低的变化.探讨清晨高血压与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的关系,以及口服长效降血压药物雷米普利治疗后对其影响.方法:对68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于口服雷米普利治疗前、治疗后4周,分别用三导动态心电图血压二合一分析仪,行24h同步动态血压和动态心电图的监测,观察清晨血压(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和ST段压低的变化.结果:清晨高血压(收缩压、舒张压、心率)与无症状缺血性ST段压低呈正相关(P<0.01). 经雷米普利治疗4周后动态血压、动态心电图与治疗前比较, 血压(收缩压、舒张压)和ST段压低的变化有显著性差异 (P<0.01),心率虽有减少,但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清晨高血压与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发生密切相关.雷米普利能有效降低清晨高血压,并能减少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发作次数,是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一种有效而安全的药物.

    作者:许慧;裘健;袁茹茹;孙忠田;安景;孟昭斌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1例产后出血的介入治疗及护理

    产后出血是产科危急重症,是孕产妇主要死因之一.传统的治疗方法为双侧髂内动脉结扎术或次全子宫切除术、全子宫切除术.近年来,介入技术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我科应用经导管动脉栓塞术治疗1例产后出血的患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主要治疗方法及护理介绍如下.

    作者:张晓伟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胰岛素制剂过敏反应11例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胰岛素制剂过敏反应的临床特点及探讨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对胰岛素过敏的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及采用免疫荧光法测定血清人胰岛素特异致敏IgE结果.结果:胰岛素过敏反应多数表现为局部反应,如注射部位丘疹、红晕、瘙痒症状,而表现为全身反应如荨麻疹、过敏性休克者很少.部分人胰岛素过敏患者测得血清人胰岛素特异致敏IgE呈中至重度过敏.1例患者使用胰岛素类似物Aspart治疗后过敏反应明显减轻.结论:胰岛素制剂过敏的局部反应远较全身反应多见;血清人胰岛素特异致敏IgE阳性对诊断有一定价值,有过敏体质的糖尿病患者用胰岛素治疗时应使用人胰岛素;对人胰岛素仍发生过敏者可考虑用胰岛素类似物Aspart和Lispro.

    作者:刘学梅;宋敏娟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硝苯啶治疗顽固性呃逆3例

    硝苯啶为钙通道阻滞剂之一.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其临床应用进展较快.笔者试用硝苯啶治疗顽固呃逆3例,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1 资料

    作者:王彦妮;许作刚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鞣酸苦参碱片治疗儿童腹泻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鞣酸苦参碱糖衣片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9例腹泻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予西药治疗,观察组46例在用西药的基础上予口服鞣酸苦参碱糖衣片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一个疗程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为95.6%,对照组有效率为79.1%,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成药鞣酸苦参碱糖衣片治疗小儿腹泻安全有效.

    作者:王群;李雄;彭娟;王水林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中的应用

    在小儿科进修期间,体会深的就是为小儿进行静脉穿刺.由于每次穿刺及输液时小儿又哭又闹,不能很好的配合,传统的穿刺针输液时针头易刺破血管、脱出,引起药液外渗,从而反复穿刺不仅增加了患儿的痛苦,而且破坏了大量的浅表静脉.

    作者:李佳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泌尿生殖道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研究进展

    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性传播疾病,大量研究表明 HPV 感染发病年龄有年轻化、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HPV 持续感染的妇女患宫颈癌的风险与普通人群的相对危险度比值高达 250, HPV 阴性者几乎不会发生宫颈癌[1] .提示性传播媒介是该病发生中的危险因素.不洁的性生活是导致 HPV 感染的重要原因, 尤其是男性有多个性伴侣更易造成 HPV 传播.

    作者:李苏利;李杨;王燕;华川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31例脑疝病人的急救护理

    脑疝是当颅内压增高时,不论任何原因导致各分腔压力不均衡,可使部分脑组织从压力高处经过解剖上的裂隙或孔道向压力较低处移位,造成该处脑组织颅神经血管受压并产生相应的症状,它是颅内压增高进程中一个紧急而严重的并发症,如不及早诊断和抢救不力,必将危及患者生命,产生严重后果,现将31例脑疝病人的急救护理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朱芹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脑室内应用万古霉素治疗颅内屎肠球菌感染3例

    颅内屎肠球菌感染较少见,治疗困难,感染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很高.我科采用脑室内应用万古霉素治疗颅内屎肠球菌感染3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朱寿鸿;高根平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大鼠急性呼吸道损伤时白细胞介素13及嗜酸性趋化蛋白-2的mRNA 水平变化

    目的:研究通过气管内滴注葡聚糖诱导大鼠气道炎症反应发生时白细胞介素-13(IL-13)及嗜酸性趋化蛋白-2(CCL-24)mRNA的水平变化,了解其在支气管炎症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由葡聚糖G200(5mg/kg)气管内滴注制成大鼠气道炎症模型,然后用逆转录PCR法,检测大鼠气道炎症时肺组织中IL-13和CCL24mRNA的表达情况.同时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观察此时白细胞、淋巴细胞的含量变化.结果:葡聚糖G200所致大鼠肺损伤后IL-13和CCL24的mRNA表达水平因葡聚糖G200刺激明显升高(P<0.05),同时血液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白细胞数、淋巴细胞也随之升高(P<0.05).结论:用葡聚糖G200进行气管内滴注所致气道炎症过程中, IL-13和CCL24可引起肺泡灌洗液中淋巴细胞及嗜酸细胞的聚集.

    作者:吴怡;江敏;刘新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7例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围分娩期护理

    目的:探讨妊娠期急性脂肪肝((acute fatty liver in pregnancy,AFLP)的临床特点,通过对7例妊娠急性脂肪肝患者进行观察与护理,并总结护理体会.为进一步提高AFLP的护理水平提供参考.方法:对7例AFL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例AFLP均为初产妇,发生于围分娩期,以无诱因出现恶心、呕吐、厌食、黄疸等消化道症状及肝损害为主要表现,短期内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DIC.其中孕产妇死亡2例,均发生在2000年前,病死率28.57%,2000年后5例经多科协作综合支持治疗均抢救成功.围生儿存活5例(1例为双胎),死亡3例,围生儿死亡率37.5%.结论:AFLP是围分娩期的一种以可逆性肝衰为主要表现的严重并发症.早期诊断、及时终止妊娠和多学科合作综合支持治疗是改善母儿预后的关键.

    作者:朱月琴;周信芳 刊期: 2007年第09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