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伟;王风兰;王庆东
子宫全切是妇科常见手术,其术式的发展变化与妇科学理论的发展密切相关.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因良性病变需切除子宫而要求保留宫颈的患者日渐增多.子宫切除中宫颈的处理是临床上不断探索的问题.我们自2001年4月开始,对改良腹式筋膜内子宫全切术进行临床研究,收到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刘新红 刊期: 2004年第06期
我院自2001年9月~2003年12月应用腹腔镜诊治肠梗阻26例,均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6例,男性18例,女性8例,年龄小11岁,大72岁,平均45岁.其中术后粘连性肠梗阻19例,回盲部肿物2例,美克耳憩室2例,乙状结肠肿瘤病1例,阑尾周围脓肿2例.
作者:牛志鹏 刊期: 2004年第06期
我院自2000年以来收治脑外伤后精神障碍患者84例,并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扩张脑血管、脑代谢促进和镇静药物;对照组仅给予脑代谢促进和镇静药物.两组对比,治疗组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晓华;贺玉淮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总结记忆合金髌骨爪治疗粉碎性髌骨骨折的体会.方法:膝前横弧形切口,充分显露髌骨上、下极,清理关节腔,手指深入,协助整复,双半荷包缝合,初步固定并恢复外形,髌骨爪固定骨折,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治疗粉碎性髌骨骨折21例,骨折全部于6~8周愈合,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记忆合金髌骨爪治疗粉碎性髌骨骨折,具有操作简便、固定效果确切、愈合快、功能恢复良好之特点,尤其适用于粉碎性髌骨骨折.
作者:王健;高永辉;江源;杨军;王坤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分析总结矢状窦旁脑膜瘤显微手术治疗的方法及要点.方法:经病理检查证实的矢状窦旁脑膜瘤22例,男10例,女12例,年龄21~68岁,平均年龄42岁.肿瘤位于矢状窦旁左侧9例,右侧11例,同时累及双侧者2例,位于矢状窦前1/3者4例,中1/3者15例,后1/3者3例.肿瘤大小3~6.8cm.结果:采用显微手术治疗,按Simpson切除分极标准:Ⅰ级切除6例,Ⅱ级切除12例,Ⅲ级切除4例,无手术死亡及新的神经功能障碍.随访6月~5年未见肿瘤复发.结论:显微外科技术损伤小能很好地保留神经功能,肿瘤切除可达SimpsonⅠ~Ⅱ级.
作者:王旭光;李新文;张强;穆春雷;倪鸣山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经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PICC)是一种从肘窝静脉导入且末端位于上腔静脉的深静脉穿刺技术.90年代初期国外已普遍使用.90年代后期我国也逐渐用于化疗、稳定状态输液、胃肠外营养等,被认为是一种方便、有效、安全的置管技术.具有操作创伤小、插管快捷、保留时间长、并发症少等特点.现将PICC在NICU早产儿病人上的应用技术的步骤与注意事项介绍如下:
作者:时富芝;吴红燕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食管憩室与癌肿的关系,总结其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胸外科26例食管憩室伴发食管及贲门癌手术治疗资料.结果:24例食管憩室均位于癌肿之上,仅见2例憩室癌变;本组X线钡餐检查癌肿漏诊率为26.9%,术前内镜检查癌肿确诊率100%;25例均行癌肿与憩室一并切除术,1例贲门癌伴发食管中段憩室,癌肿切除后单纯行憩室切除及壁修补术,全组无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食管憩室合并疾患较多,对于食管憩室患者尤其病程长者应行食管镜检,避免癌肿等疾患漏诊;治疗应食管憩室与癌肿一并切除.
作者:郝安林;师晓天;侯建彬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外伤性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术式及疗效.方法:13例患者鼻内窥镜下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结果:随访1~3年,11例患者临床症状消失,2例症状减轻,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该术式具有保留鼻中隔正常生理的功能的优点,有较好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戴耀章;陈向东;耿蔓英 刊期: 2004年第06期
我科从1999年4月~2004年5月应用术前化疗疗法治疗Ⅲ期乳腺癌32例,收到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英智;刘宏;郑光辉;郝凯峰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老年人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特点、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对69例手术治疗的老年人急性阑尾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病至就诊时间:24h以内9例(13%),25~48h22例(32%),超过48h38例(55%).主要临床表现:右下腹痛36例(52%),转移性腹痛26例(38%);右下腹麦氏点附近有一固定压痛点46例(67%),典型右下腹压痛、反跳痛伴肌紧张16例(23%);穿孔25例,穿孔率36%;治愈66例,治愈率96%.结论:老年人急性阑尾炎就诊时间延误、临床表现不典型、穿孔率高,主要诊断依据:①右下腹痛或转移性腹痛;②右下腹压痛.及时手术是治疗老年人急性阑尾炎的主要方法.
作者:曾庆亮 刊期: 2004年第06期
脾脏在闭合性腹部外伤中受伤率高,约占整个腹部外伤的45%.我院1996年8月~2002年12月共收治了外伤性脾破裂52例,根据病情选择了不同治疗方法,均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基层医院如何正确治疗外伤性脾破裂.
作者:陈树理;韩新军;闫勇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诊治方法.方法:对一组42例弥漫性轴索损伤病例作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针对脑水肿采用脱水剂降低颅内压、亚冬眠技术和高压氧等综合方法,结果存活29例,死亡13例,其中使用呼吸机6例全部死亡.结论:受伤时的外力机制(主要是旋转)和临床特点一般诊断不难.但该症目前无特效疗法,使用脱水剂、亚低温技术和高压氧等综合疗法,效果显著,而呼吸机的应用效果较差,宜慎重考虑.
作者:万春阳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提高对肺动脉栓塞(PE)的认识,分析与骨科有关的发病原因及相关因素.方法:报道4例下肢创伤、骨折并急性肺动脉栓塞死亡病历,均经尸检证实.结果:肺动脉栓塞死亡率很高,尤其是急性肺动脉栓塞,其生前诊断及治疗有一定的局限性和困难.我国目前对此病的正确诊断率很低.结论:肺动脉栓塞为骨科患者常见致死并发症.虽然某些预防及治疗措施可能会减低其发生率.但急性肺动脉栓塞仍是防不胜防,骨科医师必须熟悉此病,并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作者:王文生;王晓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总结老年人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分别用松质骨螺钉、空心加压螺纹钉、L型支撑钢板内固定35例.结果:随访6~12个月,33例X线示骨折愈合无移位,膝关节位置及间隙正常.Merchant评分标准:优21例,良10例,可2例,差2例,优良率85.7%.结论:老年人胫骨平台骨折应早期手术治疗,恢复关节面的平整性,可靠的内固定、植骨解决和防止术后平台塌陷,早期功能锻炼减少后期并发症.
作者:朱延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报告ESWL治疗各类泌尿系结石的治疗经验,探讨ESWL治疗过程中的相关问题及治疗效果和观点.方法:对有随访条件的7200例各类泌尿系结石的治疗和治疗结果,其中肾结石3192例,输尿管结石3298例,膀胱结石468例,后尿道结石242例.结果:3192例肾结石累计三次排空3016例(94.5%),1962例输尿管上段结石累计三次排空1922例(98%),1336例输尿管上段结石累计三次排空1300例(97.4%),468例膀胱结石累计三次排空466例(99.6%),242例后尿道结石累计三次排空242例(100%).结论:ESWL是当前治疗各类泌尿系结石的首选方法,其中碎石过程中碎石间隔时间不应少于10~15天.输尿管内大结石碎石时,应靠近尿液的一侧逐次碎石,愈靠近肾盂口处的结石愈易排石.总之,各类泌尿系结石碎石后附以相应的药物消炎、排石、解痉、止血治疗,97%的患者能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刘振锋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手术前后生存质量及患侧肢体功能变化及主要影响.方法:对98例乳腺癌患者术后采取一系列有计划的患侧肢体功能锻炼,评价其疗效.结果:术后1月,63例患侧上肢上举为优,33例为良,62例外展为优,34例为良,60例旋转为优,36例为良,2例上举,外展、旋转均为差,上肢水肿明显,功能障碍明显.结论:乳腺癌术后有计划的功能锻炼,可以有效防止患侧上肢功能障碍.
作者:孙艳霞 刊期: 2004年第06期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是目前腹腔镜普外手术中开展较早,技术较完善的手术,手术操作并不复杂,但术中如何尽快将胆囊完整取出体外经常令一些外科医生头痛.我院在1995~2003年共做3000例LC,其中胆结石伴胆囊炎2012例,胆结石伴急性胆囊炎发作52例,胆囊息肉36例.胆囊大小(长径)3.2~14.8cm,胆囊壁厚0.2~1.0cm,2例术后出现胆漏,1例术后腹腔内出血,经再次腹腔镜冲洗、止血、引流后痊愈,术后腹腔残留结石8例,经随访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现将有关术中胆囊取出体外的方法与技巧总结如下.
作者:闫磊;王静丽;雷红召 刊期: 2004年第06期
青霉素作为一种古老的抗生素因其价廉物美,抗菌谱广,疗效高,毒性低,剂量选择幅度大,至今临床使用仍常兴不衰.青霉素是一种半抗原,进入人体后可以引起机体过敏反应,使用青霉素前作皮试及皮试阳性者不能使用青霉素已成护理操作常规,有关青霉素皮试假阳性及如何降低阳性率的探讨也屡见报道,但关于青霉素皮试假阴性问题及临床意义并未引起护理界足够的重视;就其假阴性结果而言,轻则给病人增加痛苦,重则危及病人生命,因此,做好假阴性结果的预防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本人就临床工作中遇到的11例青霉素过敏反应结合有关报道进行分析,认为青霉素过敏反应多属青霉素假阴性结果所致.现介绍如下.
作者:李春红;傅翠英 刊期: 2004年第06期
自1993年~2002年我们收治左下腹疼痛的阑尾炎15例,全部实施了阑尾切除术.因其术前诊断比较困难,容易发生误诊和漏诊,就其诊断和治疗体会进行探讨.
作者:侯东升;吴文丽;郑玉国 刊期: 2004年第06期
患者男,48岁.住院号:284842.因饮酒造成食管自发破裂,全麻下行食管穿孔修补术,术后18天出现食管瘘及后纵隔脓肿,严重感染入院.引出约200ml黄色粘稠脓液,于6月3日全麻下行纵隔引流术,6月12日行空肠造瘘术.患者于6月3日术后用1:5000呋喃西林液冲洗,每日4000ml,共冲洗16天后,患者于6月18日夜间出现谵妄状态,意识朦胧,对答不切题,含糊不清,且逐渐加重,二目定视,瞳孔中等大小,对光反应存在,表现神志恍惚,幻视幻听,烦燥不安,整夜不寐、躁狂,手脚乱动,痛觉迟钝、腱反射低等.患者一直平卧位.经美兰液口服从胸腔引流出美兰液,证实食管瘘与胸腔相通,较长时间用呋喃西林大量冲洗,药液从食管瘘口进入胃肠吸收,尿液呈棕色,出现蓄积性中毒,造成了中毒性精神病.因果关系明确,立即停止呋喃西林液,改用生理盐水冲洗,5日后患者精神症状未得到缓解,给予氯丙嗪注射液,一次50mg,一日2次肌注,共注射7针,患者精神症状基本消失.
作者:靳凤柱;张红梅 刊期: 200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