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静脉留置针在儿科中的临床应用体会

杨继红;张尚华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 儿科, 应用
摘要:静脉输液是儿科护理工作的难点,患儿见针就哭,挣扎抗拒,大汗淋漓的现象在病房司空见惯.为了减少患儿对反复穿刺的痛苦恐惧心理,并保护血管,减轻家长顾虑、提供佳的治疗与服务,减轻护理工作量.我院自2004年5月开始对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进行临床观察护理,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甲氨喋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甲氨喋呤(MTX)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方法:对84例输卵管妊娠病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采用MTX 50mg单次肌肉注射,第3天加用口服米非司酮50mg,每12h1次,共5d;对照组单用MTX 50mg单次肌肉注射.结果:观察组治愈率92.9%(39/42);对照组治愈率76.2%(32/42).两组治愈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MTX联合米非司酮,作用快,疗效高,保守成功率提高,而且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杨坚贞;王丽星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基于PBL的床旁教学在内科学血液病科临床见习中的试用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模式,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临床见习是学生走向临床的第一步.将PBL应用于血液科临床见习,结合本院特点,形成了基于PBL的床旁教学模式.在应用中密切结合临床病例,因章施教;对知识点由浅入深、层层解析;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临床思维和对临床工作的热情.

    作者:袁玲;徐建民;王吉耀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浅静脉局部加压加股动脉注射尿激酶治疗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周围血管性疾病,常发生于长期卧床病人,早期多采用静脉滴注溶栓、手术静脉局部切开取栓及导管介入溶栓,而静脉滴注溶栓疗效差,病情长,恢复时间慢,住院时间长,导管介入溶栓及手术切开局部取栓则风险大,创伤大,费用高,病人不易接受,且易伴发肺栓塞及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1].本疗法纯属护理技术操作,方法简单,安全有效,费用低,康复快,病人易于接受,可明显改善患者愈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世叶;娄艳霞;崔美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耳鼻咽喉科进修生的临床综合技能培训

    对于耳鼻咽喉科进修生的培养,重点要放在临床实际工作能力的锻炼方面,并着重从以下方面来提高进修生的临床综合技能:因材施教,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定期举办读书报告会和专题讲座,提高理论水平;加强以手术操作为主的基本技能训练;以病历书写为中心环节,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严格执行考核制度以检验培训质量.

    作者:李朝军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手术中胆管损伤的预防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y cholecystectomy,LC)治疗急性胆囊炎时胆管损伤的预防.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0~2004年间342例急性胆囊炎行LC治疗.结果:本组病例中转开腹15例,无一例严重并发症.结论:虽然急性胆囊炎行LC手术难度大、有一定的风险,但熟练的操作技术完全能够避免胆管损伤.

    作者:周国军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基层药房的科学管理

    院校门诊部是一个特殊的窗口,它不具备医院的设备规模和要求,但它必须遵守医院应有的规章制度.它的服务对象是校内的学生、教职员工、退休人员和家属,管理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药房做为门诊部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药房管理就显得至关重要.我院是一所部队院校,门诊部承担包括学员、教职员工、退休人员和家属4000多人的医疗服务,药房工作人员既要调剂、还要全额核算处方.这就需要药剂人员处理好日常工作,合理安排时间,而如何加强药房的科学管理,避免日常工作中出现差错事故,就成为药房工作人员的一项重要课题.

    作者:李雅玲;李珊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ICU气管插管患者心理障碍及护理对策

    ICU的患者病情危重,复杂多变,气管插管在急救和手术全身麻醉时对改善通气、机械辅助呼吸,建立人工呼吸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因气管插管的置入引起的不适和暂时语言交流障碍,常使患者产生紧张、恐惧、焦虑、急躁等不同程度心理障碍.另有研究发现患者非常感谢带管中ICU护士提供的信息,而这有助于促进患者自身权利和信心的恢复,表明护士在提供信息,减少患者不良情绪方面,起着关键作用.我院ICU对全麻术后气管插管患者采取了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获得较好的效果.

    作者:云佳菲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高压蒸汽灭菌指示胶带的使用方法

    在日常工作中,许多同仁使用胶带的习惯做法是:先打好包,然后撕下所需长度的胶带,贴在桌子上,并写上包的名称、日期、打包人,这样做胶带容易脱落;或者是撕下所需长度的胶带,写上上述内容,由于胶带下面是布,容易出现书写不工整、胶带参差不齐、不美观等现象.为解决上述不足之处,笔者在工作中总结出一套新的胶带使用方法,实践证明效果非常好,并在全院推广,现介绍给大家,不妨一试.

    作者:郑艳;昝芳芳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低钾性周期性麻痹的临床观察

    低钾性周期性麻痹(hypokalemic periodic paralysis HPP)是一组与钾离子代谢有关的疾病,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弛缓性骨骼肌瘫痪,严重者可因呼吸肌麻痹及心律失常危及生命,在麻痹发作期间通常血清钾较低.按血清钾的水平可将周期性麻痹分为三种类型:低钾型、高钾型、正常钾型,以前者多见.自2001~2005年我院收治了45例HPP病人,现将观察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兰瑞英;刘辉;韩丽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沐舒坦气管内滴入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的护理

    目的:总结胎粪吸入综合征(MAS)患儿经气管冲洗后气管内滴入沐舒坦的护理.方法:该科于2002年10月~2004年12月对32例胎粪吸入综合征的新生儿入院后立即清理呼吸道,配合医生进行气管插管,插管成功后行气管内吸引,并从气管套管内注入生理盐水进行气管内冲洗,同时由助手进行拍背,反复多次冲洗吸引,吸净后将沐舒坦分3等份分别于3个体位滴入气管内.结果:32例中有30例治愈.另外2例1例合并肺出血及肺发育畸形而死亡,1例由于多种原因放弃治疗.结论:气管内冲洗后滴入沐舒坦能减轻新生儿MAS病情,改善预后.

    作者:蔡久英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诊断(附66例分析)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简称HIE)的CT诊断.方法:对采用CT进行检查的66例HIE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HIE的CT表现分Ⅲ度(轻、中、重),轻度:脑白质低密度影分布于2个脑叶;中度:白质低密度影超过2个脑叶,伴灰、白质对比模糊;重度:广泛弥漫性白质低密度改变,灰白质界限消失.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常见的并发症,脑梗塞少见.结论:CT扫描可显示病变范围、密度及并发症,是确诊HIE有效的方法.

    作者:陈斯春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361例胆总管扩张性病变的B超、CT综合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B超与CT综合分析对胆总管扩张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361例胆总管疾病患者分别行B超、CT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与手术、术后病理对照.结果:胆总管扩张主要由结石引起(72%),其次为炎性狭窄及肿瘤所致.对胆总管结石的诊断率B超优于CT,对胰腺肿瘤及胆管癌的诊断率CT优于B超.结论:B超、CT联合应用能提高胆总管扩张性病变的诊断率.

    作者:曾金凤;吴瑞乔;汪家珠;庄阳辉;李跃海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脑鸣1例治验

    1病例报道王××,女,28岁,2003年3月2日初诊.患者于3个月前,因育婴月内病天,又受惊吓,遂感头脑嗡嗡作响,阵轻阵重,以前额及颞部重,伴头晕,胸闷,痰多,腰酸痛失眠,多梦,易惊,恶心,纳差等证.在胶州市某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经作颅脑CT及脑电地形图及TCD等检查,皆无异常发现,测血压115/75mmHg,经五官科检查,亦无异常.

    作者:贤清惠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针灸配合西医疗法治疗急性脑出血24例临床探讨

    目的:探讨针灸对急性脑出血的疗效和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在临床通过CT、MRI确诊为脑出血的住院病人筛选46例,发病在3d内有偏瘫,且偏瘫侧肢体肌力≤4级,可有轻度意识障碍或浅昏迷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组和药物组,针药组24例,药物组22例,发病至住院时间(1.4±1.6)d,两组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通过治疗,针刺+药物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由治疗前的(24±7.06)分降至(15.6±6.2)分,单纯药物治疗组患者功能缺损由治疗前的(25±8.1)分降至(20.1±8.9)分,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在住院治疗后均有明显的恢复(P<0.01,P<0.05).针药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8.4±3.2)分;药物组评分下降(4.9±3.2)分.两组比较差异有明显性P<0.05.结论:针药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恢复程度明显优于药物组,提示针灸有促进急性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恢复作用.

    作者:温秀新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21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急救护理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起病急骤,发展迅猛,死亡率达50%以上.我院ICU 2001年4月~11月共收治21例ARDS患者,取得良好的疗效.现将抢救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张巧玲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放射介入治疗未破裂的输卵管妊娠

    目的:评价输卵管介入治疗的新方法,以及其它药物治疗的比较.方法:在X线透视下,选用球茎端导管引导3F细导管配0.45cm白金导丝,经阴道、宫颈插入输卵管,对输卵管的孕囊进行穿刺,并注入氨甲喋呤(MTX)30mg,使孕囊死亡.结果:11例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并发症,治愈率91.66%.结论:介入引导孕囊内给药治疗输卵管妊娠是一种安全、经济、疗效高、术后输卵管通畅率高的微创手术,为输卵管妊娠保守治疗提供了一条新的治疗方法.

    作者:罗建萍;李占峰;吴伟;冯伟临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药物流产疗效观察及护理措施

    为减轻孕妇痛苦,减少并发症和感染机会,药物流产较人工流产越来越被人们所容易接受.药物流产就是指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药物序贯合并使用,可显著增强或诱发早孕子宫自发收缩的频率和幅度,来终止停经49d以内的早期妊娠.

    作者:张云;展翠莲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老年人心力衰竭首发症状误诊原因分析

    老年人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比较常见,典型的心力衰竭诊断并不困难,由于老年人常因多种疾病并存且相互影响,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心衰的症状和体征相混淆,其临床表现颇具特殊性.然而当心衰早期或缺乏典型症状体征时,患者以某一系统的症状为突出表现.如医生不仔细观察,则易造成误诊或漏诊.本文就老年人心力衰竭的首发症状表现、误诊原因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郭海林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破裂脑动脉瘤的早期手术治疗12例

    目的:探讨破裂脑动脉瘤实施早期夹闭手术对提高生存质量与降低致残率的影响.方法:对15例颅内动脉瘤施行早期动脉瘤夹闭术.结果:12例术后恢复良好,2例轻残,死亡1例.结论:早期手术治疗仍是破裂脑动脉瘤基本和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胡成旺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实验课探讨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第4版教材将原独立开设的<药用植物学>和<生药学>两门课程合并为一门课程,目前尚无与之配套的实验指导.我们教研室根据药学系的课程设置情况和专业培养方向,学习兄弟院校的实验开设经验,编写了<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实验讲义.旨在与同行共同学习,交流和提高.

    作者:邓雪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