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浅议我国中药质量标准的进展

李亚萍

关键词:中药, 质量标准
摘要:中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我国中药质量标准的设置,多年来一直依照和沿袭化学药物的质量控制模式,但随着中药事业的发展和中药现代化的进程,中药质量标准与整体的中医理论观念不相符,其局限性和缺陷逐渐显现.如何建立既符合我国中医药特色、又能让国际社会认可的中药质量标准体系,是我国实现中药现代化、走向国际市场的关键所在.本文以<中国药典>为主要依据,见证我国中药质量标准的进展.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甲氨喋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甲氨喋呤(MTX)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方法:对84例输卵管妊娠病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采用MTX 50mg单次肌肉注射,第3天加用口服米非司酮50mg,每12h1次,共5d;对照组单用MTX 50mg单次肌肉注射.结果:观察组治愈率92.9%(39/42);对照组治愈率76.2%(32/42).两组治愈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MTX联合米非司酮,作用快,疗效高,保守成功率提高,而且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杨坚贞;王丽星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妊娠期糖尿病筛查与保健指导900例

    妊娠作为一种诱因引起机体的应激反应,易导致血糖升高形成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tius,GDM).1979年WHO将GDM列为糖尿病独立类型[1].由于GDM孕妇无明显症状,而大危害在于母婴并发症增加,围产死亡率增高.

    作者:唐宜芳;孙遐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家兔大脑皮层诱发电位的实验改进

    目的:对家兔大脑皮层诱发电位的实验进行改进.方法:使用RM6240B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将刺激输出电极插入家兔前爪腕部,在家兔颅骨钻孔,将通道输入电极连于钻头,电刺激并观察电位变化.结果:在家兔大脑皮层记录到诱发电位,出现主反应、次反应和后发放.结论:改进后的钻孔术,不易损伤大脑皮层,也不需暴露外周神经,操作简单,成功率高.

    作者:李玉宇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脑鸣1例治验

    1病例报道王××,女,28岁,2003年3月2日初诊.患者于3个月前,因育婴月内病天,又受惊吓,遂感头脑嗡嗡作响,阵轻阵重,以前额及颞部重,伴头晕,胸闷,痰多,腰酸痛失眠,多梦,易惊,恶心,纳差等证.在胶州市某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经作颅脑CT及脑电地形图及TCD等检查,皆无异常发现,测血压115/75mmHg,经五官科检查,亦无异常.

    作者:贤清惠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基层药房的科学管理

    院校门诊部是一个特殊的窗口,它不具备医院的设备规模和要求,但它必须遵守医院应有的规章制度.它的服务对象是校内的学生、教职员工、退休人员和家属,管理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药房做为门诊部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药房管理就显得至关重要.我院是一所部队院校,门诊部承担包括学员、教职员工、退休人员和家属4000多人的医疗服务,药房工作人员既要调剂、还要全额核算处方.这就需要药剂人员处理好日常工作,合理安排时间,而如何加强药房的科学管理,避免日常工作中出现差错事故,就成为药房工作人员的一项重要课题.

    作者:李雅玲;李珊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宫内节育器下移致阴道大出血1例

    1病例介绍王某,女,39岁,G1P1L1,因阴道突然大出血3h急诊来院.患者平日月经规律(5~6)/(28~30)d,量中等,有血块,偶有痛经.10年前在产后2年于当地计生服务站顺利放置一宫内节育器,术后无不适感,曾在当地医院行B超检查多次无异常发现.但近2年常感觉阴道有针刺样疼痛,性生活时男方也有针刺样感觉,无月经改变,末次月经2004年11月12日.2004年11月22日蹲下解小便后突发阴道大量流鲜血及血块,伴头晕,四肢无力,无心慌、憋气,无腹痛、外伤及性生活史.

    作者:鞠涛;于世荣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4例低血糖症的误诊分析

    低血糖症是指血糖浓度低于正常而引发的一种临床综合征.低血糖是指血糖浓度低于2.8mmoL/L.是否出现症状个体差异较大,不典型者易误诊或漏诊,现将笔者所收治4例误诊病例报告如下.

    作者:牛可勋;王国栋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管理探讨

    计划免疫就是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提高人群免疫力,防止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终达到控制和消灭相应传染病.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流入我市城乡结合的流动人口与日俱增.这些外来打工者,文化素质较差、生活较贫困、居住点变更频繁,街道居委会对其暂住管理颇感棘手,其携带的流动儿童常常不能得到及时的免疫接种,从而影响了计划免疫工作的正常开展,成为当前计划免疫工作中为突出的一大难点.为确保流动儿童享受免疫保健权利,消除此类对象的免疫空白,降低其成为潜在传染病威胁的隐患,接种门诊应做好流动儿童的免疫接种与管理工作.现将工作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杨碧霞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诊断(附66例分析)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简称HIE)的CT诊断.方法:对采用CT进行检查的66例HIE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HIE的CT表现分Ⅲ度(轻、中、重),轻度:脑白质低密度影分布于2个脑叶;中度:白质低密度影超过2个脑叶,伴灰、白质对比模糊;重度:广泛弥漫性白质低密度改变,灰白质界限消失.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常见的并发症,脑梗塞少见.结论:CT扫描可显示病变范围、密度及并发症,是确诊HIE有效的方法.

    作者:陈斯春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大肠癌术前顺行与逆行肠道准备的效果及对局部复发影响的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大肠癌术前顺行与逆行肠道准备的效果及对局部复发的影响.方法:将我院122例拟手术治疗的大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术前顺行肠道准备与逆行灌肠.比较肠道清洁度、局部复发率.结果:逆行肠道准备组与顺行肠道准备组局部复发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逆行肠道准备组与顺行肠道准备组肠道清洁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晚期大肠癌患者术前顺行肠道准备的效果略优于逆行灌肠.结论:大肠癌的局部复发率与肿瘤分期密切相关,与肠道准备方式无关,逆行肠道准备并不增加局部复发率.顺行肠道准备或许可以提高晚期并不全肠梗阻患者的肠道清洁度.

    作者:刘树佳;熊莲花;何妙珠;袁湘瑜;王在国;王彤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实验课探讨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第4版教材将原独立开设的<药用植物学>和<生药学>两门课程合并为一门课程,目前尚无与之配套的实验指导.我们教研室根据药学系的课程设置情况和专业培养方向,学习兄弟院校的实验开设经验,编写了<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实验讲义.旨在与同行共同学习,交流和提高.

    作者:邓雪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针灸配合西医疗法治疗急性脑出血24例临床探讨

    目的:探讨针灸对急性脑出血的疗效和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在临床通过CT、MRI确诊为脑出血的住院病人筛选46例,发病在3d内有偏瘫,且偏瘫侧肢体肌力≤4级,可有轻度意识障碍或浅昏迷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组和药物组,针药组24例,药物组22例,发病至住院时间(1.4±1.6)d,两组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通过治疗,针刺+药物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由治疗前的(24±7.06)分降至(15.6±6.2)分,单纯药物治疗组患者功能缺损由治疗前的(25±8.1)分降至(20.1±8.9)分,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在住院治疗后均有明显的恢复(P<0.01,P<0.05).针药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8.4±3.2)分;药物组评分下降(4.9±3.2)分.两组比较差异有明显性P<0.05.结论:针药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恢复程度明显优于药物组,提示针灸有促进急性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恢复作用.

    作者:温秀新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1例报告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为一种高发性新生儿肠道疾病[1].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一般20%~40%,是严重威胁新生儿生命疾病之一,尤其以未成熟儿和低出生体重儿易患病[2].病理上以小肠结肠出血坏死为主,临床上以腹胀、肠功能失调和重症中毒症状为其特点,常因并发肠穿孔、休克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致死[3],本文1例NEC病例做了诊治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张素霞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产后抑郁症的预防及护理

    母亲患上抑郁症,孩子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机率就会增加.该院对1619例产后抑郁症(Postpartum depression)的产妇实施一系列护理措施,取得较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周庆红;冉令梅;吴秀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浅谈手势语言在麻醉苏醒期护理中的作用

    语言是人们表达情感和需求的重要途径.在呼吸机辅助呼吸期问,由于气管插管导致患者暂时性失语,不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不适和需求,使护患沟通障碍,患者因此而躁动,焦虑,甚至自行拔管,拒绝治疗,而导致呼吸机对抗不能进行有效的辅助呼吸,直接影响患者的呼吸循环功能紊乱.本研究通过使用自制手势图来实现护患沟通,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过敏性紫癜误诊为阑尾炎1例

    1临床资料患者男12岁,因右下腹压痛、反跳痛、恶心、呕吐、发烧(38℃)2d,在乡医院诊断为急性阑尾炎,给予抗炎治疗,未见好转,遂来我院就诊.查体:T39℃、P110次/min、R30次/min、Bp110/80mmHg,外周血WBC 10.8×109/L,N 0.75,尿RT(-),大便RT因无大便未做.患者神志清,急性痛苦面容,腹平坦,腹肌紧张,全腹压痛,反跳痛明显,胸腹透视均无异常.初步诊断: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准备急症手术治疗.术前备皮更衣时发现患者双下肢伸侧面,尤以足背、小腿、膝、踝关节处为多,有许多红色圆形丘疹,稍高于皮肤表面,压之不退色,有的融合成片状,遂追问病史,患者自述在发病前2h吃过蚂蚱,随后皮肤有轻微瘙痒,因冬天穿衣太厚未引起注意,急查大便潜血(+),考虑为食用蚂蚱引起的过敏性紫癜.经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病情很快好转,从而避免了不必要的手术.

    作者:闫向东;姜许莉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19例肺部爆冲伤病人的护理

    肺部爆冲伤在临床上极为罕见,病情重,变化快,严重威胁病人的生命,死亡率极高.据专家介绍曾有同样一起氨气罐爆炸事件引起肺部爆冲伤病人20余例,在住院28d期间,陆续死亡,无1例存活.所以要求医务人员必须有敏锐的观察力、过硬的抢救技术,同时有一批高素质的医护队伍方能胜任其抢救工作.

    作者:刘秀丽;谷晓明;刘秀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阿奇霉素分散片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及药动学

    目的:研究阿奇霉素分散片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及药物动力学.方法:20名受试者单剂量双周期随机交叉试验设计.口服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各2片(相当于阿奇霉素500mg),定时取血,用微生物法测定血药浓度.结果: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基本一致,符合一级吸收二房室模型.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为:血清中阿奇霉素的Tmax分别为(1.675±0.520)h(均值±标准差,下同)和(1.650±0.587)h,Cmax分别为(0.537±0.106)μg/mL和(0.516±0.137)μg/mL,t1/2分别为(43.744±12.298)h和(40.130±11.555)h,AUC0→t分别为(8.237±2.174)μg.h-1·mL-1和(8.341±2.083)μg.h-1mL-1,AUC0→∞分别为(9.140±2.141)μg.h-1·mL-1和(9.110±1.989)μg·h-1·mL-1.以AUC0→t计算,阿奇霉素分散片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平均为(100.2±19.5)%.结论:统计学结果表明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生物等效.

    作者:刘新;纪敬娟;刘哲;杜旭召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人体寄生虫学教学改革的几点体会

    随着寄生虫病在我国人群中分布和数量的改变,以及寄生虫学课时数的减少,网络及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人体寄生虫学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也必需进行相应的调整.本文介绍了近几年来我们在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方面所进行的一点尝试.

    作者:李秀兰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对1例强迫症的治疗体悟

    随着社会的发展,强迫症已经成为现今社会一种发病率较高的神经症,在大学生中的发病率也相当高.在高校心理咨询中采用较多的方法主要有精神分析疗法、认识领悟疗法、行为疗法以及森田疗法,本病例在认知矫正的基础上尝试了精神分析疗法与行为疗法的结合,取得较好的疗效.

    作者:黄碧蓉;陈海春 刊期: 2006年第02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